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风见过了无数强者,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被三爷击败的那一位仙人。
可即便是那位仙人所带来的威慑感,也远不如地藏王的十分之一。
地藏王这种强者,弹指可轰杀秦风千百遍了。
“你找我何事?”
地藏王打量着了一眼秦风,似乎就已经进他看透了。
“在地藏王大人面前,弟子不敢拐弯抹角,弟子有两个朋友,迷失在了阿鼻地狱中,想请地藏王大人帮忙寻找。”
秦风直言不讳。
“你这两位朋友,命中有此一劫,你又何必逆天改命,强求生死?”
地藏王猜透了秦风的心思,反而劝他放弃。
“他们因我而死,死得太悲壮,这并不公平。”
秦风又道。
“三界众生,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有些人穷极一生,都达到不到终点,而有些人,一出生就得到了一切,你认为这公平吗?”
地藏王忽然问道。
秦风没有回答,他知道这些大道理,是讲不过地藏王的。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少年郎,这里不属于你,你且离去吧。”
地藏王露出一丝和蔼的笑容。
“弟子只想借地皇书一用,不想讲这些大道理。”
秦风咬了咬牙道。
他仍旧不死心,哪怕只有一线希望。
“九弟,不可鲁莽。”
狻猊连忙瞪了他一眼。
地藏王是任何人都不能冒犯了。
“你体内佛性深厚,可惜底蕴太浅,便是将地皇书借给你,你也无法驾驭。”
地藏王并没有生气,反而耐心解释道。
地皇书是三大奇书之一,除非拥有转轮王的佛法修为,否则根本无法驾驭地皇书。
如果地藏王不愿意帮忙,就算把地皇书借给秦风,也没有任何意义。
“看来我是白跑一趟了。”
秦风摇了摇头,苦笑了一声。
“地皇书我可以借你,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地藏王忽然笑道。
“什么条件?”
秦风神色一动。
“你留在我身边,随我修行佛法,待万年之后,或可参悟佛法大乘,也就能自行驾驭地皇书了。”
地藏王又道。
“万年之后?这不可能,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秦风微微叹息。
“那……你和地皇书便有缘无分了。”
地藏王一脸惋惜的样子。
秦风咬了咬牙,又无助的看了一眼狻猊。
狻猊摇头叹息,没有任何言语。
如果他能帮忙,早就开口了。
正因为狻猊太了解地藏王,这才选择沉默。
地藏王做的一切,都讲究一个因果天数,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改变。
他做出了决定,也没有人可以改变。
“邪剑红莲,我已经尽力了,真的很抱歉……”
秦风心中悲痛道。
他固然是想挽救这二人,可地藏王不愿意帮忙,他也就无能为力了。
地藏王太强大,他总不能威胁对方吧?
“地藏王大人,今日打扰了,弟子这就告辞。”
秦风躬身一拜。
“你我见面即是缘,临走之前,我送你一点造化吧。”
地藏王笑了笑,手指结成一个莲花印。
咻——
一道金色禅光,忽然从天而降,落到了秦风的眉心之处。
“这是什么?”
秦风大惊。
“你佛性不俗,可惜缺乏沉淀,我送你一点造化,助你将来抗衡劫难。”
地藏王并没有解释得太详细。
不过,他却已经看出了,秦风肩负着抗衡仙界的重任。
如果不是秦风有这份使命,地藏王根本不会见他,更不会送他这场造化。
“地藏王到底给了我什么?”
秦风努力感受着体内的变化,却察觉不到任何异状。
“九弟,还不快多谢地藏王大人。”
狻猊则是一脸艳羡的表情。
秦风回过神来,这才恭敬的拜谢,“多谢地藏王大人。”
“谛听,送他离开吧。”
地藏王面含笑容,不再挽留秦风了。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复仇计划
离开地藏王世界,在谛听的护送下,秦风回到了地府。
虽然见到了地藏王,但秦风并没有如愿。
正如地藏王所言,邪剑红莲命中有此一劫,他尽力了,但仍然改变不了什么。
这天下间的事,又岂能处处被人力左右?
“我不知道你们还能不能活过来,但我觉得不再纠结于此了,你们的儿子,我会尽力照顾好的。”
秦风静静看着天空,仿佛在和邪剑红莲诉说。
他决定放下过去,着眼未来了。
未来还有很多大事等着他,他若执着于此,将会失去更多,遗憾更多。
“先回去向婆婆复命吧。”
秦风不再胡思乱想,直奔望乡台的方向而去。
……
“你成功了?”
当孟婆看到,秦风手中的彼岸花时,不由露出了一丝惊喜。
她是没料到,秦风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
“九幽王已经死了,彼岸花我也拿回来了,现在我可以带雪霁离开了吗?”
秦风又问道。
“我孟婆一言九鼎,既然你完成了考验,自然可以随时带雪霁离开。”
孟婆微微点头。
“不过,雪霁刚刚觉醒了电母元灵,如果留在我身边修炼,对她是大有好处的。”
“您这话什么意思?”
秦风神色微变。
“不要误会,我这是惜才,想点拨雪霁一番,你若想带她走,随时随地都可以。”
孟婆解释道。
“如此说来,是我误会婆婆了。”
秦风一脸歉意。
“既然婆婆有这个心思,那便让雪霁多留一些日子吧,正好我也有些事情要去办。”
他点头同意了。
邪剑红莲之死,虽然秦风已经不在执着,但并不意味着就这么算了。
他暗暗发过誓,一定会让白骨鬼君和钟馗付出代价。
这颗仇恨的种子,始终埋藏在秦风内心。
“你体内这股杀气……不知所为何事?”
