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李治登基时,就立下过规矩,凡各都护府的公文都要第一时间呈报,尤其是安西大都护府的更是不能有片刻停留,这个规矩到了武媚这里依然保留着。
而且当听到是大都护的奏疏,而不是大都护府的公文时,武媚和上官婉儿都齐齐看向了内侍。
“快呈上来。”武媚毫不犹豫的吩咐道。
当武媚拿到沈行知的奏疏时,神色明显变了变,她将奏疏放在桌上,而后认真的展开,当看到上面的文字时,她忽然对上官婉儿说道:“竟然是你老师亲笔写的,婉儿你也来看看吧。”
上官婉儿心中一动,她靠近武媚,看向了那份沈行知亲笔写的奏疏。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你老师的字与以前有些不同了?”武媚伸手拂过奏疏,她竟然没有第一时间看上面的内容,而是单纯从感官上欣赏起了沈行知的字。
沈行知自然会不时的向朝廷上书,不过大多都是黑熊精或者白思代笔,像这样他亲笔写的其实很少,所以武媚才会说沈行知的字与以往不同了,因为她也有快一年没见过沈行知的最新笔迹了。
“娘娘慧眼,老师的字确实不同了,锋芒较之往日又内敛了许多,看起来笔法更加圆润沉稳,而且气象更为复杂,一笔一划中就好像有红尘万丈。”上官婉儿在武媚面前没什么好藏拙的,她虽然没有受过沈行知手把手的教导,但是往日书信往来时,沈行知还是提到过许多读书写字的要领,这些东西上官婉儿自然能看出来。
沈行知确实有一个身份一直被世人忽视,那就是他诗文书法方面的极高造诣,如果他不是大都护,恐怕现在也是文坛执牛耳者了。
武媚拿着奏疏爱不释手,听到上官婉儿的话后,她也是点头说道:“是啊,如果不知道这是你老师写的,谁也看不出来,这会是出自一位统帅大军,治下疆域纵横近十万里的大都护的字。”
“多谢皇后娘娘赞誉。”上官婉儿很不合时宜的,说了一句本不该她来说的话。
当武媚听到这话后,却是看着上官婉儿笑了笑,她明白这是上官婉儿在表明自己的立场,她不管身在何处,都是沈行知的弟子,也在提醒武媚,你现在是皇后了。
武媚没有继续讨论沈行知的字,终于快速的看完了奏疏上的内容,而后又拿起《般若心经》翻阅了几页。
只是看了几页《般若心经》后,武媚忽然抬起头来,她的眼中流露出从未有有过的兴奋之色,而后大声的说道:“传本宫旨意,召李义府,许敬宗,裴炎立刻入宫,到鸾凤阁议事。婉儿,半个时辰后摆驾鸾凤阁。”
随着武媚一声令下,便有内侍匆匆出宫传旨,而上官婉儿还是一头雾水。
她只知道武媚传召的这三人,是皇后的忠实拥趸,尤其是李义府和许敬宗,更是废王立武中的大功臣,如今李义府更是实领宰相之职,是武后掌控朝政的代言人。
而鸾凤阁本是大明宫一处普通殿阁,原本都快空置了,但是因为武媚是皇后,不能直接召集朝臣,更不可能上朝,所以她但凡有事便召集心腹亲信于鸾凤阁议事,颇有一种后世内阁的味道。
这半个时辰中,武媚依然在认真的处理公文,而半个时辰也正好足够李义府等人入宫,可见武媚将时间安排的非常精细,不愿浪费一点时间。
很快上官婉儿便陪着武媚来到了鸾凤阁,在这里就没有其她女官或内侍了,除了武媚和三位心腹重臣,就只有她一人。
说起来武媚这三个心腹身份也有些讲究,李义府和许敬宗都是寒门出身,并不在太宗钦定的望族之中,唯独裴炎还是出自河东裴氏。
武媚出生虽然也算勋贵家族,武士彠更是开国元勋,但在这个时代他们依然不是望族,她有心重用寒门,但因为裴氏在大唐实在太过举足轻重,武媚也不得不在裴氏中选了裴炎这位青年才俊重用。
“拜见皇后娘娘。”李义府等人恭敬的行礼。
“都坐下吧,今日找你们几位来,是因为大都护有一份奏疏,婉儿给三位大人。”武媚开门见山,直接示意上官婉儿将事先誊抄好的奏疏内容分发给三人。
