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尔哈赤疗养不成慌忙回返辽沉,身体更是吃不消,于是很快就一命呜呼。但不久之后毛文龙却因为圆都都的看不顺眼而被矫诏怨杀,真是可悲可叹。
  所以这里面努尔哈赤之死要论功劳最大的,还是孙承宗与毛文龙、孙元化等人,从宁远之战到老奴病死,中间还隔着足足八个月时间之久,圆都都在里面只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结果被他和东林党们恬不知耻的将功劳全都拦在了自己身上,造就了圆都都抗金名将的威名。
  后来更是忽悠崇祯皇帝五年平辽,崇祯不如他哥哥能一眼看出这是个画大饼的嘴炮,结果也都知道了,在袁某人操作下,大明从此一败再败,还在新皇登基第二年就被人打到了京城脚下。
  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圆都都矫诏杀了毛文龙,让后金一方没了后方心腹大患牵制的缘故。
  而崇祯三年圆都都就被皇帝处死,也算是罪有应得死的一点都不冤。光是胡吹大气忽悠领导,最后一点没做到这一桩事,放在现代那也要治你!


第858章 改变历史气运大涨
  后世还有不少人受到一本小说的影响,在那拼命的鼓吹圆都都是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但看过相关史书的人都知道什么炮击重伤努尔哈赤都是假的,就算史书有美化,可时间也对不上,毕竟哪个中了炮的还能活蹦乱跳八个月才死?不过是当时文人夸张的笔墨罢了。
  现在那位在某度百科上标注的还是“抗金名将”。
  而纵观其中袁某人为官多年所立功劳,也都多有不实之处,甚至前后矛盾的地方。
  实际上写小说的那位本身因为出身来历就屁股是坐在后金那边的,在其一系列小说书中不乏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改成奸臣反派,又将汉奸卖国者写为正面人物的手笔,比如宋代的吕某人,而且细数之下还不止一处,也不知存了什么心思。
  这并非单单一句“小说只是虚构的作品、需要戏剧化创作”等等理由就可以解释的通的。
  要知道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你胡搞乱搞可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
  尤其是涉及真实历史的部分,那些小说里更将后金高层描述的一个个都是英明神武的模样,却刻意澹化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广州之屠、川蜀之屠等罪行,一幅入侵中土也是为了解救中原百姓、逼不得已的样子。
  更在丑化那些抗金仁人志士的嘴脸,实在是书写的比较精彩,连番洗白也迷惑了不少广大读者。
  直到网络时代兴起,大家接受的资讯多了起来,才逐渐回过味来,发现这里面的问题。
  而跟历史上记载的结局不同的是,这一世界有着高景飞的参与,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辽东防线变得比历史上要强大的太多。
  不光是大小凌河,连辽东通向草原方向的道路也都被高景飞施法塑造的城堡挡住了,后金一方在西北南三个方向都无路可走,虽然努尔哈赤依旧如同历史上一样对辽东防线发动了试探性的攻击,但却处处碰壁差点被装的头破血流。
  也就是在宁远防线上因为圆都都的骚操作,让宁远军和附近的觉华岛守军损失了一万两千余人,算是明军此次唯一一场大败。
  但随后老奴因为急火攻心等一系列问题病倒了,却被吹捧为疑似受圆都都炮击,甚至可能已经死了来搅乱人们的注意力,企图变罪过为功劳,来一场瞒天过海之计。
  只是这一次有了高景飞的提前提醒,皇帝和魏忠贤不但在辽东战场各处都派了锦衣卫暗探,还请了老朱家扶持的修行中人帮忙探查,结果都证明圆都都“宁远大捷”是假,损兵折将是真,然后魏忠贤干脆借此掀起一场大桉。
  事后所有为宁远大捷吹捧的官员都被彻查,一时间锦衣卫连抄家都有些忙不过来,不但皇帝内帑短时间得到了一笔十分可观的巨额收入,还顺带打击了一番士大夫集团的嚣张气焰,重新竖立起大明皇权威严。
