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翔听得此话,不由得心中一暖,点头道:“多谢大王指点,那三星岛上福堂中的沧海十三剑,其实我早已知晓他们的身份。如今虽然身处险境,我却也有无法逃避的理由,还望大王谅解。”
敖广讶然道:“你竟然一早便知晓了?敖翔,本王如今真是越来越看不透你了。也罢,既然你心中有数,我也不多啰嗦了,不知你今日前来,又有何要事?”
云翔道:“大王,南海统领曾托付我调查龙族中有人勾结蛟族之事,如今已有了结果,因此在下特来复命。”
“哦?”敖广顿时大吃一惊,忙道:“赶紧说来听听。”
云翔道:“我已派了人,潜入泾河龙宫中调查了半年之久,如今已然有了结果,正是大王所想的那人无疑。”
敖广忙又道:“可有什么真凭实据?”
云翔轻叹一声,摇头道:“无凭无据。”
敖广顿时皱紧了眉头,一脸不解地看着云翔,等着他继续。
云翔道:“大王,此事我已有了十成的把握,只是消息的来源牵扯太多,实在不便告知。”
敖广道:“若无真凭实据,又如能何治他的罪?”
云翔道:“时间已经过了几十年,就算有了真凭实据,恐怕他也有足够的理由推诿,大王又何须执着?在下也只是将此事告知一声罢了,免得大王心生不忍,事实上,无论真假,恐怕龙族都容不得此人了吧?”
敖广点头道:“看来,南海统领已经将事情都告诉你了,实不相瞒,若是找不到他通敌的证据,恐怕龙族中已无人能奈何得了此人。”
云翔笑道:“大王又着相了,此人不除,龙族早晚会成一盘散沙,既然已经决定了除去此人,大王又何必在意用什么方法呢?”
敖广沉吟道:“你是说。。。。。。刺杀?万万不可,此人身边也有无数龙族高手相护,姑且不论能不能成功,可若是他死得不明不白,族中只怕更会乱上加乱,几位统领也绝对不会同意的。”
云翔不由得翻了个白眼,苦笑道:“大王,以你对我的了解,我难道会提出这般滑稽可笑的建议?”
敖广奇道:“莫非你还想到了别的办法收拾他?”
云翔点头道:“在下正是为此而来的。”
敖广忙道:“但说无妨。”
云翔道:“实不相瞒,在下前日刚刚听人说起了那司雨大龙神之事。”
敖广闻言冷哼道:“这个孽畜,作出了那些大逆不道之事,竟然还想当那司雨大龙神,若是真让他成功了,族中又有何人能制他?”
云翔忙道:“那大王是否想过,这司雨大龙神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同时也是整个龙族的,若是因为四海龙宫的阻挠,让龙族错失良机,族中之人只怕更会心向泾河龙宫。到那时候,又该如何是好?”
敖广疑惑道:“那你的意思是,难道就让他这么当上我龙族的英雄不成?”
云翔点头道:“不错,依在下所见,不但要让他当上那司雨大龙神,族中还应该事事顺着他,将他的威望捧得越高越好。”
敖广不悦道:“敖翔,你不是说要帮族中对付他吗?怎的却又为他做起了说客?”
云翔笑道:“大王误会了,在下此举,正是为了让他落入万劫不复之境,死得光明正大。”
敖广沉吟道:“这是为何?你倒真是把本王说糊涂了。”
云翔道:“大王,不知你可听说过一个词,叫做捧杀。”
“捧杀?”敖广神色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点头道:“倒是有些意思,你且细细说来。”
云翔道:“大王也知道,如今龙族乱局已成,若是不用在下的计策,恐怕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大王若是有意,不妨请四位统领一道来此,请他们一道来听听在下的计谋?”
