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火一烧大,吓得好多孩子四散逃跑出去叫人。
但好在等学校老师冒着弄洋滚滚跑进来的时候,他和陈力泉已经纠集了好几个孩子,集体用尿把纸篓子给浇灭了。
这事当然挨了批评,甚至还挨了处分,陈力泉的父亲陈德元知道后也把他们俩抽揍了一顿。
可奇怪的是,事后陈德元却又给他们俩买了根粉肠。
敢情陈德元认为罚是罚,奖是奖,说“打你们是因为你们玩儿火。干了危险的事儿。我得让你们长长记性。可给你们吃粉肠,是因为你们遇事沉得住气。小小年纪能想出这个招儿来灭火。还算聪明,有点男人样。”
这让他当时抵触心理全没了,反而再也没玩儿过火。
还有让他的老师常显璋,因为他小时候在常家看书时,总喜欢在纸上乱画小人。
常显璋觉着这样相当浪费纸张,可又不忍剥夺他的天性和乐趣,于是就索性把家里书房腾出来一面墙,由着他的性子去涂画。
那种自由舒展,任意抒发的感受,让他至今难忘、感念。
而那面墙现在的用途也是依然如此,上面已经有了不少可爱的小房子、小鸡、小兔类的涂鸦。
只不过“画家”不再是他了,已经变成了常显璋的儿子常远。
洪衍武的话带给了水清相当大的精神启发。
无论是陈德元还是常显璋的做法都让她感到眼界大开。
她明显的感到了自己的失误,她认为和这两人相比,见识和心胸上,完全不如。
她更不能不承认,自己还不是个高明的家长。或许她简单和粗暴的方式反而又成为了孩子抵触心理的由头。
或许是她还没有真正学好辩证法,或许是她对儿童的行为理解过于片面,或许她也应该换一个角度看看自己的孩子。
想想看,洪衍武和陈力泉小时候放了火都没事,可水晓影干那么点事儿都要挨揍。也是有点太可怜了,她一定要对孩子好一点。一定
那天,这种自悔的念头在水清心头徘徊了一天,就连下班骑车回家,她也一路都在这么想着。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偏偏事与愿违。
当她推开家门,看到自己房间里的一切之后,什么“可怜”的想法也没有了。
她的屋里,新刷的墙壁成了花脸,全是蓝色。
敢情今天下午,水晓影又来淘气,把一瓶子蓝墨水大半洒在了桌面上。
洪衍武灭火选择用尿。水晓影的创意却是灭水用纸。
不用说,挡墨水的纸当然是信手拈来,因此她抽屉里其他带有文字的纸页,便一页一页做了牺牲。
这且不说,饱蘸了墨水的纸艳蓝无比。
于是小家伙又突发奇想,记起了电视上演过造纸的节目,开始变被动为主动。
索性将瓶里的墨水全部倒在玻璃板上,开始一张一张的制造蓝纸。
湿淋淋的纸张还得晾干啊,便又效仿古法,贴在墙上
所以说啊,只要把情景代入一下。
上了一天班,累得筋乏骨软,心火直冒的水清,看着惨不忍睹的桌子,看着挤眉弄眼的花墙,看着已经“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日记和文稿,那火儿能不“噌噌”地往上冒吗
对这样的怂孩子,不打能行吗打
“罪犯”年纪小,是没有认罪觉悟的,唯一的本事就是用哭博取同情和宽大。
而水婶儿又见不得这个,打不了两下,就跑来护着了,这一老一少简直逼得水清牙痒痒。
她被迫扔开孩子后,只能拿扫帚疙瘩指着水晓影,气急败坏地喊。
“哭什么哭打你错了吗你有脸哭吗陪我东西陪我的墙”
水晓影则揉着屁股在嚎啕中咧咧,“以后我挣了钱给给您买新的还不行吗
水婶儿说,“瞧瞧,孩子懂事,不白疼。要不我给你买新的。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你还想怎么样”
水清气得不由一拍桌子。“还怎么样那我稿子呢您也陪”
水婶翻翻眼睛看着闺女,立马不说话了。
可水清也就到这儿了,她还真不能不依不饶。
因为再说下去,水婶绝对会牵扯到更让她头疼的问题上去,那就是催她成家。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754章 相信
前面说过,如果按照先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古训,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均已迈入了这个行列。
