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颇为意动。次日,跨上五色神牛,领着黄明、周济等一干家将,往青峰山而去。然而紫阳洞乃仙人所居,黄飞虎凡夫俗子,岂能寻找的到?在山中蹉跎了半月有余,只得无奈回转。
归途中,却见两个道人踏歌而来,径到黄飞虎驾前稽首道:“黄元帅哪里去?”
黄飞虎见两个道人浑身上下宝光盈盈,心中暗自讶异,连忙将行止说了一遍,又问两人姓名。
那两人哈哈一笑,道:“我二人乃是武夷山练气士萧升、曹宝。途径此地,见元帅眉目紧锁,显然有心事,故而前来探问。元帅乃朝廷重臣,岂可心怀郁郁!我二人与清虚道德真君曾有一面之缘。走,我等陪你前去见令公子。”
黄飞虎闻言大喜,调转队伍,复往青峰山而去。众人来到一处山崖,却见萧升嘻嘻一笑,深吸一口气猛地向前一吹,霎时只见漫天云雾消散,显出一片仙气缭绕的洞天福地来。
二人对望一眼,高呼道:“道兄,武夷山故人萧升曹宝来访,望请一见!”
少时,一个童子走出,对众人说道:“家师出外寻访道友去了,不在山中。”
黄飞虎闻言急忙道:“敢问仙童,可知我儿黄天化何在?烦请将之唤出一见。”
那童子转头打量一下黄飞虎,道:“你是何人?”黄飞虎无奈,只得自报家门。那童子听说是黄天化之父,连忙道:“你先在此等等。”言罢转头回山。
不一时,只见一位道童,生的身高九尺,面似羊脂,眼光暴露,虎形豹走;头挽抓髻,腰束麻绦,脚登草履,来到众人面前道:“何人找我?”
黄飞虎闻言道:“你是黄天化?”那道童点头应是。黄飞虎喜不自胜,抱过天化诉说别离之情。黄天化懵懵懂懂,听的黄飞虎自称是自己父亲。又见黄飞虎情辞恳切,父子天幸,心下也自戚戚,不由对黄飞虎之言信了七八分。只是当年天化上山之时,毕竟年幼,早已不记得父母是谁了。陡然间见到黄飞虎,虽然心下也有些意动,毕竟难以全信。
却见黄飞虎拉着天化就要离去。黄天化连忙挣脱,对黄飞虎说道:“恩师养育之恩,不敢忘怀。今家师不在,天化不敢远离。且等来日问过师傅,再到朝歌相会。”
黄飞虎见天化言语生分,心中颇为痛心。却也不敢过分逼迫,免生事端。当下取笔留书一封,教黄天化转交清虚道德真君,勿使父子人伦断绝。这才含泪离去。萧升曹宝对视一眼,也自驾云而去。
且说黄天化自见了黄飞虎,心中着实思念,整日里无精打采,将道法武艺也生疏了许多。及至清虚道德真君回来,见黄天化形容消瘦,大惊之下追问原由。天化将黄飞虎寻子之事说与真君知道,就将黄飞虎之信交与真君。
道德真君览信毕,自思:父子天性,岂能绝断?此非我修道之人当为!遂对天化言道:“黄飞虎确是你父。那一年,我往昆化山来,途径朝歌,被你顶上杀气冲入云霄,阻我云路。我看时,你才三岁,长得相貌清奇,故此带你上山。今黄飞虎前来寻子,亦是你父子合该相认。”
黄天化闻言,心中大定,只觉多日来困扰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心情陡然开朗起来,当下心中思慕父母,恨不能立刻前去朝歌认亲。
清虚道德真君道:“你目今修为尚浅,当在山中潜心修炼道法,尚且不能下山。”黄天化闻言哭诉道:“弟子三岁上山,久未见父母尊颜,心中着实挂念。父子天伦,岂能绝断?望师傅准弟子下山与父母一会,不久自当回转,潜修道法。”
清虚道德真君见天化如此,心中不忍,乃道:“速去速回,不可迟缓!”黄天化大喜,辞别而去。来到朝歌,一家团聚,互诉衷肠,欢声笑语不提。
却说萧升曹宝自别了黄飞虎,驾云来到流波山。秦华接着,笑道:“二位师弟来的正好,正可赶上法宝出世。”
三人来到流波山顶,只见一方大鼎立于空阔之处。上面聚宝盆滴溜溜地转个不休,不住地将天地灵气往鼎中吸入。秦华和萧升曹宝当下目不转睛地盯着鼎炉,只见鼎中陡然红光大盛,当下三人各站一方,施法压制炉鼎中四溢的灵气,免得灵气泄露。
不一时,萧升曹宝功力告馨,脸色涨红。秦华见状,连忙加大法力。却见聚宝盆陡然金光大放,垂下道道光芒将鼎炉罩住。少时,功行圆满,秦华一声令下,三人一起收手,聚宝盆也回到秦华手中。
只见一声巨响,鼎内红光冲天而起,将头顶一片天空俱都映红了。红光之中,一颗浑身上下珠光宝气的树苗上下翻腾,各色宝光映人眼目。秦华见状大喜,暗道:看这模样,这树苗莫非便是人见人爱的摇钱树?看来萧升曹宝这两个财运之神果然名不虚传,炼制个法宝竟将摇钱树炼制出来了。也是天数注定,二人这财神之命恐怕是改不掉的了。连忙叫萧升曹宝上前收取法宝。二人上前,将摇钱树收起。
秦华正要相贺,却见炉鼎中忽然一阵金光闪耀。众人大惊,秦华小心翼翼上前一看,只见鼎中安安静静地躺着一个金元宝。三人见状大奇,秦华挥手将金元宝取出,只觉重如泰山,连忙交与曹宝,口中笑道:“今日炼制法宝,不意竟有此意外收获。想是聚宝盆聚集来的灵气珠宝太多,故而留下此物沉底,也是二位福缘。便请一并收下吧!”
