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情的黎明棉絮样飘落到马架子外,飘落到深山里面,飘落到水珠颤颤的枝头。陈把头喊一嗓子“起”,打破了丛林的寂静。放山人手忙脚乱地起身穿衣,谁要是落在后面了,把头的棍子准会擂到头上,骂:“你他妈的吃奶呢?再磨蹭打死你!”端锅的人最懂把头的心思,过来报喜说:“山神爷昨晚把供收了,今儿能收到大棒槌哩。”
第二章(5)
草草吃罢早饭,各自揣了些干粮进山。放山收参的说道不少,要讲究个阵势。陈把头吩咐:“把这山拉一拉,俺打头棍,刘大嘴是边棍,张大个子腰棍,旁的人在中间!”人与人的间距一棍子远,用索拨棍扫拨搜寻。张大个子告诉金首志,说我咋拨楞你就咋拨。金首志左拨右拨,没走出多远,眼睛就花了,心想这茂密的草棵里,哪里去找人参?大个子指点说,头眼看草面上有没有红顶子籽儿,二眼看有没有红花,三眼看草根儿。他还说:“棒槌就是一步财,每一棍都得细心,性子急不行哩。”陈把头讨厌多嘴多舌,厉声呵斥:“别说了,装什么大瓣蒜,就你是行家?!”大个子听了闭口噤声,丛林里重新归于寂静。
“棒槌!”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陈把头很有经验的接山,问:“什么货?”全体停住了脚步,旁边人喊:“操,啥棒槌呀,那是马巴草——人参幌子!”陈把头生气,抡起棍子就打:“你他妈的诈山咋的?三楞子你们照看点儿初把郎。”
原始森林里遍布着密密麻麻的植物,遮天蔽日,难以通行。高大的乔木,繁茂的灌木,还有飞缘的藤树密网相织。倒木发霉的气味和野花的香气扑鼻而来,鸟儿婉转的鸣叫声不绝于耳。森林犹如潮湿闷热的蒸笼,压抑得叫人喘不过气来,在草丛里走片刻工夫,就会汗流浃背。最怕的还是下雨天,汗水和着雨水,浸透衣裤,再加上遍地湿滑,每前进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儿,有时滑下来就等于进一步退两步了。等到雨停下来,各色各样的蚊虫出动了,嗡嗡嗡地袭扰,人们被蚊子叮了个头昏脑胀,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人无法躲避蚂蝗的袭击,蚂蝗犹如盖房子的搭钉,两头直角折成尖钉,牢靠得难以撼动。神不知鬼不觉间,蚂蝗就钻入头发、领口、袖口,钻入人的皮肉。来的头一天,金首志的脖子就起了个大包,越来越红肿,钻心地疼。见他哧牙咧嘴,陈把头一看说:“草爬子叮在脖子上了。”草爬子和蚂蝗类似,见血不撒口,一直钻进皮肉里面。三楞子过来,点烟烧烤金首志的脖颈,烤得他浑身乱颤,费了好大工夫,草爬子才从皮肉里掉了出去。
这天,金首志走麻达⑦了。当他发觉自己掉队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四下里无人,喊叫在森林里简直可笑如蚊声。森林是巨大的消音器,吸纳了所有的响动。森林有自己的声响,比如松涛比如溪流,这些声音浩大却又模糊,让人时时感到渺小自卑。听不见同伴的棍声,这是放山人最恐惧的事情,每年都有进山人迷失成了一堆白骨。而眼前除了蒿草就是蒿草,再就是缄默无语的大树。冷汗刷地就流淌下来,金首志感到阵阵眩晕,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他决定原地等待营救,他清楚胡乱走的话就是死路一条。他守着一株空洞树叫棍,敲这样的树干,声音浑厚,传的远。金首志不再慌张了,反复敲击: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时间过的真慢,头上是叽啾的鸟鸣,树林吝啬得连一丝风也没有。金首志相信自己是惨白着脸的,他脸色惨白地凝望着山谷。森林里弥漫着恐怖的窒息,有一只莽撞的松鼠跳到他的肩膀上,这一跳并不温柔,吓得他灵魂出窍。他一屁股坐到潮湿的地上,半天缓不过神来,不断摸自己的头,好像怀疑头还在不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山谷里的叶片熠熠生辉,汪洋成一片眩目的海洋。他很想哭,他靠着一株树干,好让自己再坚强一些,除了保持手臂不间断敲击以外,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支撑内心的镇静。在天黑之前,他必须用挥臂来坚守希望,这是唯一的指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首志渐渐地感到绝望,天色黯淡下来了,他简直快要崩溃了。不知什么时候,他终于听到了接棍声,那样的含糊,像丛林里的一团迷雾:梆!梆!梆!他欣喜若狂,泪水伴着汗水在脸上流淌,他拼命地叫棍。梆梆梆的接棍声越来越清晰了,金首志大声呼救。陈把头见了他,二话没说,抬手就是两记耳光。金首志的脸颊红肿起来,灿若桃花,但是他在笑,眼衔激动的泪水。
