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就是洪衍武的一些手下看着自己名下的摊位被别人拿去捞钱眼红了。
虽然他们在“秀水”那头还挣着大把的外汇券。
可话说回来了,谁又嫌赚得钱少啊
而且这是每月好几千,不是什么小数啊。
一想到这摊位是自己的,每月却只能从租金分到八百块,有些人就觉得亏得慌了。
再一喝酒,一抱怨,得,人心不足就全爆发了。
渐渐的,在相似的心理下,好几个人便形成了一种颇有默契的小圈子。
他们无不觉得如果能像那些个体户们一样,租别的地方摊位坐着小买卖。
再把自己名下的摊位拿回来,吃租子才是最划算的。
虽然这些话还不敢明目张胆拿到明面,可毕竟经济利益是最现实的。
于是压抑不住的贪心促使他们几个想到了“找别人当抢使”、“让别人捅破这层窗户纸”的“好办法”。
这样经有意传播,竟然又说动了不少人,变得越来越有市场。
而这,就是眼下洪衍武需要面对的局面。
不过说实话,别看这件事在旁人眼里是越拖越糟糕,可洪衍武本人倒是真不着急。
因为他笃定了,即使这件事闹到最糟糕的程度,也无非就是手下的那些人为了几个钱离开他而已。
没错,这样丑陋的人性肯定是会让人有点别扭。
可说到底,不过如此了。
千万别忘了,洪衍武他自己上辈子为了钱干过的操蛋事儿更多。
他既没有五十步笑百步的心思,也清楚“见钱眼开”四个字,是人人都很有可能会犯的毛病。
而对于早就见怪不怪的他来说,又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更何况只凭宋国甫是工商的头头,主动权就可以说完全捏在他的手里。
真要是到了翻脸的地步,绝没有一个人在这事儿上能占着他的便宜。
所以归了包堆儿,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他自己到底想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说到这点,洪衍武首先认为,强扭的瓜儿不甜。
其次他也真的不缺钱,只想少点麻烦,多点儿安宁。
所以他实在不想和兄弟们闹得不愉快。
似乎真正划算的方式,只有顺其自然,成全别人的好。
这可不是他怂,在给自己找什么借口。
关键是为了几个小钱,确实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做义气之争,既耽误工夫又闹气,就连他过去的好,人家也不会记着了。
反会白白招人怨恨,让人背后说他小气,坏他名声。
而且反过来想,真要是这些有奶就是娘的人走了。
今后不但省了他的事,同时还能达到一种“纯洁队伍”的作用。
留下的可都是能做到不为所动,值得信任的好兄弟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最关键的,他不但熟知未来,非常清楚西单商业区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他还有宋国甫的独家消息,心知肚明区政府正在规划兴建“百花市场”。
说不好听的,“西单服装夜市”被关闭的日子其实已经近在眼前了,那他还计较什么呢
这就是一个坑啊,真有人想跳进去,他拦什么劲儿啊,到时候谁后悔谁自己知道。
所以最终洪衍武做出了一副特别大方的姿态。
他把兄弟们聚集在一起,自己主动挑明了这件事,每人面前还放了他们的摊位执照。
然后当众声明愿意拿着摊位去单干的不拦着,愿意继续留下跟他干的也不撵。
但有一样,谁走了可别吃回头草。
另外,“秀水街”的地方得交还,那是他把着的地界。
既然不是一个锅里吃饭了,就别再分润好处了。
至于去别的地方发财,他不但不管,还支持。
日后谁需要服装,照旧批发。
这么一来,登时全场震惊啊。
有点人义愤填膺,似乎才发现有人起了异心,站起来破口大骂,说想走的人是忘恩负义。
