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真气储存器就可以用做电能储存器。
  能量转换之后的单位密度,大概立方米硅晶体,可以储存3872万千瓦时的电能。
  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能量密度。
  虽然可以使用科学武道合成硅晶体的科研人员不多,但是如果动员整个人革联的科学武道高手,至少可以达到年产2000~3000立方米的硅晶体。
  但郑森非常清醒,有这种能量储存器的技术之后,还差另一个东西,那就是能量本身。
  虽然通过大量秘籍的深入研究,科学武道的真气修炼速度比起传统武道快了十几倍,甚至可以达到几十倍。
  问题是真气这种能量,属于暗能量和一种特殊电子中微子的结合,和生物体的息息相关。
  如果疯狂提炼真气,不仅仅会造成精神萎靡,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这一点上;  和忍者宇宙的查克拉、猎人宇宙的念气;  有殊途同归的情况。
  当然;  真气比查克拉更加温和;  如果是道门真气,更是非常养生。
  因此将科学武者当成人形发电机的模式,是不能长久使用的。
  必须采用其他方法,幸好真气和电能的转换效率非常高,完全可以通过发电站,给能量储存器充电,再根据需要,直接释放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变真气。
  桃花岛上,只有5台风力发电机,用于做实验是绰绰有余了。
  其实这种能量储存器,对于风电这种垃圾电有非常好的适用性,因为储存器对于电压、电流的变化,有极高的承受范围。
  有了这种储存器,那风电和光电之类的垃圾电,就具备非常巨大的价值了。
  而火电的污染特别强烈,特别是现在技术不成熟的火电,不仅仅燃料利用率只有23%左右,废弃物的污染只能尽可能的减少,没有办法彻底杜绝。
  龙莎带人完成了能量储存器、能量转换器的研发,这意味着人革联在这个宇宙的技术,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宁波飞艇制造厂。
  巨大的露天船坞中,陈列着8艘正在建造的鲲鹏级飞艇。
  不过这些飞艇的设计方案再次更新换代了,更新换代的飞艇,就是鲲鹏2型。
  几千工兵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本来打算安装蒸汽发电机的位置,被重新设计改造。
  技术员根据图纸,小心翼翼的将两个包裹着橡胶套的柱体,插入两个凹槽之中。
  橡胶套内侧是陶瓷绝缘体,最内层才是能量储存器和能量转换器,单个能量储存器的储能上限为20万千瓦时,每小时最大放电量为1200千瓦时。
  而之前的蒸汽发电机组,最大功率仅为500千瓦时。
  另外改用能量储存器之后,还带来另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飞艇死重的减少。
  之前采用蒸汽发电机的时候,蒸汽机发电机、燃油、燃油储存罐、喷油机,其他配套设施加上去,占据了62吨的死重。
  改用能量储存器之后,这个死重将减少60吨左右,这意味着,飞艇的有效载荷提升了60吨。
  而且由于纯电飞艇不需要燃料,不会在飞行过程中,出现越飞越轻,不得不放掉一部分氢气,来达到平衡飞行高度。
  另外还可以提升飞行速度,因为鲲鹏2型的电动机,可使用的总功率达到了1200千瓦时。
  根据新调整的电动机,鲲鹏2型的飞行速度最快可以达到120公里每小时,巡航速度为80公里每小时。
  而最大有效载荷则达到了140吨。
  如果是高空版本,最大有效载荷这是80吨。
  这个提升太惊人了。
  新建造的8艘飞艇,都高空型号的,而且都是客运/货运混合飞艇。
  之所以选择高空型号,主要是为了安全,毕竟高空型号可以在平流层底部飞行,不需要看对流层的脸色。
  至于为什么都是客运/货运混合飞船,主要是因为目前空军已经服役了8艘鲲鹏1型,周围势力又没有办法攻击到飞艇,空军没有必要装备太多飞艇。
  反而现在的民用领域,更加需要飞艇。
  改造后的鲲鹏2型高空版,可以容纳800名乘客,而且舒适性非常好,速度也非常快。
  之前从华北平原移民南洋,搭乘最快的蒸汽船,也需要12天的时间。
  如果搭乘飞艇,两地直线距离不过5000公里左右,如果以最经济的巡航速度(80公里每小时)计算,全程不过62。5小时,3天都不用。
