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的立羽校尉,在夏国军中也不过中层将校。但就算如此,伍子胥这边却也是对他了解得极为清楚的。
自从此事来看,便知两国尚未真正交手,云军便已经多占了三分赢面!
听到参军的回禀,伍子胥微微点头,口中喃喃道:
“殷安平……”
说到这里,伍子胥眼中寒芒一闪而过,立时冷声道:
“此等将校,既有血勇,亦有武力,纵然不识兵法,不知调兵遣将,却也是夏军士气、血勇所系!今后战场相遇,若有能取其首级者,再加功一等!”
当初黎朝大军为何一冲即垮?为何明明尚有地盘、兵马、民心,最后却只能拱手而降?
便是因为此前数场国战,黎军之中,这类的中层将领死伤殆尽。而伺候,作为黎军主帅的陈丰又死,大军军魂亦失。自此,再无抗衡云国大军之力!
也便是因为如此,伍子胥方才特意提了这位夏军中层将校。
而听到伍子胥所言,身旁的一众云军将领,顿时眼中一亮,纷纷道:
“大帅放心,今日一战,末将便要将这殷安平,斩杀于此!”
“末将愿为先登,献此人首级于大帅之前。” …
伍子胥闻言,眼神却是微微一动,沉声呵斥道:
“莫要忘记了,今日只是故作试探!”
众将闻言,请战之举顿时消停了下来,有些悻悻地缩了回去。
今日伍子胥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还真不是想要在此时出兵。
夏国自前线抽调兵马,前往海陵郡、齐地四郡剿匪,前线布防多有调动,很是引人注意。
其实此番夏军调动的情况,云国这边,早就已经通过钟子濯、廖固二人传回来的情报,知道得一清二楚。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野果阅读,安装最新版。】
但夏军前线调动连连,云国这边若是没有个反应,那才是极为奇怪呢。
所以,也便有了今日伍子胥统帅大军,倾巢而出,做出一副出兵攻夏的样子。
说是试探,但实际上,今日之行,一来为操练兵马,算是正式攻夏前的演戏。
二来嘛,则是有意送个战功给廖固,毕竟他军职越高,越得信任,对云国便越是一件好事!
制止住众将的胡闹,伍子胥眉头微微松开,然后继续喝道:
“传令,水师前锋战船,向蟠龙水寨靠近,以弓弩攒射,杀伤水寨夏军。”
“再于两岸,各点精锐将士五千,朝半壁山、田家镇围攻而去!”
“各部不需强攻,只需迫使夏军反击,查探蟠龙水寨各营的实力即可。”
众将闻言,顿时齐齐抱拳,高声喝道:
“末将等,谨遵调遣!”
下一刻,中军处战鼓声变换,各色令旗纷飞不断,将伍子胥的军令传达出去。
云军水陆兵马,顿时有了反应。
长江南北两岸的兵马,各有五千兵马离开大军队列,朝蟠龙水寨的南北二营围去。
而江面之上,十余艘高大战船,直接冲出,在巨鲸大军异象的加持之下,朝江面之上的铁索悍然冲去。
只听得“砰”的一声奇异响声,那夏国百家高人,以铁索布成的横锁长江的阵法,此时在云军水师的巨鲸异象冲击之下,玄奥阵法不断盘旋,大放蓝色光辉,死死抵住了水师的冲击。
与此同时,水师战船之上的弓弩箭失,纷纷射出,朝夏军水寨各营射去。
长江两岸的云军,亦是朝两岸夏军营地包围而已。
霎时之间,喊杀之声,响彻天地之间。滚滚狼烟,苒苒升起。凛然杀伐之气,仿佛将天地之间,染作一道血色。
虽然伍子胥未曾全力出手,只是各派前锋兵马试探。
但就算只是云军前锋,可也是水陆两军共同来袭,南北两岸齐齐进攻啊。
对于蟠龙水寨来说,这是四处受敌!兵力调遣不及之下,各处营地也只能咬牙反抗,自然是感到吃力无比。
远处的云军之中,看着依托营地地利、长江天险,奋力抵抗的夏军,众将眉头微微皱起。 …
如此顽强,若之后当真来攻,只怕是要在这蟠龙水寨,折损不少精锐啊!