敖广思忖了片刻,终于点头道:“好,你能在三界中闯出偌大的名头,想来定然不会说些无稽之谈,且不妨再宫中住上一日,待我请来四位统领,咱们好好商议一番。”
说到这,他忽然语气一顿,道:“对了,你如此助我龙族,可是想要什么回报?不妨先说来听听。”
云翔笑道:“大王这话可就见外了,在下与龙族从来都是一家人,又何须什么回报?只要族中还将在下当做族中子弟,在下为族中出谋划策便是分内之事。”
敖广闻言放声大笑,一拍云翔的肩膀道:“你是五百年来越过龙门的第一个人,谁敢不将你看做龙族的子弟?你且放心,四位统领行事向来赏罚分明,只要真的能结束族中的乱局,定然不会亏待了你。”
说完,他招来了两位侍女,引着云翔前往宫中一处偏殿休息,然后匆匆安排邀请四大统领之事去了。
第968章 高光
第二天一早,龙族四大统领齐聚东海龙宫,与云翔进行了一番长达六七个时辰的密谈。
第三天,云翔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东海,返回了长安城,便安心等着看好戏了。
与此同时,另外一件事情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胡宁的精心安排之下,一队人马悄声无息地进入了长安城。
这一队人马大约有七百人上下,却显得极为特别,其中有五百人都是朝廷派出的军队,另外二百人却都是一些年轻的僧人,其中赫然便有刚刚过了十二岁生日的小和尚玄奘。
原来,太宗自打法华大会之后,便曾下旨集中天下那些佛法精湛的僧人,建立慈恩院,作为编纂、修订、誊抄佛门经文的衙门,专司宣扬佛法之事。
时至今日,那慈恩院的规模已然不小,有僧侣近五百人,却多是一些年龄老迈的和尚,办起事来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太宗便又命人从天下各大寺院中挑选了一批资质上佳的年轻僧人,作为那些已然半只脚踏进棺材的老和尚们的弟子。
如今的长安城,已然成为了神佛禁地,内有人曹司率三千天兵天将把守,外有一众势力拱卫周边,显得安全无比。于是,云翔与佛祖商议之后,便将金山寺中的小和尚玄奘也接了进来,送入了慈恩院之中,算是为自己日后的计划预先做些准备。
又过了一个多月后,四海龙宫终于松了口,一个让天下龙族奔走相告的消息传遍了三界,就是玉帝已然发下了圣旨,封泾河龙王敖通为司雨大龙神,主管京畿地区的降雨之事。
考虑到再过一个月之后就是泾河龙王的寿辰,原本已经因为天下动荡而停办了二十多年的龙神祭则忽然显得甚合时宜,于是,在敖烈与李金荣的建议之下,敖通决定大办龙神祭,同时在祭典之上正式宣布就任司雨大龙神一职。
消息一出,龙族的内部态度居然出奇的一致,就是强烈支持。就连龙族四大统领和四海龙王也纷纷作出承诺,会亲自去长安参加龙神祭,向敖通当面道贺,还爆出了已经向人曹司递出申请的消息,算是照足了玉帝定下的规矩行事。
得知了龙族内部统一的认知,三界中与龙族有些交情的神佛也纷纷表示要前去观礼,一时间,人曹司收到的入城申请简直如同雪片一般,让魏征等人着实忙乎了一阵子。
紧接着,在胡宁的劝说下,太宗皇帝也下旨,命魏征带领人曹司的一众官员代表他前去参加龙神祭,还要求慈恩院的一众僧人前去为敖通诵经祈福,更是给足了这位长安雨水调配官十分的面子,引得天下百姓纷纷侧目不已。
如此一来,便是筹划已久的敖通也是惊喜交加,当即下令将这次龙神祭交给了敖烈和李金荣操办,要求他们务必将这次祭典办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而,这时谁都没有注意到,此次的龙神祭,却已经惹来了一些人的不满,不是别人,正是远在东来岛的东天。
要知道,龙神祭的时间是四月十二,而龙华盛会的时间却是四月初八,二者相差仅仅四天。
敖通大办龙神祭,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力,显然是与龙华盛会打起了对台。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本次龙华盛会的观礼人数直接减少了三成,收到的供品也是大幅消减,引得东来佛祖大为火光。
相较于这些年来得到了大唐朝廷的支持,已然有了起死回生之势的盂兰盆会,这个结果便更加让人无法接受了。只是考虑到这次龙神祭只是一次突发事件,龙族的实力也不可小觑,东天才勉强打消了去泾河龙宫好好“警告”一番的念头。
四月十二,天降祥瑞,来自长安城中的百姓和天下其他各地的闲人纷纷来到了泾河之畔,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龙神祭典,献上了几乎要堆成了小山般的供品。