萧升曹宝大喜,取了元宝。秦华收拾妥当,径自离去不提。
第三卷 封神之战
第一百章 乱天下者,纣王也
却说秦华自前不久用聚宝盆为萧升曹宝炼制了法宝,竟仿佛着魔了一般,一口气又炼制了许多宝物。可惜无论聚宝盆聚集来多少灵气,往炉鼎中投入多少材料,都炼制不出像摇钱树那种——人见人爱的法宝了,让秦华小郁闷了一把。
至于人间,自从闻仲回朝,东夷平定之后,天下似乎大定,商朝国力开始逐渐恢复。西岐在姜子牙、申公豹二人的治理下,加上姬昌本就贤德,国力更是突飞猛进。不久北伯侯崇侯虎因生性暴虐,以杀人为乐,纵兵抢掠百姓,弄得治下民不聊生,百姓多有逃亡。姜子牙乃向姬昌建议,开放边关,引北方之民来投。姬昌欣然采纳,短时间内西岐人口大增。
崇侯虎的暴虐,使治下二百诸侯皆心生怨怼。加上崇侯虎大军在讨伐冀州之时兵力大损,威慑力荡然无存,因而各镇小诸侯屡有反叛崇侯虎者。崇侯虎的北伯侯之位已是名存实亡。
然而朝中此时却对如何处理北伯侯之事产生了不同意见。比干、商容等主张撤换掉崇侯虎北伯侯之位,另选贤能之人担任。费仲、尤浑等人则认为崇侯虎乃是名正言顺的北伯侯,即便有小过,也不能随意更换。说白了,就是要维护贵族正统的权威。
此时闻太师往牧野安置东夷奴隶,六十万奴隶的处置,岂是一天半日能处理完的?因此急切不能回转。朝中大臣们争辩不下,询问纣王心意。那纣王因闻仲在朝,行动皆不得自在,心中自思:崇侯虎甚合我心意。当今朝中众人只认太师,不认寡人。虽说闻太师一心为国,不会害孤。但崇侯虎乃少有的尊奉寡人之诸侯,岂能贬斥!
当下不但不贬崇侯虎,反而大加慰勉,对北方小诸侯多有申斥。商容等大臣努力谏止,纣王好不容易能做回主,岂能轻易改注意?当下大怒,更要褒奖崇侯虎。等消息传到北方,诸侯大哗,皆对纣王心生不满。百姓逃亡西岐之人一日多过一日。
姜子牙见此,乃奏请姬昌,自领大军屯于北伯侯边境。着散宜生联络北方诸侯。诸侯因见朝歌无望,而西岐愿意出兵,一部分诸侯乃暗中与西岐联系。欲借西岐之兵,除掉崇侯虎。
姜子牙得了诸侯之信,微微一笑。径自屯田练兵,北方之民来归者皆放往西岐去,却并不理会诸侯的求援。
终于,有按捺不住的诸侯联合起来,一起请崇侯虎赴宴,就于宴中刺杀崇侯虎。诸侯一面联合兵马,防备朝廷征讨,一面遣使来西岐,请求西伯侯援手。
及至闻仲收到消息回朝,北伯侯已死,北部早已生乱。闻仲见状大怒,就在殿上怒斥纣王昏聩。纣王强忍怒气,心中实在已经暗暗生怨。
其实若以纣王比之后世的刘禅,闻仲比之后世的诸葛,那么诸葛亮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刘禅虽然昏聩,却能认清自己不是一个有才能的君主,因而事事放权于诸葛;然而纣王本身有万夫不当之勇,亲征东夷又曾获胜,即位之初,天下也算是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样好强的君主,岂能被臣子久久压住?尽管这位大臣是三朝元老、托孤之臣、帝师之尊,然而正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人心难测,更何况帝王心术更是所有人心中最最琢磨不透的东西。
纣王能容忍闻仲,尊敬闻仲,因为纣王本就是在闻仲严厉督促下成长起来的。然而并不是说纣王就喜欢有一个人老是在耳边指手画脚个不停。当下纣王见闻仲生怒,连忙道:“太师不必动怒!区区北方一路诸侯反叛,有何干系!太师既如此在意,不若就由太师领兵征讨,早早奏凯,天下太平,岂不是好!”
