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儿绝对没有这么简单,肯定是有人在挥斧头,想要砍倒她唯一的一根支柱。
而且不用想,干这种事情的人,不是大皇子,就是二皇子。
目的十分简单,就是为了当今圣上屁股底下的那个位置。
之前的猫爪淬毒世间,于贤妃想要借机给大皇子和王贵妃一点儿颜色看看,便请瑞草入宫,希望将此案暗中递交到大理寺,进行秘密调查。
到时,她就可以去当今圣上面前告大皇子的黑状,圣上若是知晓大皇子欲谋害自己手足,说不定会愈加讨厌大皇子。
以后就算大皇子做再多的事情,如何得民心,若是没有当今圣上的首肯和支持,也是白费。
第338章 劫镖案终章十
想要通过猫爪淬毒事件扳倒大皇子的于贤妃,将如意算盘拨得噼啪作响。
只是当时的她,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会碰上瑞草这根儿软硬不吃的钉子,险些将她自己给扎个头破血流。
只是,被瑞草拒绝的于贤妃并没有就此住手,她还是吩咐刘公公去找人,对猫爪淬毒事件进行了秘密的调查。
在经过了一番调查之后,结果却是有点儿让人出乎意料,那只爪子上面淬毒的猫,并非是大皇子所有之物。
而是有人送给了孟淑妃的父亲申国公,申国公听闻大皇子喜爱小动物,便转送给了大皇子。
那时候上京城的下水管道刚好堵塞,大皇子奉命监督清淤,无暇照看那只狸花猫,便送给了三皇子。
孟淑妃手段狠辣,申国公老奸巨猾,于贤妃严重怀疑是这二人欲对大皇子不利,结果殃及鱼池,险些害得三皇子遭殃。
得知真相的于贤妃恨得牙根痒痒,发誓一定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只是她的能力有限,想要与有申国公在背后撑腰的孟淑妃争斗,她必输无疑,只能从长计议。
于贤妃有些小聪明,觉得自己力量不够,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他人。
于是,于贤妃没事儿就去王贵妃宫中坐坐,闲聊几句。偶尔还会在圣上面前,称赞大皇子几句,以此来与王贵妃达成同盟。
只是可惜。王贵妃性子温和淡雅,若是没人主动招惹她,她几乎不会与人发生争执,更不会去主动的招惹谁。
所以于贤妃折腾到最后,结果是还得她自己孤军奋战
可惜于贤妃万万没有想到,她还未迎来自己的孤军作战,施展拳脚。她唯一的靠山礼部,竟然就出了这样的事情,令她顿时彷如被折断翅膀的雏鸟,还未展开羽翼扑腾一下,就跌到了地上。
礼部几乎被一锅端,礼部尚书与左右侍郎三位老臣根本经不起折腾,在刑部高压的审问逼迫下,挨了不到两日,就稀里糊涂的承认了与竹君窃贼有瓜葛。
但是问他们具体怎么联系,都共同策划了什么事情,三人却是一问三不知
刑部尚书柳师承,于轩辕帝寝殿中,将审问结果呈到当今圣上面前时,圣上不禁恼怒,先是骂礼部三位老臣越老越糊涂,然后又责备刑部审案不清,发回去重审,务必要问出确凿口供。
柳师承被训斥得灰头土脸,心想不能再念及旧情,必须得使出点儿非常人手段,让三个老头子吐出点儿东西来。
就在暗暗下定决心的柳师承,向轩辕帝告退之际,大皇子风风火火的进入前殿,奔到轩辕帝近前,立刻撩袍,双膝跪倒。
大皇子是来给三位礼部老臣说情的,他道此宗案件,尚未知晓礼部是否真的与江湖匪类勾结,不应操之过急的给其定。
并且延迟恳切的表示,以他对礼部三位老臣的了解,实属冤枉。
礼部出了这样的事情,众人唯恐避之不及,只有大皇子一人敢跑到圣上面前,为几人说情。
本来,礼部的三位老臣,就爱批判时下的弊端,指证官员贪赃枉法,得罪了不少人。
因此看热闹的人不在少数,但平日里,也不是没有与礼部尚书几人交好的人。
但因礼部权势在六部当中,可以说十分低微,不少人即使与礼部尚书等人有交,但在进行了利弊衡量之后,全都选择了当锯了嘴的葫芦不出声。
刑部尚书柳师承听到大皇子为礼部三位老臣求情,立刻道大皇子太善良,看不透人心。礼部三位老臣虽然平日里满嘴仁义道德,但是背后干的事儿,十分不堪。