三人很认真的看了起来,等过了数息之后,武媚的声音才继续响起:“大都护的意思是在全国上下推行佛门禅宗教义,将原本那些杂七杂八的佛教思想统一,本宫觉得大都护的话很有道理,所以我要你们明日朝会上力推此事,陛下那里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臣等尊旨。”李义府三人连忙低头答道。
如果只是让佛门寺庙重修经义,这种事并不会影响谁的利益,甚至连和尚自己的利益都不会影响,推行起来没有丝毫困难。
因为就算和尚中真正研习佛法的也没几人,大多也就当成一种轻松的职业,读什么不是读?这既不是要拆寺庙,也不是要和尚们还俗,更不是要抢夺寺庙产业,只是让和尚们换本经书,比换件衣服还容易。
三人领旨后,武媚满意的点了点头。
上官婉儿以为此事就到此结束了,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才让她意识到武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第228章 秀姑娘还是一人
就在李义府三人都准备起身告退时,武媚突然从衣袖中拿出一卷书册,她将书册轻轻地一抛,落在了李义府三人面前。
而后只听武媚很随意的说道:“既然禅宗都推行了,那不妨连这弥勒教义也一起推行,从此大唐佛门皆修禅宗或弥勒,而后这弥勒教义便称慈宗吧。”
武媚将《弥勒经》丢给了李义府三人,她知道这些人很快就会帮她完善慈宗经义,甚至还会有更多符合弥勒教义的经书出现。
直到此时上官婉儿才意识到,自己的老师也被皇后利用了,沈行知那推行禅宗的奏疏,正好替武媚找到了突破口。
“臣等明白了。”李义府拾起书册放入怀中,恭敬的答道。
“没什么事了,退下吧。”武媚衣袖轻拂,她明明只是皇后,可身上已经开始出现一种只有皇帝身上才会出现的威仪。
李义府三人恭敬的离开,武媚还坐在原位上,上官婉儿神色有些复杂的看着她。
“婉儿好像很不认同本宫的做法?反正禅宗是佛门,慈宗也是佛门,推一个禅宗再多推一个慈宗有何不可?”武媚很随意的说道,只是她看向上官婉儿的神情很古怪。
上官婉儿看向武媚的目光也有些变化了,少了往日的尊敬,更多了些许不忿。
“你在利用老师?”上官婉儿第一次如此对武媚说话,甚至她都没有称武媚为皇后,而是直接用你相称。
武媚缓缓站起身来,她走向上官婉儿,因为上官婉儿才十岁,比武媚矮了足足一个头还多,所以武媚居高临下的看着她,此时的上官婉儿就像一个倔强的小孩。
“你现在一定很恨我吧?甚至想要杀了我?不过你还太弱小了,你应该知道弱小的时候就要学会伪装,你刚才的表现可是很让我失望啊!如果你还想再见到你的老师,最好收起你倔强的样子,如果你面前站的不是我,你的命早就没了!”武媚神情少有的肃杀,她更是第一次对上官婉儿说这样的狠话。
或许以前武媚只将上官婉儿当作一个孩子,可从这一刻起,她将上官婉儿看成了一个大人。
上官婉儿紧握的双拳缓缓松开,她是极聪慧的女子,她也明白自己刚才那样根本无济于事。
下一刻只见上官婉儿缓缓的跪了下去,她倔强的神情消失,变得恭敬温顺,低着头对武媚说道:“谢皇后娘娘教诲。”
“起来吧,我有没有利用他迟早有一天你会明白的,当然你得活到那一天才行,本宫做事不想向任何人解释,也不需要向谁解释。”武媚已经迈步向鸾凤阁外走去,她最后一番话还在上官婉儿耳畔回荡。
第二日的朝会上,毫无意外的通过了推行佛门禅宗和慈宗的决议。
而李义府等人办事也确实高效,仅仅一晚上时间,他们就凭借一本弥勒经,又编撰了两卷经书,《弥勒大成经》和《弥勒下生经》。
不过这两卷经书,除了有原本弥勒经的思想,还在隐晦的提升寒门的地位,另外还有一些拔高女子地位的言论。
这些言论提的都很隐晦,一时间倒也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更没有出现什么轩然大波。
倒是因为慈宗经义明显更多更完善,而且是皇后和朝中重臣大力推崇的,因此在两宗经义的推行上,禅宗反而落了下风,天下寺院七成改信了慈宗,只余三成走了禅宗的路。
