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6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惊呼“我去这是糖葫芦啊”

    另一个也不相信地问。

    “张师傅,这这是您做的吗”

    但正因为说了这样的傻话,崇拜与服气劲儿也就彻底表现出来了。

    而“张大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那感受简直像喝了一杯冰凉的水啊。

    老爷子像孩子一样的笑了。

    不无得意地说,“没想到吧除了颠大勺,这小玩意,咱也做的不错吧哈哈哈,我的肚子是杂货铺,会的玩意儿多啦。蘸糖葫芦,小菜一碟。”

    “你们还甭跟我提信远斋,他们算老几啊论讲究,论水平,我让他们三条街去。告诉你们,想当年不老泉让信远斋”挤兑的受不了,我就教了他们一样儿,轻而易举就帮他们重新站稳了脚。教的什么嗨,其实简单,就是用榅桲去做最高档的糖葫芦。”

    “我取榅桲为原料,是取其质优和颜色金黄。这种糖葫芦做起来工艺并不复杂,简单去核之后塞上豌豆黄即可。最后奥妙就在蘸糖之时,那要先用“糖画儿”的手段画条糖龙出来备用,然后把刚蘸好的糖葫芦粘在上面。”

    注:旧京所称的榅桲不是今天植物学意义的“榅桲”。其实指的是阿尔泰山楂,俗称黄果山楂。色金黄,数量少。果肉和味道均比红果山楂为优,历来是京城最高档的果脯原料,深受富足家庭所喜。七十年代初期尚有出售,此后逐渐绝迹。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们想想看,黄灿灿的果儿,晶莹剔透的龙,从上到下通体金色,合在一起什么样儿那宛如金龙吐珠啊。这就有了个名目,叫盘龙柱。要是再来条带凤凰的凑成一对儿,那就更吉祥了,那叫龙凤呈祥。”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晚上18:00加更一章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892章 永不解密

    

“所以当年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啊。

    “因为那一年的榅桲和手艺过得去的“糖画儿”师傅,可全让不老泉提前花钱给包圆儿了。就为这个,不老泉算是缓过来了。他们的东家,还专门上门,谢了我两百大洋呢。”

    “这钱挣的可容易,比我跑外烩都强。不过我看不上这个,年轻的时候自己爱琢磨琢磨,也只当个玩意儿罢了。高兴了能见天连着做,做一堆儿。不高兴了,许几年想不起来做一根。”“当然,我做这个绝不为卖,就为送亲戚朋友。要不,咱要真想靠这个吃饭,哪儿有他们几家的事儿啊拽句文的,这叫大丈夫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听着“张大勺”讲述当年京城的故事,尽管已经时隔久远,但洪衍武和陈力泉同样是听得心情澎湃,替师傅自豪。

    而一边这么想着,一边眼瞅着糖葫芦,那可就更馋了。

    真一品尝又怎么样呢

    俩人一人挑了一个,洪衍武咬下一朵“澄沙花”来,陈力泉则尝了口“百宝山药”。

    好家伙

    名厨做这个,果然非同凡响,比外头卖的好吃多了

    那叫一个嫩脆,自己嚼着都能听见“咔嚓”的声音。

    为此,俩人实在忍不住,必须得高挑大拇指称赞一声了。

    “高哎,您实在是高”

    洪衍武甚至还趁机央求,让“张大勺”也教教他们怎么做“盘龙柱”。

    说服务公司现在就得靠这个打响第一炮了,您的绝招也免得失传了啊。

    却没想到,这都不算什么,“张大勺”下面还有更惊人的言语呢。

    “切,又没见识了吧你们小年轻啊,就是眼界窄。其实,那盘龙柱算个什么啊还绝招呢不算好活儿。因为这糖画儿啊,画出来的龙和凤都是平片儿。无非是为赚几个钱的行活罢了。取巧懵人而已,会不会做的又有什么关系”

    “我跟你说,看我做的这几样没有正格跟你们说,这才叫手艺。不瞒你们说,这还是半成品呢。你等我再做个立体的糖蜻蜓、糖蝴蝶,糖蝈蝈什么的出来,然后将这些玩意点缀在糖葫芦上,咱们再看。那才叫生动有趣呢。”

