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日一过,工作日一来,商店销售额和利润就开始呈现断崖式的下跌。
像第二天直接下降了有一大半,日销两千四,利润五百六。
而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又是一个大滑坡,但逐渐趋于稳定。
最终降到了日销额一千五六,利润三四百元。
但让人可虑的是,虽然这个金额比普通副食店要强多了,可这恐怕还不是底。
因为如今商店的利润就靠促销产品、两种散货维持着,利润结构太单一了。
其他日用品、儿童小零食、汽水的销售虽然也不错,可只赚名声不赚钱啊。
如不改变现状,尽快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让顾客保持住新鲜感。
想必坚持不到夏日冷饮旺季,销售额和利润还会进一步下降。
所以说眼下局面实在不容乐观啊。
而这才是洪衍武和水清想要和“义利”打好关系的主要原因。
照他们两个来看,“北极熊”和“义利”的商品具有良好的互补性。
像“义利”的“动物饼干”、“数字饼干”、“巧克力威化”、“维生素面包”、“果子面包”,是京城人最认可的饼干、面包种类。
而他们生产的方形、扣型散装巧克力,和“牛头”、“白玉兰”的大板儿巧克力,也是零食类别里的皇者。
同时,这些东西并不是每个副食店都能买到的,即使有,往往种类也不全。
要是真能从人家那儿搞到这些商品。
不但能增加经营品种,扩大利润,还有利于两家厂子产品形象的共同确立。
绝对是合则共赢的好事啊。
但要想办成这件事,恐怕就得杨厂长先跟人家示好,伸出友谊之手才行。
眼瞅着杨厂长听完了这些话迟迟不语,脸上的表情还似乎有点僵硬。
洪衍武就知道杨厂长可能是面子上过不去,心里不大乐意。
便又诚恳地补充了几句,而这些话才终于打动了杨厂长。
敢情洪衍武说,他上次因为店里忙,没跟杨厂长详细解释。
其实他的意思不是反对宣传,而是说这种事不能着急。
必须得看情况,看时机,否则就会好事便坏事了。
像现阶段,商店刚开业还没定型呢,人没经验,经营也不稳。
不说成绩还远拿不出手,容易让人诟病挑出毛病来,而且一做宣传就要分散精力。
水清要真是每天应付记者,四处参加报告会,那不反倒有害于商店了嘛。
还别说商店了,方便面厂也一样。
如果今后这事儿也让杨厂长出名了,天天有记者来采访他,局里再频繁叫他开会。
方便面的事又该怎么办呢
这才是真正可虑的地方,有一利必有一弊啊。
因此,这件事还是往后压压的好,真没必要争一朝一夕的风头。
连商店带方便面车间都一样,那都得先排除一切干扰,实打实做出成绩来才行。
有了实力,再来个“一鸣惊人”,后面那才叫水到渠成。
好,至此杨厂长还能说什么啊
洪衍武想的确实有理,挑不出错来。
而且这小子就跟钻进他肚子里的孙猴子似的。
他的心肝肺对这小子不但没秘密,也全被捏住了。
得,气儿没了,也没不甘心了。真是不能不服啊。
那那就这么办吧。
二群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931章 优惠套餐
咱们的国家是人情社会,这一点没错。
从古至今,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有交情和没交情绝对不一样。
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计划经济时代。
哪怕是有竞争关系的两个人或者两个集体之间,仍有可能存在一种既是对手又亲如兄弟的矛盾情感。
比如说“北极熊”和“义利”吧。
他们两个厂同属市一轻局管辖,一个是冷饮行业的翘楚,一个是西点产品的大拿。
无论是在厂龄、规模、利税、品牌知名度上,条件也都相差不多。
但正因为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或许就应了“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老话了。
多年来为了争出“谁是一谁是二”来,“北极熊”和“义利”谁也不服谁。
不管是为了争资源还是争荣誉,甚至争政治任务,一直是要力压对方一头不可的。
总之,就是明着暗着打擂台,让局领导们老头疼了。
两个厂子各自换了多少个书记、厂长,也皆是如此,这简直快成两个厂的传统了。
可有一样,当一个厂子遇到难处,另一个厂子就绝没有袖手旁观的。
像这次推行厂长负责制的时候就是这样。
“义利”在巧克力原料被外国人摆了一道,因外汇短缺,迫不得已开始研究代可可脂。
那“北极熊”就立刻变得同仇敌忾了。
不但承担起了制度改革先行试水的职责,还主动派出了自己的技术员帮助一起研发,并协同试验。
这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并优选出了最佳配方。
而这也使得两个厂子同时获益,都在巧克力制品上节省了外汇,降低了成本。
说白了,两个厂子的关系,真像一对性子不合的亲兄弟。
平时吵归吵,骂归骂,可那是家里。
外面一有事,绝对一致对外。
真有谁遇了难,另一个也绝对会不计前嫌,鼎力相助。
所以眼下杨厂长听了洪衍武的劝,为了服务公司在局里主动示好“义利”,当众提出需要其提供一些计划外商品的要求。
那“义利”也断没有说着风凉话,横加拒绝的道理啊。
事实上,“义利”的厂长都快乐出屁来了。
他们也是破天荒被“北极熊”这么夸,觉得倍儿有面儿。
于是生产糖果的并不拿糖,这点儿小事儿,“义利”的厂长不但一口答应下来,而且还额外照顾。
决定今后厂里生产、包装、运输中产生的残货,也都交给“北极熊日夜食品店”来销售。
好嘛,作为领导,这就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儿。
可对洪衍武和水清来说,那是做梦也没想到的好事啊,简直就跟捡个金娃娃一样。
要知道,“义利”生产中的残货,最多的就是“巧克力威化”和“酥糖”,其次才是饼干和曲奇之类。
