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777章 秘诀
如果谁要不知足地说,“炸花生米”和“红烧肘子”只是生活调剂的偶尔需要,用处还不算太大的话。
那么“张大勺”再传的几个几乎家家户户、日日餐餐都要用到的烹饪窍门,那说起来可就真是功德无量,让人受益良多了。
都是些什么呀
首先就是怎么用味精。
味精这东西,其实就是谷氨酸钠,最早是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
后来日本人意识到其中的商业价值,率先创造出了工业生产的“味之素”。
直至传入我国后,是1921年吴蕴初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水解法,才彻底打破了日本人的垄断性经营。
从此,味精才以低廉的价格进入了普通民众的厨房,和华夏饮食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不用多说,味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提鲜,增进人们的食欲。
还能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想当初“味之素”的广告语,不就是“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吗
实话实说,这要比起当今社会的保健品来,还真不算虚假广告。
但正所谓过犹不及。
要知道,过去海外的华人,除了极少数的社会精英,几乎都是被“卖猪仔”过去的沿海贫民。
而这些华工和华工的后代,就没几个懂得做菜的正经厨师,甚至是在自己家也没上过灶的家伙。
于是他们无不把此物视为调味珍宝。
1968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餐馆,竟普遍在临街橱窗陈列几十个头号味精大罐以招揽食客,可见当时滥用味精的情况到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这样最终在美国引发了“华人餐馆综合征”风波。
从此不但味精背起了“对人体有害”的黑锅,华夏美食也受到了巨大的名誉损害。
所以由此可见,再好的东西也得讲究使用的方式方法,否则结果就会事与愿违。
说到我国内地,由于经过了一段相当漫长的物质匮乏时期,我国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许多家庭曾经连酱油都吃不起。
于是就自然形成了以味精为主的调味习惯。
家家户户无论做什么菜,差不多都要放点味精。
但可惜的是,如此常见的调料,我们常年累月在用,但会使用的人还真不多。
“张大勺”就说,味精可不是大把撒进去就行,用多了绝对会让人恶心。
而且,还有很多菜,是不能用味精,或者用了也没效果的。
比如说,像本身就具有鲜味的食物就不需再放味精。如鱼虾、海鲜、鸡蛋等。
另外放醋的菜不宜放味精。味精在醋里不易溶解,而且越酸的醋,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
还有甜味菜也不用放味精。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鲜美表现,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鲜,反而会抑制甜鲜的本味,并产生一股异味。
最后,需长时间炖煮和油炸食物都不能放味精。因为味精的效果会因长时间的烹饪和烈油高温破坏殆尽。
所以说起来,味精的应用范畴其实相当局限,也就适用于快炒菜肴和以素为主的汤菜罢了。
像许多人认为华夏饮食离不开味精,甚至全靠味精才能味道鲜美。这其实太瞎掰了。
人说好厨子一把盐,从没听说过好厨子一把味精的,对不对