当这个消息传到沈行知耳中时,时间已经过去快三个月了,眼看永徽二年都快结束了,而对于这样的结果,沈行知只是意味深长的一笑。
大唐永徽三年正月初一,碎叶城热闹非凡,大街上人潮涌动,还有不绝于耳的爆竹声,而碎叶城如今人口已经突破二十万,成为了大唐的第四大城市。
排在碎叶城前面的,只有长安,洛阳,和扬州了,这里也完全成为了大唐西部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沈行知穿着常服走在碎叶城的大街上,今日他没带任何随从,连白思都没有跟他同行,他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融入了百姓之中。
许多百姓其实也认出了沈行知,不过认出他的百姓也只是微微躬身,或者点头微笑示意,因为大家都知道,大都护时常会出现在街市中,他就像一个普通的邻居,许多人都已经习惯了。
走过了几条大街,沈行知来到了一家店铺外,此时店铺外已经排起了长队,显然这是一家生意很火爆的店铺。
沈行知没有插队,也跟着排在人群后,片刻后终于论到沈行知购买了,而这家店铺卖的就是糕点。
店铺的老板是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女子,只是这般年纪,这位老板还是少女装扮,在这个时代却是实打实的大龄剩女了。
这里自然就是秀儿的糕点铺,她早已出落得美丽大方,加上经营店铺整个看起来更是干练精神。
秀儿在低着头打包糕点,这些都是她的习惯动作,因此也没有抬头看来人是谁,只是习惯性的问道:“客人想要什么?”
“秀姑娘,好久不见了。”沈行知笑着说了一句。
听到沈行知的声音,秀儿连忙抬起头来,她看到沈行知后也是一脸欢喜的说道:“大都护您来了?东西我都准备好了。”
说话时秀儿从身后拿过一个精美的食盒,她直接将食盒递给了沈行知。
沈行知微微一愣,看着食盒也有些意外,随后有些打趣的说道:“秀姑娘这么聪明?怎么就知道我一定会来?”
“小女子也不知道大都护一定会来,但是去年的今日您已经来过了,而我听说光头。。。。。。三藏法师还在乌州城,便想着万一您还会来呢?于是便事先准备好了。”秀儿很是洒脱的说道,在沈行知的记忆中,眼前这个姑娘好像一直都是满脸的笑容,一直都是积极乐观的样子。
“那我就不打扰了,有什么困难来都护府找我。”沈行知像一个普通的朋友邻居一样对秀儿说了一句,而后提着食盒钱也没给的就走了。
大年初一的晚上,沈行知已经出现在了乌州城,不过他没有去乌州刺史府,而是去了大禅寺,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大禅寺。
沈行知将食盒放在三藏跟前,笑着说道:“又是一年了,这一年可是你走的最慢的一年了。”
三藏笑了笑,他去年的初一在平顶山与沈行知见面,这整整一年过去了,他却还在乌鸡国,确实这一年他并没向西走出多远。
不过三藏却答道:“这一年走的不远,但却也是小僧走的最远的一年。”
沈行知闻言也笑的更开心了,他也明白三藏的意思,虽然三藏西行的路这一年走的不多,但他在佛法上的路确实走了很远。
禅宗立了,《般若心经》编纂完成了,这几个月三藏越发完善了禅宗经义,同样又有新的经书问世,大唐寺院也有不少僧人开始研习禅宗佛法了。
“看我给你带的什么?来,尝尝人情味。”沈行知没有说什么正事,直接打开食盒,指着里面精致的糕点说道。
今年的糕点明显比去年的更加精致,而且样式也更多,显然都是秀儿提前准备,沈行知也发现这食盒中的糕点大部分都与秀儿店铺中卖的有所不同。
三藏也不客气,伸手拿起一块黄色糕点,依旧是一脸虔诚的品尝了一口,而后点头说道:“还是那个味道,一点都没变。”
“对了,我听说三藏乃是大乘佛教的说法,如今你已立禅宗,有没有想过换一个法号?”沈行知没有继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