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过中午饭,二流又拿起锄头,准备出门。
他母叫住他:“二流,我看你一上午背这么多红薯到地里,到底是干啥啊?难道在这大秋天快冬天了,你要种红薯?这天这么冷,红薯怎么种得出来?”
二流指着院坝的方向在,说:“母。你看,我种在院坝边的红薯都发了芽子了。”
“发芽是发芽。”
着眉头担心地说:“可是,这芽子过不了多久就会长不成母藤的。”
二流神秘一笑,说:“母,你放心吧。我敢保证这芽子能长成母藤。”
“我信二流。”他爷也去找了一把锄头,准备帮二流挖地,说:“自从国庆回来,让我们吃惊的事还少吗?他是大学生,懂得的知识比我们多,他想种出什么东西来就种得出来,即使国庆把金子埋在地里种,我也信能种出金子来。”
他母被他爷的话逗乐了,笑着摇了摇头,不再发表意见,进厨房刷碗去了。
二流的自留地。他和他爷正在一锄一锄地挖着地,虽然也是秋天,但两人都出了一通汗水,已经把上衣脱了,露出结实的肌肉,身体地热和天气的凉刚刚得到中和,在这样地季节里劳动,确实很舒爽。
他爷这段时间宽、营养好,身体也长得比以前壮实了一些,虽然还是显得很消瘦,但完全没有原来收谷子的时候那种皮包骨头地感觉。整个人运动起来,显得极其协调。
自从上次提前收了秋季以后,二流家再也没有种过地。经过秋风吹过的泥土,有点僵硬,挖起来很费力。两人挖了大半天,才把一亩多自留地地泥巴挖松软了。接着,两人又把红四千来斤红薯种子密密麻麻地并在泥土里,在吃晚饭之前,终于把种子全部种下了地。
种完地,二流和他爷赶紧把衣。;穿起。
这样的天气,一旦停止了运,就必须把衣服穿上,不然就会感冒。
他爷一穿衣服一边问二流:“家里还有一万四五千斤的红薯,要全部并完得四五亩地,你打算并多少种子?要全部并完,我们家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地啊。”
二流看了自留地紧挨着的几块田,说:“爷,我把这几块田开出来并种子行不?”
“不行。”他爷回答得钉截铁:“这田虽然每年收成不多,但却是全家温饱的来源,其他地方随便你折腾,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动这田。”
“像爷这样经历过饥荒的老一辈,就是把田看得太重。”二流想道,看了看青冈林,说:“要不,我沿着青冈林开几块土,怎么样?”
他爷点点头,说:“这样虽然多费些功夫,多花点时间,但最多损失几根青冈树,这些青冈树还可以砍成柴,烧成炭,用来过冬足够了。”
“那行。”二流道:“赶明儿我就顺着青冈~土开过去。”
第二日,二流在村部忙完,就开始开荒,青冈林里的青冈树砍下来,用柴刀砍成一块一块的,堆到柴屋里。然后把土挖开,整理平整,这样逐步推进,地也越开越大。
二流计划新开出四亩地,要把他家门后的青冈林开一小半,所伐下来的青冈树是极多的。后来他家的柴屋实在堆不下了,他爷就把青冈树运子东头的窑子里,烧成炭,自家留一部分人,其余的背到镇上去卖。马上要过冬了,山上下来的炭成色极好,卖得也很快。他爷对此还小赚了一笔,得意得不得了。
虽然有四亩地,但要想全部开完,需要付出体力不说,更需要极大的毅只开到两亩多的时候,二流的手已经磨出了老茧,一摸斧头和锄把就隐隐作痛,好像再使一把力手就要被磨破似的。
但二流一点也没放弃,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随意的走路都特有力量感。
每次听到二流的脚步声,邓羽君都会小小地激动一下。她已经能够通过脚步声来判断二流的运动路线了。这一段时间,这个村主任助理确实做了不少事,把村部的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看到村民们都是乐哈哈的,还帮助村民做了不少事,她做事肯动手不怕累,村民们对这个主任助理的印象都不错。
二流对待邓羽君与对待其他村干部差不多,做得好就表扬一句,做得不好还是会毫不客气地给她指出来。邓羽君有时候故意会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目的就是听一听二流对她的批评,寻找与二流交流的机会。
对此,二流心里也明白邓羽君的小九九,他也不点破,他处事的原则是,抓住工作的重点,按照诚信、公正的原则,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二流的四亩地也开完了,种子也种进了地里,他只需要抓住时机,把红薯种子的属性改过来,就等着母藤长出来了。
