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霸主(完结)-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振华刚刚走进一个车间,就听到一个小年轻正在对着几名搬运工发飚。那几名搬运工的脸上交织着尴尬和恼火的表情,不过谁也没有跟小年轻顶嘴。为首的一名搬运工陪着笑脸,说道:“小杨师傅,我们这是不了解情况,你跟我们解释了,我们就知道了,以后再搬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注意了。”

    “你们既然要挣这份钱,就得负这个责任如果这些精密部件被磕坏了,你们公司是要全额赔偿的就这一个车间里的设备,把你们整个公司卖了都赔不起”小年轻不依不饶地嚷着。

    “文军,怎么回事”林振华大踏步地走了过去,对着那名小年轻斥道。

    那位年轻人,正是杨文勇的弟弟杨文军。这几年来,杨文军在哥哥的拳脚敦促下,苦学技术,如今已成长成为汉华机床公司数一数二的机床装配技师。据一些老师傅称,杨文军的技术甚至比他哥哥杨文勇还要略胜一筹,主要原因是杨文军的脑子更灵活,不像杨文勇有点一根筋的味道。

    不过,也正因为杨文军的脑子灵活,所以老师傅们对于他的人品颇有一些微辞,觉得他做事的目的性太强,对金钱看得很重。林振华由于与岑右军的关系,对杨文勇兄弟俩比较照顾,他也曾专门地提醒过杨文军,让他在做事的同时,也要学学做人。杨文军对于林振华的教诲一向是诺诺连声,不过到底听进去多少,连林振华自己都没信心。

    这一次拆解尼宏的工厂,涉及到不少精密设备的搬运。林振华从汉华机床公司调来了一批机床技师,专门负责进行精密设备的拆装,杨文军也是其中之一。从他刚才这个状态,应当是搬运工们在搬运设备的时候不够专业,让他发现问题了。

    见到董事长来了,杨文军的态度和缓了许多,他对林振华说道:“林总,是这么回事,这台高精度落地铣床原来是固定在车间的水泥基座上的,我们要搬走,就必须把它拆卸下来。为了避免搬运过程中产生磕碰,我们把一些活动部件也拆开了,准备单独进行运输。他们几位是搬运公司的,我正在告诉他们哪些重要部件要怎么包装呢。”

    林振华点点头道:“文军,严格要求是对的,不过,要注意一下你的工作态度。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劳模物流配送公司的曹总,连我都要称他一句大哥的,你怎么能对他这样凶巴巴地说话呢?”

    说完,林振华回过头来,对着领头的那名搬运工笑着说道:“曹大哥,你这个当老总的,怎么也亲自来当搬运工了?”

    林振华打招呼的这人,正是原来青岛市的劳动模范曹树林。他因所在企业经营困难而下岗之后,林振华帮助他开办了一家搬家公司,取名为“劳模搬家”。几年时间,劳模搬家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大,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大型物流配送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了整个华东、华北地区。

    这一次,林振华要搬迁尼宏的两家工厂,曹树林主动请缨,带着500多名搬运工来到日本,负责物资搬运工作。这样一来,倒的确是帮了林振华的大忙,因为汉华重工虽然职工不少,但要说具备专业搬家经验的人,那是远远不足的。曹树林手下的这些人,长年累月干搬运工作,一举一动都颇有章法。不过,具体到这些精密设备的搬运,他们还是需要有机床方面的专业人士指点才行的。

    “林总,好久没见。”曹树林摘下手上的纱手套,与林振华握了握手,说道:“我算个啥老总,我不就是当搬运工出身的吗?”

