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7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师傅这才放心。

    虽然新来的得慢慢教,暂时顶不上大用。

    可打杂的活儿都有人干了,其他人就能腾出手来了,也等于释放了劳动力。

    但话说回来,相对的,大家伙也真是没白辛苦,这餐厅也是好评如潮啊。

    因为这个年头实在是太缺饭馆儿了。

    长期以来的体制禁锢了餐饮业的发展,返城知青又让京城人口迅速爆炸。

    这样的供需矛盾下,京城百姓想外头“搓”一顿,那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真是偶尔能有这么一次机会,体验也不好。

    因为老百姓下馆子往往得忍受白眼、呵斥,还得靠自己抢座,排队。

    弄不好,没吃饭先气饱了,哪儿还有胃口啊

    所以说洪衍武开的这个餐厅真是正当其时。

    在我们的公职人员和先富起来了一批人,还以吃吃喝喝为最大享受的年代。

    在经济飞速发展,粮食大丰收,农民像潮水一样涌入城市的大背景下。

    不但过去的各种限制开始破冰、消失,餐饮需求也与日增多,一日更胜一日。

    怎么可能买卖不好呢

    就别说他们还有四大杀器了。

    “张大勺”教出来的手艺;“大食堂”带来的实惠;亲切和气的服务态度;干净没味儿的厕所、洗手台。

    这哪一样儿都为人称道,赞誉连连啊。

    在这个餐厅,进包间的主儿,夸的是环境优雅,服务周到,这儿的小炒味道超绝。

    散客们呢,欣喜的是,为了座位彻底不用头疼了,因为有专人给发号排位。

    喝多了也不要紧,厕所能随时解决走肾的问题。

    最关键的,“特价菜”好吃实惠不说。

    还能买半份,而且不用等,这对老百姓可就太友好了。

    什么都不用说,光看看有多少住家附近,手拿着钢拢锅,来这儿买狮子头和烧茄子的老头老太太。

    光听着“劳驾劳驾,让让,我把桌子收了给您擦干净您再坐。”

    “借过借过错个身儿哎,您留神别碰着”

    就足以解释这里人声鼎沸、买卖兴隆的盛况了。

    至于“洪记大酒缸”。在买卖的火爆程度上确实要差一点。

    开业当天,上座率有八成吧,这还包括了受邀来捧场的熟人呢。

    而且服务上的瑕疵也实在不少。

    因为伙计们初学乍练实在有点生楞。

    有的时候上东西送错桌儿了。

    有的时候因为语言的隔阂,还不大听得懂酒客的话,反应迟钝。

    甚至后厨也不太顶得上劲。

    一忙起来吧,火烧、炮羊肉和烂肉面有点供应不及。

    火候也差点意思。

    不是面煮生了,羊肉有点糊了,就是火烧没热透

    可这反过来,也恰恰是洪禄承的精明之处。

    就是因为他早预料到这种“乱”不可避免,必须给伙计一段时间的历练,才能适应呢。

    他才没有为开业做什么广告。

    而且行家就是行家。

    有老爷子和李福给一起兜着,这些毛病对买卖的影响就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不但酒客们都呈现出包容的姿态来,没人去计较。

