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然化肥就是鸟粪石磷酸盐,这是一种氮磷钾天然复合肥,而且是当前人革联产量最大的化肥。
流求岛的周边附属小岛上,有不在少数的鸟粪石矿场,而且整个南海诸岛中,蕴含的鸟粪石储量,大概在150万~200万吨左右。
至于后世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的数据。
那是因为这些岛屿上面的鸟粪石资源,已经被西方列强、东瀛人掠夺了。
这些外部势力在1850年之后,就或明或暗的盗采、明抢南海诸岛上的鸟粪石资源,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岛上的资源早已经所剩无几了。
现在这些岛屿的鸟粪石资源,还有处于无人发现的状态,唐菲林掌管流求州期间,就设立了澎湖磷酸盐开采公司。
目前在周边的小岛上,一共发现了13个有鸟粪石资源的岛屿,每个月可以开采300~500吨鸟粪石。
南海诸岛的鸟粪石资源,足够人革联初期使用一段时间了。
如果这边的资源枯竭了,还有瑙鲁岛这个超级大矿,上面的鸟粪石磷酸盐总储量在1。1亿吨左右,足够开采几十年了。
因此现在人革联一方面通过人工合成化肥,一方面通过开采鸟粪石。
化肥在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上,可以达到30~50%左右,特别是在没有优良品种的情况下,是当前单位亩产提升的核心技术。
1吨鸟粪石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增加3~4吨粮食。
澎湖磷酸盐开采公司一年开采4000吨鸟粪石,就可以实现1。2万~1。6万吨粮食的增产,获得3~4万人一年的口粮。
化肥才是填饱人类肚子的核心技术,而且是第一要素。
很多人以为良种才是核心,这绝对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观念。
有人研究过所谓的无化肥种植,哪怕是使用了大量的有机肥,农作物的单位产量,仍然比使用化肥的农作物,减产了30~40%。
如果没有化肥,地球的土地最多只能供应20亿人口的食物。
因此化肥才是农业的第一要素,然后才是良种。
如果以为带着后世的高产种子,来到古代就可以获得亩产上千斤的水稻、小麦,以及几千斤的土豆、番薯,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自然界不仅仅能量守恒,元素也是近乎守恒的。
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一块土地的养分是没有办法自然暴涨,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很多农田会越种越贫瘠,最后不得不进行休耕的根本原因。
高产农作物没有化肥,会迅速将土地的养分吸干,到时候亩产一万斤的种子都没有用。
这就如同后世的人种,东亚人在养分充足的情况下,一样可以长到一米八、一米九。
但是可以长到一米八,不代表就可以长到一米八,让基因再好,也扛不住营养不良的削弱。
农作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占城稻有亩产240公斤的潜力,但是在没有足够养分的情况下,它无论如何都长不出240公斤的亩产。
……
考察了几个乡之后,乔三才发现鸟粪石复合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因此他连忙坐船去澎湖县。
澎湖列岛的总面积不大,只有94平方公里左右,目前常住总人口3375人,都是澎湖海产公司、澎湖磷酸盐公司的员工和他们的家属。
来到澎湖磷酸盐公司的鸟粪石精加工工厂,经理安栗向乔三才介绍了公司的情况:
“州长,我们公司目前有员工627人,150吨运输船5艘,加工厂1座。”
“鸟粪石矿场的情况呢?”
安栗解释道:“目前勘探出有鸟粪石的岛屿,一共是13座,总储量为8。7~9。5万吨,矿物品位在30%~65%之间。”
乔三才摇了摇头:“不够,这个产量不够,至少要达到年产5万吨左右,才可以满足当前三个州的需要。”
对此安栗苦笑不已:“州长,我们也想扩大生产,但是流求周边的岛屿已经勘探过了,总储量就这么多,而南海诸沙上的鸟粪石,距离是一个大问题。”
“这样吧!你们不用管储备,继续扩大开采量,我们很快就不用担心运输问题了。”
知道一些内部消息的乔三才,做出了最合理的安排。
既然上级有解决方案,安栗自然没有意见:“那我就向矿业部打报告,申请扩大生产。”
“嗯,你将报告直接发给矿业部,就说是我批准的。”
“明白!”
