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薄为兵相执掌兵部时,李纲虽然也是大臣,不过只是兵部侍郎,还是他的属下。后来任尚书右丞,东京四壁守御史,宰相,一路青云之上。

他当时在靖康变时,既无机变,也无抗战的决心,此时此刻,却只觉得李纲只知道大言炎炎,挟民众以欺主上,现下弄的威望大涨,甚至做到了臣子不可居于位的平章军国事,让他着实嫉恨。

适才李纲并不还礼,显然就是因着这新官职的原故,想到这里,更觉得猫爪挠心般的难受。

耐着性子,等着别人与李纲敷衍寒暄几句,他便阴沉着脸,将那副将跋扈的事添油加料,说上一通。

说完之后,众人看向李纲,待他发话。

却见李纲摇头道:“行人司虽说是武将统管,其实并不是军队。”

见众人面露诧异之色,便又道:“其实行人司之职,与原本的皇城司相当,都是侦察间谍细作,也有考较官员的职份。这个是他们份内的事,我也没有多管。”

丁薄怒道:“这成何体统。本朝一向政治清明,哪有过这样的特务衙门!”

李纲知道此人摆老资格,原就是瞧他不起,此时自然是心火大盛。只是他为人深沉,又是新晋的平章军国事,不想在这种小事上被人非议。

因是全无怒气,反而向着丁薄微笑道:“本朝虽然政治清明,却也不能说君主就不能查视臣下,皇城司之设,又是为何?陛下设行人司时,早有明言,此司主要是为侦察敌国,不是为了官员,这一次派他们去接诸位,也是看看诸位从人中,有没有混入金国细作,丁大人又何必动怒呢。”

见丁薄哑口无言,李纲又道:“其实有人劝陛下重设皇城司,以宦官执掌。陛下说,本朝一大误就是让此辈做官,甚至做统兵大将,童贯之祸不远,岂可不慎!是以陛下虽收留了一些当日逃出东京的宦官和宫女,却只让此辈洒扫庭院,不令其读书办事,永为垂例。”

对宦官的控制和提防,宋朝开始做的尚好。后来宦官统兵打仗,甚至成为一路统帅,还有的代天子安抚诸路,滋扰地方,成为大患。

好在宋朝士大夫力量极大,宰相号称内外皆管,宦官也在体制的监督之内,若是不然,中唐之后的宦官之祸,未必不会在宋朝发生。

赵桓这一决定,不论在场的是主战还是主和,政治上的分歧如何严重,在对待宦官集团的态度上,却是一般相同。

听李纲说完,诸人都是面露赞同之色,一起道:“陛下所言极是。”

此事被他轻轻揭过,丁薄虽不服气,却也只得罢了。

却听有人又问道:“李相既然见过咱们,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接见咱们,蒙尘以来,下官一直被看押在上京,不见天颜久矣,能否请李相公上陈下情与天听,令咱们即刻入见?”

他期期艾艾,底下的话,虽未出口,堂内诸人也是心中雪亮,清楚明白。

这些人,最高的做过宰执,最低的也是三司副使,御史中丞。当日被俘,也不能算是他们的过错,现今回来,如何安置,就成为各人心头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沿途之时,他们早就得知自己家人的下落,并不担心。而在宋朝为官,田赋不交,俸禄优厚,地位崇高,都是辛苦科举,得中进士,熬资格办事得到升迁,虽然天下尚在战乱之中,不过好官我自为之,这一点却是打死也不能放弃的。

李纲心中也是雪亮,得到放归被俘官员的消息时,他便开始头疼。

他的心思很与赵桓不同,冗官问题困扰宋朝百年,切肤之痛的是皇帝和百姓,官员们利益相同,对这一点并没有太大的感受。

哪怕回来的官员再多,依着旧日制度,安插起来并非难事。

他所头疼的,还是政见不同。别看这伙人现下都萎靡不振,没精打采,其实各人都有大批的好友故旧,盘根错节,在朝廷,在军中乡间,都有相应的势力。

若是一古脑儿的安插在中央为官,这伙摆明了的没骨气没担当的人,吵嚷起来,左右朝局,也着实令他难受。

有宋以来,不管你有多大的权力,除非如蔡京那般弄权,欺上压下,否则,别想政令畅通,没有挚肘。

他沉吟片刻,知道此事推托不过,只得答道:“陛下有言在先,诸位到此见过各位宰执之后,即可进宫入见。”

“哦?”