    大酒缸里的人气儿和热闹劲也一点没减少。

    甚至公平的说,要论欢乐程度,还远超过洪衍武那儿呢。

    嘿,还甭不信,千真万确。

    先不说别的,光凭洪禄承那算盘打得跟神仙似的,就是引人瞩目的奇景。

    敢情老爷子有分心二用的本事,向来是双手会账。

    要是两桌同时结账,他能“劈了啪啦”同时算出来。

    李福呢,他也有“一口清”的本事。

    要是他来算账,更省事,都不用伙计跑。

    当着食主的面,不用算盘,不用笔,先唱酒水,再唱凉碟,主食最后。

    逐一报出价钱后,算出总数,还要将顾客的给钱数和找回的钱数一并唱出。

    最关键是好听,跟唱歌似的,真应了那句“说得好不如唱得好了”。

    这可就让酒客们有了眼福和耳福了,信任和乐趣都是油然而生。

    但最有意思的,还是洪禄承和李福都爱开玩笑。

    像如有年岁大的客人进门,直接冲柜上要东西。

    “掌柜的,二两毛三,一碗面”。

    洪禄承就爱用别样强调跟后厨招呼。

    “来一碗牛头马啊”。

    然后把酒打好给伙计,让端上去,还会跟客人再说一句。

    “您的六七八”来了。

    这两句话呀,叫做“借词点尾”。

    第一句隐去了“面”,第二句隐去了“九”。

    那么客人如果是懂行的,听了自会会心一笑。

    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有客人会逗上一句。

    “老板,咱可是有钱不买拖泥带啊”。

    洪禄承便会马上作答。

    “咱买卖实在,您放心。金木火土咱不掺和。”

    这一下就更会引发更多的现场笑声。

    而李福呢,他习惯的办法是在客人结账时,五毛钱以下都说“钱”,五毛钱往上便报“款”。

    这样同样唱账,却用不同的字,次数一多,便会被旁人发现他藏着的“段子”了。

    像有的人因为好奇,就要问上一句。

    “哎,您这有意思啊,钱少了您说交钱,钱多了您就说付款,您这儿还区别对待啊”

    李福听了就乐。

    “您这耳朵是好啊,不过您别误会,关键是怕您几位听着枯燥。其实交钱,付款还不是一回事啊要紧的是一视同仁啊,让您喝着高兴,聊着满意就成。是不是您哪”

    这叫什么这就叫“没事逗闷子”呢。

    总之,在诚心和热情之余。

    洪禄承和李福会恰如其分的以拉家常,开玩笑等方式对顾客进行感情公关。

    这才是大酒缸难以为旁人企及的地方。

    这种“笑料”尽管是有人为制造的因素,但却真是让酒客们舒服。

    成功营造出了酒馆应该有的亲和、热闹的气氛。t21902181t21902181



    第987章 闪亮登场

    

自打开张之后,洪禄承和洪衍武都欢天喜地经营着自己的买卖。

    一个是心平气和打理着自己的“大酒缸”。

    从几分几毛的利润和浓浓的人情味儿中获取乐趣,越活越有精神头儿。

    另一个是心怀重张老铺的心愿,正式站上了灶头儿,耍起了炒勺见真章。

    从客人吃过的盘子溜光净树立起了信心,手艺也是越来越有进益。

    总之,这父子俩都忙得不亦乐乎,从买卖中得到了远胜于金钱的收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个年代具有的特殊性。

    还别看他们父子俩忙归忙,但都不至于太累着。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还普遍比较简单、规律。