第四天早,他们遇见了一大片椴树林,生长得蓊蓊郁郁,阻住了去路。陈把头拄着索拨棍看山景,低声道:“这林子长得真好,肯定有大货。”手下人都附和道:“你听,这里面有鸟儿呢。”“可不是咋的。”有人还模仿鸟叫:“吱溜——吱溜……”二愣子说:“棒槌鸟叫,这里有——这里有啊。”
排棍拉成了一横排,陈把头吆喝:“点牛肝木烟,省得蚊子咬。”众人协力,一棍一棍地往前走。二愣子嘴欠,说:“嘿,这块石头平整啊,压酸菜缸正好。”陈把头低吼:“拿着!”放山人最忌讳乱说乱动,把头的话就是放山人的圣旨,二愣子乖乖地扛起石头,没走上几步就气喘吁吁了。大家见了都笑,却没人敢吭声。山林寂静得可怕,除了索拨棍和裤角的声响外,就只有蝴蝶在翩翩起舞。过了许久,陈把头才说:“放下吧。”这时二愣子累得一屁股坐到地上。金首志突然停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迟疑着说:“这……”大个子急得直捅他的胳膊,激动:“快,快喊呀!”
他喊了声:“棒槌!是棒槌!”
大家奔来,齐齐地喊山:“棒槌!棒槌!”
陈把头问:“什么货?”
“五品叶!”众人应道。
第二章(6)
陈把头的声音有一丝颤抖:“二甲子⑧!”陈把头随即命令“扫场子”,大家细致检查周围,在一片惊叫声里,一气发现了三棵。若不是顾忌陈把头严厉的目光,众人定会欢呼雀跃。由于是发现的不是一棵人参,而是一片,就要按叶多的开始挖,挖参不能叫挖,而要叫抬。二愣子带领大家在周围点火驱蚊,陈把头掏出油布铺在地上,一一摆好剪子、小斧子、小锯、小耙子、鹿骨签子和快当绳。山里的规矩,人参要由把头来抬,陈把头用红色的快当绳将棒槌茎一一绑好,为的是给人参带笼头,怕参跑了。接着陈把头在每株人参的周围划上一步半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索拨棍,称之为“固宝”。抬参要破土,首先在人参的下方开个窝子,然后用鹿签子慢慢地起参须子。为了防止参须受损,他的动作轻柔,时而跪在地上时而俯身吹拂,样子甚于侍弄襁褓中的幼儿。如果不慎损伤参须的话,人参就会贬值。众人围观,低声议论,都赞叹:“不小了,有五六两重。”棒槌的轮廓渐次展现出来,人参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大家认定头一棵参绝对是“上品”。待所有的参须土都清除干净了,陈把头轻轻将参扶起。随后用青苔、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将人参包裹起来,最外头用新鲜的松树皮包裹,最后用草绳打成“参包子”。
暮色笼罩了山林,众人燃起火把下山。离“戗子”还老远,大家伙就急着叫棍,快乐的敲击声惊飞了夜归的鸟儿。留守戗子的端锅人一听,就知道挖到大货了,忙拿起香纸往老爷庙跑。四个参包齐整整地摆在小庙前,索拨棍依次插在两旁,众人焚香烧纸,叩首谢神。
陈把头一伙放山人的运气不错,总共进了三次山,挖到了九棵山参,金首志分到了七两银子。散伙前,陈把头格外关切金首志,说:“兄弟该回家了吧?”
金首志的回答叫陈把头吃惊:“俺没混出个模样,没脸回家。”
陈把头沉吟半晌,说:“你就是跟俺抬一辈子参,也难出人头地。你要是真想闯荡的话,就去吉林街吧,俺有个熟人在那里开买卖,俺写封信保荐你。”
天气凉了,松花江两岸落叶纷纷,天地间渐生苍白之色。金首志搭乘木帮的江排,顺水来到吉林东大滩。吉林街早先叫做船厂,是北流水放排的终点,数百年来人烟鼎盛,水陆交通便捷,是清廷设在关外的重镇。吉林街三面临水,素有“水都木城”之誉,江边木材堆积如山,连城墙都是木头的;岸上街巷纵横,店家林立,车马喧嚣,不乏吃喝玩乐的去处。说起船厂,最繁华的地方当属西大街、北大街和河南街。这几条街上挤满了大小商号,有丝房、货栈、钟表店、金店、当铺、山货铺以及各色酒楼,以“源升庆”、“泰和贞”、“怡会恒”最为知名。木排刚一靠岸,就有“拉人的”围拢过来了,七嘴八舌,热情得厉害:“大兄弟,散散心吧。”
“有啥可看的?”
