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练治龇治銎渲械脑颉!�
张兴龙用手托着下颌,摆出一副神探的架势来。
“分析个屁,你以为你是福尔摩斯,还是神探亨特张?”孙泽生揶揄了张兴龙一句。
张兴龙毫不在意,“你的演讲稿是因为我没锁门才丢的,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一定得分析分析,争取把你的演讲稿找回来,将功赎罪呀。
孙泽生,你说那贼偷你的演讲稿,是不是跟你一样,也报名参加了外国语演讲大赛呀?他发现你是个强劲的对手,就把你的演讲稿偷走了?
可是也不对呀,你小子的那点英语水平,就是能够在咱们宿舍称王称霸,放到咱们班,马上矮化半截,要是放到全校,连根葱都不算。那贼将你当成竞争对手,也太没有眼光了。”
“滚蛋。”孙泽生笑骂道,“少拐弯抹角地编排我。”
张兴龙嘿嘿一笑,“如果我的分析没错,他真的看中了你的演讲稿,他早晚会露出马脚来,到时候,我一定给你揪出来。奶奶的,偷哪个宿舍不好,偷到咱们宿舍了,等我抓住了他,非剁了他爪子不可。”
孙泽生撇了撇嘴,“你还剁人家的爪子?老母鸡把爪子伸到你跟前,你都不敢剁。”
“我好歹也是老大,你能不能对老大尊敬点?”张兴龙试图维护自己老大的尊严。
“我不是叫你老大了吗?难道还想等我得了外国语演讲大赛冠军之后,请你吃饭,才算对你尊敬吗?”孙泽生笑道。
“唉,这可是你说的,我可没有逼你。孙泽生,咱们说话可不能带反悔的,你要是真得了冠军,得请我吃饭,对了,还有你大嫂。”张兴龙连忙把孙泽生的话给敲实了。
“你个吃货,上辈子肯定是个饿死鬼。”孙泽生笑骂道。
“我是老大,我不跟你计较。孙泽生,你真的报名参加了外国语演讲大赛吗?我可是听说这次大赛高手如云,强者云集呀。就冲你四级考了520分的那点水平,去参赛,不会是给人当陪衬,做分母的命吧?”张兴龙严重怀疑孙泽生的能力。
孙泽生说道:“我能不能得奖,你等等看,不就知道了吗?”
张兴龙嬉笑着说道:“看你小子的模样,有那么点胸有成竹的样儿。这莫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超然境界?
你说万一你要是真的踩了臭狗屎,侥幸得奖了,我们要是不到现场给你助助威,事后就吃你这个大户,是不是有点不太地道?
就这么着吧,我决定了,回头我给你组织个拉拉队,到现场给你助威。奶奶的,也让他们看看,咱们宿舍那也是能出牛人的。”
孙泽生心中一暖,“谢了,老大。”
张兴龙挠了挠头,“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不太习惯,哥表示很有压力。老大我要是不把拉拉队给你搞得隆重点,都对不起你这个‘谢’字。孙泽生,你等着,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不跟你扯了,我还得继续写稿子。”孙泽生说道。
张兴龙忙道:“那好,你忙,我去附近几个宿舍走访一下,有人进咱们宿舍偷东西,不可能一点线索都没有。我去看看。”
张兴龙的所谓“走访”,注定无疾而终,他又不是警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能找到贼,才叫有鬼。
果然,直到晚上,张兴龙的走访调查一点收获都没有,没人表示曾经看到有人进出他们的宿舍。
现在还没有到开学的时候,宿舍本来就人不全,又赶上饭点,很容易形成无人的空档期,让人钻了空子。
孙泽生得知这个结果后,并没有很在意。那稿子丢了就丢了,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
不过这件事给他提了一个醒,以后不能再随意地把东西乱放。
在家的时候,妈妈冯月英拿了他的银行卡,自那以后,他就把银行卡盯的很紧,再没出过岔子。
这次是外国语演讲大赛的演讲稿,要是重要的科技文件,倘若丢了,他哭都没有地方哭去。以后,随便什么东西,都不能随意乱放,一定要好好保管起来才行。
谨小慎微!