又有数百僧人端坐于河畔的看台之上,各自念着祈福的经文,一众高僧既是为泾河龙王祈福,也同样是为大唐、为天下百姓祈福,在佛门日益兴盛的今天,更是显得庄严无比。
当然,这些只是凡人们的自娱自乐罢了,真正的盛会,其实是在泾河龙宫中召开的。那些四海龙族、前来庆贺的神佛、还有太宗皇帝派来的几位人曹司大人,都是一早来到了泾河龙宫,在此参加真正的大礼。
魏征和长孙无忌作为毫无修为的凡人,在服食了云翔所提供的水行丹之后,也有幸与胡宁、云翔一同来到了河底的宫殿,有幸见识到了真正的水神宫邸。
不料,四人刚刚进入泾河龙宫,便迎面见到了正在迎客的敖烈与李金荣,云翔与敖烈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齐齐闷哼一声,互作视而不见,只是擦身而过,也让李金荣对二人的恩怨更是深信不疑了。
除了这个小插曲之外,整个祭典倒是显得异常顺利,当敖通当众展示玉帝所赐的司雨大龙神官印之时,更是引来了一众龙族的热烈追捧。
普通龙族此时都已是一脸崇敬之色,奉敖通为心目中的英雄,原本对浅水龙族多有轻视的四海龙王,言语中也颇带艳羡之色,这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更是让敖通欣喜不已,整个老脸上都映上了一层红光。
更妙的是,在东海统领代表四大统领致贺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大了的缘故,居然还发生了口误,将司雨大龙神的“司雨”二字说漏了,直称敖通为大龙神,更是引得一众龙族侧目不已。在外人看来,敖通此时的地位似乎已经超过了四大统领,成了龙族中至高无上的存在。
贺词的最后,东海统领还意味深长地表示,京畿一带只是龙族兴旺的一个起点,他有十足的信心,敖通一定会再接再厉,带领龙族重现上古的荣光。
最后,魏征也代表太宗皇帝送上了贺词,这是一篇辞藻极其华丽的文章,简直将泾河龙王吹成了整个大唐的守护神,文中还隐隐提及,希望敖通与朝廷通力合作,使得整个大唐百姓都能享受到风调雨顺的生活。
这样的高光时刻里,泾河龙王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连称一定,如同看到了一片光明的大好前途。
然而,他却没有注意到,就在他站上这最高点的一刻,四大统领、四海龙王、还有云翔和胡宁,嘴角齐齐露出了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那是一副等着看好戏的冷笑。
第969章 道尊的计划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敖通成为司雨大龙神之后的感觉,那就只有两个字,痛快。
自打龙神祭之后,朝廷专门为他重修龙神庙,庙中香火供奉不断,长安百姓提到他,都是恭敬有加,这些消息传到他的耳中,自是让他更加欣喜。
既然百姓如此爱戴,他自然也要投桃报李,接下来的时间里,京畿周围简直是风调雨顺到了极点,到了秋收之时,朝廷一盘点,一年的收成居然比往年提高了三成,真是粮草丰茂,国富民强。
如此一来,百姓也更加爱戴他,短短一个月内,长安附近就由百姓自发地建起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座龙神庙,一时间真是声势无双。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敖通将京畿一地看管得如此之好,却给其他地方带来了不少麻烦。
要知道,那行云布雨之术,终究不可能无中生有,那些天上降下的雨水,其实都是龙族以法术将江河湖泊中的水流搬了过来罢了。
江河湖泊中的水流,其实能用做降雨的也是有限的,一处降得多了,别处就难免要减少一些。
如此一来,长安之外的其他区域,有时想要降雨却也是无水可降,尤其是紧邻长安的晋中之地,降雨却是不足往年的七成,相比之下,更显得长安风景独好,气候宜人。
所谓人比人的死,货比货的扔,百姓不明就里,只说那司雨大龙神乃仁慈之主,水德星君与雷部诸神难比其万一,便也纷纷供奉敖通,对那水德星君等人怨气不小,。
这般情况很快就传遍了天下,一时间,龙族内部对敖通更是不吝溢美之词,只说他一人便强过了水德星君与雷部甚多,大龙神之名真乃实至名归。
水德星君自知吃了亏,便去玉帝面前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