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对方真的整天运气爆棚,赢了大钱,晚上打闷棍抢回来就是了。多大事。
可惜这一天迪莱运气一般,早上八点开始的赌局,不到十点迪莱就将身上的英镑先令输了一个干干净净。
当然,这一切迪莱都认为是赌资不够的错。
如果不是老婆孩子们背叛了自己,拿走了剩下的英镑先令,自己就不会在牌好的时候不能下重注而少赢了许多钱。
这时候,常年在酒吧混,经常借钱给几个偶尔输光的职业赌徒的一个胖子,来到迪莱身边:“老兄,要不要借钱应急,晚上能还上就行。”
迪莱:“你能借多少?”
胖子:“十个到二十个英镑。”
迪莱:“借我二十个英镑。”
胖子拿出一份制式借债合同,填上二十英镑的数字,然后对迪莱说道:“晚上赢了,要还我二十一个英镑,这里的规矩你也知道的。”
迪莱签了字按手印之后,拿过胖子给出的二十个英镑。又换了一个英镑的先令,继续开始牌局。
胖子这几天看迪莱输掉的英镑也有三十多,还真不怕迪莱最后还不上,更重要的是胖子已经打听到迪莱就是本地人,几英里外就是迪莱他们的村子,而且迪莱家中还有一个老婆和六个孩子,加上迪莱本人,全家打包卖出去差不多也有二十个英镑了。
更何况,胖子本人就是和酒吧的职业赌徒们是一伙的,平时借钱给这些职业赌徒,也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自己是那个放高利贷的家伙。
至于那四个职业赌徒,出了酒吧,也兼胖子的打手。
没要债实力的高利贷者,其下场肯定是早晚破产。
随着牌局开始,迪莱中午前大获全胜,赢了小二十个英镑,不过,秉持着要有资金下重注的理念,迪莱暂时没有还钱,而是留着资金下午继续搏杀。
午饭的时候,迪莱特意的叫了大份的椒盐牛排,红酒,还有一支饭后的雪茄。
享受过饭后的雪茄红酒,以及下午茶之后,两点钟,牌局再起。
不过这时候,迪莱就像是突然失去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几次重注遇到了冤家牌。几次偷鸡都被捉住——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对方毕竟有四人的牌,赢面是迪莱的四倍。
就算十点后迪莱赢的那些局,也有四个人放水的成分在里面。下午几个人全力出手,作为新手的迪莱自然没有抵抗之力。
这一天才到下午五点半多一些的时间,迪莱就输光了身家。早上带来的五个多英镑和借款的二十个英镑输了一个干干净净,还背上了二十一英镑的借款。
这时候作为黄世仁的胖子,拿出先令,雇了几个职业赌徒,带着迪莱回家去要债。
当然,其实就是去抓人的。
胖子提着迪莱的马灯,推开迪莱家的房门,却看见的空无一人的房间:“人呢?”
迪莱被押解着也是大笑:“是啊,人呢?走的好,走得好。都被海瑟薇说中了,果然赢钱什么的,是不肯能的把。”
“她们跑了,你可跑不了。”胖子的手下,将迪莱堵嘴捆了,扔到马车上。将家中看似还值钱的东西,都收拾了起来,例如那桶还没有用多久的煤油,以及上百斤小麦粉等。
虽然胖子还是感觉这笔买卖亏了,可是这家中,已经是真的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了,最贵的还算是他手中的这个马灯。
这时候,迪莱的子女和妻子已经在前一天的晚上到了伦敦。英格兰就这么点地方,如果道路的情况更好一些,不用晚上就能到伦敦了。
晚上到伦敦,先是被街上一排排的路灯震得不轻,乡下人看到这一幕想到的就是,这么一晚上烧这么多路灯每天要多少钱?