孙泽生的脑海中,再次闪现过这四个字,并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深深的印记。
转眼过了两天,眼看着距离8月31日的校内选拔赛越来越近,孙泽生多少也有些紧张起来。
他的紧张不是心理上的紧张,而是重心开始往这件事上偏移。
对外国语演讲大赛的冠军,孙泽生志在必得。五万块的奖金,他不是特别看重,最重要的还是这次的外国语演讲大赛规格高,冠军的含金量比较足。
如果他能够拿到冠军,等于给他渡了一层金,对他两年之后毕业时,选择做什么,都是一个强有力的优势。
就冲这一点,都不容有失。
他不在这件事上,倾注比较大的精力,又怎么可以呢?;
第054章 杯水车薪
不好意思,今天思路又卡壳了,只有一更,欠的一更,明天补上。
※
这几天天气越发的沉闷,气温高,空气湿度也非常大,几乎天天都是桑拿天。
在这样的天气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难免心浮气躁。不过孙泽生有前世的经历,越发地珍惜好不容易才得到的重生机会,又因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反倒是能够不受天气影响,专心致志地做他的事情。
只是孙泽生毕竟不是单纯的学生身份,在兼顾学业的同时,他还要开公司,两者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
这几天,宋嘉依总是打电话向他汇报情况,她汇报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事情。
一方面,柳川业那边一切正常,正在按部就班地替未来之光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申请在燕京市,注册成立外资公司。
宋嘉依不止一次去过柳川业服务的公司,查看过他们的营业执照,以往签订的合同等等,凭她的经验判断,柳川业所在的公司还是比较正规的,不是那种骗子公司或者皮包公司。
另外一方面,宋嘉依还在为孙泽生布置下来的另外一项任务疲于奔命,就是为未来之光(华夏)有限公司寻找办公地点的事情。
燕京是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全国人民都往心脏跑,以至于房少人多,炒房者众,房价基本上可以说居于全国之冠,相应的,房租也高的离谱。
比较好的位置,一套建筑面积六七十平方米的房子,房租四五千乃至更高,都是极为稀松平常的事情。
这个价格,还是民房出租,能够用来做办公场所的房子,承租价更高。
写字楼对外出租,都是按照每平方米日租多少进行计算的,根据位置、周边环境等的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
但即使再便宜,每平方米的日租也要到五块钱左右,换言之,一套一百平方米的写字楼,日租就高达五六百块,月租为一万五千块到一万八千块之间。
如果碰到那种租金昂贵的,每平方米的日租能够达到一二十块,同样是一百平方米的写字楼,月租三万块都不够。
这还仅仅说的是月租,如果真的要签订租房合同,首先得一次性租好几个月,一般为三个月到半年,另外还要缴纳租房押金,通常押金都是一到三个月的月租,两者相加,绝对是一笔极其可观的数目。
未来之光(华夏)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区区二十万,租赁办公室,购买二手设备,进原料,租赁厂房、物流费用、员工工资等等,都得从这里面出。
真要是按照市价租赁了写字楼,后面的工作就别想展开了。
二十万,在燕京开公司,实在是太少了。尤其是孙泽生打算开得还是生产型的企业,二十万尤其显得捉襟见肘,处处难为。
宋嘉依跑细了腿,看了一个又一个对外出租的写字楼,始终未能找到物美价廉,适合未来之光(华夏)有限公司的地方。
每次宋嘉依打电话的时候,孙泽生都能够从她的声音中感觉到她的疲惫,宋嘉依好歹是他手底下第一个员工,名义上说是兼职,但是宋嘉依的表现一点都不比全职员工差。
孙泽生不是个亏待员工的雇主,那种把员工当牛马一样的牲口驱使的事情,他做不出来。在前世的时候,他对员工的待遇就很优渥,员工们对他都比较拥戴。
后来,他破产,身无分文,却还能活下去,并有钱搞研究,把新式炸药研制出来,靠的全是昔日的员工对他的接济。
孙泽生不想自己的公司还没有正式开张,就把宋嘉依给累趴下了。
他还清楚地记得宋嘉依是刚刚当了妈妈不久的女人,他一再地向宋嘉依表示,不用为钱的事情发愁,如果公司的钱确实不够,他可以往里面贴补。
对孙泽生的这个说法,宋嘉依是坚决反对的。
她说的很清楚,孙泽生既然选择了注册公司,哪怕注册的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但两者终究还是有相当的区别的。