这时,镇上传来消息,让二流去一趟,说是修路的事情有结果了。
第124章 擦边球
长办公室里,董镇正在低头看着报纸,见二流进门,笑呵呵地说:“二流,你不得了啊,这报纸上都有你,快过来看看。”
二流见董镇高兴的样子,心想,难道修路的事有门!连忙走到董镇身边。
一看报纸,才知道原来是苏道中、凡夫子、付向彩三位艺术家联合举办了一次名叫“高原红”的艺术展,把他们在高原村经历的事、看到的美景用艺术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次艺术展上,有几幅令人感到震憾的艺术作品,吸引了艺术界的注意。
报纸上将其中两幅图片刊登了出来。
其中一幅,二流背着背兜,背转身从悬崖上向下爬着,一只脚悬在空中,显得很惊险,而上的表情却异常坚毅。这图片上画的事情是二流亲身经历过的,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这股子感觉。二流的背兜里被苏道中装进了魏掠影攀岩取下来的那一束兰花,这就是虚构的了。但是正因为这一小点点改变,就让二流在画面上的形象活了起来。
另一幅图上,二。还是背着装着兰花的那个背兜,满脸紧张地抬起猎枪,盯着不远处正在作着生死搏斗的一猪一虎,猪的凶悍、虎的不屑,二流的执着和坚持,神态逼真地把摹写了出来。为了证明这幅图片的真实性,旁边还有一张照片作证,这是付尚彩拍的。,
董镇指着图片说:“这几张::片发出,高原村又可以火一把了。怪不得前一段时间李县长在大会小会上都在讲,要重点打造我们镇的旅游产业。原来,是早就计划好了的。看来,我得给书记建议一下,召开一次党委会,研究一下怎样抓旅游业?”
说到此处,董镇将报纸收起来,:“二流,你坐,我正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二流赶紧坐在董镇办公桌的椅子上。
“关于修。地事情。”董镇停顿了一下,脸色变得不好起来。
二流心头一跳,小心地问:“莫非泡汤了?”
“泡汤了。
”董镇马着脸肯定:回答。
二流只觉得脑中“嗡”的一下,天旋地转。
“不过。”董镇神秘一笑,说:“虽然泡汤了,菜叶叶还浮在水面上呢?”
二流一听还有门,心情顿时又觉得好些,说:“董镇,你有啥话就直接说完吧,你这样子让我心里好难受的,非把我折磨成精神病不可。”
二流的表情都落在了董镇眼中,听二流这么一说,哈哈大笑,道:“经过县委常委会研究,路只修到红岩村,从明年3月份开始修,划半年内修完。从红岩村到高原村的路不能修了。”
对这个结果,二有心理准备,叹了口气说:“慢慢来吧,这样子也好。”
董镇继续道:“李县长找我谈了一次话,让我转达给你,说路没有直接修到高原村,他觉得很对不起高原~|的老百姓。同时,在他的权力范围内,今年给你们村安排了8万元的机耕道建设资金,明年再继续给你们安排8万元。”
“道?”二得一头雾水。
董镇解释道:“机耕道是农机上来的项目,就是修建农业机器过路地道路。李县长有审批权的经费只能在。0万元以内,超过1的要上县委常委会研究。这次连续两年给你们村安排16万元的经费,实际上是李县长打地擦边球。”
“擦边球?”二流恍然大悟,一拍巴掌说:“就是说这16万并不是什么修机耕道的,而是拿来修路地。我明白了。”
董镇皱了皱眉头,说:“有一点你要搞清楚,不是修路的,是修机耕道的。”
“对,对。”二流一个劲地点头,说:“是修机耕道,不是修路。”
董镇见二流开窍了,摊开一张图纸,说:“项目资金正在落实过程之中,现在还没有拨下来,不过有李县长亲自监督,应该快了。你回去准备一下,把村民动员起来。对了,这儿有上次测量人员到村上测量的图纸,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最优化的公路设计方案。”
二流凑进了一看,这图张弯弯拐拐的有很多线条,其中有一条线呈红色,就是公路的设计路线。二流看了一眼比例尺估算了一下,这条路修下来,大概有三公里长,并没有过鬼门坡,而是从县崖的另一边、擦着原始森林的边缘斜斜向下,连接到红岩村。二流对高原村地地貌极为熟悉,一眼就记下了最佳的路线。
看到上面打了三个小叉的地
流便想了起来,这三个地方都是陡峭的悬崖,路要从的确是很难。怪不得这个设计方案会被常委会否决。
董镇指了指三个打了叉的地方,说:“这三个地方你有办法修过去不?”