自丁薄以下,诸人都是面露喜色。

却听李纲又呆着脸道:“对诸位大人的安排,政事堂也是早有成算。”

“不知诸公如何安排?”

这一下,不仅是丁薄,便是秦桧这样心中暗藏隐忧的,也情不自禁目视李纲,等着他说出下文。

李纲只觉尴尬,先是转头看一眼朱胜非与谢亮二人,这两人却是微笑转头,不肯说话。

他暗自叫苦,心道:“这平章军国事,果真不是好来由。”

当下只得强打精神,挤出笑容,说道:“诸位随二帝蒙尘久矣,政事荒疏,现今的情势亦不大了然。依我之见,暂且不必为官,担任实事的好。”

丁薄大怒,不禁起身,叫道:“李相公,我做兵相的时候,阁下不过是侍郎,现下在陛下面前得意,便说我荒疏政事?”

何粟亦道:“这成何话说,我为官数十年,曾经侍奉过四位陛下,还从来没有过这等考语!”

其余各人,也都是怒不可遏,一个个站起身来,乱哄哄吵成一团。

秦桧虽不说话,心中亦是怒极。他少年得意,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一路青云直上,向来只有被人称道的份,还没有人敢这样指责批评。

李纲一阵阵头大,此时却也不便与各人对吵。倒是堂上几个小吏,一迭声劝道:“各位大人,哪有这样在都堂里吵闹的,这成何体统。”

待各人稍稍安静,李纲忙道:“诸位不必着急,这也是我等好意。比如陛下有意改革官制,已经召集大臣数次会议,其中详情,诸位自然不知。再有,财赋、军制,皆需更改。我等天天在陛下左右,有很多细处还不大了然,以诸位刚刚南归,又如何能够清楚。”

这几句却也是实情,说的诸人尽皆默然。

却听他又道:“不仅是诸位,地方上有不熟政事,或是对当前大局并不了然的,也尽皆如此安排。”

何粟冷笑道:“我在五国城时,常常在陛下左右,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陛下南归这么点时日,想必是身边奸臣环绕,竟致如此。”

这话说的极重,李纲顿时脸上变色,厉声道:“何大人,若有凭据,尽可弹劾,我等若被见疑,自然会自请辞职。如是在这等场所,如此羞辱李某,却是不能。”

他一直和颜悦色,甚至被丁薄指责,也是并不发怒。此时如此,一时间竟是将诸人震的说不出话来。

朱胜非等人都道:“何大人太过鲁莽,李相公为人行事,岂有可指责的。”

何粟也知道自己适才说话过逾,想到眼前此人已是平章军国事,却不得不将胸口一腔恶气按将下去,拱手道:“何某失言。”

丁薄知他难堪,忙道:“不知咱们先不任官,却是做甚?”

李纲神色转将过来,先向何粟答了一礼,然后又道:“我等商议,就叫堂下学习。”

第七章 学习班(2)

“堂下学习?”

丁薄咀嚼着这个从未有过的名词,脸上阴晴不定,不知道如何反应。

李纲也不待他多想,当即又道:“诸位现在就可以去拜见陛下,城中住所,也会着人安排。休息两天过后,就可以进班学习了。”

“好,某等谢过李相公。”

各人再无话说,当下各自拱手,乱纷纷出得都堂。待他们出外之后,自有人引领,往着皇宫方向而去。

看着众人面露不满,那何粟等老臣更是摩拳擦掌,显然是要到皇帝面前,告上一状,李纲连连摇头,长声叹气。

这些明明全是皇帝的主意,当日他也请求皇帝明诏颁发天下,却不料,皇帝却将这些事全数压在了他的头上。

一想到赵桓似笑非笑,向着他道:“卿为平章军国事,这些事卿亦赞同,又何必一定要朕下诏?”