粮食产量对于人革联而言太重要了。
或者说,粮食对于没有掌握可控核聚变之前的人类社会,其重要性不亚于军队。
毕竟民以食为天。
没有衣服可以用树叶干草,没有金属可以用石器木器,没有药物可以靠免疫力硬扛。
可是如果没有粮食,那就没有办法了。
在人类进入封建时代之后,单纯的打猎采集,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整体食物需求了。
哪怕是游牧民族,其实他们也要粮食。
不用感到奇怪,他们不仅仅需要粮食,而且需求量还不在少数。
别被现代社会中的“游牧民族”误导了,其实古典时代的游牧民族,可没有办法天天喝酒吃肉,他们的牛羊相当于农民的农田,普通牧民主食是奶制品、谷物和草籽。
漠北的游牧民族,每年都好在南下过冬之前,在河谷平原之中撒播草籽和谷物种子,然后明年再过来收获。
甚至部落里面,还有专门的农奴,就是专门种植谷物的。
……
另一边。
淡水钢铁厂。
不断升级改造的钢铁厂,此时已经拥有12座小高炉,每月生铁产量达到了3600~4800吨的规模。
而在冶炼技术上,又陆续研发了煤气增温技术、纯氧脱碳技术。
特别是纯氧的出现,让钢铁的质量变得越发可控起来,加上流求州本身有锰矿,现在钢铁厂已经可以冶炼锰钢了。
至于纯氧如何获得。
非常简单。
钢铁厂的不远处,已经建起了一座火电厂,利用钢铁厂的废热和煤炭进行发电。
然后用火电厂的电能进行电解水,获得氧气和氢气,然后使用汞吸收氧气,变成氧化汞,提纯氢气。
氢气被送去冶炼钢铁。
而氧化汞加热之后,又可以获得纯氧和汞,汞进行循环利用,氧气提纯之后,储备在高锰钢制造的钢瓶之中。
现在钢铁厂每个月,可以生产生铁3600~4800吨,然后使用这些生铁,进一步冶炼出稳定的高质量钢铁,每个月产量大概在1200~1500吨左右。
而且由于火电厂的电能相对充沛,又利用这些电能,供应一批电动机床。
龙莎此时就在这里,带着上百个助手,利用锻压机、冲压机、电动机床、翻砂铸件,打造出第一批成熟的蒸汽机。
这批蒸汽机的功率已经相当高,单台可以达到2000马力左右,而且热效率也接近1930年的水平。
随着最后的检查工作完成,龙莎看着喷吐着黑色烟雾的钢铁机器,那是工业的人造伟力,正向这个时代咆哮着。
她研制的这一批高压蒸汽机,一共有12台,是准备安置在船只上的。
淡水造船厂已经建造了6条咆哮级混合船。
咆哮级的满载排水量1800吨,有效载荷为1100吨,拥有5道硬帆、32个水密舱、钢结构拼合木龙骨,以及大量的钢结构部件。
之所以采用大量钢结构部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整体强度,以适应蒸汽机。
大业14年1月13日。
咆哮级的首船,完成了蒸汽机安装工作,龙莎在设计上,直接跳过了明轮,进入螺旋桨推进的阶段。
至于螺旋桨早期容易漏水的问题,她采用了高精度部件,加上油封技术。
当锅炉被烧热之后,伴随着一阵尖锐的汽笛声在淡水港响起,刚刚从北方移民过来的农民,看到这一幕后,仿佛见到到了神迹一般。
龙莎让锅炉工将火力开的最大。
半个小时之后,祝融1型蒸汽机的功率达到最大,提供了2130马力的强劲动力。
而咆哮级在蒸汽推进的状态下,会放下硬帆,减少船只航行的阻力。
此时咆哮级的速度,达到了19节的高速状态,对于木船而言,这个速度已经是极限了,如果速度再快,那船只的结构会承受不住。
而且长期最大功率的使用蒸汽机,也不利于蒸汽机的热效率、使用寿命。
现在只是为了测试,才会使用最高功率。
按照龙莎的估计,咆哮级的巡航速度,维持在10节左右,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经济航速。
咆哮级的动力煤储备为150吨,以10节的经济航速,可以航行4200公里左右。
如果是采用高速模式,即16节航速时,续航里程只剩下2100公里,而且机械故障率会迅速攀升。
不过蒸汽机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木炭、木材作为燃料,保持10节的航速。