    林振华装出一副不满的样子,说道:“老曹,你再叫我林总,我可就不认你这个大哥了。对了,这位是我们的机床技师杨文军,技术不错,就是年轻,不太懂事,你可别跟他计较啊。”

    见自己的老板和对方的老板熟悉到这个程度,杨文军知道自己冒失了。他连忙走上前,对曹树林道歉道:“曹总,对不起啊,我刚才不知道您是劳模物流的老总,也不知道您和我们林总的关系……”

    曹树林摆摆手道:“哪里的话,小杨师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是完全应该的。我们本来就是为客户服务的嘛,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了,叫做客户就是上帝。”

    “文军,不管对方是老总,还是普通职工,你的态度都要温和一点。大家都是在合作共事的,有什么事情可以商量着来。曹总说客户就是上帝,你还真把自己当成上帝了?”林振华语气中略带着一丝严厉地对杨文军说道。

    杨文军道:“我明白了,林总,我以后一定注意。”

    “呃,好吧,那你们继续吧。”林振华也没法再说什么了,他知道杨文军这个承诺维持不了多久,不过,他也没法说杨文军有什么不对。

    “老曹,我就不耽误你们工作了,回头等下班了,我再找你聊。”林振华向曹树林说道,“小杨这边如果有什么话说得不合适,你当大哥的多担待点。”

    “小林,你有什么事就去忙吧,这边我们会和小杨师傅好好配合的。”曹树林打着圆场道,“等干完了活,晚上我请你吃饭,你嫂子,还有高鹏、老吴他们,这一次都来了,咱们大家再聚聚。”

    “好的。”林振华答应道。

    处理完杨文军的事情,林振华顺着车间的过道向前走。过道两边,那些从汉华来的工人纷纷地向他打着招呼,而那些穿着写了“劳模物流”字样蓝色工作服的搬运工们则好奇地看着这位年轻的老总,小声地议论着他的事迹。间或有几名协助拆卸设备的日本工人,望向林振华的眼神就多少有些敌意了,他们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汉华重工与尼宏重工之间的恩怨,知道让自己失去饭碗的,就是眼前这个中国董事长。

    “林总,你总算来了。”在一台大型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旁边,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呵呵笑着向林振华招呼道,他就是刘向海的手下,海军舰艇研究院推进器所的研究员常清波。

    林振华上前和常清波握了握手,寒暄道:“常主任,你什么时候来的?一路辛苦了吧?”

    常清波道:“我是前天到的,在这已经呆了两天了。对了,是龙厂长陪着我来的。”

    鲁中机床厂的副厂长龙万里从机床背后钻了出来,他脸上沾了几道油污,看起来颇有一些滑稽的样子。他拒绝了林振华向他伸来的手,摆摆手说道:“林总,我就不和你握手了,我手上全是机油。”

    林振华笑道:“老龙,我听说最近一段时间你和常主任打得火热啊,有点出双入对的意思,你们别是受了资产阶级思想污染,要搞点什么同性恋之类的事情吧?”

    龙万里的脸苦得像是吃了黄连一般:“林总,你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拿我们两个半大老头开这种玩笑,太过分了吧?”

    林振华乐不可支:“老龙,我说的可都是事实啊,对了,好像还有一个人,是东辽造船厂的杨国涛厂长,他也和你们混在一起的。”

    常清波也笑了起来,他说道:“林总要这样说,那就应当再加上一位,是位女同志,叫成阳,也是我们舰艇研究院的,她是搞船体设计的,她爱人是搞鱼雷的。我一个、老龙一个,还有杨厂长,加上小成,现在大家管我们叫四人帮呢。”

    “我们现在是在搞一个高速豪华客轮的设计,满载排水量3000吨,采用四具喷水推进器推进,速度40至45节。”龙万里解释道,“成阳同志是船体的总师,常主任负责推进器设计,我是负责提供加工设备,至于杨厂长,自然是总承包商了。”

    龙万里说的这事,林振华是知道的。在此前,他与刘向海联合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喷水推进器公司,专门负责把海军方面开发出来的喷水推进器技术进行产业化。东辽造船厂的厂长杨国涛知道此事后,主动上门要求合作,共同开发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豪华客轮。这种客轮能够用于海峡两岸的高速轮渡,在全球都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对于这样的合作,林振华自然是大力支持的。

    常清波说的那位成阳,林振华也曾在上海见过,是一位女工程师,看起来斯斯文文的,细一打听,人家可是舰艇研究院里最牛的船体设计师之一,海军好几型舰艇的总体设计图都是出自于她那双纤巧的小手之下。这一次舰艇院派她出来与地方合作设计豪华客轮,其实也是颇有深意的,这种在海峡中使用的高速客轮,稍加改造,就可以变成军用的登陆舰、电子侦测船、医疗船等。在林振华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现在舰艇院对于“军地两用”这个概念也是玩得十分谙熟了。

    大家随口聊了几句豪华客轮的事情之后,林振华回到正题上,他对常清波问道:“常主任,我听刘所长给我打电话,说要派你过来,具体是什么事情?”