从法律上来讲,自然人和法人不能混为一谈,从资金的角度来讲,公司账上的钱不完全是孙泽生的钱,孙泽生账户上的钱就更不是公司的钱了。
孙泽生要从公司账户上提钱,必须要履行一定的手续,同时,很有可能还要涉及到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反过来,孙泽生的钱要让公司用来周转,同样需要履行一定的手续,比方说打个借条什么的。另外,孙泽生还可以选择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不过这样一来,这笔钱可就成了公司的钱,孙泽生再想拿回来,又要履行一定的程序。
宋嘉依是不赞成将孙泽生的钱和公司的钱混为一体的,这样不但对账目不利,而且将来容易引发法律方面的问题。
这种将老板私人的钱和公司的钱混在一起,是非常不正规的做法,容易导致财务混乱,引发外界对公司的质疑。
宋嘉依讲如果孙泽生非要往公司里面贴钱的话,最好是采用给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方式,这样比较正规,不容易产生法律方面的问题。
孙泽生不是公司财务方面的专家,他又是个喜欢将专业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处理的性子,对宋嘉依的意见,他基本上全都听了进去。
其实,他现在就算是想用自己的钱贴补公司,也是囊中羞涩。他原来只有二十五万多点,拿了二十一万给宋嘉依,还剩下四万,前两天,卖歌给张立,挣了两万,两者相加,也才六万块,对未来之光(华夏)有限公司来讲,杯水车薪。
孙泽生又征询宋嘉依的意见,宋嘉依说如果新公司非要落户燕京的话,又想在燕京租赁写字楼之类的办公场所,最好的办法还是离开燕京的传统意义上的主市区,到郊区或者下面的区县,这样的话,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节省运营所需的成本。
对宋嘉依的这个建议,孙泽生也是比较赞同的,他马上给予了宋嘉依明确的授权,让她在燕京周边寻找合适的地方,只要不到燕赵省去,只要还在燕京的地界之内,随便哪里都行。当然,什么山区,农村之类的地方,就算了。
这章传晚了,应该是星期六的。
第055章 挑战徐云津
谢谢大家这一周的支持。马上就要下新书榜了,突感惆怅……
※
徐云津这两天很烦,自从几天前,和她的导师见了一面之后,她就憋着一股劲,能够整理出来好的剧本。
她好歹也是燕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在校内还是认识一些人的,其中在编剧系中,也有几个说得过去的朋友。她在放暑假之前,就请他们吃了一顿饭,向他们约稿,请他们为她的电影编剧。
在燕京电影学院,类似这样的做法非常流行,就像徐云津准备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开拍电影,那也不是她一个人能够完整的工作,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相互合作,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燕京电影学院是非常鼓励这种团队合作的,参与其中,可以让每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也算是完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对徐云津的约稿,她在编剧系的那几个朋友都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就在这几天,她陆陆续续从他们那里拿到了一共六部电影剧本,每一部电影剧本,她都从头看了一遍。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原来,徐云津一直觉得她在编剧系结交的这几个朋友,无论是文采,创作理念,还是他们本身的思维深度,逻辑判断能力,都是比较出众的,但是真的看到了他们的电影剧本,很快就发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先不说他们的剧本所折射问题的深度,单单是日常逻辑,有一些就讲不通,很像是一厢情愿,主观臆断出来的。这样的剧本要是拍摄成了电影,公开上映,票房是不用想了,能不赔的当裤子,就不错了。
徐云津把她手里的剧本往床上一扔,无力地躺在了床上。“唉,珠玉在前,木牍在后呀。”
她从一个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