“办法还不是人想的。”二流坚定地道:“就是一块一块地把石头开下来,我们也要想办法修过去。我就不信,这路修不好。”
董镇点点头,说:“那行,就按这个图纸来修。你回去认真看一看《村民组织法》和《国土法》,修路不可避免地要占到群众的田土,要怎么样做好群众工作?怎么样用地?那上面都有。”
《村民组织法》,二流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土法》还没有读过。说:“我知道,《村民组织法》上规定,这种事情要进行一事一议,让所有村民们都同意,然后对被占地的要进行土地调整,我思考着被占了地的在村集体土地上划一块出来,作为补偿,你看怎么样?”
董镇道:“你这种调整地方法,《国土法》是不允许的,法律要求农民地土地经营权五十年不变,要占用农田必须征地。但是,农村要办成啥事,也只有你这种办法才合理,群众就认你这种办法。所以,有时候法律与实际还是有些脱节的。不管怎么样?只要群众没有思想包袱,不形成上访事件,就成。这也算是擦边球吧。你回去宣传地时候,就不要把法律文本抬出来了,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讲道理地话,这样工作才好开展。”
回到高原村,二流跟刘堂通了气,刘堂河主持,专门针对修机耕道的问题召开了一次村委党支部会,邓羽君也列席了。要怎么样对村民进行宣传,邓羽君提了不少好的建议。大多数,二流都觉得有道理,便采纳了,对群众的宣传口径统一起来,接下来,就开始进行紧张的筹备工作。
机耕道建设工作由刘堂河老书亲自挂帅,二流负责居中协调,村四职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宣传工作,邓羽君自由度比较大一些,可以参加任何一组的宣传,同时他的责任就是搞一个调研,及时把群众的意见建议收集起来。
总之,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的要求是,必须细心尽心,争取群众理解。
邓羽君到这个工作任务,高兴得不得了,每次出去宣传,都争取跟二流一组,时不时地提点建议,都能够说到点子上。看来,这一段时间她是用心了的,把高原村的情况都摸得熟透了。二流也只能由她,愿意跟着就跟着吧。
由于宣传作做得很到位,群众对修路也迫切需要,有的村民甚至主动提出来,只要路修到他家门口,占的田地一点也不要补偿。
在做工作过程中,流也遇到两件麻烦事。
第一件,路要从一条小路上经过,路的两边,分别属于两户村民。这条路的两家一直都有异议,都认为是自己的,承包证上也没有明确说明(呵呵,边界纠纷)。修路要占这两块土和这条路,这个补偿的农村集体土地到底该给谁?没人能说得清。两家为了多争这一点土地,就争论了起来,谁也不让谁。
第二件,有一户~|民有一大块田,种的时候相当方便。现在路要从他家的田中间通过,即使在别的地方补偿了,这样一块田就变成了三块田,公路两边各块,补偿后又是一块,耕作起来极不便。村民提出路从田边绕过去,所占的他的土都不要补偿了。假如绕过去,又面临两个难题,路变长了,成本要增加,这是其一;除了占这位村民的土地以外,还涉及到另两户村民的土,那两户村民都不愿意把土拿出来。
农村这些事,看起来都很小,但有时候处理起来却极其棘手。
二流这段时间处理的这种巾巾事不少,也摸出了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时候,表面上看农民之争是利益之争,但实际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