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尊纪守法也没得到好报;弄虚做假的倒如愿以偿。我怎么跟孩子解释?太太也是;我这么忙;事无巨细都跟我商量;背着我给她报个假地址不就成了吗?石姗大概就从那一刻发誓远离科学。后来她考大学选专业时;我还磨破了嘴劝她报理工科;石姗半句也听不进去;一定是TJ高中的事让她伤透了心。
从这件事也再次暴露出我和东华处事原则的严重分歧;她总说我变了;变的跟别人格格不入。她说的别人自然是她身边的那些中国人。面对东华的指责;我问心无愧;自己的所做所为对得起星条旗和胸前的警徽;从没做过那些鸡鸣狗盗的事。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假如此事能够重演;为了让女儿如愿;我情愿违背自己的意志。我并非一意孤行之人;只是在太多的事情上;情绪和赌气代替了理性和沟通。一件本来不大的事情;不仅疏远了夫妻感情;而且改变了女儿的人生道路。
第21章 三口人三个国家三个梦女儿:黄皮白瓤“香蕉人”(2)
东华委屈求全留下来可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她的宝贝女儿。如今女儿也不如她的愿,这才心灰意冷,下定决心离开美国。毕竟母女一场,下了决心还是不免牵肠挂肚。她把女儿叫到跟前,把要回国的想法告诉了她。石姗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妈妈在美国这么痛苦,干脆回去,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东华听罢肝肠寸断,想不到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孩子,竟然如此绝情,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这美国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她抄起电话就定了回国的机票。
眼看母女俩相互误解,我只好充当翻译,从中调解。虽然石姗不识中文,但日常对话还没问题,母女俩说的都是中文,干嘛还要翻译?问题在于两个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东华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厌倦美国的生活,又舍不得尚未独立的女儿,她真想找一个让自己留下来的理由,她以为女儿会苦苦相劝,求她留下来。没想到女儿像是巴不得她快走,这可把她的心伤透了。
其实,石姗何尝不爱自己的妈妈,但她爱的方式已经十分美国化,不像东华那么一厢情愿,包办代替,甚至有点强加于人。石姗是站在妈妈的立场上权衡利弊,如果回国能让妈妈快乐,她宁可牺牲自己的感情成全母亲,哪想到自己忍痛割爱,妈妈并不领情。
东华与女儿的隔阂并不偶然,母女俩从未有过书面的文字交流,那怕是一个简短的留言,也要我来回翻译。石姗不认识中文,更不会写中文,她只能用有限的中文词汇跟妈妈进行口头交流。东华眼里的石姗并不是客观真实的石姗,女儿在美国人面前的表现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可惜东华从来没有机会看到石姗活在英文世界里的那一面,即便看到了也不会感受到,更不可能理解。东华也曾试图用中国文化去教育、影响石姗,可得到的不是反弹就是置之不理,完全是对牛弹琴。有时把石姗说急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中文,便用英文还嘴,这更令东华火冒三丈。
我心里明白,女儿已经融入美国文化,迟早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我们已经失去她了,而那个引导女儿“误入歧途”的罪魁祸首就是我。
从她到美国的第一天起,我就教她学好英文,别像爸爸这样活得这么苦。女儿没辜负我的希望,英文学的比美国人都好,不仅夺得2000年度全美华裔高中生英文作文比赛第一名,获得陈香梅女士亲手颁发的奖状,而且连续三次在美国东部高中生英文比赛中,从众多的美国高材生中脱颖而出,勇夺榜首。大学二年级时,就已经在美国大牌刊物上发表作品。然而,在她英文突飞猛进的同时,也自然全盘继承了美国文化,疏远甚至忘记了自己的传统语言文化,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面对女儿今天的模样,我喜忧参半。我经常反问自己,她是你当年所期待的吗?我没有答案,我只有面对。惟一令我安慰的是,在她面前已经展现出一条铺满鲜花的路,无论如何,她都不会再去面对我们曾经有过的坎坷。
一切为了孩子,多少华人在美国忍辱负重,靠的就是这个精神支柱,他们牺牲了自我,用血和汗为下一代铺出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路,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如此惨痛的付出,将来是不会得到回报的。
面对人生和家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感到无能为力,这既不是我的初衷,也不是我的过错,当初选择跃出国门这条路,这一切就注定不可避免了。三口人各自做出妥协,继续维持这个图有其名的家?还是各奔前程,去圆自己的梦,任这个家彻底解体?
我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种时不我予的紧迫感阵阵袭上心头。前途已不再是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而是接近黄昏的夕阳。震撼之中,不由得抓紧战马的征鞍,沿着自己用血汗铺成的路继续向前,因为这是一条不归路。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