  而且桉情公布之后,也让东林党在民间的声望直降,毕竟这种战败却邀功的行为可不光是欺君之罪,更是愚弄了天下人,就是很多原本的东林党人都羞于与之为伍。
  至于罪魁祸首的圆都都,虽然没有被凌迟处死、传首九边,但也被贬到闽南,担任新设立的北港知县,负责从沿海迁移百姓到东番岛。
  在这个时代,开辟东番岛这种行动可以说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弄不好不是死在海上,就是死在岛上多发的疟疾等热带疾病中。往往是大多数官员们避之不及的,他们宁可挂冠而去也不会接受这样的指派。
  但袁某人却不得不去,这也算是皇帝给袁某人的戴罪立功机会,尤其是在高景飞给的小册子里着重记录了东番岛一年三熟的气候和金矿的分布,再有李旦、颜思齐打下的根基,虽然目前东番岛上的移民据点控制在郑芝龙的手上,但郑芝龙对于东番基业并不重视,他重视的是衣锦还乡,受招安后在闽南老家光宗耀祖。
  以上这些都是高景飞为这个世界大明朝带来的改变,不说改变大明覆灭的结局,但至少可以为大明多拖十年八年的时间。
  天启还健在,没有历史上崇祯刚上台被东林党忽悠傻了一下子就自废双眼和臂膀,裁撤了锦衣卫和天下驿站,那么文武百官也就不会如同解开了缰绳一样因失去监管而肆意妄为,某位李姓驿卒也就不会因为失业而加入造反事业最终打进京城。
  而至于西北等地的天灾,朝廷现在有余钱了,皇帝现在也有了更多的内帑,或许无法赈济所有灾民,但缓解因活不下去而变为流民的灾民这种局面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再加上开发东番岛也需要大量移民和矿工,这就又能分担一部分赈济压力。
  这样即使仍旧会有灾民造反,估计也不会造成历史上那么大的规模,延续十几二十年都无法扑面的声势,最终因流贼乱民反复兴风作浪耗干了大明朝的血,最后让后金捡了便宜入主中原。
  如此改变了历史的高景飞不但收到了不少的天道功德,作为人道秩序一部分的大明王朝气运,更是给了他极大的气运加持,这些都是人道功德,足可以让一个修士从入门达到真仙的程度。
  有此气运加身,高景飞即使什么都不做,所在的华山派都会自发的兴旺起来。要不是他与烈火道人有意控制发展,只怕现在华山派的门人数量都已经超越曾经的五台派,达到入室弟子数百,外门弟子上前的庞大规模。
  这些年,高景飞每年也会与皇帝和魏忠贤见上几面。
  因为有大明气运遮蔽,他反而不怕进入皇宫,即便被人知道,气运排斥之下那些修行人也不敢闯入皇宫,且来往都是通过传送,也不会半路受到某些人可能出现的拦截。
  十几年的时间,天启皇帝因为有着高景飞赠予的法器防身,还有超凡美食与灵果食材的滋养,虽然年近四十,却看起来跟二十七八一样并不显老。
  而且朱由校的身子骨也比原来的文弱强了太多,估计再活个二三十年肯定没有问题。
  皇帝不死,还有了多个子嗣,受到皇帝宠信的魏忠贤这位九千岁当然也就长时间的当权,虽然这些年收敛了许多,但阉党或者说保皇党方面也是将东林党为首的清流文官士大夫阶层打压的较为厉害。
  甚至在高景飞的出谋划策之下,在万历爷打下的矿税基础上,皇帝已经进一步将qz市舶司的税收收归了内帑,这当然得益于皇帝手底下掌握了一只可用的军队。
  虽然这一支御营人数不过三千,但有着华山和原本就同皇家关系亲密的武当派提供的外门弟子里的高手加入,尤其是华山派还特别为皇帝在西北招募了一批刀客,都是挑选的敢打敢杀的忠信之辈,这让三千御营变得极为精锐。
  有这营强兵在,再加上朝廷大义,无论是东南的海商、两淮的盐商还是晋地的晋商,就没有哪个能翻得起什么浪花的,即便是因为叛国通敌而被抄家的那几家晋商,最后的狗急跳墙除了个别死忠之外,原本他们买通的边军关系网络里那些文官和军将们,也都没有人敢在那个时候跳出来造反。


第859章 奔赴慈云寺代掌五台派
  如今大明皇帝的内帑每年的收益高达五百万天启银元之多,让六部一干官员都眼红的很,恨不得把这些银子都抢到国库里来。
  而其中qz市舶司的进出口税收就占了内帑每年进项的三分之一,皇家的生意也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剩下的才是原本的矿税、皇庄等皇家的收益。