“那可老鼻子多了。你要干啥吧?”
“俺饿了。”
“饿了?吃的东西多的是,富春园的生拌鱼、聚仙阁水线包子,葱花大饼……”
有名的大馆子,肯定贵得可以,金首志边走边摆手:“俺不吃俺不吃。”
不断有人过来搭茬:“兄弟,玩玩不?”
“咋玩?”
“有花有素,就看你的了。”素玩指赌博,没有哪家客栈不设赌局的,专等着涮木把们的钱财。所谓花玩,就是指嫖娼逛马子。窑子铺一家接一家,多半是青砖罩面的临街瓦房,门前立一叫杆,杆上高悬一串长吊灯,上书某某客栈。妓院是花天酒地的销魂之窟,还硬充儒雅之气,门首的楹联都写得露骨,什么:玉春楼里春常在,待月亭前月恒圆。或者:鸳鸯恩爱三春水,鸾凤笑游二月天。
房子几乎都是全木结构,连街道也是用方木头铺的,而且是上好的红松木,阔气得仿佛穿皮靴的老汉。红松街道若无其事地延伸着,走在上面便有种很坚实而舒坦的感受。马车驰过时,轰隆隆的声响很是夸张,马蹄车轮下扬起咖啡色的灰尘。黄昏很快降临了,各色各样灯笼纷纷亮起来,或红或黄或白,荧荧如火般于半空晃动。街边弥漫着浓重的脂粉气息,还隐含着模糊不清的肉的味道,幽幽暗暗又鬼鬼祟祟,金首志不觉沉醉其中。“姑娘”靠门等客,见到行人就拽,说:“大哥,玩玩吧。”有的更直截了当,说:“快来嘛,掏掏烟筒吧。”
“不玩,咱不会!”金首志抽身便走。
“哎呦嗬,还是生瓜蛋子呢,嫩山货哩。”窑姐儿风骚旖旎,蜘蛛一样缠绕上了他,浓雾一样的香气猛烈撞击鼻孔,黏黏腻腻地引诱:“本姑娘教你啊,要多舒坦有多舒坦……”
夜风里,漫卷过落叶的沙沙声,金首志打了个寒噤,一种莫名的惊悸控制住了他。他甩开吊着他胳膊的妓女,慌张离去,连头也不敢回,身后传来女人放荡的笑声。他只记得这个窑姐的屁股很大,胳膊腰身柔软得很,身上穿的是缎子夹袄吧,要不怎么会那么细腻?他一边跑一边回味,心跳得厉害。
金首志住的地方叫“悦来”客栈,在翠花胡同的尽头,一溜十来间的筒子房。门一开,深厚的气味便墙一般地朝人坍塌而来,想躲都躲不开。和窑姐身上散发的胭脂香味截然不同,这里满是浓郁的臭气,分不清汗臭脚臭还是尿臊气,叫人难以忍耐。只有呆得久了,才会忽略这气味的存在。门窗紧闭,听不见松花江水的滔声,可胡同里的喧闹依然入耳。门外边买货的还在吆喝:“核桃、干枣、松树籽、大瓜子、糖琉琉……”不时还有“靠人”的女子来敲窗户,隐隐便有轻笑传来。
第二章(7)
这一夜,金首志根本没睡好。
①哈什蚂:林蛙的一种,肉嫩味美。
②人字号:土地等级,一般分天、地、人、和四等。
③花轱辘车:木轮车。
④老毛子:指俄罗斯人。
⑤棒槌:指野生人参。
⑥戗子:简易窝棚,马架子。
⑦麻达:放山人俚语,意思是迷路。
⑧二甲子:外力踩压后,芦头处又出的山参新芽,苔棵不高但根大。
第三章(1)
赵玫瑰两岁那年,日俄战争打到白热化,辽北一带兵慌马乱。俄军马步炮队往来穿梭,所属的哈萨克骑兵在大疙瘩屯军半年之久,烧杀淫掠,为害最甚。沙俄军队招降纳叛,大量雇佣华兵。华兵别动队俗称“花膀子队”——右臂扎白袖标,上印双鹰图案,下写“东亚义勇军”字样。花膀子队多系山野胡匪,鸡鸣狗盗、杀人越货之徒,军纪极坏。后来俄军大败,花膀子队便溃散为贼,四处流串,打家劫舍,搅得城乡鸡犬不宁。海莲府派禄督队剿匪,依仗着人多势众,聚歼花膀子队于荭草沟,一仗打死了四十多个胡子,折腾了多日的匪患暂告平息。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