因为这两种产品太容易碎了,破损率能高达百分之十。
可这些东西外观坏了,却并不影响味道,不会降低营养成分。
那用来当早点,或是给老人、孩子当零食,都是再划算不过的。
因此除了“义利”内部自己分发处理的部分。
这些以极低价格出厂的残品,无论分发到哪个食品店或是副食店,向来都是争抢的“福利”。
这么一来,仅靠“商业口”内部就“消化”了,市面上基本上见不到。
偶有销售,立刻就能招来无数人,排起长龙的大队来。
而谁赶上这样的好事,都明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都好几斤好几斤的买。
不夸张的说,京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童年最欢畅淋漓的零食记忆。
大约就是能抱着一大袋“巧克力威化”渣滓,大嚼特嚼吃个饱了。
在这点上,就连洪衍武的俩侄子和水晓影也是一样,统统是见这玩意没够。
于是进入五月份第二个星期以来,伴随着华夏妇女杂志的鹊桥栏目刊登了我国第一条“征婚启事”。
伴随着邮电部开始扩建京城电话网,十万门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取代了接线员的工作。
“北极熊日夜商店”的销售额和利润均开始触底反弹。
才不到五天,本预计卖上半个月的整两吨“巧克力威化”渣滓和二百斤“酥糖”渣滓就没了。
顺带着还销出去三百个果子面包,五百个维生素面包,和五百多斤的“动物饼干”和“数字饼干”。
就连“义利”都没想到,“北极熊”这边卖货的速度居然那么快。
所以等到陈力泉带人开着卡车再来批货,张口就要双倍的时候,“义利”的销售科长简直都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
他惊讶不是为别的。
一是库里残品,他们也就剩下不到四吨了。
要照这么卖,估计今后所有“残货”都得让“北极熊”包圆了。
二是面包和饼干的销售量,“北极熊”的出货速度居然顶得上西单食品店的出货量了。
就凭一个百平米的店面,怎么可能呢
其实这不奇怪。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残货”出厂价太便宜了。
“巧克力威化”和“酥糖”渣滓,全按五毛钱一斤算的,还不到市价四元的两成。
那拿回货来,洪衍武把这些渣滓标价一块五一斤,照样能引起路人的疯抢啊。
后来当本厂工人发现这可情况,不少工人也都赶过来了。
在商店里认识人的就打了招呼,问能不能给留点。
所以一看这风向,洪衍武就立刻调整策略,开始限购,要搭货卖了。
他宣布想买“渣滓”的顾客,每两斤需加购一个面包,或是一斤饼干。
美其名曰是“优惠套餐”。
于是立竿见影就把全面销量带动起来了。
而洪衍武最精的就是,他给三斤、五斤留出了不用搭售的一斤空档。
同时“套餐”里出售的面包和饼干,也比市价略便宜几分钱。
这样人们即使不乐意,可觉着省了钱,还算合适,并没造成什么负面情绪。
有不少人还刻意地按三斤、五斤去买,想占那一斤不用搭售的“便宜”。
想想看,这样还能不快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义利”带来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
洪衍武还通过他们搞到了一次性杯子。
别忘了“义利”是有一家合资快餐厅的。
在这个年代,也只有他们那儿,才能见到一次性的快餐杯子。
而这个小东西,对商店的意义可不容忽视。
因为有了这东西,洪衍武就能按照洪禄承的提点,把“橘子”、“枇杷”、“菠萝”、“石榴”,这样相对高级的“浓缩果汁”以散装的方式销售出去了。
具体的办法就是他们自己加水炮制。
成本九毛钱一瓶浓缩汁兑二十二杯,勾兑在按装了龙头的玻璃水罐里对外销售。
而由于价格便宜,一大杯只要八分钱,又有鲜亮的颜色和少见的新奇口味勾搭人,还能加以冰镇。
顾客们对这种新饮料,并不太难接受。
不少图实惠的人都愿意用一瓶汽水的钱买上两杯,自己一杯,孩子一杯。
或是一下解决两个孩子的嘴馋需求。
这样一来,商店不但增加了经营品种,在聚沙成塔的过程里,也把帮着厂里消化了库存,怎么都是件好事。
偏偏综合算下来,洪衍武在不黑心的情况下,每卖一杯,就能有三分的利,远比卖汽水更划算。
这还真是里外里,谁都合适啊。
二群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932章 深挖
在“义利”的支持下,有了稀罕的俏货,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后。
不但附近居民和本厂工人,对“北极熊日夜食品商店”的“粉丝值”直线飙升。
许多路人也成为了商店的义务推销员。
他们自觉自愿地把这里有“巧克力威化”和“酥糖”渣滓的消息四处宣扬。
甚至不惜劳苦,亲自给同事或邻居们引路,带着旁人前来购买。
于是几天以来,商店的名气和口碑不但传扬了出去,销售额和利润也与日俱增,
账面一下飞跃提升到了一个十分优秀的水平。
优秀到什么程度呢
最差的一天,销售额也不低于三千元,而利润竟然高达一千五百元。
对半开的利润啊,这简直可以称之为百货零售业里的奇迹了。
要照这个路子维持下去,那一个月的毛利就是四万五啊。
不用问,这个店绝对开值了。
因为“商店组”,用差不多同样的人数所创造出来毛利,已经大大超过“零售组”和“制作组”卖糖葫芦时的最好月份儿了。
真要是全年算下来,那光商店这块儿,差不多就能有三十万的净利呀。
这都赶上一个上百人,红红火火的小厂了。
于是在开业两周之后,水清终于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有了这样美好的远景,她感到一场辛苦终于没有白费,身上的压力大为减轻。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