就比如,礼部尚书都一把年纪了,竟然还生了又一个比他孙子还小的儿子,简直是有伤风化,不成体统。
大皇子道老来得子,乃是礼部尚书的个人身体能力,不能拿来衡量他的人品。
柳师承见大皇子似乎要偏袒到底,便又拿两位左右侍郎说教。道这二人特别爱占小便宜,就连参加宫筵,还要将剩下的菜肴和点心打包走。
像这样的人,平日里肯定没少占礼部的便宜。
所以说,像他们这样的人,与江湖匪类勾结窃取他人钱财,一点儿都不奇怪。
大皇子道礼部两位侍郎勤俭节约乃是好事儿,应该提倡,他母妃宫中就常年缩减用度,并还教育他要勤俭,不可随便挥霍。
轩辕帝听到大皇子这话,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将轩辕帝微表情看在眼中的大皇子,嘴角也微不可见的勾起了一个好看的弧度。
柳师承道不能拿王贵妃与大皇子同礼部两位侍郎比较,礼部本就油水少,不想办法捞一些银两,怎么养活一府上下。
大皇子是铁了心要力保礼部三位老臣,与柳师承据理力争,问柳师承如此说,难不成他也做过什么贪污受贿,勾结江湖匪类的事情
柳师承急忙否认,道大皇子为了保礼部三位老臣,也不能这般污蔑他,还叫嚷着请圣上为他做主。
二皇子的劫镖案,已经前前后后闹了有段时间了。
这期间,孟淑妃曾经跑到轩辕帝面前,说了一大堆有的没的,话里话外就是道这宗案子定是与王贵妃和大皇子,或是于贤妃脱不了关系。
一定是她们不想二皇子用浅龙纹青瓷瓶讨轩辕帝欢心,所以将镖劫走。
将朝政都丢在一边的轩辕帝,怎么可能会理睬这些鸡毛蒜皮,乱七八糟的事情。
平日里,他听闻臣子贪污受贿,也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只要不触碰他的底线,下面的人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只是,他被孟淑妃烦了几次之后,便命大太监总管梁辰去那几个被竹君窃贼光顾的臣子家警告,警告他们收敛一些,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分。
银子再多,若是脑袋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那些贪官污吏瞒了这么久的事情,最终还是被人捅破,不少人都被吓坏了,暗骂孟淑妃多事儿。
第339章 大皇子与柳轻烟定亲
大太监总管梁辰给因劫镖案提心吊胆的官员们,出了一个主意。
只要在圣上宴请众臣子为其贺寿的寿宴上,备上比竹君窃贼盗走的银两更厚重的礼物孝敬轩辕帝,此事儿便可无后顾之忧了。
众人纷纷向梁辰表示感谢,也送上了不少厚礼酬谢梁辰费心。
这些花了不少银子的大臣,对孟淑妃的怨声载道传进宫中,孟淑妃这边就立马消停了。
耳根子终于清净了的轩辕帝,以为可以继续他的寻仙问道之路了。结果没想到,大理寺在追查二皇子劫镖案时,又搅进了京兆府正在侦办的花嫁新娘消失案。
花轿新娘消失案涉嫌妖怪作祟,轩辕帝在交给京兆府侦办的一开始,偶尔还会打听一二,之后很快便忘记了。
但是那花轿新娘消失案的凶手,竟然杀害了秘书省少监的亲弟弟。
要说当今天下臣子,谁人与当今圣上最亲密,那非秘书省少监张继贤莫属。
秘书省少监张继贤很会投其所好,他帮轩辕帝寻来了不少寻仙问道的秘籍,颇得轩辕帝圣心。
而且,如今指引轩辕帝修仙问道的倚梅寻鹤两位仙师,当初就是秘书省少监张继贤引荐给的轩辕帝。
也因此,秘书省少监张继贤在轩辕帝的心中非比寻常。
如今轩辕帝身边的宠臣痛失唯一亲人,轩辕帝如何不忧心
问道修行讲究宁心静气,轩辕帝却是心烦意乱,天天催促京兆府与大理寺尽快破案。
然而,案子还没破,就又闹出皇后寝殿杀人案,差点儿没把轩辕帝的一条老命气得嗝屁朝梁了
如今,所有案件终于皆以结束,结果刑部尚书柳师承与大皇子又跑到他面前吵闹,弄得轩辕帝真想将他们二人绑一块儿沉海。
忍住大发雷霆的轩辕帝,念及礼部三位老臣这些年兢兢业业,为国事儿操劳,免了三人所有罪责,命其解甲归田,告老还乡。