不过还是几个孩子肚子的叫声,让一家人先在旅店吃了些简单的晚餐。饭后租了一晚上的双床房间,男的睡一个床,女的睡一个床,一晚上挤一挤就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海瑟薇带着家人去必要之恶的联络点寻求帮助,直到一个真正的瓦尔基里来到这里,听了海瑟薇一家的诉求,并且知道她们没什么专业技能后,给出了两条路。
像是海瑟薇的姐姐和母亲,其实是可以进入纺织厂的。海瑟薇的两个年长一点的哥哥,可以去蜂窝煤厂。
不过都是先去做学徒,好在安氏企业名下,就算学徒也有正式工人一半的收入——学徒的薪水大约是每周六个先令左右。靠学徒工资,在伦敦东区租房住的话,一家人勉强还能活下去。
第二条路,倒是不用出门工作,现在火柴厂将火柴盒的生产全部外包了,可以领一批原料,回家糊火柴盒子,按个算钱——现在的行市价格,是糊四十个火柴盒子一个便士。
糊火柴盒子的熟练工一天最多能赚到两个先令——这其实是十二小时不停的情况下得出的理想数字,平时很难做到的。
平时如果不需要兼顾做饭看孩子的家庭妇女,一般一天能糊个五六百个火柴盒子,能赚到一个先令左右的零花钱。
这笔收入,比给人洗衣服的洗衣妇人强一些,而且不必在冬天碰到冷水,也无需担心风湿病侵袭双手和身体。
随着女人能做到的工作越来越多,伦敦在家给人洗衣服的家庭妇女逐渐减少,这也变相的增加了洗衣服的费用。不涨钱的话,洗衣服这一行几乎没人肯做了。
可是专门雇女仆洗衣服的费用更高。十几年前,伦敦每周两先令薪水管吃管住就能雇来洗衣女仆,现在要每周三先令六便士的薪水还要管吃住,才能雇到洗衣女仆。
而洗衣服虽然涨价了,但对中产阶级的家庭算起来,一个星期洗衣服的费用也就是从一个先令增加到两个先令,当然还是将衣服送出去洗是比较上算的。
其实海瑟薇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拿出寄存在办事处这里的钱,然后做一点小生意或者投资之类的。
可是才十一岁的海瑟薇,哪里知道哪个生意能赚钱,哪个投资不会赔钱呢?当然不知道的。如果有人知道哪个生意肯定赚,哪个投资肯定赚,早就自己去做了,怎么还肯找陌生人去赚这笔钱呢!
海瑟薇给母亲说了这件事之后,海瑟薇让孩子们自己选——海瑟薇的母亲一生都在农村,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
最后海瑟薇的一个哥哥去了蜂窝煤厂做学徒,一个姐姐去了纺织厂做学徒,剩下的人在东区租了房子,在家中给火柴厂糊纸盒子。
反正糊纸盒子这事,就算是海瑟薇和弟弟妹妹们,也是能帮上一点忙的。
不过好景不长,在这里去过教堂礼拜了一次,这里的牧师问新来的海瑟薇一家,为什么没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去教会学校,除了认字,教会学校还是管午饭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教会学校是免费的。
英国教会学校并非强制性的让教区的孩子们去上学,不过,在城里,熊孩子不上学还需要大人看着——问题是哪家大人有那么多精力能看住好几个熊孩子的。这年头英国也没有计划生育,一家三四个孩子都算是优生优育了,十个八个孩子的,才算是正常家庭。
农村的孩子,大一点就能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了,免费的午饭吸引力也就不大了。农村地区的教会学校入学率从来都是问题。
所以城里的孩子入学率还是比较高的,就算不想让孩子进入教会学校的家庭,家长们也架不住当地牧师们劝说,牧师这职业,本来就是耍嘴皮子的,更别提牧师都在本社区拥有很高的声望和人气。
就算海瑟薇的母亲没什么见识,但是也承认牧师大人说的有道理。但是,几个孩子出去上学,家中糊纸盒子的速度会飞快的降下来。
考虑到孩子们的未来,以及家中其实还有一点积蓄,海瑟薇的母亲还是将几个没去上班当学徒的四个孩子,一股脑的送去了教会学校上学。
四个孩子,只能在上学前的时间和放学后的时间帮助妈妈糊一些纸盒子。不过海瑟薇一家糊纸盒子的收入还是锐减,以前一天能拿到两三先令,现在两天能拿一个半先令。
家中生活的主要来源,还是来自于大哥和长姐做学徒工的薪水。