伍子胥默然无语,静静地看着远处夏军水寨,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果不其然,有殷安平这类将领在,夏军士气得以维持,便没有那么容易被击败……
因为云军只是试探,夏军士气不崩,双方交战许久,却还是未有什么进展。
一众云军将领,不由开口道:
“大帅,局势焦灼至此,不如便下令强攻,将这蟠龙水寨直接夺下来吧!”
“大帅,末将愿为先锋。”
“请大帅下令吧!”
伍子胥眼中神色闪动,紧抿着嘴不开口。
他又何尝不想直接发兵,攻入金陵,覆灭夏国社稷宗庙?
可夏国根基深厚,民心犹存,这灭国之战,又岂是这般容易打的!
今日忍耐,是为了今后更快地覆灭夏国,所以是值得的!
见伍子胥不开口,一众将领又不由地道:
“若不想强攻,大帅便还是让大军撤下来吧。夏军一应布防,此时应该也已经探查清楚了。”
“再拖延下去,士卒凭白多添损伤,恐于军心不利啊!”
的确,若是不想直接强攻,此时就应当直接下令撤退才是。
但伍子胥已经抿着嘴,冷着脸,沉声道:
“再等!”
伍子胥的威望,在军中自然是无人胆敢违逆的。众将见伍子胥如此坚持,也不敢再劝,只能低头应命。
而就在这个时候,对面亦是突然传来了,阵阵轰鸣的马蹄之声!
蟠龙水寨以东,便有烟尘滚滚而来。
水寨之中的夏军将士,朝身后看去。
立时便见那汉川侯廖固的大纛帅旗,在数千骑兵的簇拥之下,不断翻涌纷飞,义无反顾地朝着前方数万云军,冲阵而来。
虽只有数千骑兵,但那浑然无惧,视死如归的气势,却是让人不由心中热血上涌。
“是大帅!”
“汉川侯来了,汉川侯来了!”
蟠龙水寨之中的夏军将士,士气顿时大振,齐声高呼道。
汉川侯廖固,那可是如今夏军之中,唯一一位与伍子胥交手,却多有斩获的名将,此时竟然亲临前线!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
廖固的到来,虽只不过领着数千骑兵,但却是给心怀死志的蟠龙水寨,注入了一股力量!
本就奋力抵挡的夏军,此时更显坚韧,硬顶着云军箭失攒射,死咬着不愿退却。
直到此时,看到廖固的出现,沉着脸的伍子胥,终于松口道:
“下令,撤退!”
听到撤退的命令,有些将领却是不愿意了,盯着前方的夏军大纛,双眼通红,道:
“大帅,是夏军主帅廖固!他竟然,只带这点人马前来……”
虽未全说完,但那欲斩将夺帅的意思,却是表露无意,引得一众将领纷纷心动。 …
他们可不知道,这夏军之中鼎鼎大名的汉川侯,竟然云国卧底。更不知道,今日这一场戏,本就是为廖固所做的。
此时的他们,是只看到了斩杀夏军主帅的功劳!
伍子胥闻言,却是眉头一皱,眼中寒芒一闪,冷冷地扫视众将一眼,厉声道:
“本帅说了,退兵!”
众将闻言,顿时清醒了过来,心有余季地对着伍子胥低头行礼。
“是末将昏头了……廖固是夏国名将,如何会轻易犯险?”
“对啊,这必然是夏军的诡计啊!”
“末将等知错,请大帅恕罪!”
就凭伍子胥如今的名声威望,自然没有什么人会认为这位不会打仗。
众将见伍子胥如此态度强烈地反对,只觉得必然有他的道理,下意识地反省自己等人的错处。也就自然而然地,觉得这是夏军主帅廖固的计谋。
伍子胥不会对众将解释什么,沉着脸,道:
“今日试探已毕,撤军!”
“是!”众将齐声喝道。
军令下达,鸣金之声响起,前去试探的水陆云军,终于缓缓退却。
蟠龙水寨之中,顿时响起一片欢呼之声,士气之高昂,肉眼可见!
伍子胥骑在战马之上,遥遥远望前方的蟠龙水寨,看到廖固的兵马,在夏军将士的欢呼声之中涌入水寨营地之中,嘴角反而露出一丝嘲弄的笑意……
第二十二章 紫色训卡【种家军】
象州郡,渭州。
钦封砚山伯,当朝镇南将军,前军都督府左都督狄青,大军行营便设立于此!