    “真不是吹啊,想当年我做的这几样,就不能拿着上街去,否则就得招来一堆人跟着。特别是带着孩子出门的女人,每每我都会遇着拉着孩子在我后面追着主儿,非要买我糖葫芦的。我要说送亲戚的不卖,孩子就哭。哎,麻烦极了。”

    “但这还不是最倒霉的。有一次我被一帮人围上了,正跟他们解释糖葫芦不卖。结果怎么着好,碰上一辆马车驶过来,突然从高处就伸过来一只手,将我一把糖葫芦一下掳去,紧接着一个钱袋唰地扔过来,打在我身上。嘿,他明抢啊,这是”

    “那次等我再一回家去,好家伙,身上都青了,一打开那钱袋子,好几十块大洋。娘的,还不如给少点呢,这弄不好能砸断人的骨头。至于马车上的人是谁,到今天也是个谜。你们说,这是不是太蛮不讲理了这就是旧社会的坏处,公子哥儿鲜衣怒马,老百姓惹不起啊”

    好嘛,这些话更是传奇得匪夷所思啊,光听着就让人合不拢嘴了。

    不过想想看,要真能把糖葫芦做成这样,那也够了不得的,让人实在难以想象。

    还真别说,“张大勺”可不是光说不练的主儿,那是真有手腕儿。

    说完了他还真就做,这次可让洪衍武和陈力泉真开眼了。

    只见老爷子就拿一个大勺,一个小勺。

    熬好了糖,小勺挑出糖来画,先翅膀后身子,都是分着的件儿。

    等几件冷却后,再拿个小铁勺烧红了“点焊”。

    跟着用小夹子夹起来一拼接,真就把栩栩如生的这些小昆虫给做出来了。

    然后呢,再用同样的办法把这小小精灵“焊”在了糖葫芦上。

    可这还没完,最后“张大勺”还有倒别出心裁的工序。

    他拿几个勺各化了几块酸三色的水果糖在其中,跟着用个小刷子这么一刷,把糖色都刷在了那些小物件上。

    嘿,点睛之笔

    蜻蜓变成了粉红的,蝈蝈变成翠绿的,蝴蝶则是三色相间的。

    洪衍武敢打保票,这绝对是糖葫芦界的第一绝啊

    在他心里,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出来的。

    “张大勺”这两下子,堪比国家级的工美大师啊。

    别看是个小吃,可这是把登堂入室的厨艺和民间艺术融会贯通,才能造就的精美之物

    吃谁舍得吃啊

    他宁可冒冷风蹬自行车,也得亲手把这几根给弄回家去。

    怎么也得好好拍几张照片,再好好摆上几天才行。

    享受啊,光看着就是享受

    心悦诚服

    说来最有意思的是,“张大勺”已经出够了风头,也答应传艺了。

    按说这事儿到这儿,本该当结束了吧

    可谁都没想到,就跟美国大片似的,字幕之后,还藏着彩蛋呢。

    这天下班之后,当洪衍武、水清、陈力泉小心翼翼举着这几根“艺术品”,好不容易成功返家之后。

    他们当然要迫不及待的拿给家里人开眼。

    却没想到众人兴致勃勃观赏,惊叹巧妙之余,王蕴琳一开口就是惊人之语。

    “啊,这是张师傅的手艺不能吧他这是家传的我还记得,年轻的时候我见过一次,和这一样精彩的玩意儿。”

    “那时候那时候我还没嫁人呢。是跟你们舅舅吵了架,他从外面买回来给我赔礼道歉的。好像四五根就花了差不多三十大洋。”

    “对对也是这样的蜻蜓,这样的蝈蝈。不过这么好的东西,也就那一次而已,想再找可就找不着了。我问你们舅舅,他居然说不出来准地方,只说大街上无意撞见的”

    不用问,这后续可是把洪衍武和陈力泉又整傻了。

    有没有这么巧啊

    愣了半天,俩小子才对视一样,眼神颇有默契。

    哎,人生已多风雨,这事不能解密。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893章 下饵

    