毕竟煤炭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特别是对于前往未知海域探索的蒸汽船而言,可以烧木炭、木材,才可以保证续航能力。
而且风帆也必须保留,不然遇到蒸汽机故障了,又刚好在茫茫大海上,没有风帆那就真要完犊子了。
龙莎指挥着咆哮号,从淡水港横渡流求海峡,直接逆着西北风,向舟山港航行过去。
全程保持10节的航速。
不到两天就抵达了舟山港,由于咆哮号上装了200吨煤炭,都足够来回好几趟了。
在舟山造船厂检修了一次之后,龙莎没有发现大问题,又急匆匆开着咆哮号返回淡水。
第五百八十二章 抉择
岭南,番禺。
宋缺看完中原、江南的汇报,露出一丝思考的神色。
现在各地的局势,有重演当年魏晋南北朝的趋势,他在看完人革联去年的几场战役之后,对于江南诸侯已经彻底失望了。
李子通不战而逃,乐伯通在金陵城粉身碎骨; 杨广更是躲在扬州城当缩头乌龟。
而且宋阀的情报显示,杨广的4万禁卫军,此时有些军心不稳,不少关中出身的隋兵,根本不想呆在江南,而是想返回关中。
其实这也不怪这些关中士卒,连迁移到江南几百年的江东汉人,都没有办法抵抗疟疾、吸血虫病、霍乱、伤寒之类的疾病; 就更别提关中人了。
也就人革联拥有强大的卫生体系,加上逐步量产的破障丹、吐酒石、大蒜素、黄连素等新药,才可以压制江南和大流求等地的传染病。
目前人革联移民大流求、东南州的移民,一年内的病死率不到1。3%。
之所以还有1。3%的病死率,主要是很多老弱病残,以及长期营养不良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移民工作中,需要在胡逗洲等地进行休整,主要就是为了调养流民的身体。
只要身体强壮,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对高一些,不会一下子病死,说不定可以凭借身体素质硬扛过去。
如果是采用以前的移民方式,水土不服、亚热带和热带传染病,就可以杀死50~80%的中原移民。
所谓的衣冠南渡; 就是一条血路,是先人用尸骨铺成的道路。
宋缺对于南方的恶劣环境可是一清二楚; 岭南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一方面是依靠南岭的山地地形,另一方面就是南方的疾病和气候,很容易让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爆发大规模瘟疫。
他拿起另一封信,这是宋师道给他写的,信件非常长,足足有上百页纸,都快赶上一本书了。
上面描述了宋师道在人革联境内的见闻,其中笔墨最多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各种卫生知识,以及人革联拥有的新药。
看完之后,哪怕是宋缺,也感到无比震动。
“这南方,看来就是人革联的天下了。”
一旁的宋智有些急躁的问道:“大哥!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你自己看吧!”
接过宋缺手上的信,宋智迅速浏览起来,一开始他还不相信,为什么一封信就可以让他骄傲无比的大哥认输。
直到他看完之后,脸色也是阴晴不定。
全民皆兵的人革联,死亡率极其低的移民,庞大的战舰,加上犀利无比的火炮火枪……
聪明的宋智,将这些东西结合起来之后,发现人革联确实非常恐怖,特别是南方地区。
如果人革联的头领心狠手辣一点,完全可以利用那些卫生知识反向操作,比如将吸血虫患者的排泄物,故意投放在对手的水源附近,或者故意将天花患者的衣物,卖到敌人的势力范围之内。
到时候敌人境内爆发大规模传染病,人革联大军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这些敌人。
南方各地的气候、疾病,反而成为了人革联的优势。
宋智终于明白宋缺为什么会认输了。
这仗没法打。
如果北军解决不了水土不服和疾病的问题,单单是这两个大问题,就可以让南方变成固若金汤的天然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