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这一次大清洗,岛上的很多普通人,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他们也是被海沙帮欺压的人,不少人还是被俘虏的巨鲲帮成员。
  乱世的人如草芥,很多人早已司空见惯。


第五百四十七章 正式化
  拿下胡逗洲后。
  当天晚上。
  郑森再次召集众人开会。
  “各位,我们已经获得第一块地盘,是时候确立一下各项制度了。”
  白玉楼、郝建等人点了点头。
  至于谢强、黄大彪、林三刀、顾元钊四人,以及另外五个刚刚被提拔上来旳俘虏,自然没有反对的资格。
  “首先我们组织的名称,叫人类革新联盟,可以简称为人革联、联盟……”
  对于人革联的介绍,郑森并没有长篇大论的想法,只是粗略介绍了一下,名称、宗旨即可。
  “接下来莪们要成立一个地方管理机构,名字叫总督府,总督府直辖内务部、军部、法部、科工部、黑衣卫五个部门。”
  郑森并没有一下子将各种细分部门铺下去,因为现在用不到。
  “本人任总督,兼任内务部部长,白玉楼任军部部长、唐菲林任法部部长、龙莎任科工部部长、郝建任黑衣卫指挥使。”
  简单粗暴的划分了职权,毕竟他们都是人革联成员,不存在争权夺利的情况,采用大部制,方便集权管理。
  郑森摊开地图。
  胡逗洲的情况,众人一目了然。
  整个胡逗洲的人口,加上郑森带过来的,目前是1。1万人,开垦的农田为5。2万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另外还有几千亩亚麻; 和不在少数的野生蚕豆。
  而胡逗洲内部; 可以划分为适合耕种的西部,适合作为盐田的东部,适合作为港口的中部。
  在这个基础上,郑森将胡逗洲划分为三个镇; 即西田镇、南通镇、东盐镇。
  “总督; 我提议展开土地再分配,然后启动彻军制。”白玉楼也开始发言了。
  “可。”郑森同意了。
  所谓的彻军制; 就是彻底军事化管理制度; 所有人都进入军籍,不允许非军籍人口的存在。
  农民转为民兵、工匠转为工兵、儿童转为童子兵、老人转为后勤兵; 妇女也一样处理。
  除了正规军的战兵之外; 其他人其实都是辅助人员,只是为了方便管理,直接全民皆兵而已。
  但这这个制度; 赋予了总督府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可以直接管理乡村。
  毕竟民兵队长,就相当于村长,而且这是由总督府直接任命的。
  但是这个制度存在一个大问题,需要非常多的基层管理人员,同时非常考验组织能力。
  不过郑森已经有计划了; 那就是利用彻兵制; 强制展开扫盲班、政务速成班之类的教育计划,同时给所有的未成年人展开三年义务教育。
  别以为义务教育不可能,实际上,郑森的这个模式; 是可以最大限度调动生产力的。
  只要人才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来,到时候他就可以不断蚕食占领区; 而不是依靠地主、豪强和宗族来维持地方。
  历史的经验告诉郑森,地主豪强是靠不住的; 旧文人同样不能使用,他是来建立的大同社会; 不是来开创帝国的。
  这个根本内核; 必须从一开始就确定,免得以后要对于内部进行二次肃清; 那反而更加麻烦。
  确定了侧军制之后。
  郑森开始了土地问题的提案。
  “现在农田的亩产低下,我粗略看了一下岛上的人口结构; 从事农业的人口大概在6300人左右,而岛上最多只能开垦7。5万亩。”
  “因此我决定; 每人分配10亩耕地; 粮税的比例设定一亩一公斤。”
  翻着小册子的顾元钊,直接蒙圈了,他着急的提醒道:“总督大人,一亩一公斤?这个税收我们吃什么?”
  其他人也看完了小册子上的亩、公斤之类,和现在的单位,进行了一番换算后,也同样懵逼了。
  “鼠目寸光。”郑森冷哼一声。
  众人瞬间如堕冰窟; 又不由自主的回想起; 被生死符折磨的感受,身体开始微微发颤着。
  “现在仓库里面还堆积着八万四千石粮草; 就算是我们不耕田,也可以维持一年半左右,我一亩收一公斤; 你们以为总督府就没有粮食了?”