不管罪过与否,轩辕帝直接给了三位礼部老臣一条活路。
礼部三位老臣在刑部内痛哭失声,朝着轩辕帝所居住的太极宫方位,扣头谢恩,回家打包行李,离开了上京城。
同样受到牵连的木敬诚,也是免了问责,回家待命。
大皇子为礼部说情之事儿,不仅三位老臣与木敬诚感恩,其他不少臣子也是赞扬有加。
伴君如伴虎,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日后不会遇到像礼部尚书三人的这般事情。
大皇子与礼部并无交情,还肯出于公正的替礼部尚书求情,可见其是真的宅心仁厚,体恤老臣劳苦,又是博得了一番美名。
不少原本在望风,摇摆不定,不知该站在谁那一边的人,因此走进了大皇子的阵营。
至于竹君那伙儿窃贼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被关在刑部大牢受尽了酷刑,不少人挨不住刑罚,撞墙身亡,剩下的,皆被午后问斩。
竹君窃贼在临被行刑之前,二皇子曾入刑部大牢,询问他被劫走的花瓶与黄金去向
结果竹君窃贼告诉二皇子,花瓶被他们不小心摔碎了,银子花了。
答案非常简单,差点儿没把二皇子气死,他想要亲手剐了竹君一伙儿窃贼的心都有了。
但是又能怎样,东西是绝对找不回来了。
江清河劝二皇子想开一些,就当把银两捐出去做善事儿,为自己积福了。
此话一下子提醒了二皇子,他立刻坚定的认为,自己的金子肯定是被竹君窃贼捐给大皇子接济灾民了,于是找他大哥大皇子讨要说法。
听到这种说法的大皇子,十分无奈的表示,不管是金子还是银子,他都换成粮食,进了灾民的肚子里面,也没办法再还给二皇子。
二皇子气急败坏,道大皇子拿着他的金子做善事儿,博美名,此事儿绝对不能就这样算了。
笑得十分宽厚的大皇子,像是个慈爱的兄长在哄气恼的小弟弟一般,道他会上书给当今圣上,嘉奖二皇子捐资赈灾。也会发榜文表彰二皇子,让百姓皆知二皇子之功德。
完全不领情的二皇子冷哼一声,道便宜都被大皇子占了,现在来个事后马后炮有什么用,还有谁会关心他是否在赈济灾民时出过钱。
虽然二皇子愤愤不平,絮絮叨叨,但也是于事无补,在这个竹君窃贼劫镖案当中,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但哑巴吃黄连的人,又岂止他一个,这样一想,他心里舒坦多了。
闹得上京城血雨腥风的劫镖案,轰轰烈烈的落下帷幕,而就在这时,传出大皇子轩辕苍与刑部尚书柳师承千金柳轻烟定亲的消息。
大皇子宽厚仁爱,深得人心,此消息一传出,立即得到了不少人的祝贺,上京城一时间,都变得喜气洋洋起来。
一场以轩辕帝寿宴为借口的变相相亲宴席,成全了大皇子与柳轻烟一对儿璧人,二人一时间全都风头无两,被人津津乐道。
就在传出大皇子轩辕辰与柳轻烟定亲的没几日,新上任的礼部尚书须子车,就在早朝轩辕帝的哈欠中上书,道恩科开考在即,今年的恩科祭祀,礼部恳请当今圣上不必亲自辛劳,由大皇子代替。
轩辕帝这些年身体不适,精神不济,就连朝政都疏于打理,礼部有这样的请求和考量,也属正常。
毕竟,一把年纪的轩辕帝,若是顶着烈日进行一番祭祀、祈祷等一干繁琐跪拜仪式,恐怕他的一把老骨头就要废掉了。
朝中支持大皇子的人自然是极力赞同这个提议,但反对声也是不少,有些人就表示恩科考试乃是为大燕周拣选筑基官员,关乎国之命脉的头等大事情,怎可令大皇子待之,不合乎常理。
礼部尚书让反对之声稍安勿躁,道礼部只是建议由大皇子主持恩科祭祀、祈祷仪式。至于恩科考试的恩典仪式和考试放榜等事情,还是由当今圣上亲力亲为。
反对之声听到这样的话,立刻又以大皇子年龄尚轻,尚未娶妻延续龙脉为理由,反对大皇子主持祭祀活动。
第340章 关于恩科祭祀
新上任的礼部尚书须子车,虽然年纪很轻,但很是能够沉得住气,说话也是慢条斯理。
他见赞同与反对双方争论不休,甚至有大打出手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