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普射电所的人员结构体系和国台不同。国台是PI制度,一个大PI和三四个小PI组成一个“团组”,每个PI都会带十来个学生,共同研究一个大方向,比如郝梦所在的就是天体丰度与星系演化研究团组。
而马普所这边是director制度。他们射电所共有五位director,每个directroup leader为项目进度负责,平时director神龙见首不见尾,郝梦的导师安娜女士就是这样。
郝梦的研究内容是31星系(仙女星系)的星系边缘物质分布情况,来到马普所后,有相应的group接收她。
郝梦初来乍到,她性格慢热,用了好一阵子才融入集体。好在,马普所里性格孤僻的怪咖实在太多了,大家不是来交朋友的,而是来工作的,郝梦虽然话不多,但是做研究很踏实,很快就开始承担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
今天的组会安娜女士并没有到场,组会结束后,大家回到各自的座位,继续工作。
郝梦的办公桌不大,但是收拾的井井有条,而她左右的同学,一张桌子都不够他们放东西,乱成一团,每次找东西都会引发大地震。
郝梦的办公桌上除了电脑和小书架之外,只有一只笔筒,笔筒里放着几支常用的笔,和一朵风干的玫瑰。
坐在她旁边的同学曾向她打听过,这么漂亮的玫瑰干花是哪里买的,自己也想买几支装饰家里。
郝梦告诉她,这玫瑰不是买的,是她亲手制作的。
海德堡气候湿润,干花不易保存;也不知道郝梦是如何做的,那朵玫瑰干花保存得完好无损,花朵虽干不枯,片片包裹,暗红色的花瓣层层叠叠,仿佛还能看到玫瑰刚从枝头剪下时的模样。
就在大家安心工作时,大门口处响起了小推车咕噜咕噜的声音,大家立刻抬起头来,看向了通道尽头。
——信来了!
射电所有自己的收发室,会帮大家收发包裹或者信件,比如订阅的天文学杂志、投稿后编辑部送来的样刊、或者某个会议的邀请函等等。收发室每周五都会统一派一次信件,负责派发信件的是一位和善的老阿姨,六十多岁,头发都白了,但是身子骨很硬朗,据说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四十多年,见到每个学生都满脸笑盈盈的,把学生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每派发一个信件,她都会停下来和收信人聊几句天,比如“恭喜你又发刊了”,或者“你已经熬夜工作好几天了,你要去享受生活!”
小推车的轱辘轧过地毯,留下两道并不明显的痕迹,最终停在郝梦面前。
“Dr。Hao,有你的信——”阿姨眨了眨眼睛,涂了大红色唇膏的嘴唇扬起一个揶揄的笑容,“——这次有三封!”
郝梦注意到,她左右两侧的同学都悄悄竖起了耳朵,彼此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
阿姨从小推车里拿出三封信递给郝梦:“这次是三封信一起到的。两封是这个月的,一封是上个月的!这段时间好久没有信,总觉得缺点什么,今天看到三封信一起来,我可终于放心了。”
她语气欢快,明明他只是帮忙接收信件的人,但看起来却比郝梦本人更开心。
她手里的三封信,用的是最常见的牛皮纸信封,上面用英语、德语、中文三种语言写着地址,还盖了中国的邮戳,万里迢迢从遥远的亚洲寄来。
自从郝梦四月份来到马普所后,每隔一段都会收到一封信。看邮戳上的时间,寄信人每周都会寄信,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有时因为天气,有时因为航班,有时因为分拣不及时——信件总不能按时寄到,经常会长时间收不到信,或者一口气连续收到好几封。
在看到郝梦经常收到从中国寄来的信件后,大家都好奇起来,这个总是给Dr。Hao寄信的人究竟是谁呢?