  郑森接着公布了第三项制度,即专卖制度。
  规定境内的一切商品,只能由总督府专卖,其他人未经允许,私下贩卖商品,将触犯非法经商罪。
  他不需要向农民收重税,同样可以让农民心甘情愿的卖出粮食,还要对总督府感恩戴德。
  直接控制食盐、布匹、铁器,就基本足以了,盐是必需品、布是保暖的、铁器是工具,农民只能向总督府购买。
  而他们只能通过出售粮食,获得相应的货币,然后用这些货币; 购买必需的物资。
  强制收农税,那是最笨的办法。
  听到这里,读过一些书的顾元钊,才知道郑森的全盘打算; 通过这种方式,确实可以让农民出手多余的粮食。
  以每人10亩来计算,理想情况下,一年可以生产1000公斤干稻谷(早稻),以及500斤蚕豆(秋种)。
  而就算是每个人农民都是大肚汉,每年每人最多吃400公斤稻谷,平均应该在300公斤左右(单纯吃粮食的情况下)。
  在这个计算公式中,农民人均富余700公斤稻谷、500公斤蚕豆。
  考虑到天灾人祸,农民至少会库存一年的粮食。
  加上自然因素导致的粮食减产,郑森设定的农民人均年粮食富余量,大概在300~500公斤(包含蚕豆)。
  在一部分富余量,就是可以通过商品交换,从农民手上收购上来,通过工业农业的剪刀差,既保证了农民的温饱和低税收,又让工业很多稳定的订单,以及获得大量的粮食,作为社会压舱石。
  当然,郑森也考虑到了天灾连续出现的情况,这就需要庞大的战略储备库,以及广阔的粮食产地,和便利交通补给线。
  不过当前,人革联只占据胡逗洲一个地方,考虑的事情,只能局限于江南附近。
  他和白玉楼、唐菲林等人,早就完善田亩法、农税法、工商管理法、公企法,加上彻军制,几乎是环环相扣的管理系统。
  除了制度、经济的转变,郑森对于军事也异常重视,他知道胡逗洲被攻占的事情,迟早要暴露。
  到时候他们将面对海沙帮的拼命反扑。
  因此战兵人数被提升到1200人,这几乎是胡逗洲的人力极限状态了。
  不过因祸得福,随着这几年的天灾人祸,岛上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为主,老弱病残没有那么多。
  白玉楼已经准备好了整军计划,但他并没有太过于依赖这些新兵蛋子,而且海沙帮也不是正规军,只是一群江湖草莽,他有信心可以解决对方。
  而且人革联接下来,肯定要向太湖、舟山群岛等地区扩张,增加控制区的战略纵深,也是为了增强抵抗天灾人祸的抗性。
  翻天覆地的改变,伴随着旭日东升,在这一片热土上轰轰烈烈的开启。


第五百四十八章 蜕变
  大业11年,农历5月21日。
  作为人口比较多的胡逗洲西田镇,郑森亲自过来主持农业改革,他随便还跟着十几个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是他的秘书室成员,也是政务速成班的第一批学员。
  刘老根一家子,此时正在惶恐不安的看着,眼前持刀带甲的官兵。
  “一户一户过来……”
  很快就轮到了刘老根一家。
  “名字、籍贯、年龄、识字否?”
  “官爷,小人叫刘老根,青州平原人,今年43岁,不……不识字。”刘老根结结巴巴的回道。
  郑森迅速用简体字,写好了档案,又询问了家庭情况。
  然后刘老根一家五口,就被带到隔壁的临时政务讲解棚子里面,三个负责解说的秘书官,按照之前郑森等人的紧急培训内容,向刘老根照本宣科起来。。
  听到每人分田10亩之后,刘老根的大儿子刘大孔,紧张的问道:“官爷……”
  “以后别叫官爷,叫同志。”其中一个黑脸少年立马纠正道。
  呃……目不识丁的刘大孔一脸蒙圈,显然不太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不过还是马上改口了:“同志,真的每人10亩吗?”
  “是的,无论男女老幼每人10亩公田,不过如果人去世了; 就要收回公田; 如果人丁增加了,则由田亩司调拨新的公田; 听明白了吗?”
