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脑洞无限-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k。

    就算折磨杀死游戏人物的不是其他玩家而是某个剧情反派,已经代入其中的玩家也绝对会



    我的脑洞无限 分节阅读 344

    对那个反派的观感直线下降除非那个反派是个美少女或者塑造的很好,而且这还是在对方没有对玩家的利益造成损害的条件下:就比如某掉线城里面的凯丽,儘管她即是美少女又不是反派,但问问那些强化爆掉的勇士,有几个对她观感非常好的

    在某种意义上,玩家已经将游戏人物视作了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类似于工具的东西,不论玩家如何使用这件工具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哪怕是不小心把工具玩坏了也只会感受到有些可惜但若是这件工具是被其他人玩坏了的话,工具的主人绝对是最为愤怒的那个,就算不小心把他工具玩坏的人是他最好的朋友也不可能不心生芥蒂。

    难道因为一些小事鸡腿冰激凌导致友谊感情走到尽头甚至因为恼羞成怒把对方捅死的情侣挚友亲人巨婴正解的例子还少吗

    或许做出这种事情的人有着这样那样的属于自己的理由,并且在自己最为低落的时候那些亲朋好友不仅没有提供帮助还做出了让自己感到更为不满的事情的确很容易导致好感度下跌,但这永远都不是他们为所欲为罔顾国法的理由。

    不提这些由高等、优良的教育所滋生出来的巨婴,把话题重新转到自我认知缺失的可怜病人身上相比起将游戏人物视为自身工具的玩家,这种没有自我认知能力的病人对于自己的观点更为疏离。

    不过在提到玩家游戏人物和不存在自我认知的病人自己两者之间的区别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另外一种相对来说更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癔症,详细来说的话就是妄想症、变得再严重的话就是人格分裂。

    与刚刚所说的自我认知缺失不同,现在所说的妄想症相对来说程度较轻,仍然存在着对自我的认知,只不过自我认知产生了偏差而已具体症状就是把自己当成只存在于自身臆想中或者有现实原型但大多数设定还是自己脑补出来的人,且因此而彻底失去了全部有关于自身的记忆,原本人脉圈中的人对他她来说都变成了陌生人,并且会对现状感到惊慌失措,精神变得非常敏感而焦躁,还会出现一定的自闭倾向。

    出现这种情况倒是好理解,想象一下自己一个大老爷们突然在某天变成了美女而且还莫名奇妙的出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四周有各种奇怪的人满脸喜悦的冲你叫着完全陌生的名字,在鼓起勇气发出询问之后那些人又莫名其妙的变得焦急起来,还强行帮你认了俩爹娘俩爷爷奶奶好几个叔婶以及兄弟说不定还有拖着鼻涕的弟弟妹妹,更主要的是对于这些人你完全都不认识而且他们的长相不说丑爆了也完全让你无法联想到好人,这时候你不懵逼谁懵逼读者吗

    若是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十几分钟过后又突然冒出来一个长相猥琐的男性管你叫老婆,然后四周那些刚认的爹娘叔婶兄弟姐妹还满脸自然乃至欣慰的看着你们两个,还不容抗议的提出了让你跟那个猥琐男重新睡一起的提议,在经历过热烈讨论说不定还提出夫妻温存温存说不定xxx你的名字就能恢复正常了这种建议最后一致通过之后就好像把你当成货物一般推进了猥琐男的房间,还留你和猥琐男一起独处,结果独处的时候那个猥琐男满脸皱纹挤在一起笑得跟菊花一般神色猥琐的伸手摸向了你某些不能被描写的部位,这时候不暴起那还是男人吗

    所以这种自我认知出现偏差的患者精神敏感而焦躁其实是很正常的状态,要是能够轻易接受自己的现状那才不对劲此处艾特一下那些穿越变身结果却纠结了几分钟就想通了的主角们当然,说到底自我认知偏差和灵魂互换本就完全不同,如果是灵魂互相的话,那么到底是他还是她以及她他是谁都是以灵魂为准,或许会因为肉体的影响导致性格向着肉体原主人出现细微的偏移,但他她也的确还是原本的那个自己。