毕竟,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视频电话、电子邮件、社交软件,各种方法都可以联系人。这种传统寄信的方式,实在太慢、太没有效率了。
但是换一种想法,一个远在中国的人,每周给郝梦写下一封信,这封信载着他的心意漂洋过海,跨过千山万水,通过无数人的手,最终送到郝梦的桌上……这种行为,实在称得上一句“浪漫”了。
大家虽然没有直接问,但八卦的心已经无法遮掩了。
郝梦到是一派淡定,她装作看不到周围同学八卦的目光,接过阿姨递过来的三封信,信封上的字迹张扬又熟悉。
——这些信全部都是顾启明寄过来的。
她原以为,在拉黑了顾启明的所有联系方式之后,他就再也找不到她了。却没想到他会使用这么“原始”的方法给她寄信。
第一次收到顾启明的信时,她惊讶至极,本想退回去,却又鬼使神差地留了下来。
她并没有拆开那封信。
后来,她收到的信渐渐多了起来,在抽屉里堆成一小摞。那些信件,有的拆了,有的没拆。拆开的那几封信,信里的文字都很克制,他讲他的生活,讲他最近读了什么,讲他今天遇到了什么人,去了什么地方。
有时候,信件里还会附上几张照片,拍摄的东西各不相同。胡同里的咖啡店,校园里的野猫,厚厚的剧本,或者是顾启明自己。
那些信,郝梦只读了一遍就收起来,从未回过信。
但顾启明却像是不知疲倦一样,一封接着一封的寄。
顾启明真是太狡猾了。
这样的剧情,拍成电影一定很好看。
一对深爱彼此的男女,因为误会分开,分开后男子追悔莫及,不远万里寄来情书。一封连着一封,最终打动了女孩……
如此小清新的文艺爱情片,绝对能让观众们的眼泪像打开的水龙头一样。
可是郝梦又不是他的观众,她的感情也不是水龙头:对他失望时,闸门一关,一滴喜欢也流不出来;等到闸门被他撬开了,喜欢又哗啦啦淌出来。
负责发信件的阿姨问郝梦:“你今天还是不打算回信吗?”
郝梦摇头:“为什么要回?”
“我想,那个小伙子这么久收不到你的信,一定会失望的。”
郝梦却说:“地球人坚持几十年,不停地往宇宙发射信号,都没有等到外星生命的回信,可是地球人也没有失望呀。”
“……”
郝梦轻笑一声,拉开抽屉,把三封信扔进去:“想让我回信,那就等外星人降临的那天吧。”
第 32 章(她油然而生一种冲动——她。。。)
第三十二章
郝梦离开办公室时,夜已经深了。
摇晃的公车上,其他乘客都半梦半醒。暗黄色的灯光笼罩在车内,郝梦依旧坐在她最喜欢的靠窗座位中。只不过,这次她没有看窗外的风景,而是从书包里掏出一封信——牛皮信封,三种语言的地址……这是顾启明寄来的信。
郝梦心情好时,会从那些信件里随机抽一封,看看顾启明那家伙写了些什么。
这是一种独属于她的有趣游戏:她会拆开某一封信,信里的内容和寄信的时间都不可控。一切都像是上帝掷骰子一样,充满随机与不定性。
郝梦今天运气不错(或者说是顾启明运气不错),她拆开的那封信是顾启明今日寄到的三封信之一。
顾启明的字和他的人一样,很有风骨,笔划瘦长,力度十足。
郝梦还记得高中时,学校组织硬笔书法大赛,顾启明也参加了,他拿了一等奖,获奖作品在学校的布告栏里展出了好久。
只不过,顾启明的字和那时相比,没有那么张扬了,多了一分内敛。
但同样都很好看。
to地球另一端的观星者:
你收到这封信时应该已经九月了吧。我上网查过天气,说九月的海德堡气温凉爽,是一年最适宜旅游的季节,但是这个温度持续不了太久,又会很快入冬。希望我的下一封信能在雪落下之前寄到吧。
最近我和几个同学办了个studio,我们聚齐了导演、摄影、编剧、灯光……唯一差的只有钱了。
为了省钱,我退了城里的房子,借宿在朋友家,他家挺不错,有狗,有猫,有鹦鹉,还养了两只花栗鼠,快构成一个完整食物链了。
他说可以把沙发让我睡,不收我房租。我到了之后才发现,确实他不该收我房租,因为那个沙发平常是狗睡的,狗才是我的房东。
狗挺好的,我们现在已经成兄弟了。狗发现我点的外卖里见不到荤腥,还把罐头让给我吃。
我说不用了,谢谢狗兄。
我这位喜欢把家当动物园的朋友生活很安逸,他就是京城人,父母给他留了一套商铺,他去年把商铺装修了一遍,一半当咖啡店,一半当书店,也就是如今最流行的咖啡书吧。
