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是一天完成四次,分别定在早九点,下午一点,傍晚五点和晚九点。
由此可知,功能性如此完善,规划又如此合理的公共厕所,会对这些普通老百姓产生什么样的震撼效果。
这真是当时的老百姓连想象都想象不出的事物啊。
而具体的,其实只要好好听听厕所里的聊天,就知道每个人的大体感受了。
比如男厕,有蹲着一位就说了。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厕所啊这也忒干净了。我都不好意思上了”
另一位则逗闷子了。
“不能吧我猜你今天还是憋得不厉害,才拉不出来。”
那位当然不能挨数落啊。
“嘿,瞧您这话,您就不觉得新鲜吗要我说这厕所呀,有坑,隔开男女就行,哪儿用的了这么些讲究。可您瞅瞅,这至少四星级,居委会是真没少下本儿啊。我就觉着,为了大家伙的屁股花费这么多,是不是有点亏啊”
另一位马上反驳。
“得了,您要说这也算毛病,那您真是鸡蛋里挑骨头。就咱这厕所,全市独一份还不好难道让您不舒服倒好了不说别的,我们老爷子上厕所算是容易多了。为这个,我就感谢居委会,感谢街道,这才是办实事的呢。您呀,才应该觉悟一下呢。吃喝拉撒,最后两样一样是大事。”
说到这儿,旁边一位也忍不住插嘴了。
“就这厕所,咱能用上,真是福气啊。我就没想过,上厕所能舒坦到这个地步。照我看,四星都打不住,得五星。甚至就连外国人也值得参观参观,为什么你们看看,墙上有挂衣钩,墙角还有置物台,下面就是垃圾桶,地上铺着胶皮垫儿。这也太周到了,赶明儿赶上雨天,咱再上厕所再也不发愁了。挂伞有地儿,走路不打滑,这里还没味儿,这厕所谁设计的呢真是高人啊”
而这么一来,大伙儿都咋呼起来了。
都说还没留神,这么一看,确实是够周到的。
恐怕就是想改进,都没能再改进的地方了。
要跟过去比,岂止好啊好太多了,是天壤之别
没想到,这时候有人又来了个岔曲儿。
有个小子突然叫上了。
“哎哟,坏了,今儿蹿了,手纸不够了。这可怎么办呢哪位大哥,行行好,谁有富裕的给咱匀匀啊。哪位有,帮帮忙”
可这一嗓子倒好,还没等大家伙儿作答呢,扫厕所的那个男的听见竟然进来了。
直接就一句。
“哪位要纸啊这儿可以买啊,两分钱一份儿”
那小子简直大喜过望啊。“我要我要,赶紧给我来四分的。”
大家嘛,当然又吃一惊。
心说了,喝,连这也管啊t21902181
第三百二十七章 另辟蹊径
洪衍武的厕所出名了。
就因为太好了,一传十十传百,影响力迅速扩大。
很快超出了盆儿胡同和福儒里范围之外,成了整条“白纸坊东街”口口相传的新闻。
而兹要体验过的人,几乎都被这样高级且人性化的厕所征服了。
于是不局限于两条胡同内,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两处的厕所当成了首选的方便地点。
特别是女人和为了“上大号”的人。
只要时间允许,哪怕自己家离得远一点也要来这两处厕所解手。
其实这样的追捧很正常,因为这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啊。
谁不愿意上干净,舒适的厕所啊
谁又愿意待在臭气熏天的地方找虐啊
哪怕是这时的人们,卫生习惯还难以与厕所设施配套。
在新厕所仍旧会普遍发生烟头随处扔,随地吐痰,有人不冲水的现象。
那这样的厕所也是堪称享受,比那些待着纯属受罪的地方强太多了。
所以边大妈作为居委会负责人,算是真正露脸了。
她被福儒里的老百姓当成了筹划此惠民之事的大功臣,天天上街都被人夸。
老太太自然是容光焕发,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街道李主任也是相当高兴,尤为自得。
因为年底写工作总结,他可是有拿得出手、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了。