而“张大勺”给的正解就是,要想让味精起到应有的作用,那就是要把少量味精先撒在要炒的菜的上面,然后大火来炒。
千万不能出锅之前撒味精,那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这样短的时间,味精无法充分分解,味道便无法渗入原料内部。
那么既然谈到了这里,“张大勺”也就顺带提了提另一样东西。
他说我们的调料里,真正独特的好东西不是味精,而是花椒。
花椒有独具一格的香味,如果把肉类用花椒,盐搓制,将会轻而易举得到一种独特的香味。
最简单的使用方法,就是炒菜的时候,把油烧热,先炸几十粒花椒,然后把花椒捞出扔掉,再拿这花椒油炒菜。
食者会感到开胃的香味而想不明白它来自哪里。
拌茄子如果最后浇上一小勺花椒油,爆肚头先用花椒糖水浸一下,都会有意料不到的感受。
事实上几乎凡是凉菜都可用花椒水来提香,而由于清真菜肴向来是不用酒的,更是离不开花椒油来杀腥。
那不用说,得此真传,洪家自然照方抓药又去试验了一把。
发现果然具有魔术般的效果,特别是花椒的应用,那东西真的能唤起原料的美味,就象催化剂一样。
而家里的孩子们无不称赞王蕴琳的饭菜越做越好吃了。
得此赞誉,那老太太当然高兴,乐得至少年轻了十岁呢。
就连洪禄承都说,王蕴琳的拌凉菜,爆腌菜,都赶上原来衍美楼每月用一百二十大洋,专门请来做凉菜的苏州厨子了,看来窍门就在这一勺花椒水上了。
但仅仅这两条还不算什么,使得洪家菜肴水准更上一层楼,功绩至伟的可还有一样呢。
什么呀
嗨,给肉掺水
这句话有意思吧
说实话,洪衍武当时乍听这四个字儿第一感受,还以为是注水肉呢。是恨不得寻块豆腐,一巴掌拍“张大勺”脸上去。
心里想,还他妈大厨呢
这“张大勺”不会黑心屠户附体了吧要么就是发猪瘟了。
有病是怎么着啊让我们放着好肉不吃,吃注水肉
很明显,这属于找抽的说法。
可先别急,“张大勺”要说的,当然和卫生监督部门所说的注水肉是不一样的。他说的,其实是炒肉丝和炒肉片的秘诀。
要知道,无论作为一个厨子还是合格的家庭主妇,肉片、肉丝炒得好不好吃,都是一个基本指标。
这件事说来似乎轻巧,当年其实对技术要求颇高。
首先刀工得有点水平,要薄厚一致,不拖不连。
而后火候也很讲究,下锅时间稍微长了,就会老,要是时间不够呢,就会有血丝。
还有用什么样的调料。根据肉的不同种类,部位,所放酱油,胡椒,淀粉,味精,白糖,料酒,比例都不一样。
更不可能学现在那些以化学造诣见长的厨子,用什么嫩肉粉。
所以,要检验一个厨子合格不合格,一个家庭主妇是否擅长烹饪,只要来个小炒肉,也就全明白了。
这比做个有档次的菜肴更准确。
因为龙虾、帝王蟹这样的好东西,人们本来就不常吃,何况不管怎么做也都好吃,做得好坏其实都不显手艺。
唯独家常菜,口味谁都熟悉,又几乎人人会做,自然最显能耐。
而拿王蕴琳来举例,尽管她已经算是家庭主妇里的佼佼者。
但说破了,她的本事就在一个“精”字上。
无论刀工、火候、调料上都付出了常人难及的耐心与细心,以细处见功夫,洁净而取胜。
可毕竟她不是专业厨师,有些关键的窍门她不懂得。
她把这些都做好了,也就是把肉片、肉丝炒得好吃,要想再称上一个“香”字,那还属于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奢望。
而经过“张大勺”几句话,如同捅破的窗户纸一样的指点就不一样了。
回来一试,竟然是量变到质变,从此她再炒的肉片、肉丝,轻而易举成了为人称道的拿手菜。
别说别人了,就连对肉一贯不大感冒的洪衍茹尝过之后,每周从学校回家,都会主动带回一块儿五花肉让妈妈炒了解馋。
至于说到这秘诀,其实特别简单,真谛还就在“掺水”上了。
说白了,就是肉片肉丝在拌上调料之前,先要加上些清水,用手抓过,使清水都渗入到肉片纤维中。
此后,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腌制调味,再上火炒,肉片肉丝,就会鲜柔嫩滑,与众不同。
