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6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考虑到产品多元化问题,洪衍武就近水楼台先得月,走内部渠道给弄来了。

    这样每辆车的汽水种类就变成了三种,在口味和价格上,顾客都有了选择的余地。

    同时还能再卖一些“北极熊”特产的肉罐头和水果罐头,这也是游客们有一定需求的商品。

    但这样还远远不够,洪衍武觉着这种特殊的经营场所,“休闲食品”绝不能没有。

    而且味道还得比爆米花、康乐果好,价格便宜,容易保存才行。

    为此,他就跟“张大勺”合计。

    老爷子呢,给出了个做“果脯”的主意。

    说外面卖的“京味儿果脯”狗屁不是,全做成糖块儿了。

    别看红绿黄白看着好看,可那是劣质糖煮出来的。

    成品硬邦邦、齁甜齁甜,全一个味儿,压根没法吃。

    而真正的“京味果脯”,当初是为了皇上一年四季都能品到鲜果味儿才创制的。

    其实是果香浓郁、色泽鲜亮、柔软爽口的好东西。

    应该说,本来在原料上“北极熊”是确有优势的,还能给那些闲下来的人找到事儿做。

    一举两得啊。

    可惜做这玩意真得精工细作啊,技巧性要求挺高。

    选料、处理、熏流、糖煮、干燥一点不能凑合,不能马虎。

    否则出来的成品就有返砂、流汤、煮烂、干缩的现象。

    而且即便成功,生产成本也很高,水果脱水后,出不了多少东西。

    所以说,味儿好是好,可也真不是穷人享受得起的,与市场消费能力脱节了。

    要是外国人不认,可就全糟践了。

    最终还是只能放弃。

    不过没想到的是,他因为拿这份“孝敬”去讨母亲的欢心。

    王蕴琳问了究竟,随口提醒他一句。

    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真的帮他解决问题了。

    敢情母亲建议他去问李福和邻居老丁。

    别忘了,李福懂茶房啊,好的茶房都得会做独到的茶食。

    老丁呢,他“蹦豆儿丁”的炒货,当年在京城南边也是家喻户晓啊。

    这俩人都是正行啊,自然不是难事。

    果不其然,像李福特痛快就传了他一道“花生蘸”。

    这是炒花生加熬糖做的甜食,最得女人儿童喜爱。

    做这个,朱震凡他们练就的熬糖手艺正好没糟践。

    “老丁”呢,虽然有敝帚自珍的毛病。

    可得了五十块钱,也扭扭捏捏教了个“椒盐杂抓儿”。

    京城南边的穷人多,这是过去以最贱的瘪瓜子、半空花生、嘣酥豆、炒蚕豆什么的,弄出来的混合零食,比“粗杂拌儿”还粗。

    不过老丁的椒盐独到,味道挺香,而且胜在制作方便、价钱便宜。

    这玩意依然是很符合实际,完全达到了洪衍武要求的产品。

    于是这一下,好,连产品带人,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还甭说,这一甜一咸两样零食,不但滋味足。

    做好后,按二两一袋,分装牛皮纸袋的小包装,也方便游客携带和食用。

    特别受欢迎。

    再加上其他品种,摆在旅游景点的门口就很像个样儿了。

    五颜六色,琳琅满目,招得人一多,日销金额很快直接攀升。

    原“糖葫芦”组的青工们,从此个个都又有了干劲。

    要不出意料,下个月初,应该就能恢复到冬天七八成的利润额。

    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又是一次喜人的成功。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就在洪衍武解决了零售商品问题的时候,服务公司要办商店的房子也率先盖好了。

    于是一边是水清指派“搬砖组”的人改成了“装修组”。

    按照早就商量好的规划,开始刷墙、涂漆、架灯、进货架。

    另一方面洪衍武也开始着手,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

    甚至为此,他还特意请来了李福给青工们授课。

    主要内容是讲讲当年学徒的不容易,和怎么让客人满意的技巧。

    中心思想就一个,通过今天和过去的比较,用传统的商业道德,端正服务态度。

    还谁也甭说什么,“新社会就应该人人平等,谁也不比谁低一级”之类的废话。

    洪衍武的回答,一句简直能顶一万句。

    “别光知道看别人挣钱眼馋,服务行业受气是本分。你们只有让顾客满意,公司的奖金才能让你们满意。”

