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7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不自禁为自己某些行为开始心里打鼓,并尽力采取补救措施。

    而这个心惊胆战的范畴,是整条线上的蚂蚱。

    另一方面,是京城市政府批准了关于商业、服务业小型零售企业继续改革的报告。

    报告说,目前实行“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的商业、服务业小型零售企业,原则上都要转为集体所有制。

    今后会根据税后留利实际情况,确定对国家财产转让的偿还期。

    职工可以在企业投资入股,实行分红。

    可以实行租赁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经营。

    这毫无疑问,是批量造就财富的福利性政策。

    但当时,这一点却不是轻易能为人所理解的。

    好多人不愿意舍弃铁饭碗。

    于是在各种不情愿之间,许多人完全是怨声载道的走上了独立经营之路。

    直至多少年之后,他们许多人才发现,正是这个政策才让他们懂得了“铁饭碗”三个字的真正含义。

    那就是有本事的人,到哪儿都有饭吃。

    但说到这里,仍旧没把京城最热门的事件表述出来。

    其实这一时期,真正最能牵动人们热情的事件是,原来谁也不要的破烂儿忽然值大钱了。

    继汽车、水泥、聚乙烯之后,钢材、盘条、电解铜这些原本陌生的名词也突然时髦起来。

    一时间,到处都是倒买倒卖信息,好象每个人都在做生意。

    小老百姓怎么样啊

    虽然大部分普通人可能连“盘条”听都没听说过。

    大多数人都把这东西当成了“撒子麻花”一样的玩意。

    可为了财富依然充满热情的加入了这场狂欢里。

    这一点,您从排队打公用电话人的对话中就听得出。

    “喂,老刘吧要五百吨盘条没问题,昨天刚发走三吨螺纹钢,你这点货,包在我身上”

    类似的对话在街头比比皆是,似乎遍地都是钢铁巨子,仿佛每个人背后都有洛克菲勒撑腰。

    甚至就连福儒里靠公用电话吃饭的“球子妈”都不务正业了,居然天天抱着电话自己打。

    “他二大妈,咱们要发了我搞到了五千吨盘条”

    “是,货在石家庄,是首钢的货,只要咱们联系好买家款一到,那边就发车皮。”

    但毫无疑问,最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九的成不了。

    像老爱说实话的“小崔”就写过自己关于盘条的一个段子。

    他说自己2000年时,突然听到某地方放了些盘条,立刻跑过去看。

    下着大雨别人拉都拉不走。

    嘴里还直叫唤,“别拉我,我今天总算见到盘条是什么模样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显然他也是当初差点精神错乱的口头倒爷之一。t21902181



    第三百一十四章 盘条

    

倒卖盘条这场闹剧既然波及范围如此之大,是不可能不对洪衍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

    在他回京的这个月里,杨卫帆和宋国甫就先后都为这件事找过他。

    当然,他们肯定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杨卫帆找洪衍武,其实是因为周曼娜的父亲周部长主动给他打了个电话。