    当时双职工家庭往往都是送了孩子到学校,接茬就去单位上班。

    因此,不但大多数人都习惯早睡早起,早晚起居用餐都要比今天早一个小时。

    公职人员的应酬和单位关系户请吃请喝,也多发生在中午。

    要再加上从晚七点到晚九点又是新闻联播和电视剧的时间,大多数人都习惯这时候待家守着电视看。

    这样一来好了,基本上所有的饭馆都是在晚间五点到七点最忙。

    之后就开始变得人影稀疏。

    即使是“大酒缸”的客人多数是老人,不太受电视的影响,买卖要落晚一点。

    那也不会有喝过九点还不回家的酒腻子。

    实际上,像洪衍武和陈力泉的工作时间调整成两头儿班就足以应付了。

    他们白天从八点半干到中午一点,晚上再从五点忙到七点半,加起来反倒还少了一小时工作时间。

    洪禄承呢,更省心。

    他每天往往十点半才从家出来,赶上午饭就得,晚上见没什么人就走了。

    虽然李福偶尔才来帮忙,可没关系。

    早上摘板儿,晚上打烊的活儿,他完全可以大撒手,交给方丙生来办。

    李福把这个外孙子调教得很好,有责任心,又听话。

    从来都是严丝合缝按照规矩办事,是从不会有什么差池的。

    因此,如今除了洪禄承和洪衍武很少能坐在一起吃饭了。

    爷儿俩的生活倒也没因为开买卖增加什么压力,有什么不好的变化。

    反过来,“大酒缸”却同时减轻了王蕴琳和水婶儿的家务负担。

    像洪家,中午王蕴琳索性就不开伙了,就管晚饭一顿。

    至于中午,她自己要么买点现成的,要么就下碗面。

    洪钧放了学,直接找他爷爷吃去。

    而水庚生是又好聊天,又好喝酒啊。

    有时候吃了晚饭,还愿意跑到“大酒缸”去来两盅呢。

    洪禄承当然不好要亲家的钱了,回回免费,非给也不收。

    那既然如此,水婶很快就学着洪家的样儿,也省事了。

    只要身子一懒,或是早上多忙点别的活,那中午这顿儿她也不做了,自己凑合几口就得。

    水庚生一回来,干脆就让他带水涟去“大酒缸”。

    说白了,就是把“大酒缸”当自家食堂了。

    不过要说实话,即使水庚生全家天天这么吃去。

    洪禄承也不吃亏,老爷子还能做赔本买卖吗

    自然有人掏这个钱,他把账目直接划洪衍武脑袋上就完了呗。

    所以,要说真正冤点儿的就是洪衍武。

    哪怕他还没光临过一次呢,但自己早就成了天天在“大酒缸”里“消费”的老客儿了。

    可没辙,谁让他有这样的精明爹和肚里养着酒虫儿的老丈杆子呢,谁都不跟他见外呀。

    再说了,要从杀富济贫的角度来说,其实也是应该的。

    谁让这小子又靠干坏事发了笔横财呢。

    这不,天气一凉,阿花从花城发来的五万件卡其色男风衣,和刚刚做好的三千四百件红色女风衣,轻而易举在京城掀起了一场“风衣热”。

    敢情今年本身就占了个天时。

    10月19日,上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语气开始松动,改禁为限。

    这一做法,不但划开了国内舞场封冻了四年的冰面。

    让京城一下冒出了四家舞场,各个单位重新开始为青年男女组织联谊舞会。

    这也直接促进了市场对猎装、风衣和棉大衣的需求。

    因为当时的舞场简陋,多半是在空荡荡的一个大屋子中进行,或是礼堂、或是食堂、还有菜市场的。

    至于跳舞的时候,无论男女都需要脱了外衣。

    既不能显得太臃肿影响形象,不跳的时候也不能冻着损害健康。

    所以猎装、风衣和棉大衣就成了最适合这种活动的行头。

    当然,这也同时能呈现出一种消费层次。

    上百块的皮衣当然最贵,六七十块的风衣属于中档,三十一件的棉大衣和三十五六的军大衣是属于最廉价的。

    而不同于定位于中档里的高端产品,安心躲在百货大楼里,正打算靠电视广告给老百姓进行洗脑的“长城风雨衣”。

    洪衍武这个盗版者,充分抓住了季节转换的良机,利用了自己的成本优势和独有的销售渠道,走了闪亮登场的大促销方式。

    居然把风衣这种中档产品做到了五六十元左右的亲民价。

    于是几乎一夕之间,就占有了京城市场。

    具体说来,就是洪衍武的这批风衣是从年初就开始积攒的产量。

    在西单、王府井、秀水街和东华门,这几个最知名的京城服装夜市,同步铺货开卖。

    由于大批量搞倾销,没有中间的批发环节,生产的原料又用的是花城那边的“水货”。

    “漫步者”的售价即使比商店里的“长城风雨衣”低个两三成,利润依然能保持和其一样水平。

    这亲民的性价比自然大受老百姓的追捧,连质量上的一些差距都能忽略不计了。

    特别是“漫步者”还推出了“长城风雨衣”所没有的大红色女款风衣。

    又“首创”了“情侣装”这个概念。

    而且还故技重施,把追捕中高仓健身着风衣手拿猎枪的剧照,翻拍扩印挂起来做代言。

    这三条举措就变本加厉的激发了年轻人心中的时尚情结,产生了震荡波一样的扩散效力。

    竟让“漫步者”这个李鬼,看着似乎比“长城风雨衣”这个李逵更像专业厂家似的。

    成功的让其品牌形象植入进京城百姓心里。

    哪怕随后“长城风雨衣”的广告开始在电视台播放,让全国老百姓都记住了“我们相逢在那漫漫的冬季里,我们相逢在那绵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