受上级表彰是大概率的事儿。
只是话说回来了,什么事儿终究是难尽善尽美。
就因为这两处厕所档次太高了,与别处差距太大了,也由此产生了新的矛盾。
比如说,白纸坊街道范围里其他居委会瞅着眼红啊。
也纷纷来街道申请资金,要求照样改建厕所。
可李主任手里哪儿有钱啊
他就不得不跟这些嘴皮子颇有功夫的老太太们去解释,费的吐沫多了去了。
而清晨、傍晚属于人们如厕高峰时段。
由于知道厕所好处的人越来越多,每天这两个时间段,两处新厕所都是几乎不歇气持续的排队等候。
厕所保洁员的工作负担更是由此骤增。
于是盆儿胡同和福儒里两条胡同的居民不满了,看厕所的两口子也有点不乐意了。
边大妈和洪衍武一商量,只能根据新形势采取了新对策。
那就是一边给盆儿胡同和福儒里的居民们颁发免费入厕证。
另一边开始实行厕所收费制度,来控制人流。
具体说来,就是盆儿胡同和福儒里的居民每户发两个带绳的免费票证。
上厕所可以带在脖子上去,谁要是没有呢,那就得收费。
金额是每人五分钱,用以贴补厕所保洁员的额外工作。
这么一来行了。
尽管不满的声音喧嚣一时,有人嫌带证上厕所太麻烦,有人想不通为什么上个厕所也要花钱。
可如此,总算维持了厕所的良性运转,把人流降低了下来。
而走到了这一步,洪家做善举不出风头,让功于居委会的好处,也同时显现出来了。
否则,别看就收这么几分钱。
绝对会有人怀疑洪家人别有用心,说他们盖厕所是为谋私利。
同样是这个九月,洪家年青一代的境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洪家孩子们在学业和事业上开始升级,几乎都由此步入了新的人生历程。
就拿洪衍茹来说吧。
这丫头大学四年上完,终于迎来了毕业分配的时刻。
这也就意味着她要走上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开始为社会创造财富了。
那么作为班里二十六名学生里成绩最好,屡次拿奖,深获纺织部青睐的高材生。
洪衍茹因此还享有一种其他同学比不了的特殊待遇。
就是在学校分配的工作里,她可以优先做选择,任意挑自己想去的地方。
当然,以她从小乖巧、听话的性情,这件事肯定是要先询问家人意见的。
结果,恰恰是因为洪衍武给出的建议。
她出乎所有老师、同学意料,竟然去了几乎没人愿意选择的京城童装三厂。
而且一意孤行,任谁劝都不愿意改变主意。
这既让关心她的人感到可惜,也让嫉妒她的人意外欣喜。
可事实上又怎么样呢
只有洪家人才知道,这个冷门儿的去处对于洪衍茹来说,才是真正从方方面面都有利于她发展的地方。
敢情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看法。
洪衍武可不认为工资多、福利好、能分房、单位级别高,就是好工作。
因为洪家压根不缺这些东西。
而以洪衍茹的才华和条件,注定今后会创办经营属于她自己的服装品牌。
所以洪衍武考虑更多的,是如今服装行业限制太多的问题。
尤其是国营单位出品的服装,无论男女,仍旧很大程度上受着政治性影响。
因此在设计上都有较为死板的硬性要求。
比如裙子不许短过膝盖,比如不许裸背,比如袖长多少,裤长多少,那太多了。
如果在这样的单位待长了,一定会把洪衍茹的想象力和才华毁掉的。
但无奈的是,洪衍茹又必须走这一步。
因为只有进入国家单位才能拿到学位证书。
这样一来,洪衍武经过仔细斟酌,最后就找到了一个可以钻的空子。
他认为妹妹大可以先去设计童装。
他说什么服装都有限制,唯独童装设计没约束,大可以随意发挥妹妹的想象力。
于此同时,他也会通过自己的资源和职务之便。
为妹妹继续安排成人时装、乃至工作服的设计机会。
比如红叶、培斯他们拍的电影,就能采用她设计的服装。
而“北极熊服务公司”也不断在发展,今后自然少不了各色的工作服。