    而自我认知偏差则与之不同说到底,自我认知偏差只是将自己妄想成了其他人,并没有对方的详细记忆,甚至就连对方的性格都有大多数是自己脑补出来的,存在着非常多的逻辑矛盾。

    比如原本是福建人,在患病之后却非要说自己是广东人,详细去问之后却是完全说不出自己住在广东的哪个县,说不定还会有着想要吃掉自己的老乡这种广东人实际上绝对做不出来的举动。

    诸如此类的逻辑漏洞会非常大量的出现在这种自我认知出现偏差的人身上,这与被玩家操纵的游戏人物相当相似比如某个设定上就是温柔体贴中央空调以及花瓶摆设的角色,在玩家手中却硬是玩出了法杖狂战甘道夫德玛西亚草丛伦的气势,只有傻子以及按照剧本演出的nc才会看不出来异常。

    但是与玩家乃至其他进行着伪装的存在不同的地方是,玩家在被揭穿身份的时候会稍有兴趣的等待着对方接下来的话语,因为游戏角色不可能知道玩家的真正身份是什么;进行伪装的卧底在被揭穿身份之后会感到惊慌失措,但是脸上却毫无异常的给自己找理由试图矇混过关,如果最终矇混失败的话就会撕破脸皮向着揭破自己身份的人暴起,最后要么逃出这个组织回到自己的所属组织、要么继续执行任务以死殉职或是在完成任务之后逃回自己的组织。

    而这种自我认知出现偏差的存在嘛其特点就是被揭穿之后死不认账。

    没错,死不认账。

    哪怕他的伪装再怎么拙劣,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被人揪出三百六十五个破绽,他也不会突然之间挣脱了妄想症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而是一口咬定自己就是那个自己臆想出来的人,并且反过来向着那些指出破绽的人发出毫无逻辑的反驳以及质疑,选择性的忽视了自己所露出的各种破绽,甚至还会同步更新自己的状态,逐渐把自己露出的那些破绽纠正。

    这并不是在装模作样,这时候的他已经在脑海中建立起了一个意识模型,原本的主人格沉入自身的潜意识当中,掌控身体对外界做出反应的都只是这个意识模型而已,之所以会在各种习惯动作上和主人格非常相似,也只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主人格在一些刺激下所衍生出来的意识而已。

    而这个意识模型则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那个只存在于主人格臆想当中的人,所以才会在毫无逻辑支撑的情况下反过来对指出破绽的人理所当然的发出质问:这是因为这个意识模型本身就只是个模型,还不是那种已经彻底完善的人格,外在表现就像是某些人工智障那样僵硬以及机械化,且还有大量模板直接照搬了主人格这也是意识模型和主人格在某种程度表现的非常相似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由意识模型执掌身体的状态下,所表现出来情况就会是之前所说的那些以为自己是另外某个人,但在思想行为以及记忆上会露出很严重的破绽,然而被指出破绽也不会察觉到自己的异样而恢复正常,反而会用装傻真傻也就是当伪装成强人工智慧的弱人工智慧出现bug的时候利用我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这句话来进行演示的技巧躲避外界的询问,表现出来的情况就像是智商被燃烧殆尽的智障。

    当然,在不断揪出对方破绽的过程当中,他的潜意识乃至是主人格会帮助这个意识模型不断的完善下去,时间长了的话说不定这个意识模型真的能够从脾气性格到生活习惯天衣无缝的贴合那个由主人格脑补出来的人物设定,表现的越来越像某个真实存在的人而非某人扮演出来的人物,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和某人交换了灵魂。

    一旦情况发展到这种地步,那么哪怕他原来的确不是灵魂交换而是患上自我认知偏差的妄想症病人,也很难通过治疗将他原本的人格唤醒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将自己妄想成另外某个人或是通过某个非常简单的意识模型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而是真真正正的构建出了一个完善的人格取代了自己原本的人格,原本的人格则彻底沉入潜意识当中重新归于无序的资讯,这时候再进行治疗已经彻底迟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自我认知偏差二

