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还有上万穷困潦倒的灾民,也愿意跟着医疗队离开中原,前往人革联的境内讨生活。
对此李密和王世充也捏着鼻子认了。
由于寇仲和宇文化及在彭城郡开战,加上寇仲本身堵塞了大运河中的通济渠。
因此南归队伍只能走李密控制的颖川郡、淮阳郡、淮南郡,一路沿着颖水河、淮河,进入人革联境内的山阳县。
为了减少灾民的伤亡,郑森还特批了5万石粮草给李密作为交换,让其供应南归队伍的沿途粮食。
经过半个多月的坐船,到了靠近山阳县附近的淮河时,他们就不得不下船步行了。
因为李密也害怕人革联的舰队,沿着淮河、颖水西进,他和杜伏威、寇仲等选择一样,阻断了与人革联有河道连接的淮河中游。
灾民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加上队伍中那么多医者,伤亡率被控制得非常低,只有二十几个人实在是病入膏肓,病死在沿途之中。
进入徐州境内的山阳县后,一众灾民终于感受到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气氛。
作为淮河和大运河交汇的交通枢纽,山阳县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城市。
除了老城墙之外,还有利用以工代赈建设完成的货运码头、航标灯塔、三座小棱堡、十几个难民营。
呜呜呜……
一阵悠长的汽笛声,让来到山阳的难民们,不由自主的张望着。
只见一艘改造后的五牙大沙船,后面拉着三艘黄龙船,出现在东面的河道上。
“竟有无风自动的大船?”紫云道人瞪大眼睛的看着这一幕。
随着大沙船停止喷吐白烟,众人越发感受到眼前这船的庞大。
港口的装卸区,已经改造好的蒸汽卸载台,放下带有四个钩爪的绳索,将用麻绳捆绑好的十几袋稻谷被钩住,然后负责操作蒸汽机的技术员,拉下其中一个控制推杆。
顿时重达五百多公斤的稻谷,被提到三米高的位置,紧接着技术员按下另一个控制推杆,那个抓提台就随着钢架子向码头内侧滑动。
码头内侧有一辆四轮驴车,稻谷刚好停在驴车的车斗上方,然后开始放下这十几个袋稻谷。
由于山阳县接近前线,又有大量流民涌入,因此这里的农田开发得不多,本地难以供应全部的粮食,需要外地输送粮食。
这艘大沙船,一次可以运输1000吨物资,还有三艘借助动力的黄龙船,也可以运输300吨物资,加起来一共是1300吨物资。
此次运输的物资,除了1000吨稻谷之外,还有大批的100吨水泥、100吨煤炭,大批生活用品和铁器。
……
六月份是人革联丰收的季节。
在扬州城的郑森,正查看着各州的早稻收获汇报,粮食的收成关系到人革联接下来的战略安排。
能不能在下半年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就要看这一次早稻收获。
赵克己向他汇报了各州的情况:“总督,今年各地早稻收割已经完成,除了流求州的屏东县,受到台风影响,出现一定的减产之外,其他地区还算风调雨顺。”
他将一份各州的早稻收获汇总递给郑森,然后接着说道:
“得利于化肥的推广,流求州134万亩稻田,早稻收获了22。4623万吨稻谷,平均亩产166公斤。”
“江东州的稻田面积为753万亩,早稻收获了100。9271万吨稻谷,平均亩产为134公斤。”
对于江东州亩产只有134公斤的情况,郑森倒是没有怀疑其中存在什么猫腻,因为人革联化肥产能有限,只能覆盖一部分区域。
“东南州稻田面积127万亩,收获稻谷16万吨稻谷,平均亩产126公斤。”
“徐州稻田面积1182万亩,收获了113。4271万吨稻谷,平均亩产96公斤。”
“岭南州稻田面积467万亩,收获了49万吨稻谷,平均亩产105公斤。”
“广南州稻田面积633万亩,收获了63。93万吨稻谷,平均亩产101公斤。”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各州的情况,人革联的老州,单位亩产都比较高,而刚刚加入的地区,亩产则普遍偏低。
“早稻总共收获了366万吨稻谷。”
郑森又看了看人革联当前的人口,随着兼并岭南州、广南州,获得了231万人口;兼并徐州、江东州,又收获了很多人口。