闻仲闻言一愣,看看纣王脸色,心中也恍然明白自己恐怕是逼迫纣王太过了,已经失了人臣的尺度。闻仲虽说道法精深,不会惧怕功高震主。然而毕竟是忠直之臣,当下默然而退,不再说话。次日,自领兵征讨北方诸侯去了。群臣俱各郁郁而回。
金灵圣母本是奉命保护闻仲与两位殿下。见闻仲出征,心下权衡一二,终是放心不下闻仲,当下也随军出征,只留金鳌岛十天君在朝歌。
却说秦华在流波山每日炼制法宝,与诸位门人精研道法。这一日忽见朝歌方向杀气冲天,心中诧异。乃掐指一算,心下暗自生怒,暗道:“朝歌君臣虽未互相猜忌,却已暗暗生怨。今遣闻仲在外征讨,乃是为求清净。岂不知闻仲若在,殷商尚可保存;闻仲不在,天下终究大乱。彼纣王正是自取死路!”
当下秦华一面严密监视朝歌一举一动,一面心中筹划。只等机缘一到,便要向西岐发难,使彼不能安心发展壮大。一面又邀请教中同门来流波山谈论道法,互相启发,实际上却是在拉帮手了。
且说闻仲领兵来到崇城,因崇侯虎长子崇应彪已在冀州城下被苏全忠斩杀,无嫡子可继位。闻仲遍观诸侯,唯有曹州侯崇黑虎和冀州侯苏护名望地位可以继任北伯侯之爵。崇黑虎乃是崇侯虎亲弟,继位名正言顺然而却恐遭诸侯不服。苏护虽名望武略足备,然而前时反商,已惹的朝廷不喜。思前想后,闻仲乃发榜安民,大意便是崇侯虎暴虐不仁,虽则当死,却应由朝廷问罪。今被诸侯自相残杀致死,非是国家之幸。反叛的诸侯自来崇城领罪,可酌情减免责罚。若冥顽不灵,则发兵征讨。冀州侯苏护,前者反商,今已真心悔过,朝廷尚且不加责罚。尔等速来崇城,一则免了刀兵之苦,二者商论北伯侯之位由谁继任。
榜文发出,诸侯惧于闻太师之名,不敢不来。闻仲就在崇城赏功罚过,梳理北方军政事物。诸侯因惧怕崇黑虎继位之后为兄报仇,遂共推冀州侯苏护为北伯侯。
闻仲见民心如此,便上表请封苏护为北伯侯,一面又请领兵坐镇崇城,防备各镇又生乱像。
原来闻仲到了崇城,处置了一众反叛的诸侯时,才察觉其中有西岐插手的迹象。加上北边百姓逃了许多到西岐去。闻仲一面暗自惊讶于西岐的作为,心中暗暗警惕。察知姜子牙陈兵边界,这才自请领兵坐镇崇城,就近监视西岐有无异动。
奏表送到朝歌,纣王览毕大悦。欣然同意闻仲坐镇崇城之请,就封苏护为北伯侯。只觉从此无人掣肘,海阔天空,心情前所未有的好了起来。
(这章有几处写的不好。但是老鼠思前想后,只有闻仲离开朝歌,后续情节才能开展。而且君臣之间,这种既信任又生怨的似乎也不少。比如令汉宣帝芒刺在背的霍光,比如一直不能当上丞相的三国张昭。历史上这种君臣关系还有很多。闻仲前者回京主持朝政是为了稳定社稷,及至发现纣王已生怨,便领兵在外防备外敌,留给纣王施政的空间。个人觉得还是符合君臣之道的。当然,各位看书的兄弟认为不妥的,可以发言。老鼠觉得有理,便会在后面写回来。稽首一个!不要见怪啊。)
第三卷 封神之战
第一百零一章 封神榜上第一人
却说闻仲驻兵崇城,纣王在朝歌只觉神清气爽,掣肘全无。做事也颇有精神,每天早早上朝,勤于政事。然而不久之后,热情劲儿一过,又感觉日子无聊起来。看着后宫女色,只觉索然无味,心情渐渐烦躁起来,总感觉精神空虚和寂寞。
于是专宠费仲尤浑,二人也极尽心力,投纣王所好,往往将纣王弄得龙颜大悦。这日,费仲府上来了一人,碧眼红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