做“糖葫芦”的诀窍其实不难。

    关键处只有几点。

    就在原材料的处理,水糖调和比例,熬糖的火候,以及蘸糖的手法上了。

    有“张大勺”这块宝在身边,再加上洪衍武和陈力泉已经有了点厨行底子。

    像这点技术上的难关,自然就不算什么事儿了。

    说实话,确实不负名师指点。

    没两天,他们哥儿俩就学得是模是样了。

    他们蘸出来的“糖葫芦”,不但味儿好,卖相还好。

    像普通“山里红”的,糖薄透亮且均匀,顶上的糖片儿能有六七公分长。

    至于花色品种,“张大勺”给示范过的两样儿,他们也已经基本掌握。

    虽说俩人还做不到把馅料弄成花朵模样。

    也不能在山药上刻画复杂的图形,镶嵌“百宝”。

    更做不出带着糖色、栩栩如生的昆虫来。

    但至少也能弄个颜色艳丽,诱人馋虫的“蛤蟆吐蜜”和“五彩山药”。

    说白了,高精端的玩意,那确实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可常规的手艺,他们真的已经不在话下,远超一般水平了。

    所以对于洪衍武来说,这蘸糖葫芦的技术能学成这样,眼下就已经够了。

    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水平能稳占市场鳌头了。那么再继续追求技术的更高境界,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

    毕竟他和“张大勺”不一样,考虑更多的是现实需要,也就是做买卖赚钱。

    当务之急,显然是应该抓抓利益转化的事儿。

    尽快得弄出点实际成绩来,好让替他们提心吊胆杨厂长和魏大姐放放心了。

    于是接下来,洪衍武干了两件事。

    首先是把原料的数量、标准,操作流程以及制作时间,尽量数据化、标准化,并且通过记录下来。

    以便于他们把技术转授给其他人,迅速扩大生产,把产品量化。

    其次在这件事儿干完之后呢,就是该再给青工们开一次会了。

    要说难听点,也就是得拿胡萝卜忽悠几头驴来,该上磨干活了。

    就这样,在那帮青工们享受了八九天的福利之后,洪衍武和陈力泉便借着早上给青工们发东西的机会,开始公布招工消息了。

    说实话,这时候青工们再见到他们,态度已经大变了。

    毕竟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嘛。

    几天下来,洪衍武答应他们的东西就没短过。

    哪怕是“北海”这样的丙级烟,仅仅两毛五一盒。

    可谁能这么白给啊,是不是

    所以在这帮小年轻的眼里,洪衍武和陈力泉那都顺眼极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虽说彼此还有着一定距离和界限,很难说是成为真正交心的哥们儿。

    但见面露个笑模样,点头打招呼,甚至互相逗逗闷子,还是过得着的。

    就比如说今天吧,洪衍武和陈力泉进屋之后,一说有几句话要先宣布一下,之后再发东西。

    这帮青工里,一个爱拔份儿,叫段刚的小子,就自发替他们主持起纪律来了。

    他站起来,对屋里乱哄哄的人就是一嗓子。

    “都闭嘴,安静安静,没见着人家有话要说嘛。都好好听着啊,都给个面儿啊。”

    跟着一转头,又冲洪衍武一敬礼,带着调侃说,“请领导指示。”

    这流里流气的德行,顿时把洪衍武逗笑了。

    他不会计较这小子耍贫嘴,反正日后日子长着呢,早晚这帮小子得让他捏鼓得服服帖帖。

    倒是现在,有他的帮忙,全场还真安静了,这就可以了。

    于是他也不绕弯子了,直接亮明来意。

    “小哥儿几个,小姐儿几个,今儿不为别的啊。主要我这儿有几个赚奖金的差事,想借这个机会问问大家感不感兴趣”

    这么一说,大伙儿全愣住了。

    因为自打他们进厂以来,光干杂活当搬运工了。

    从没听见过“奖金”俩字,连厂龄钱都没有。

    只有基本工资、季节补贴和副食补贴。

    这也是他们甘心在这儿混日子的原因。

    干也是三十八块,不干也是三十八。那谁还干啊

    可话又说回来了,谁不盼着多挣点钱啊可没人跟钱过不去。

    于是反响登时热烈起来,那段刚就率先叫上了。

    “哎哎,奖金多少啊干什么活儿,说清楚了哎”

    可谁都没想到的是,洪衍武的回答,又让大伙儿的情绪迅速低落下去。

    “活儿简单。一样儿是卖糖葫芦,一样儿是做糖葫芦,想干哪个可以商量。奖金呢,一天一块钱。干好了,这差事就是长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