当前人革联的总人口,大概在627万左右,而且还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无论是新解放的区域,还是境内老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以及不断提升的医疗卫生水平,都会不断提升人口增长。
早稻收获366万吨稻谷,然后就是九月份的晚稻,估计可以达到400万吨左右。
东南州、流求州、岭南州、广南州还可以种植冬稻;江东州、徐州、江胶东州可以种植冬豆。
这意味着人革联境内的粮食总产量,将达到惊人的1000万吨左右。
以627万人口计算,当年的人均粮食生产量为1。59吨。
这已经不是温饱的问题了,而是可以吃饱撑着的程度了。
封建时代不是粮食生产量不足,而是分配不到位,现在人革联很多州都没有化肥,但粮食产量仍然不低。
哪怕是以使用以前的江南一季稻,亩产90公斤左右,加上亩产30~40公斤的冬豆,仍然不会出现人均不足的情况。
封建时代不是生产力低下,而是管理和分配能力低下,地主豪强、世家大族、勋贵王族、朝廷,如同一只只吸血虫,只会趴在百姓身上敲骨吸髓。
人革联只是改变一下制度,就可以激发出如此强大的生产力,这就是两者的天壤之别。
郑森当即做出决断:“要加大早稻的收储工作,另外要保证工业品和生活用品的产能,同时要做好经济作物的推广,避免谷贱伤农。”
“明白。”赵克己赶紧记下来。
按照农民之前的储备情况,估计农民会拿出至少四分之一的粮食出售,因此人革联的战略粮食公司,今年可以收储大约250万吨粮食。
以人革联当前12。7万的兵力,以及将近5。2万的政务管理人员,根本消耗不了250万吨粮食。
但是有这笔粮食在手,郑森就可以推进下半年的军事行动了。
第五百八十七章 大航海
流求州,屏东县的新南港。
迁移到流求的宋氏族人,有不少居住在屏东。
由于上个月遭遇台风天气,屏东的两多亩稻田受灾,减产了非常多。
不过好在占城稻有一个巨大的优点,那就是种植周期非常短,只要晚稻可以顺利收获; 今年当地农民还可以勉强温饱。
被任命为流求分舰队副指挥官的宋鲁,正和舰队指挥官林三刀讨论着近期的工作。
流求分舰队一共有五个泊地,分别是北部的淡水港、基隆港;南部的澎湖港、新南港;东部的花莲港。
一般情况下,舰队是不会长期停泊在港口的,除非遇到台风天气。
一个月之前,他们刚好在花莲港,本来打算南下的; 突然收到新南港的电报; 说有台风靠近; 然后他们就在花莲停了五天。
现在军港的办公室内。
林三刀、宋鲁,还有参谋长王忠、随船宣讲官常谷雨,正在讨论着接下来如何行动的事情。
桌面上摆着一张大地图,这是东南亚、岭南、流求等地的大地图。
上面一些地方有国家存在,比如和广南州接壤的中南半岛,上面就有不少小国存在。
而南洋群岛上,同样有好几个小国存在。。
唯独和流求非常接近的吕宋群岛,上面只有几個小部落,其实隋唐时期的昆仑奴,并不完全是南西洲的人,还有一小部分是吕宋群岛的海胆人(即小黑)。
参谋长王忠拿起一份调查档案:“根据我们的情报,目前吕宋群岛的一共有12个部落,其中3个比较大; 是部落联盟的主导。”
“人口有多少?以什么人种为主?”常谷雨询问道。
“人口很少; 其中最大的兰岛部; 人口有三千多人; 整个吕宋群岛的总人口大概在3~4万左右; 以南岛人为主,海胆人大概只有四千多人。
其中南岛人通用南岛语,海胆人则有自己的海胆语,整个群岛的社会发展程度,处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之间。”
常谷雨看向林三刀和宋鲁,作为宣讲官的他一般不会干涉军事行动,除非该军事行动违反联盟的法律。
“南岛人其实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从闽越地区被赶走的那一批古越人,我认为这些人可以同化,让他们回归文明,而海胆人……”林三刀适似乎存在很多顾虑。
常谷雨看出他的顾虑:“你担心血统问题?确实,海胆人不适合同化,甚至一部分南岛人也不适合。”
刚刚加入的宋鲁有些不解:“谷雨同志,为什么海胆人和一部分南岛人不适合?”