这样一来,不但不会限制妹妹的设计范围,反而为她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不得不说,世上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啊。
像洪衍武这番另辟蹊径的建议说完。
洪衍茹什么犹豫都没了,欣然从命。
而洪家其他人听了也都是肯定性的点头。
王蕴琳笑着还说呢,“小茹你是该谢。也就是亲哥哥,才会替你想到这一步。”
结果吧,这一句反而弄得洪衍武心虚了。
硬生生把后面想要说的话给咽了下去。
不为别的,敢情原本他还想顺带提一句,他手里还有“鲁西西”和“皮皮鲁”的事儿呢。
想说假如妹妹什么满意的设计,单位要不采用。
大可以交给他,让他发展自己的品牌,也免得埋没,浪费了设计。
可有了妈妈这句话,他当然就不能这么说了。
真说出来这事儿就变味儿了,好像他存了私心,实际上为自己打算似的。
那多有损人品和形象啊,该给老大留话柄了。
要不说做人难呢,做男人更难,做有一个本事的男人尤其难上加难啊。
哎呀,他还是只能偷偷摸摸捶着床,自己夸自己几句“英明神武”。
真他妈痛苦t21902181
第三百二十八章 入学
洪家除了洪衍茹上班了,水晓影和洪镒也上学了。
应该说,做为人生历程里重要的初体验。
第一次上学,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件永生难忘的事情,都应该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可惜的是,尽管两个孩子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是念半步桥小学。
却因为年龄上足足差了将近一岁。
结果导致这两个孩子的记忆和感受,完全成了悲喜两重天。
怎么呢
敢情水晓影是1977年年底出生的。
按当时七岁入学的通例,她足足超龄了十个月呢。
而洪镒呢,却是1978年10月29日的生日。
距离正常入学年龄,还差着两个月呢。
说真的,还千万别小看这点年龄差距,里外里差远了。
因为孩子的时间和成人的时间完全是两个概念。
许多家长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或许头几天他们还发愁孩子摆不稳积木呢。
但一个月俩月后,小孩儿已经懂得横平竖直的拿积木搭房子了。
兴许头几天他们的孩子还分不清颜色呢。
但俩礼拜后,小孩就已经自己懂得去追求颜色分门归类了。
而孩子时不时冒出惊人之语,更是会让天下的父母都惊喜的产生自己孩子是语言天才的错觉。
这些现象便足以说明,时间对孩子能力表现的重要。
更何况从生理特点上讲,女孩的心智本就发育比男孩较早。
从性格上看,水晓影外向,洪镒内向。
从身体上看,水晓影足吃足喝,运动充分。
洪镒不但挑食得很,往往吃了零食就不吃饭了。
而且就爱窝家里看小人书,摆弄老物件,不爱出门儿。
那么以他们姐弟俩而论,这种差距无疑就更加显著了,根本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啊
所以说假如这两个孩子要真是分两届入学倒好了,那么或许谁都会感到很轻松、很愉快的。
可偏偏当时入学条件教为宽松,这一年社会上又开始流行“孩子越早上学越占便宜”的理论。
而洪镒的爸爸洪衍争,既不听洪衍武的好言相劝,也不懂得吸取洪衍文身上早就发生过的教训。
注:洪衍文按岁数应当是七零届,是“运动”中唯一分配工作留城的一届人,正因为早上学一年,才成了知青
反倒听信了碌碌之口,硬是赶鸭子上架,把洪镒从幼儿园中班儿逼到了学校。
于是乎,天壤之别、事与愿违的情况也就难以避免的出现了。
对水晓影来说,她入学正当其实。
这天的记忆相当浪漫完美。
那一天清早起来,她是自己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