海瑟薇本人还得到了一份兼职,每周一个先令,和必要之恶办事处的人员联络一次,街区上有什么新闻都要通报,这一个先令也是情报费。
如果有特别的情报,特事特报,价格也不一样。
这一招自然是安迪根据当年无孔不入的朝阳群众想出来的,因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嘛。
一般情报人员不会特地去注意的事情,在这些家庭妇女孩子的眼中,几乎是无所遁形。
在海瑟薇一家人在伦敦安居下来的时候,海瑟薇的父亲,被送到了威尔士的一处比较正规的煤场。
煤场的厂主,受够了海瑟薇父亲迪莱的债务,迪莱未来在这里,要通过干活来还债。
只是这个煤场的薪金水平比较低,一周只有八个先令。而且伙食和住宿都是要钱的。
在这里干了一周,迪莱觉得自己能一个星期攒上三四个先令。这样,二十一个英镑的债务,最多三年就能还清。
当然,现在的迪莱还不知道,他的债务是要支付利息的——这对债主来说债务要支付利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第一次借钱的迪莱来说,这简直是抢劫。
三年后,迪莱经过一次次计算,觉得自己应该已经还清债务,甚至账面上还应该有一定富裕的迪莱,去了厂长的办公室,准备出二十一个英镑要求给自己赎出债务。
当着迪莱的面,厂长给迪莱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年两分利,这三年,迪莱的债务一共是增加到了三十六英镑,而迪莱在这里积攒的薪水以及薪水的利息,一共是三十英镑。
这么算下来,其实迪莱还欠着厂长六个英镑。
不过厂主也是个实在人,既然迪莱要求清理一遍债务,债务的三十六英镑和薪水的三十英镑中的三十英镑注销。迪莱还欠着厂长六个英镑,还完这笔钱,迪莱就能和矿上的自由工人拿一样
的薪水了。
第157章 团圆
迪莱离开威尔士,已经是五年之后,这里的煤矿老板虽然小气但还是说话算话。在还清债务之后,迪莱又在矿山工作了一年半,老板都是按照每天一个多先令的薪水给迪莱结算的工钱。
走的时候,迪莱还带走了三十几个英镑。
这个数字,也是迪莱当年输掉的钱。
迪莱随着运煤船跟船从威尔士到了伦敦,虽然迪莱肯定妻子儿女们是到了伦敦,但是从百万人口的伦敦找人无疑是大海捞针。
不过大海捞针,也是有办法的,迪莱在伦敦东区的蜂窝煤厂找了一份学徒工之后,每个星期天都去伦敦东区的各个教堂做一天的礼拜。
妻子什么人迪莱还是知道的,每个星期天肯定都会带孩子们去教堂礼拜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迪莱在来到伦敦的第五个星期,终于见到了已经发展壮大的一家人。
其中,长子,长女次子和海瑟薇都已经结婚。甚至生下了不止一个的孩子。
海瑟薇和丈夫明显是处于新婚状态。腻乎的不行。
没结婚的小儿子小女儿也已经长大。
妻子似乎还是五年前的样子,不像是自己,刚刚四十岁就已经满头白发。
想到这里,迪莱戴上帽子,上前相认:“蒂娜、丹尼尔、伊丽莎白、吉米、海瑟薇、丹妮、卡尔……”
“迪莱……”
“爸爸……”
虽然当年一家人走的绝情,不过当时不走就会很快被卖到妓院矿山去,由不得一家人不走。
妻子看丈夫,儿女们看父亲,这个样子这几年看来也没少吃苦,就是怕赌瘾没有戒除。
一家人做了礼拜回家之后,迪莱和妻子孩子们说:“后悔了,在矿山干活的第一天就后悔了。哪怕正常自由人矿工,也会比我们这些债务工人,多拿四分之一的工钱。
出了村子,赚钱的机会多得是,何必去赌钱呢。
海瑟薇说得对,哪些赌钱的和借钱的,都是一伙的。一伙人合起来骗钱的。
我在矿上听人说过,我的运气还算不错了。毕竟只是输了钱,欠了债自己被卖到矿山还债,真的赢了他们大钱的话,一定会被打闷棍打死的,然后钱还会被抢走。
输了钱被绑来要债的那天,我真的很高兴你们已经都走了。不然全家都会被他们卖掉。
矿上和我一样的人,都是赌钱输钱借债被卖进来的。
矿上工作,当然辛苦了。我不是不想做了,而是到了年纪,做不动了。其实想想,我这辈子,最赚钱的时候,还就是在矿上这段时间。
你们怎么样?”
迪莱的妻子变化真的不大,每天在家做饭洗衣,偶尔有时间糊一些火柴盒子,收入几个便士。
迪莱的妻子对外宣称丈夫是在世的,只是是在外地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