  咕噜!刘大孔吞咽在口水,有一种头脑发热的感觉。
  不过人老成精的刘老根,却有些不安,毕竟他们之前是被巨鲲帮收留下来的佃户; 之后又被海沙帮接手; 在这里的地位,其实就是农奴。
  刘老根结结巴巴的问道:“官……呃……同志老爷,这田租一年多少?”
  “叫同志即可,不要加什么老爷。”秘书官不厌其烦的纠正道; 然后给刘老根解释道:
  “总督!体谅大家; 以后每年每亩地,交干粮1公斤即可,就是这么多……”秘书官拿起一旁的铁质公斤砝码; 放在刘老根手上。
  “就这……”刘老根简直是不敢相信,这個砝码的重量,他虽然拿不准精确的量,但是绝对估算得出大概的重量。
  秘书官继续说道:“记住,以后无论谁来收田税,每亩每年就是1公斤,如果有人加收,既为违法; 你们可以将其押送到总督府……”
  咕噜……
  “还有; 以后只有田税,没有赋、也没有徭役; 只要人革联在一天; 就是这个税制……”
  “呜呜呜……小人一家无以为报,总督大人真是天降圣人……”刘老根已经激动得难以自抑了。
  “同志; 只要总督以后有需要; 哪怕是上阵杀敌; 我刘大孔也义不容辞……”
  分田、亩斤税、免除赋和徭役; 这对于这些佃农而言,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梦想了。
  而获得这些承诺的农户; 迅速站在人革联这一边,甚至不少人都开始提出主动参军的事情。
  毕竟这些年; 隋朝各地不断爆发起义,很多人都知道一些事情。
  显然他们已经知道人革联,并不是那种江湖帮派,而是要逐鹿天下的起义军。
  每人10亩地、每亩每年1公斤田税,还免除徭役和赋,只要是底层农民,就不会拒绝人革联,这值得他们投贼。
  郑森花了三天时间,带着秘书室完成了西田镇的农改工作; 然后就开始分田,还有在镇门口; 立了一个大石碑。
  石碑上面刻写了田亩法、田税法、新度量衡的内容,以及标刻连长度,另外还有一公斤、一公升的标准石器。
  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上; 看着已经郁郁葱葱的稻子,郑森轻叹道: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总督; 您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转入政务系统的顾元钊,在一旁奉承着。
  郑森看了他一眼:“少拍马屁,这算什么?民众连温饱都没有解决,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等哪天民众仓库堆满粮食,人人都可以读书明理,我们才完成初级任务。”
  顾元钊沉默了,虽然一开始他挺排斥郑森等人的雷霆手段,但是接过这些天的接触,却让他不得不折服。
  占领了海沙帮的大批财富之后,并没有搞什么享受,这确实是常人难以想象。
  但是顾元钊并不知道; 郑森等人之所以不享受; 那是因为看不上,毕竟他们人革联总部纵横几个宇宙,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
  就古代这种生产力,除了考古和搜集武功秘籍、特殊奇物之外; 还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吸引郑森他们的。
  当然,他们还有另一个兴趣,那就是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而奋斗终身。
  ……
  郑森在西田镇完成初步的改革,而另一边的东盐镇。
  龙莎也带着自己的秘书室,开始了这里的改造工作。
  东盐镇位于胡逗洲的东北部,建立在一大片海侵盐碱地上,周围只有潇潇洒洒的耐盐碱灌木和杂草。
  之前被俘虏的1200多赎罪营,其中一大半被调到这里,加上这里本来的800多盐丁,开始建设新盐场。
  郑森已经给这些赎罪营人员承诺,只要完成5~10年的工作,就给他们转为正籍。
  虽然这个承诺,在一众俘虏看来,有些不靠谱,但是现在他们也只能乖乖听话,毕竟生死符的威力,实在是让人记忆深刻。
  之前的小土堡,被龙莎安排人员扩建。
  东盐镇的镇长叫孙二狗,是从流民中提拔上来的,他现在也跟着龙莎学习。
  另外还有东海盐业公司的经理张士元、技术总监杜宾。
  龙莎看着土堡的内务汇总情况,开始了各项工作的安排,原来的盐丁,筛选出500青壮,编入东盐公司。
  赎罪营独立管理,主要从事基建工作。
  剩下的400多老弱病残,则编入童子兵、民兵行列,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