  8艘飞艇,一次性可以向南洋运输8000名移民,回来的时候,还可以捎带大量商品。
  怪不得郑森会要求飞艇制造厂,全力生产鲲鹏2型,因为该型号的飞艇,具备的战略价值太高了。
  要不是蒸汽船在运输量上,可以打败飞艇,恐怕要失宠。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传统武道没有办法将武功转变为生产力,但科学武道可以。
  一个邪帝舍利衍生出来的技术,就让飞艇获得脱胎换骨一般的变化。
  另外之前很多使用铅酸电池的设备,也可以淘汰又重又麻烦的铅酸电池,改用能量储存器。
  同时郑森和龙莎还想到另一个用途,那就是不需要建造远距离的输电网了。
  凭借能量储存器的能量密度,完全可以在水电站充电,然后将充满能量的能量储存器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另外风力发电机也可以大力发展。
  郑森下令开办储存器制造厂,争取今年可以制造50立方米的硅晶体,用于制造能量储存器。
  一直憋着一口气的科学武道研究基地,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不过接下来他们的任务还非常多,比如研究雕刻长生诀的那种材料,这种材料的价值非常高。
  至少这种材料不怕火烧,就可以替代现在不得不使用的石棉。
  另外这种材料的强度,以及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上,都有非比寻常的优势。
  如果可以复刻这种材料,那很多技术就可以更进一步的升级了。
  同样和氏璧的材料,也在这里进行着相关研究,只是这个材料比较特殊,因为和氏璧涉及到精神力,即暗物质和暗能量方面。
  短时间内,龙莎也没有研究出和氏璧的全部情况,甚至复刻了好几次,都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玉石,并没有和氏璧那种奇特的能量场。
  就在人革联忙碌着内部发展的时候。
  随着北方解冻,华北开始进入春耕。
  陆军和海军在北方的动作,也变得越来越大
  无论是李唐,还是漠北突人,还是乐浪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或者是盘踞在东北的契丹、室韦、靺鞨,以及躲进深山老林之中的高句丽残部,都感受到一股难以抵抗的压力。
  特别是人革联南方各州再次传来丰收的消息之后,这些势力都明白,战争很快会爆发。
  不过早有提防的漠北突人,已经在义成公主的带领下,迅速通过唐努乌梁海北侧的山林,逃向了西鲜卑利亚大平原。
  而李唐方面,有远见的大户们在一开春,就迫不及待带着亲信和族人,通过河西走廊跑去西域。
  现在还在巴蜀和关中的人,不是一无所有的平民,就是头铁的。
  连李渊、李建成等人,都迅速前往西域。
  虽然李世民主持的天工司,研发出可以打到300米高度的后羿炮。
  但是他们用大号的孔明灯作为靶子,打了几十发炮弹,才勉强打中固定在半空中的孔明灯,加上这种火炮非常重,估计只能安装在城墙上,简直是鸡肋。
  不过,有好过没有。
  倒是另一个方案获得了李世民的认可,那就是孔明灯飞火弹项目。
  这是天工司受到孔明灯和飞艇的启发,研究出利用孔明灯放火,可以通过集群式的飞火弹,打击和干扰飞艇。
  当然这仅限于低空飞艇,如果飞艇高度超过500米,那飞火弹也没有什么鸟用。
  无论是后羿炮,还是飞火弹,虽然李唐是在西域进行研发和测试的,但并没有逃过黑衣卫的情报监控。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或许可以被他们突袭一两艘飞艇,但是情报已经泄露了,没有了突然性,这两个东西也不会有机会使用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劣根性
  新历5年6月23日。
  郑森收到江南、岭南、南洋各地的早稻收获情况之后,知道一统中原的时机成熟了。
  今年南方各地的早稻,一共种植了1。5亿亩,平均亩产144公斤,生产了稻谷216万吨。
  粮食公司收储了97万吨,加上去年剩下的166万储备粮,目前库存达到263万吨。
  这些粮食足够900万人吃一整年。
  而且接下来还有北方的冬小麦和大豆、高粱;江南和岭南晚稻、大豆;南洋晚稻、香蕉和面包果。