    得,这话一出口,就再没人臭嘚嘚了。t21902181t21902181



    第925章 抢先

    

有意思的是,就在服务公司商店逐渐准备就绪,马上就要开业的前夕。

    “北极熊”的兄弟单位,当然也是隐隐的竞争对手“义利食品厂”。

    竟然在多种经营的业务上,抢先发了一枪。

    4月20日,共和国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京城西单南口的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

    应该说,开业典礼折腾出的动静实在不小。

    敲锣打鼓,鞭炮声声中,“义利”请来了市长亲来剪彩,陪同的罗阳也跟着市长上了新闻照片。

    西方国家驻京记者是闻讯而至,美联社发表的电讯稿,将其比喻为“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

    这样一来,京城百姓看过报道后,也都蜂拥而至,争先恐后,从京城的四面八方赶来。

    为的是品尝汉堡包、火腿三明治,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

    还真别说,当人们走进餐厅,还真没失望。

    轻音乐扑面而来,空调机送来清新怡人的空气。

    一百五十平米的餐厅店堂步布置得典雅豪华。

    右侧是一排明亮的大镜子,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开阔了。

    奶油色带花纹的高级装饰板镶嵌在四壁和天花板上,整洁的方桌和考究的座椅井井排列。

    可调节的灯光,轻曼地洒在明净的水磨地板上,给餐厅披上了一层温馨的色彩。

    特别是这里还多了许多人们未曾见过的新鲜玩意。

    顾客们洗完手,水池上就是一个小小的热风机,不到一分钟就能把手烘干。

    开票的服务员使用的是电子计算机,又快又准。

    取货处,顾客所要的食品都放在一个塑料托盘里,端起来很方便。

    而冷饮的杯子、小勺、吸管无不是一次性的

    总之,这一切在当时最为时尚的东西,让京城的百姓开了眼。

    也让他们为能亲身体会到西方现代生活方式,感到欢欣雀跃。

    于是开业没多久,“义利快餐厅”的日销售额轻而易举就达到了六七千元。

    这以当时社会的消费水平来看,无疑是一个销售奇迹。

    不过就在新闻媒体不遗余力的报道宣传,社会上由此引发“西餐是否符合国人口味”,“二十元平均价位是否太过昂贵”的相关辩论的时候。

    洪衍武却对“义利快餐厅”花团锦簇、欣欣向荣的营业状况,很不以为然。

    必须说清楚了,他可不是犯酸,而是看得明白。

    因为尽管抢跑了好几年,但这次“义利”在快餐领域首开先河的尝试实在是不怎么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义利”的“洋快餐”,本质上就是假的。

    在考察过诸多国家之后,“义利”厂方最终选择了和一个亲近大陆的港商合作。

    可这个港商的饮食公司实力并不怎么样,仅仅属于小型公司。

    自然了,所带来的洋口味既不正宗,也没有推陈出新的能力。

    其次,是当时餐厅的装修、灯具,以及消耗性的用品、餐具,本土企业还生产不出来。

    大部分都需要进口,这就成了一个很大的资金消耗缺口。

    再加上这个餐厅的合作本身又掺杂了一些政治合作氛围,经营管理完全跟不上劲。

    国内体制的弊病依然故我,这就导致员工内部浪费很严重,进一步拉低了利润。

    这么一来,这家快餐厅的销售价格既无优势,利润率也不高。

    如果从体验上讲,这里跟“马克西姆”和“莫斯科餐厅”完全没法比。

    于是乎,像文艺界、体育局、新闻界,这些主要光顾这里的人,惠顾一次两次,就不会再来了。

    他们也只是尝尝新鲜,谁也不傻,晕了头的才会再当回头客。

    那么综合而言,败因其实打一开始就埋下了,这买卖要不黄才没道理呢。

    这也是为什么原有历史里,“义利快餐”终究没有发展起来,半死不活的吊命到了2002年。

    然后就随着拆迁改造,不声不响的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所以说,洪衍武对“义利”只有同情,毫无羡慕,更谈不上压力。