所以伴随知青返城高峰的到来,也就很快出现了一次全国范围的结婚登记高峰。
据资料显示,以京城为例,1981年本市登记结婚的对数有198858对,对比1977 年的69679对,增加了15倍。
而1982 年,是 134 934对。
这个数目虽有下降,但仍是1977年的近2倍,等于平均每万人就有将近二百对人组成小家庭。
由此可知,这个时期,大龄男女们争先恐后“脱单”的情况有多么热闹。
不能不感叹一句,那可真是厨子和木匠的黄金年代啊。
只不过这种热闹的背后,也带有仓促和妥协。
鉴于当时适婚男女严重缺乏对异性的了解,但许多人的年龄却已经超过或接近三十岁。
而且老百姓的思想意识里,也仍旧把婚姻视为社会传统的需要,“传宗接代”的意识是绝对的主流。
那么从实际来说,哪怕是号召恋爱自由,早已没了包办婚姻的新时代。
但现实中的结合,风花雪月所占比重仍旧不多。
而以父母长辈看法为出发点的变相包办却不在少数。
这就叫没办法,大家既没时间,也没经验。哪儿还谈得上两情相悦啊
只要人长相还过得去,感觉不是坏人,接触一段时间不反感也就行了。
最要紧的,都交给父母去判断。
老人的事儿可就多了。
得搞清楚对方单位是全民的还是集体的什么职务什么工种什么住房得没得什么大病家里有无要赡养的老人抽不抽烟喝不喝酒念过初中还是高中脾气温顺还是暴躁甚至包括走路姿势是不是八字脚,两条腿是否一般长。
说白了,能否“搭帮过日子”,才是他们在乎的中心内容。
于是这一代人在默守为伴几十年,子孙满堂之后,被子女问及当年自己的恋爱经过,往往都会给出“先结婚,后恋爱,在相濡以沫中培养出感情”的答案。
当然,只要能白头偕老,一样殊途同归,倒不失为另一种幸福。
但不能不说,对两个当事人而言,在年轻时迈出这一步的时候。
其实心里是不太有底气的,也多少都会有些遗憾和失落,以及对自我、对未来抱有怀疑。
完全可以说,他们是迫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压力,才会被动或主动的选择了向客观现状妥协。
所以说,这个阶段水清的累,还有一点是来自于这方面的烦恼,那就是自己家庭和周围环境对她个人婚姻给予的莫大压力。
其实找不找对象并不是事关生死的事,而且纯属是个人的私事儿。
水清呢,也不是不想找。
只是她是个随缘的人,觉得现阶段工作太忙,孩子又正是要人的时候。
没必要苛求,想缓一缓再考虑这件事。
可这个年代就是不行。家里父母要催促,周围的“好心人”要帮衬,就连单位和街道也要干涉。
这些人全都特别热心地要为单身男女介绍对象,热心得就象上级给她们安排的任务,不完成无法交代似的。
反过来,你要不找,就说明你精神不正常,思想有问题,这样的另类份子是不容于社会的。
这样,水清也不能不随大流儿,只能硬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尝试着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可问题是给水清介绍对象的这些人,总爱自作聪明地搞平衡。
她们自己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什么鱼找鱼,虾找虾,凤凰栖梧桐,草鸡进窝棚。
而基于这个理论创造的天平,是把年龄、容貌、家庭、性格、职业、收入、知识、爱好,都列入其中,细细测量。
如一边是将就,那另一边就得变成凑合,总体份量永远都应该对等才行。
比如说一位姑娘,脸上如有几个麻子。她的对象恐怕得眼睛有点近视才好。
因为麻子与近视眼不但恰好两相抵销,近视眼也容易忽略了麻子,成功率自然极高。
只是可惜,这种算法虽然高明,也称得上精密。但唯独情感和情操是不会被计算在内的。
那么这个天平对于水清而言,当然不准。
那些人介绍给她的见面对象,从一开始就走了板,几乎全是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模样。
稍微有点样儿的,不是工作、家境太差,就是老气横秋的丧偶鳏夫。