连片的营帐之中,大军操练之声不停,尽显肃杀之机。往来将士巡防不停,守卫严密至极,阻止任何窥探视线。
狄青麾下有十万大军,只是因为要镇守象州、安顺两郡,防备夏国北境、晋地乃至西边的吐蕃国,是以兵力一直分散各地镇守。
此前渭州大营之中,满打满算也不过万余兵马。
但今日这大营之中,却是格外热闹!
原本一直在两郡州县上镇守的云军将领,这几日竟然纷纷赶回了渭州大营。
帅帐之中,全幅甲胃在身,面容沉肃严厉的狄青,端坐于帅位之上。
麾下将领齐聚于此,齐齐躬身行礼,口中朗声道:
“末将等,参见大帅!”
狄青微微颔首,沉声开口道:
“今日聚将,只为重新安排前线布防。”
此言一出,低头行礼的众将,顿时眼睛一亮,面露兴奋之色。
自从当今陛下下旨,将朝廷迁至江陵陪都,云国上下便都在传,云夏两国战事又要再起。
军中众将,心中亦有猜测。
而这次狄青突然召集众将前来议事,重新安排前线布防,更是让众将认定,战事在即!
狄青无视众将脸上的兴奋神色,朗声喝道:
“绥武将军姜维!”
众将队列之中,身形挺拔,相貌英武的姜维,与此时快步而出,俯身抱拳一礼,应声道:
“末将在!”
“命你领五千幽州突骑,并禁军云骑营一万步卒,驻守金城府,卫戍象州南境,防备兴庆府夏军来袭!”狄青沉声喝道。
“是!”
金城府,象州郡最南端的府城。
在金城府的北面不足百里,便是夏国北境的兴庆府。这里驻扎着两万夏军北境精锐,虎视眈眈!
听到这道命令,帐中众将心中更是笃定,这是大的要来了!
狄青此时顿了顿,看着众将一脸振奋,军心可用,不由暗自点头,然后继续沉声喝道:
“前军都督府经历、象州郡指挥使时成文!”
阴阳家出身,却更喜研究兵法的时成文,连忙出列,行礼道:
“末将在!”
“命你领八千无当飞军,驻守临潭城,进逼吐蕃青塘。亦予你节制、调遣羊同部下属骑兵,及四卫戍部六千兵力之权。若吐蕃有兴兵之态,即刻动兵,向西攻入吐蕃境内!”
时成文面容肃然,当即喝道:
“末将,领命!”
“鹰扬将军齐磊、威烈将军张天,领云捷营一万两千人,分驻江阳郡理县、汶上县,防备吐蕃异动。”
“谨遵大帅令!”
“威北将军李从业,领威边营一万五千人,驻守陇中府,护卫绥武将军侧翼。”
“末将遵命!”
“明汉将军契必何力,领中威营一万五千兵马,入驻象州郡庄浪县……”
“是!”
……
一道又一道军令发布下去,军中众将强忍着兴奋,上前接受军令。
待到前线各郡布防军令尽数下达,狄青扫视众将一眼,沉声道:
“尔等皆已知晓,即将到来的这一战,事关陛下之雄心志向,至关重要!”
“既然军令已下,便速速回归各营,统帅兵马。决不可轻敌大意,疏忽懈怠。否则,军法处置,不容情面!”
众将脸上肃然,齐声应道:
“末将等,领命!”
说罢,众将纷纷退出帅帐,匆匆离去。
而此时,帅帐之中,却是还有一老一少两名将领。未曾离去。
狄青抬头看向二人,尚未发问呢,便听到那老将,便率先开口道:
“敢问大帅,我爷孙二人,为何没有领到军令?”
这名老将,穿着甲胃,身形雄壮,但言辞之间却没有武人的那股子粗放之气,反而透着一股子从容,甚至给人一种文人的错觉。
而面对老将的询问,狄青却是神色坦然地道:
“你爷孙二人刚刚领兵而来,本帅对你二人能力并不清楚,是以未曾下达军令。”
狄青这话说得,倒很直白。
这一老一少祖孙二人,刚刚奉命领军前来象州郡,其能力性格尚且不清楚,狄青自然不可能直接就托付重任!
听到这话,那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将领,却是忍不住出声反驳道:
“我等是奉陛下之命,领兵前来的!当今陛下是何等人物,若是我祖孙二人能力不够,陛下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