有的人呢脸红心跳,面容颇有惭愧和迟疑之意,嘴里一个劲儿念叨洪爷仁义。
还有的人呢,实在想走可又犯了狐疑。
他们不知洪衍武承诺的真假,眼珠子咕噜噜乱转,始终难以决定。
这个时候,稳如泰山、能坐看好戏的,反倒只有洪衍武一个人了。
而他更是把自己的大度表现到了极致。
几次主动压制秩序不说,还诚恳的劝说那些忠心的兄弟不要计较。
说人各有志,不希望当初共患难的兄弟为这点事闹龃龉。
大家既然兄弟一场,情义无价,好聚好散。
还说每个人都有三天思考时间,等想好了再做决定不迟。
因此他手底下的那五十多号兄弟,无论是想走还是不想走的,无不被他的表现出来的“人性光辉”所折服了。
这样三天后,即使有十二三个人选择离开,也没人不感恩戴德的。
可他们拿着执照满心兴奋中,谁又能知道自己的好日子没剩下几天了呢
他们“仁义”的洪爷啊,走的是面儿,玩的是腕儿。
其实始终是那个谁惹他,就能让谁掉层皮的人。
不过说到最惨的还是那些“二房东”和他们找来的新租户们。
因为洪衍武可没什么耐心哄他们,而且他们实在是聪明过头了。
算盘打得挺好,偏偏忘了一条,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官方认可的承租合同,一切交易都是口头上的。
这样洪衍武就采用了最粗暴直接的办法,一句话,让他们滚蛋。
再不满也甭较劲,什么愣主儿、拧主儿实际都是扯淡。
别忘了,真横的已经都进去了。
洪衍武要想收拾他们甚至都不用自己人动手,只要请工商、公安秉公执法足以。
于是在几个假冒伪劣的“三青子”进了局子,由生混蛋变成了大软蛋之后。
在那些“二房东”叫苦不迭的后悔中,“西单服装夜市”的一切不稳定因素消除了。
全部“聪明人”和不服管理的租户都被清退。
留下来的人除了那些租了“单飞户”摊子的主儿,今后依旧统一向市场管理员交租金。
唯一和以往不同的就是,洪衍武“迫于民意”,不得不把摊位租金统一上涨到了两千五和三千。
等于是剩下的那一半安分守己的租户替这场纠纷付出了代价。
确实不公平,可也没办法。
这是市场规律和食物链层次综合导致的必然结果,就连洪衍武也得按规律行事。
否则,那早晚还得出事。重返1977
t21902181t21902181
第954章 风水宝地
有关夜市的事儿至此可没有完全结束。
因为坏事去了又来了好事。
一块早就被洪衍武惦记上的风水宝地也要招个体工商户来摆摊了。
那就是京城着名的“东华门夜市”。
说起这个这东起王府井北口,西到南河沿北口,全长三百多米,占据了东华门大街道路路面的北半部分的夜市,可绝对不一般。
因为它同时具有好几个“京城第一”。
比如说是京城第一家在马路上开办夜市,又比如说是京城规模最大的夜市,再比如说是京城首家以“夜市”挂名的小吃街,而且它还是京城保留时间最长久的夜市。
直到洪衍武穿越前,这里还是生意兴隆,热火朝天的呢。
2016年关闭
而这最后一条,恰恰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就因为靠近故宫,在其他的夜市因为节假日、休息日增加,购物场所增加,逐渐消亡之后。
它却靠着不断增长的内外游客数量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
那毫无疑问,这块地界就是一个金光灿烂、叮当作响的大聚宝盆。
只要占下来,日后都不用真的卖什么,光收租子就能收到手抽筋儿。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最早一批在此售卖京味小吃的“土着”,一进入九十年代,就逐渐开始将摊位转给外来经营者,开始躺着挣钱了。
这才导致经营京城地道小吃的摊位日益减少,京城人逐渐不再涉足此地。
而在2000年东华门夜市改造升级为“东华门美食坊夜市”以后,这里已然彻底复制了“西单服装夜市”那批“聪明人”的做法。
也正是从这一关键的时间点起,所有的摊主中再难寻京城本地人的身影。