  而南方各地的农户;  粮食储备都足够一家人吃至少半年,有些农户甚至储备了两年的粮食。
  被人革联控制了好几年的江南和岭南,只要不是懒汉,基本都是谷仓塞满了干稻谷和豆子。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农户自然知道粮食不能积压太久,哪怕是有宣讲官普及储存技术;  农户的谷仓仍然达不到3年的保存极限。
  而各地的宣讲官也在配合粮食公司,让农户将手上的陈粮拿出来销售,然后用新粮储备。
  不过陈粮不能超过2年;  不然价格就要折30%。
  加上工业部门生产的物资越来越多,品类更是琳琅满目。
  农户也是人,有物质基础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太亏待自己。
  目前乡村地区对于化肥、铁器、农机、生活用品的需求量非常惊人,各地供销社的商品,都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今年上半年,单单是鸟粪石化肥,不算官营农场的采购,个体农户就采购了5。3万吨。
  然后就是棉布丝绸、胶鞋雨衣、肥皂蜡烛、牙刷牙膏、锅碗瓢盆、玻璃制品、木制家具、小五金、装饰品等。
  很多人都过上了小地主都不敢想象的好日子。
  毕竟按照一家五口计算,一户就要50亩耕地,北方则是100亩耕地,如果都种植粮食作物,在风调雨顺、基础设施完善、肥料支持的情况下,每年可以生产17~20吨粮食。
  而农户自己哪怕是敞开吃,一年也吃不了2吨粮食;  这个富余是非常明显的。
  要不是这几年收到战争的影响,粮食价格非常坚挺;  估计很多农户都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了。
  比如南洋群岛、吕宋群岛各地,现在甘蔗、桑树、棉花、椰子的种植面积那是节节攀升。
  这些经济作物就是为了生产白糖、饲料、纺织品、食用油、造纸、堆肥。
  而郑森并不需要强制要求农户种植什么,而是通过收购价格进行调节,比如这几年内部需要庞大的粮食,用于稳定新占区域,那自然需要继续维持粮食收购价格。
  等到完成统一中原之后,则可以压下一部分区域的粮食收购交给,让这些地区的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提高。
  不过粮食种植面积的底线,是有一个计算公式的。
  即年个人粮食需求最低量÷耕地年亩产×总人口×预防值=国内耕地安全值。
  人革联设定的年个人粮食需求最低量为300公斤,目前耕地年亩产为263公斤,最新总人口为3021万,预防值为3。6。
  即300÷263×30210000×3。6
  ≈124050000亩。
  也就是说,人革联此时需要至少1。2405亿亩耕地,才可以确保在出现大规模战争、天灾的情况下,稳定住内部的粮食供应。
  这就是底线。
  其中那個预防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每10年的平均粮食亩产、人口自然增长率、天灾造成的减产率,进行定期的调整。
  准备得如此充分的人革联,让郑森可以长期维持高强度的对外战争。
  ……
  有了今年的早稻收储数据,郑森便立刻下令前线部队,向关中、晋地、巴蜀发起全面进攻。
  早已摩拳擦掌的前线部队;  一收到郑森的指令,宛如闪电一般,从三峡、潼关、雁门关直插而入。
  轰!
  关中平原的门户,冷兵器时代难以撼动的潼关城,在重炮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
  早已潜伏在唐军中的黑衣卫,加上被策动的唐军士兵,此时也迅速相应。
  “杀!”
  “为了大同世界!”
  “我不是贵族!不杀我……”
  “快走……”
  哪怕是李唐在潼关城上装备了二十多门青铜大炮,仍然没有抵挡住陆军和空军的联手。
  加上唐军很多普通士兵,根本没有为李唐拼命的想法,不到一个小时,这个千古雄关就陷落了。
  不过驻守这里的唐军,还有一部分李唐的死忠,以及豪强族兵,他们才是硬骨头。
  城市巷战是难以避免的。
  秘密隐藏在潼关的李唐内卫,则迅速放飞了上百只信鸽,这是早已准备好的预警体系。
  留在长安的李孝恭,迅速日儿子带着5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