    常清波看看左右,说道:“林总,我们走过去几步说话吧。”

    林振华点点头,和龙万里一起,随着常清波向旁边走了几步,来到一个相对僻静一点的地方。常清波说道:“林总,我先纠正你一个称呼,现刘所长已经不是所长了,他已经被提拔为舰艇院的副院长,兼任998工程的总指挥。我这次到日本来,使命也是与998工程相关的。”

    “998工程?这是搞什么?”林振华问道,刚问完,他连忙改口道:“对了,这是你们的军事秘密,我是不是不方便打听?”

    常清波道:“对别人,肯定是秘密。但对于你林总,还有龙厂长,这就不是秘密了,我们还要指望你们帮忙呢。”

    “那么,998工程到底是做什么的?”林振华问道。

    常清波压低了声音说道:“所谓998工程,就是咱们国家的航母工程,10万吨级,完全自主研发、自主建造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436 巴统禁运的机床

    436 巴统禁运的机床

    关于中国航母的事情,过去林振华也曾向刘向海问起过,不过,每一次刘向海都是微微一笑,答一句“早晚会有的”。刘向海与林振华算是患难之交,但在涉及到国家核心机密的问题上,刘向海是不会多说一句的。

    作为一位从21世纪穿越回去的年轻人,林振华心里一直都有着一个非常强烈的航母梦。他无数次地对刘向海表示,如果国家要造航母,他愿意倾其所有地提供支持。当然,话归这样说,他也知道,造航母这样的事情,不是他这个级别的人能够左右的,也不是光靠他的支持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航母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建造航母所涉及到的技术,几乎覆盖了工业的每一个领域。通讯和雷达系统涉及到的是电子工业,舰载机涉及到航空工业,推进和动力系统涉及到核工业和机电工业,船用钢板涉及到冶金工业,更不用提建造过程对船舶制造工业的要求。

    举一个例子来说,在航母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设备,叫做蒸汽弹射器。它的作用是像弹弓一样把正在起飞的飞机弹射出去,使其能够在很短的距离内加速到起飞速度。就是这样一个设备,即便是到了21世纪的前10年,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美国一家能够造出来。归其原因,就在于其工艺要求实在是太过于苛刻了,涉及到的几乎都是工业中的尖端技术。

    蒸汽弹射器需要有一个产生和存储蒸汽的大型锅炉,这个锅炉必须能够耐受远高于一般锅炉的高压,对于钢材和焊接技术都有极高要求。弹射轨道的下面是一个活塞汽缸,高压蒸汽在汽缸里推动着活塞高速运行,待起飞的飞机就挂在这个活塞上,被弹射出去。这个活塞汽缸的内壁必须十分光滑,同时还要保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连续工作而不会发生磨损,这就涉及到精密加工的工艺问题了。

    此外,还有汽缸的密封问题,所使用的密封技术既要能够满足活塞高速运动的要求,又要避免蒸汽外泄,其技术难度高得惊人,据说美国人搞了几十年,至今也还没有一个真正令人满意的方案。

    苏联作为一个航母大国,在蒸汽弹射技术上也未能有所突破。所以前苏联的航母一直采用的是滑跃式起飞技术,也就是让飞行甲板向上翘起一个角度,这样一来,飞机冲出甲板时有一个向上的仰角,能够弥补起飞速度不足带来的升力不足的问题。滑跃式起飞的缺陷在于不能满足重型飞机起飞的要求,这使得前苏联的航母与美国相比,略逊色了一筹。

    重工业基础如此雄厚的苏联,在建造航母时尚且存在着如此多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更何况于工业底子薄弱的中国呢?

    正因为存在着这样多的难度,中国军方虽然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