这显然也是一种“注水”,但和黑心屠户下手的时间不同,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可见注水本身不是问题,注水的时机对了,就是厨艺秘诀,错了,那就是糟塌东西。
至于掺水为什么肉片肉丝就会好吃的特别是鸡肉为何效果尤为显著这或许解释起来有点麻烦,所以“张大勺”根本没细说。
反正洪衍武后来是怎么问,他也就给了一句话,“好使不就完了”
也对,好吃就行。
但无论怎么说,有两件事倒是可以确认了。
一是千万不能小看咱们国家的烹饪文化,五千年的传承不是闹着玩儿的。
要从创造美好的角度来说,恐怕对咱们生活贡献最大的就是好厨子了。他们能调和五味,化腐朽为神奇,不能不让人尊重。
二就是通过这一次次的验证,洪禄承和王蕴琳对“张大勺”的厨艺已经心悦诚服,颇为神往了。
他们不但嘱咐洪衍武要好好尊重这位名厨,还生了结识之心。要洪衍武和陈力泉代请“张大勺”来家中赴宴。
只可惜“张大勺”脾气那是相当古怪的,竟让洪衍武和陈力泉的邀请无功而返。于是洪家也就不好再勉强了。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778章 下馆子
还别看“张大勺”没给洪家这个面子,可平白无故就拒绝别人的好意,同样是一种负担。
再加上平时“张大勺”没少做洪衍武的“生意”,卖了不少“高价菜”。
而且最后这钱到底交没交公,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所以无论打哪儿抡起,总归有点不大好意思的。
于是,这位“张大勺”没几天便很难得地发出邀请,想在周末请客,带洪衍武和陈力泉去下馆子。
这事儿抡起来,洪衍武当然觉着自己擅长啊。
别说上辈子天南海北,巴黎、纽约、东京的一通海吃海喝,就这辈子,他也自诩把京城最好的老字号、大饭店都吃遍了。
再加上他有心想拍马屁,便越俎代庖地对“张大勺”说,“外面的菜哪儿有您做的好吃啊不过您既然有这个雅兴,我们哥儿俩也愿意奉陪。要不还是我们请您吧,无论萃华楼、丰泽园、聚德全还是顺东来您随便挑地儿。嗨,这么说吧,哪怕京城饭店都行。我们不怕花钱,只要您回头再补我们一道菜就行了。”
瞧瞧,居然肯用一顿饭换一道菜还京城饭店都行
那不用说,这番话自然又捅咕到“张大勺”的痒痒肉了。
只不过这位爷虽然被“咯吱”乐了,可并没顺水推舟的答应,反倒还挑起了洪衍武的错处。
“你小子真是丢你祖宗的人,亏你还是洪家的后代,怎么一开口全是外行话啊”
洪衍武不由一愣,“哟,您这什么意思”
“张大勺”这才满脸不屑地告知。
敢情京城话是相当讲究的,过去几乎每个字都有明确区别,不能用错。
以尊称为例,“你”字加心要称“您”,“他”字加心要称“怹”,全有对应。
那么如果描述去处也是一样。
比如说,一般要说“上”什么地方,那都带着郑重和正式的意思。
上单位,上长安街,上派出所,这个可以。
要说“去”呢,就透着一股子平等的轻松劲儿了。
像去公园,去商店,也可以去电影院。
以此类推,再来看“下馆子”的“下”字,那就明白了。
这既带着自抬身份的意思,同时这也暗示了一点吃饭的地方照样要分个上中下的级别高低。
别忘了,京城人向来把炒菜馆儿概括为“庄馆”,庄馆庄馆,上是庄,下为馆。
那么说起来,饭庄的级别当然是最高的。
京城的饭庄,大多以“堂”字缀在店名后为标志。
在规模上的标准是有宽阔多进的高级四合院,能举办几十桌,上百桌的高档宴会。
像洪家过去开办的“衍庆堂”、“燕喜堂”均位列京城十大堂,不但有戏台还有花园呢。
这样的大买卖就跟豪华五星级饭店一样,当然不能靠接待散客维持,承办红白喜事和喜寿堂会才是主要业务。
因而人们称呼起来那便是“上饭庄”了。
无论是对店家的财大气粗的敬仰,还是表示对请客主家的尊重,都值得这个“上”字。
而接下来,比饭庄低一等的就是酒楼了。
酒楼顾名思义,均以“楼”为后缀。
这样的地方别看承揽不了大型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