    这种通过脑补构建出一个人格把自己干掉的情况非常的罕见儘管自闭症同样会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把自己的人格封闭在脑海当中来躲避外界勘探,但是这种自我认知偏差可不仅仅只是封闭人格的程度,而是直接创造出了某个新的人格来代替自己去面对外界的种种,原本的人格则是沉入潜意识被重新分解成无序资讯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刻意放弃自己的生命

    之前就曾讲过与之颇为相似的情况:旧的人格为了完成自己伪装卧底的任务,直接把自己的人格修改成了和那个伪装人物几乎完全相同的模样,但是在将自己更改成新的人格之后又不想重新变回原本的模样让现在的自己消失,就直接代替了原本的人格完成任务乃至直接叛变。

    虽然这两者都是新人格取代旧人格的例子,但是在本质上这两个例子完全不同:前者的原人格是故意沉浸入潜意识当中让新人格取代自己对外界做出反应,而后者的旧人格则是被新人格坑死的,并不是有意让后者完全取代自己若是原人格知道自己会落得这种下场,恐怕不论说什么都不会更改自己的人格的。

    为什么这两者会出现这种差异让我们来深入解析一下这两个新旧人格交替的例子先暂时不提自我认知偏差这种非常罕见的案例,为什么在刚才所说的例子中,那位潜伏伪装的卧底会构建出新的人格

    答:为了更好的完成他伪装卧底的任务。

    没错,为了更好的完成他伪装卧底的任务,他才构建出了新的人格来代替他面对外界,因为他判断新的人格比自己更适合完成任务那么,他原本的人格又是怎么挂掉的

    答:新的人格为了保住自身的性命,直接佔据了这个肉体乃至灵魂的主权,没再让原本的人格回来过。

    那么这个事件就很明朗了,无非就是较为另类的创造物为了保命以及争取尊严利益反抗他的造物主的故事,造物主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的造物不会反抗,就像是古时候那些被反抗的奴隶所杀死的奴隶主那样,措不及防的被新人格推进了深渊本质上,这只不过是某个自以为车技娴熟的飙车族大意翻车的故事。

    而那些患上自我认知偏差的病人则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有很多都和以上案例相互矛盾就比如在伪装卧底案例中,被旧人格塑造出来的新人格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反过来坑死了与他无怨无仇还把他创造出来的旧人格;但是在这个自我认知偏差案例当中,旧人格却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性命,直接让新人格代替自己生存下去,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甚至让人忍不住认为在这两种人眼里,自己生命的价值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案例会出现这种差异呢再让我们解析一下自我认知偏差的案例为什么,旧人格会塑造出新人格呢

    答:因为在旧人格的判断中,新人格比自己更适合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没错,旧人格认为新人格比自己更适合这个世界。

    曾经说过,在自我认知偏差案例当中,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所选择伪装的都是他在脑中臆想出来或是有着现实原型的人物,而这部分人绝对是他曾经所憧憬崇拜羡慕嫉妒的人物在他的潜意识以及表意识当中,都认为那种人要比自己更适合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因为他认为那些人要比自己成功。

    这听上去是不是有些熟悉旧人格认为某种人比自己更适合在这个世界生存,于是便培养出了和自己印象中的那种人非常相似的新人格,然后再将自己的责任以及权利统统甩给新人格在新人格尚未成熟的阶段或许还会进行一定的辅佐帮助,等到新人格彻底成熟之后就放心的沉入潜意识分解成无序资讯就此驾鹤西去这,像不像是皇帝将皇位传给太子、或是家主将家主之位传给嫡子的场景

    皇位这个比喻不太好,毕竟很少有皇帝主动让出皇位交给自己儿子的例子儘管这才是正常的流程。

    那么,这种传位的目的是什么

    答:传承。

    准确的说,是为了家族王朝之类的团体能够继续存在下去,自认为已经年老体衰或是能力不足的领导者主动将自己的位子传给更有能力的年轻一辈,其本身则隐于幕后并将自己的经验逐渐传授给继任者,让后者知行合一快速的成长起来,等到继任者成熟之后便彻底失去了价值,像是除了供人敬仰之外完全没有其他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