    他这个前岳父,手里掌握着一批部队三产搞建设剩下的三百余吨盘条。

    大概是为了女儿的事儿觉得愧对他这个前女婿,才想让他把这批热门货倒出去赚点钱。

    而杨卫帆既有自己的自尊,又记得洪衍武的警告,其实一点也不想碰这种事儿。

    只是碍于情面感到盛情难却,便只好求教于洪衍武,他到底该怎么办。

    于是洪衍武替哥们分忧,就陪他跑了一趟周家,登门看了一次周部长。

    不但带去了不少价值不菲的礼物,同时很礼貌的表达了他们愿意为部队分忧,不怕吃亏,要以议价吃进这批盘条的意思。

    周部长当然不糊涂,立刻懂得了杨卫帆和洪衍武并不想做这笔买卖的潜台词。

    于是再也没提此事,聊了一会儿日常,就礼貌的把他们送走了。

    唯独临别时,对杨卫帆表现出了依依不舍。

    很显然,周部长对他这个曾经的女婿还是很满意的。

    只可惜他们也拗不过独生女儿的任性,只能遗憾的又变成了两家人。

    至于宋国甫找洪衍武的原因就更简单了。

    既然盘条这股子妖风能刮得这么热。

    那么由此惹出的经济纠纷和商业诈骗案件自然节节攀升啊。

    作为工商主管部门岂能坐视不理

    于是清退整顿资质不合格的公司和稽查倒卖盘条、钢材、电解铝的案件。

    就成了现阶段工商稽查部门的重点工作。

    如此,不少被工商查缴的货物,也就有了重新发卖的可能。

    这一下子弄得连工商口儿里都不消停了。

    毫无疑问,作为“管理科”主管领导,宋国甫伸手是挺方便的。

    他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好事当然要照顾自己哥们。

    可惜洪衍武一样是不想占这个便宜,更不想害了宋国甫。

    他像诚心诚意的谢了这位厚道的哥们儿。

    跟着就劝宋国甫一定不要伸这个手,还要把管好下属别伸手。

    一是弄这样的事好处太明显。

    即使无私也有私,容易落人口实。

    二是牵扯到内部利益分配,也很难面面俱到。

    东西是有限的,给谁不给谁啊

    你拿了别人就没了。

    这样容易得罪人不说,真出了乱子,领导能高兴

    不能因小失大。

    于是宋国甫便听了洪衍武的话,不但没伸手,还尽量管着下面。

    幸好如此,在整个分局都在琢磨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不给领导添乱的人品就显得极为难得。

    局领导默默看在了眼里。

    居然在八月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工资改革的重大时间窗口前夕,给他把级别提高了一级。