于是,东华门夜市昔日所创造的声誉不再,挂羊头卖狗肉的年代开始了。
这里很快变成了完全以哄骗游客为主,专营“天南海北胡做乱卖敢吹牛大杂烩”的地方。
炸蜈蚣、炸鱿鱼、炸蚕蛹稀罕物一样接一样登台。
卖家也不局气了,以次充好,卫生差劲,价格跟风涨。
仅仅三串烤鱿鱼就敢要你40元,炒肝15元,炸灌肠10元,卤煮18元,爆肚定价15元,其余像炸灌肠、煎饺等小吃都在10至20元不等。
这么说吧,聚集着八十八个小吃摊的地方,只有二十四家在卖京城当地小吃,而且品种非常少,仅有所谓的“爆肚”、“炒肝”、“糖葫芦”、“灌肠儿”等种类,并且还要打个引号。
于是便有人生动的把这里调侃为“外地人懵外地人一条龙”,实在是精辟得很。
但即使如此,这里也从没缺过从五湖四海,七大洋五大洲而来,伸着脖子自愿挨宰的“傻子”。
毕竟京城的故宫太有名了,京城的文化底蕴也太厚实了。
只要打着“皇家”、“宫廷”、“京味”的幌子,都不用费力行骗,就有人自觉自愿上当。
而且京城作为首都拥有超强的政治属性,政府对国家级的着名景点实行补贴政策。
像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北海、景山、天坛、地坛的门票都是极为廉价的。
这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游客们对一些旅游欺诈行为的容忍度。
不得不说,这算是一种变相的“让利于民”了。
总之,就冲着这条街在日后几乎等同于京城旅游的名片,是游客们必到之地。
洪衍武就必然不肯放过。
实话实说,他一直就跟惦记着偷羊的狼一样,在紧密关注着这方面的动向。
这样在宋国甫告知他东华门夜市已经确定即将招商的内部消息后。
他也必然像闻着鲜肉味儿一样的兴奋,紧着催促宋国甫帮他趟门路,找相关负责人拿摊位。
于是最终,在招商公告还没贴出来的时候,一顿酒宴的桌上,洪衍武就靠拉关系走后门,在所有个体户之前,提前预定下了五十个摊位了。
代价不过是几瓶好酒,几条好烟,再帮忙买一台平价的进口彩电而已。
这就是这个经济起步的年代巴结权力的特征。
由于大部分的人都没见过什么大世面。
在不违反重大原则的情况下,吃吃喝喝,送点礼物,再适当办点私事儿就足以了。
真想多给,成千上万的塞钱,人家还真不敢要呢。
当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洪衍武即使贪心不足,却同样没可能拿到更多的摊位了。
人家也怕出事啊,就这五十个已经是极限了。
而且是两头和中间的地段都有,不可能全都是连着的热门地段。
甚至人家还担心洪衍武光占着茅坑不拉屎,因为贪心不足再把夜市给搞砸了呢。
非得让他说出摊位拿到要怎么办,具体经营什么,才敢把摊位真的批给他。
好在这一条洪衍武可有的是办法。
他不是还身兼公职嘛,跟庞师傅他们关系又不错。
回去就先跟大食堂这边商量了一下,说要给大家伙找点副业干干,卖出去的利润四成当租金。
这下好,立刻获得了大家交口称赞和满口致谢。
一半摊位很快就被自愿结合成五组的人给分了。
经营项目也很快确定下来。
肉饼、馅饼、锅贴、糊塌子、褡裢火烧、配小米粥、棒渣粥、荷叶粥一组。
炒饭、炒面、炒饼、炒疙瘩、烩猫耳朵配紫菜鸡蛋汤是一组。
蒸饺、烫面饺、烧麦、包子、元宝馄饨配咸菜、豆儿粥一组。
鸡汤面、榨菜肉丝面、芝麻酱拌面、麻辣凉面、炸酱面又是一组。
最后还有一组,大家有点没想头了。
倒是洪衍武根据前世京城流行的“京味儿肉夹馍”,出了一个“创新”的主意。
那就是让他们做点烧饼,炖点猪肉,再弄点香菜、青椒、小芹菜一切,来了个“烧饼夹大肉”再搭配着凉粉儿、煮老玉米卖。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一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