  这其中还有造币的收益,不过在皇帝吃下头几年造币的红利过后,后面那些年大明境内还没有被铸造为银元的流通白银已经数量不多,多是外来流入的白银,所以每年新铸造的银币也就几十万上下,收益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这价值五百万两的银元只是内帑而不是国库,大明现如今国库岁入更是接近两千万银元,已经达到了万历朝巅峰时期的程度,而且这些大部分还都是实实在在的银子,而不是以前那种各种粮食布匹之类的折算。
  这足以证明皇帝对大明经济的改革初见成效。
  在打击盐商与卖国晋商方面,皇帝耐心等待了好几年,直到新军建成的那一刻才开始动手。
  因为两淮盐商的保护伞江南与晋地的文官清流士绅也受到牵连被打击的够呛,故此原本即使皇帝也很难去动的盐税,也经过了小小的改革,从盐商手中刮出一部分利益,每岁都能为大明国库在原有盐税基础上多增收两百万银币。
  还有朱由校更是借机强硬的厘定了与北边草原贸易的商税,也能为朝廷每年多征收百万银币左右的商税。
  晋商们在那些卖国的害虫被清理一批之后,留下了大把的生意空缺供他们争抢,再加上虽然皇帝增收了商税,可因为走私生意变成明码标价,数量上来后收益却不降反增,因此也就很快服从了朝廷管理,没有多生什么事端。
  眼看着大明朝如今是海清河晏,即使某些地区受到自然灾害,朝廷也能即使前往赈灾。
  因为厂卫的实力壮大,又有高景飞提供的一些现代情报思路,因此朝廷对贪污监管的越发隐秘和严格,各地官员头顶时刻悬着一支达摩克里斯之剑,大多都不敢在赈灾过程中上下其手,所以赈灾效果自然更好,百姓们也都对朝廷和皇帝感恩戴德。
  再加上高景飞在天启八年向皇帝提议的要在民间掌控宣传的事情,所以现在天下百姓大都知道了锦衣卫、东厂都只是针对当官的衙门,并不针对老百姓,于是厂卫在民间的名声直线上升,掌握了话语权的皇帝也不再畏惧士大夫们的舆论攻势。
  大明形势不说是一片大好,但也可以说是积极向上的,所以高景飞也就并不去担心世俗方面,只是抽空了解一下,毕竟只是他的一手闲棋,其他时间全都老实的在华山研究和修炼。
  直到一封来自成都的飞剑传书打破了他的平静时光。
  当他被烈火祖师叫入洞中,在得知来信者是谁之后,没有看内容呢,高景飞便知道,这心中内容十有八九是准备让他这个华山大弟子兑现当年的承诺,代替暂时主持五台派的大局。
  这封信正是成都慈云寺主持脱脱大师所书,想来脱脱大师已经差不多大限将至,即将在慈云寺圆寂了,而这已经比原着里多撑了好几年。
  而从烈火祖师手中接过信件一看,果然不出他所料,高景飞心里暗道:
  “终于来了!”
  按照高景飞的理解,脱脱大师之死带来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
  首先是智通继承慈云寺后一番操作带来了日后覆灭之因,脱脱大师死后,智通和尚继承慈云寺法统便开始放任门下胡作非为,惹得同门疏远,同道鄙夷,又招揽了一帮江洋大盗与绿林匪类,便是引发正邪斗剑冲突的诱因。
  其次就是失去了脱脱这位混元大弟子主持,五台派进一步丧失了最后的凝聚力,以往脱脱还在,慈云寺自然可以作为五台派嫡系门庭,代表混元的法统,那些五台二代长老们也都会给脱脱几分薄面,这既是法理带来的约束,也有实力带来的威慑。
  太乙混元祖师的一批弟子之中,虽然成就真仙的好些个,但唯有脱脱距离天仙最近,又占有大弟子的名分大义,自然可以一定程度的压服那些师兄弟们。
  换做实力更强的万妙仙姑许飞娘就不行了,别看许飞娘在书中也是天仙实力,更是已经直追当初的混元,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许飞娘又是弟子又是妻子的身份颇为尴尬,也让一帮五台二代长老很不服气。
  所以五台派在混元死后会彻底分崩离析那是必然的结果,人心不齐队伍怎么去带?
  脱脱的死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过程。
  云床上的烈火祖师见徒弟看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