孟婆察觉到了秦风的变化。
“多谢婆婆关心,不过这是我的私事。”
秦风不愿多言。
“我也不是喜欢多管闲事的人,只是提醒你一句,你们夫妻团聚不易,莫要自误。”
孟婆沉吟道。
“弟子明白。”
秦风抱拳一拜。
“弟子这就走了,待这件事办完,弟子便回来接雪霁走。”
“好,我等你。”
孟婆微微点头,也不再挽留对方。
离开望乡台后,秦风马不停蹄的去了一趟阴山明王殿。
他想要对付钟馗、白骨鬼君等人,凭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这个复仇大计,一定要找大威德明王商量。
“你是说,你想找钟馗报仇?”
当大威德明王得知秦风的想法后,也是显得十分惊讶。
“没错,此仇不报,我心魔难除。”
秦风坚定的点了点头。
“可那钟馗修为强大无边,又是鬼界之主,就算是我们五大明王联手,也不可能敌得过他啊!”
大威德明王叹息了一声。
“钟馗的确很强大,恐怕阎罗王出手,也难以战胜他。”
秦风并不否认这一点。
“既然你都知道,那你还……”
大威德明王不太理解。
“对付钟馗,未必要和他正面交战,杀人诛心的,往往未必是刀剑。”
秦风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那你想怎么样?”
大威德明王惊疑不定的看着他。
“一刀杀了他,这是太便宜了他了,我要让他一败涂地,生不如死。”
秦风双眸微眯,眼中满是寒光。
“你有计划了么?”
大威德明王又问道。
“钟馗野心勃勃,大半辈子都身居高位,一手遮天,我要毁了他一手打造的王朝,让他身败名裂。”
秦风冷笑道。
天下间的悲剧,莫过于将美好的事物毁灭掉。
棒打鸳鸯,这是悲剧。
家破人亡,这是悲剧。
一个武痴,若被废了修为,一辈子都不能修炼,这也是悲剧。
对于钟馗而言,鬼界就是他一手打造的王国。
如果国破家亡,众叛亲离,他又岂能快活下去?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按照你的计划,岂不是要闹得整个鬼界鸡犬不宁?”
大威德明王惊悚的看着秦风。
“没错,我就要大闹鬼界,搞得他们怨念沸腾,相互内斗,让钟馗建立起的持续一点点崩溃掉。”
秦风冷笑连连。
“这……”
大威德明王一脸凝重。
“怎么?鬼界崩灭,这不也是你们地府所希望看到了么?”
秦风反问道。
“话虽如此,可想要瓦解鬼界,那可是不容易啊。”
大威德明王又道。
“只要你们做我的后盾,不需要你们出面,我替你们搅乱鬼界。”
秦风直言道。
他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无法搅乱鬼界的。
只有得到了阎罗王的默许,得到五大明王的支持,才能够真正瓦解掉鬼界。
“这件事非同小可,既然你有如此志向,那你和我去见一见阎罗王,我们从长计议。”
大威德明王一脸严肃道。
秦风的意思,就是要地府和鬼界开战。
两界虽然签订了和平协议,但这都只是表面上的。
一山不容二虎,从长远来看,要么是地府吞并鬼界,要么是鬼界吞并地府,没有第三种可能性。
因为地府和鬼界,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秩序和文明,是不可能兼容的。
而百年之后,诸神黄昏降临,种种天灾人祸爆发,人界将会生灵涂炭。
人界的灾变,也会导致冥界的失衡。
到那时,一定会爆发出庞大的怨念,越来越多的恶鬼会选择鬼界,使得鬼界的力量急剧壮大。
而这一结果,显然不是地府愿意看到的。
诸神黄昏越来越近了,而那些大佬们,也隐约能够感知到了一些什么。
阎罗王应该能够看到未来的趋势,他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所以,如果有人愿意对付鬼界,他一定乐于相助。
借秦风之手,瓦解鬼界,使得地府一家独大,这也是阎罗王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同样,秦风也需要地府的支持,双方算是各取所需。
“若是有了阎罗王和五大明王的暗中相助,我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对付钟馗了。”
“钟馗,白骨鬼君,你们的报应就快开始了。”
秦风暗暗冷笑。
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鸡犬不宁
阎罗殿。
庄严而阴森的大殿中,昏暗的幽光笼罩而下。
一张巨大的桌案后,坐着一个巍峨无比,身着黑袍,头戴乌纱的络腮胡男子。
他一双阴阳眼,仿佛可以洞穿世间因果。
他手中握着一本漆黑的册子,上书三个大字:生死薄。
生死薄记载着一切生灵的过往,又被称之为人皇书。
人的阳寿多寡,都在这生死薄上定好了。
当然,如果是实力强大的修士,可以通过修炼来延长阳寿。
“阎罗王大人,这位就是秦风,此次计划的发起人。”
大威德明王将秦风引荐而上。
“我听过你的名字,的确是个有个性的家伙。”
阎罗王摸了摸胡子,打量着秦风。
其余四大明王,不动尊,大慈世,大金刚等,也都在这阎罗殿之上。
对付鬼界非同小可,五大明王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秦风,你要瓦解鬼界秩序,这就是挑起两界战争,你可知道后果?”
一位高大不凡,浑身弥漫淡金色宝光的明王,忽然质疑起来。
此人是大金刚明王,虽然是五大明王之末,但资历并不浅。
“一山不容二虎,要么地府吞并鬼界,要么鬼界吞并地府,这是迟早的事,难道大金刚明王还没想明白?”
秦风回应道。
“两界刚刚签订了和平协议,就马上撕破脸,这么做恐怕不妥吧?”
大金刚明王又道。
“如果阁下瞻前顾后,吃亏的一定是地府。”
秦风又笑道。
“何以见得?”
其余几名明王也都诧异起来。
“有件事,恐怕你们有所不知。”
而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