当然,哪怕是这样,水清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因为她懂得一个人的美丑并不能只看表面。哪怕是对方是临时工,或是有小孩呢。
将心比心,只要对方愿意跟她一起好好照顾水晓影,两个人又能志趣相投,彼此相知,对她而言,姻缘依然美满。
但关键就是看心灵是需要时间的,她不急,人家急。人家不急,人家家里还催得急。
而婚姻又事关一辈子幸福,绝对不能马马虎虎哪怕就是都不急,也未必就能真合意。
于是好不容易能碰到两个还过得去的,也很快吹灯拔蜡了。
像工会魏大姐给介绍了一个“第一机械厂”计划处的副处长,虽然是丧偶,可对方才三十岁,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喜欢古诗和书法。
本来彼此相处的还不错,水清很欣赏副处长的见识。
可当熟悉了以后,两个人讨论婚后生活的规划时,对方的功利和市侩却暴露出来。
副处长居然为了继续升迁,要求她今后要学会交际、学会送礼,学会如何取悦领导们的家眷。
这种阴暗面是水清所不能想象的,于是果断分手。
还有一个是部队机关里的连职军官,他的“毛病”是工作上经常出差调研,婚后也要长期在外,聚少离多。
但他受部队教育多年,有前途,有文化,模样端正,作风也正派。
而且他很同情水晓影,也很敬佩水清的行为,见了没几次,就赤诚地发出豪言壮语,要帮助水清照顾好水晓影。
本来俩人也谈得不错,应该是有希望走在一起的。
但偏偏这个军官还是农村籍贯,写家书回老家说明此事,却遭到了思想封建保守的父母亲人的坚决反对。
他们也知道水清可敬,但水清带个孩子过门儿的事儿好说不好听,都怕舌头根子底下埋死人。
最后没办法,这件事也只能作罢。
人大概都是这么回事,能说到能想到,但很难坚持去做到。
而经历过这两件事,水清当然愈加疲惫不堪了。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她自己想清楚了。她决定给自己减负,再也不去看什么对象。
因为她终于知道别人背后议论她最多的话是“带着个说不清楚的拖油瓶,年岁也不小了,能有人要就不错了还东挑西捡个什么劲儿啊”
所以哪怕她做的是无比正确的事,但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她几乎就象破壳鸡蛋一样不值钱。
倒霉的是,如果连媒人也是这么看,那么自然不会把好的对象介绍给她。
不过好在她这个人既不愿后悔也相当乐观,反正这个样了,那就继续朝前走呗。
好的姻缘肯定不会一下子就能出现,那她便决定耐心等着,直到找到一个不但心灵美外表美,和自己真正情谊相通的男人。
她相信自己能找到,她相信缘分,相信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个人是懂她的,在默默的等着她、寻找她。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755章 不正之风
除了价值碰撞、出国热初兴,和火热中的结婚潮之外,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还有“不正之风”的再次泛滥。
“不正之风”这个词出现的历史大概有五六十年,是从建国之后开始的,目前还在使用。
之所以是我们这个社会里的顽疾,有人说这是我们人情社会的本质决定的,也有人说是权力缺乏监管导致的。
但其实以上这两种说法,只能决定“不正之风”的风向和风力。
而造成这股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人身上永远不可能根除的私心。
千万别以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政体就能保证清如水、明如镜。
即使有些国家在“三公”费用控制的比我们要好,但政治献金和内幕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