    相反的,他倒是对杨厂长觉得“服务公司迈步有点太小了”的想法很不屑,很不满。

    更对其要把服务公司未开张的餐厅改为“西式快餐”的荒唐想法,进行了坚决的驳斥。

    “大厂长啊,不是我说您,您这可不对啊光看着别人家孩子好啊您就不怕伤自己亲骨肉的心吗”

    “我跟您说,他们这么热闹那是表面,咱得算算性价比啊。办这么个的餐厅的钱,顶得上弄条方便面的生产线了吧而且之后还得持续投入外汇资源。”

    “反过来咱们的零售点儿,每月多多少少还能给弄点外汇回来。这里外里那个划算”

    “更何况他们用了多少人,咱们又用了多少人真要平均算每个人创造的利润,咱们也不比他们差。

    “还有,人家义利弄西式快餐,是因为人家有独特优势啊。名气和产品结构上,都占着便宜呢。人家是英国人创办,沪海进京的老牌子。这么多年了,一说面包和巧克力,京城人就认他们家,觉得正宗。他们用自家的产品,也能降低不少成本。”

    “而咱北极熊是冷饮领域翘楚,搞这个不是说一点不沾边。可您要想跟人家比就有劣势了。再说了,您现在要学人家,那叫东施效颦,做败了图遭耻笑不说,做成了也落个拾人牙慧的名声。这功劳怎么算呢”

    “最关键的是,义利投入太大了,这是孤注一掷,在一条路上要走到黑的做法。一招不慎,就难翻身了。而咱们是属于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最慎重不过的做法。”

    “说白了,靠零售的利润去办商店,办餐厅。有零售的利润顶着,先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哪怕后面发现不对了,也好调头。真要办好了,再以新的利润点为支点,继续迈进。”

    “要我说,先胖不叫牌,后胖呀他康。何苦非要争一朝一夕,一口就得吃个胖子您呀,还是好好盯着您那方便面的大事儿吧,服务公司这小买卖,就不用您操心了啊”

    这么一来,就又让杨厂长打消了不切实际的空想。

    不过私下里,洪衍武倒是对水清想去“义利快餐厅”看看,效仿学习人家优点的做法表示了肯定。

    确实,至少人家硬件上的细节,可比大多数的国营店考虑的周到多了,算是这个年代毕竟先进的。

    服务态度也有一定的改进。

    于是他就建议,干脆由公司掏钱,选一天,服务公司集体去“义利快餐厅”吃饭。

    这就叫“观摩学习”。

    对此,水清当然有顾虑了,她怕被别人说闲话,说他们公款吃喝。

    可洪衍武却满不在乎。

    “你甭畏首畏尾的,咱们既然决定干餐饮,那就得钻这一行。你说一个厨师,要连好馆子都没去过,海参鲍鱼都没吃过,那水平能出类拔萃吗这算什么呀,真要是把餐厅、商店办好了,我还得带他们去建国饭店,去京城饭店,去萃华楼看看、学学呢。”

    “更何况听危|蛄叫唤,还不种庄稼啦别忘了不遭人妒是庸才。你只要想干事,以后的舆论压力注定就会很大。你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挑毛病多好挑啊总有一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你眼红、嫉妒,造谣生事的。何苦操这个心。”

    “关键咱们自己也问心无愧啊,大伙儿一块挣得钱,大伙儿一块吃喝,正大光明,谁也没拉下。不像有些人,背地里自己大吃大喝,又要又拿的,当面净跟职工装孙子。让你选,咱们是顾上头还是顾下头”

    “要我说,严格按财务制度执行就得了。吃也不是白吃的,去之前先开会把观摩目标和要点订好,回来之后大家发言,做会议总结。最后留个文字记录,也就不怕非议了。”

    “说到底,最终还是得拿成绩单说话。只要咱们商店和餐厅再火了,要成绩有成绩,要好处有好处,那就能把大部分的嘴堵上。”

    二群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