    虽然具体职务没变动,可他工资级别却变成副处了。

    工资每月一下多了二十块,到了一百五十一。

    而且一旦上面有调动或空缺,他接班当个分局副局,完全是顺利成章的事儿。

    这简直是躺赢啊。

    这样的意外惊喜,不能不说是良师益友带来的好处,也是他自己的善因积下的善果。

    当本分人,未必就真吃亏。

    而反过来讲,哪怕真正能把这些紧俏东西揽在怀里的人,也未必得意。

    高鸣如今已经是一家国有外贸单位下属商贸公司的总经理了。

    他是1981年,自己找的门路,办的转业。

    原因其实挺简单,就一句话。

    明白了生命的脆弱,所以更要及时行乐,这才对得起自己。

    尽管荣誉、奖章,对他也不乏吸引力。

    可要实现父亲的希望,那得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啊。

    他必须身处充满规则和限制的状态下。

    始终把自己保持在一种完美无缺的状态里。

    并持续奋斗好几十年。

    知识、人脉、能力、耐心、机遇,哪一样都不能缺少。

    才会有希望攀上那闪闪发亮的高峰。

    只要理智的仔细想想,就知道成功概率到底多么虚幻了。

    还不如去拿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呢。

    于是他义无反顾的把功劳兑换成了通行证,一头扎进了外贸商业领域。

    过上了抽着洋烟,使着洋货,轻松自在的日子。

    而毫无疑问的是,他的自作主张必然会使得他的父亲高作礼大为恼火。

    于是当高作礼知道生米煮成熟饭的时候,简直暴跳如雷。

    马上就把他叫回家来,关起门来就骂了大街。

    只是他如今已经长大,父亲的武装带对他不过是小菜儿一碟罢了。

    不但打不动他,也打不得他了。

    甚至不得不眼睁睁瞅着另一个儿子他的弟弟高放,也同样被他带进了外贸公司。

    当然,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父子的冷战。

    为此长达半年之久,彼此都未说一句话。

    不过就像高鸣所想象的那样,物质总是能够塑造个性的。

    没人不喜欢舒服的日子,不喜欢洋货。

    就像为了进口化妆品和服装、皮包、高跟鞋,就心甘情愿辞职当了他的秘书,且倒在了他怀里的方婷一样。

    当高作礼看上了日本原装进口大彩电。

    在镜子前悠闲的使用上了“吉列”电动剃须刀后。

    甚至拿出“鸟窝”味道的国际化饮品咖啡来招待那些老同事、老部下的时候。

    他也一样在众多的欣羡目光里,和一声声的感叹中,对自己执念有了反思。

    于是这个一辈子坚持走又红又专道路的人,开始有了思想转变。

    高作礼似乎认为儿子走这样的路,也不见得是件坏事了。

    最终,高鸣用几盒西洋参借着高作礼过生日的由头,与父亲重新达成了和平协议。

    高家此后开始彻底转向,把商业领域当成了新的奋斗目标。

    也正是因为父亲的人脉开始成为自己事业的助力,高鸣才会在批件买卖上斩获非凡,并且凭着实打实的业绩在公司步步高升。

    才不过三年,他就在上级荣升后,全盘掌握了这个二十几人的公司,成了公司里的最高决策者。

    甚至随后机关还有传言,说有可能会让他的这个公司和另一家同脉同源的公司合并,成立商贸集团。

    至于哪一方占主导地位,恐怕要凭一年考察期内的经营业绩来说话。

    只是没想到啊,当高鸣拥有了更高一层的期许后,他的情况却开始变得不妙起来。t21902181



    第三百一十五章 内外夹击

    

事情都是这样的,烈火烹油、花团锦簇的时候,往往就是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随着国家一声令下,开始清理整顿公司。

    高鸣不但发现商场上的阻碍变多了,生意不大好做了。

    连他自己也处于内外双重夹击的危险下。

    一方面,压力是明着来的。

    国家严抓经济违规犯罪,开始盯上了批文的买卖,政策越来越趋紧。

    尤其当下最热门的物资,钢材、盘条、电解铝,更是治理范畴的重中之重。

    而另一方面,是有人刻意暗算他。

    不知是不是那个要跟他合并的公司,对经营业绩没有底气,在背后下了黑手。

    反正有人跟上头递交了匿名的检举信,怀疑他有经济问题。

    不过说实话,尽管事发有点突然。

    但一开始的时候,无论对这明的还是暗的,高鸣却并不怎么担心。

    因为他自以为背靠大树,交际广泛。

    他不但是为上级上缴利润最多的得力干将。

    而且他自己认识的生意伙伴中,也有那么几位很说得来的背景硬实的朋友。

    他的重要性和关系网的能量,足以使灾难的触角尚未碰及他时,便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了。

    像经济问题他也不怵。

    他一向是只用不拿,对公司的账目有充分的自信,认为怎么查也不会有问题。

    另外他也毫不吝啬,懂得为人处世,利益均沾。

    这不,检举信刚交上去,就有人把信儿透给他了。

    嘱咐他早做准备,说上面只会走个形势。

    还说派个人来查一次,这事儿也就过去。

    可他怎么没想到,其实自己的底气却远比自己想象的要脆弱。

    轻而易举,就被他的父亲击破了。

    那一天,大概是十一点了,高鸣打着xo味儿的酒嗝儿的进了门,就想去自己屋。

    没想到高作礼竟然坐在沙发上闷不做声的等他呢。

    硬是把他叫了过来,跟着一席话就把本来还满不在乎的他说得冷汗淋漓。

    “你千万别以为自己背靠着大单位,认识谁谁谁,这股风就伤不到你。党纪国法在上,国家要动真格的,谁也扛不住”

    “不说别的,你们搞批件,不就是靠你传他、他传你的层层加价吗这么多环节,你就能保证一点问题没有万一牵扯到你身上,你能说清楚”

    “真要有事,到时候你就肯定有人能保你就凭你的那些狗肉朋友他们到底是会伸手帮你呢,还是会顺势把他们该承担的责任推到你身上”

    “你得想明白一点,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啊。你和他们任何人都没有血缘关系,仅仅都是利益的关系。没事的时候怎么都好,要换成该承担责任的时候呢落井下石的事儿,这天底下多了。”

    跟着高作礼就跟当年做工作笔记一样,把近两周收集的报纸剪报都拿给高鸣看。

    他确实煞费苦心了,所有的报道都是按日期排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