“宋鲁同志你有所不知,孤岛人族存在巨大的血脉风险,特别是其中的食人族、小岛型岛民,更是其中的重灾区。”
常谷雨随即解释了什么是近亲结婚,什么是朊病毒,什么是遗传病。
比起航海技术相对发达的南岛人,海胆人是上古冰期时,进入吕宋群岛的,那时候流求、吕宋和南洋群岛,与东亚大陆是有陆地相连接的。
而这一批原始人迁移到吕宋群岛等地后,地球又迎来间冰期,海平面迅速淹没了大陆架,导致吕宋群岛变成了海岛。
没有航海技术的海胆人,将被困在一个个孤岛之中。
这个情况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孤岛上的人为了繁衍后代,不得不采用近亲结婚。
虽然近亲结婚有概率出现“双重优化”,但是那是小概率的结果,绝大部分结果都是“恶性”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很多小孤岛上的原始人都会在近亲繁殖的恶果摧残下,走向彻底灭绝。
吕宋大岛上的海胆人可以传承下来,还是因为这个岛比较大,可以容纳的原始人比较多,有一定的基因多样性,降低了他们的近亲繁殖的概率。
但是根据黑衣卫的调查结果,海胆人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几个海胆人部落中,存在痴呆儿、先天残疾、遗传病的比例,高达20~30%。
这就是海岛不容易产生文明的原因,本身就存在大量的遗传病,还谈什么发展文明。
联盟对此已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方案,这种大量存在基因缺陷的族群,是不允许和正常人群通婚的。
而是要通过制定血脉谱系,让这些族群之中那一部分正常的人,执行严格的婚姻,再引入其他人种,进行重新杂交,让其逐步稀释掉不良基因。
如果郑森等人可以和总部联系上,倒可以不用如此复杂的方案,奈何现在和总部的通信,看起来仍然是遥遥无期。
因此他们不得不采用这种方案,确保基因病不会蔓延开来。
这是当前最合适的处置方案。
众人讨论之后,决定征服吕宋群岛,便开始制定计划,同时上报军部。
流求分舰队虽然只有3000人,但征服一个吕宋群岛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这个计划,也是为了配合本土的大战略。
随着人革联将控制区扩张到渤海,几乎整个东南沿海都被人革联控制了,中原的难民潮几乎是源源不断进入。
本身徐州的农业人口已经饱和,岭南州、广南州的土地也不适合大规模移民。
如果硬要开发,岭南和广南的内陆地区,还有一些小河谷平原、小盆地可以开发,问题是这样做值不值得?
在郑森看来,深入丘陵山地的开垦耕田,那太不划算了。
比如现在的流求州,中部山脉的的人口全部被迁移除出来,除了少量矿山林场之外,都是自然保护区。
东南州也是一样,只开发瓯江、闽江、韩江、漳水的三角洲平原。
这些沿海沿河的三角洲平原,不仅仅土地平坦,还是交通便利,内陆的山地除了矿场林场,并不值得开发为农耕区。
这不仅仅会导致生态恶化,河流上游水土流失,还会形成大量的山区人口。
山区人口不仅仅生活艰难,还很容易形成匪患、宗族、地方割据。
现在郑森都在想方设法从山区里面赶人出来,哪里会开倒车,将人口安置到山区。
因此才有了开拓吕宋群岛的战略布置。
别看吕宋群岛不起眼,但是作为群岛地区,交通比西南和东南的丘陵山区好太多了。
而且吕宋群岛的耕地可开发潜力为1。8亿亩,其中容易开发的沿海平原,大概在4000万亩左右。
有这种容易开发,又交通便利的区域,还向内陆山地移民,那是脑门有坑。
开发了吕宋群岛,就可以安置200万农业人口,如果还有更多人口,就继续向南洋群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沿海平原移民。
反正人革联现在可以解决很多热带疾病,又初步进入了工业时代,并不需要害怕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