我很好奇,这么好的商铺位置,为什么不出租呢?毕竟咖啡店和书店是公认最赔钱的买卖了。
他却告诉我,咖啡店和书店并不是最赔钱的买卖,拍电影才是。
我忘了说,我这位朋友其实是我电影学院的师兄,他以前有八套房子,拍了几年电影之后,现在只剩下两套了。
我说既然还有两套,不如把其中一套投资我的电影。
结果,我差点被他赶出家门,连狗沙发都没得睡了。
拍电影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钱只是这些困难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项。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紫金山上你对我说过的那句话。
你告诉我,天就要亮了。
我会去寻找让天亮起来的方法。
写了这么多,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收到这封信,也不知道你会不会拆开它。
就当是我一厢情愿的与你分享我的生活吧。
郝梦,祝你学业顺利。
当你在地球的另一端仰望苍穹时,我也在竭尽所能,成为一颗足以驱散黑夜的星星。
——fro你的启明星
……
这封信不算长,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在晃晃悠悠的公车上,郝梦把这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世界上除了郝梦以外,恐怕不会有人知道顾启明还有如此幽默风趣的一面吧。
只不过,信虽然读完了,但是她不打算回信。
失望的累积需要时间,想要磨平这些失望也需要时间。
车子停在学生公寓门口,郝梦收起信件,临起书包,走下了公交车。
马普所的学生公寓环境很不错,由民居改建,别有一番味道。
她和其他三名室友共享一个小套间,四人有各自独立的卧室,共享一个客厅,一个厨房。x是三位舍友之一,另外两位舍友是学生物的——那才是真正的卷中卷,她们每天不是在做实验,就是在做实验的路上,经常睡在实验室,甚少回来。郝梦在这里住了四个月,见到那两位舍友的时间寥寥无几。好在x热情开朗,一个人的吵闹程度堪比三个人,郝梦经常被她拉着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渐渐也认识了一些新朋友。
郝梦回到宿舍时,x正窝在沙发里看电视。
她怀里抱着一大袋巨型薯片,吃得正欢,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几张熟悉的中国面孔,全是在国内颇有名气老中青演员。
郝梦见怪不怪。
x身为美国人,却沉迷于中国电视剧。她最爱看宫斗和武侠剧,其次家长里短的现代剧,英文字幕版的《武林外传》她刷了三遍。在她看来,中国电视剧足够长,更新却很快,不像英美剧,一周就更新一集,遇到圣诞节还要放假两周;日韩剧则有些太夸张,超级帅的和尚爱上英文老师,来自地狱的使者爱上轮回转世的新娘……
郝梦都不知道x从哪里找到的那么多中国电视剧的英文资源。
郝梦把书包放下,一边换鞋一边问:“你又在看中国电视剧了?”
x却摇头:“no no no,我在看综艺节目!”
闻言,郝梦仔细看了看屏幕,发现那些眼熟的演员并非在拍戏,而是在一个简约大气的录影棚里闲聊,摄像机追逐着他们,记录下他们每一次寒暄。这个综艺居然有英文翻译,可以方便x这种海外党追剧。
那个录影棚的装潢很熟悉,很像是郝梦曾经看过的一档综艺节目《演员起跑线》。那档综艺节目也是聚集了很多很多的演员,让他们比拼演技,黄丹追的那个爱豆也参加了那档节目。
难道是《演员起跑线》出第四季了?
郝梦问:“这档综艺是不是要让这些演员比演技?”
谁想,x却给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不是哦,这个综艺虽然有很多演员,但不是比演员,是比导演!”
“……导演?”
“对。”x说,“都是一群年轻导演,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