李纲只觉得皇帝讲的是歪理,一时半会,却又不知道如何辩驳。

其实事情很简单,至少在表面上,赵桓加强了相权,主动削弱了君权。事皆出于政事堂,这样等于后世的内阁负责制度,一切成绩与李纲有关,若是有了失败,自然也是千夫所指。而以赵桓的政治手腕,自然也不必担心李纲弄权。

君权相权,千百年下来,君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汉文帝时,丞相申屠嘉不满皇帝宠爱小臣邓通,于是自丞相府发令,召见邓通,意欲杀他。

邓通知道此事,吓的屁滚尿流,连忙入宫,趴在汉文帝面前求皇帝救命。皇帝也没有办法,只得先让邓通去相府,让他好生求饶。然后自己再派人说情,救了邓通一条小命。

至武帝时,开始设立中书令等官,以内廷分薄宰相的权力。及至宋初,宰相连坐椅都被撤下,要站着与皇帝说话。

皇帝权力越来越大,没有管不到的事。而宰相权力越来越弱,这一趋势,在靖康五年的长安,却有了小小的改变。

这一改变,目前只能使担负平章军国事的李纲头疼,他怎么也弄不明白,虽然自己担负重责,皇帝却等若把所有的事情都放给自己来办。

比如此次处置被金人放归的官员,所有主意都是皇帝自己拿定,他不过赞襄辅助,却是由他发号施令,将责任统统扛了过来。

行人司,明明被皇帝拿在手中,却是挂靠着政事堂的名义。

而如此种种,所行的事皇帝却又事先都与他打过招呼,征得了他的同意,却教他无可拒绝,他黑锅一个接着一个的背,却也只能甘之如贻,有苦自知。

他在这边苦着老脸,赵桓却也是心烦意乱。

几个月下来,凭着以往的积累的政治经验,令他将川陕十路的政军大权牢牢掌握,改革政治制度,却只是稍变皮毛。

至于经济制度,军事制度,虽然自己心里有很多想法,暂且却是无可下手。种种事情,繁芜复杂,各种势力,缠绕纠结。

他现在最苦的,便是手头可用的人太少。

设立行人司,他已经将费伦等心腹卫士派了出去,因着他们年纪尚小,经验不足,只能暂且做些收集情报,积累经验的小事,总得过上两年,才能大用。

开春之后,原就是要改革官制,清除冗官冗员,还未着手,却传来金人求和,放回被俘高官一事。

如此一来,却将他预定好的步骤打乱。

而新任的三司使赵开前来拜见,给他带来的也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虽然这小半年来息兵罢战,军队一样要吃饷,官员的俸禄一样不少,收取来的赋税又不能再加。而与此同时,江南各路挤济过来的物资,却是一日少过一日了。

这自然是赵构在搞鬼,川陕催促的文书一封接着一封,对方也不说不给,只是采取了一个“拖”字决,却已经使得赵桓头大不已。

川陕十路,算算最多是两千万贯的收入,这其中有九成是用在军队和官员身上,他的宫室费用省到不能再省,身边除了从东京跑来的几十个宦官和宫女,别无长物。就算如此,也眼看要入不敷出。

赵开虽然是理财能臣,到底是时代局限,并不能提出什么真正有效的办法,只能反复削减冗费,拆东墙补西墙罢了。

正自烦乱,一个宦官上得前来,轻声道:“官家,外头有何粟等人求见。”

“哦,到底是来了。”

赵桓勉强将思绪收回,令道:“宣他们进来。”

“是,贱臣尊旨。”

那宦官依命去了,过不多时,已将十余人带上。

何粟扑腾一声跪倒,泣道:“陛下……”

其余诸人,亦是跪地哭泣。

赵桓看着他们模样,心中一丝一毫的感动也是欠奉。

当下淡然令道:“诸卿起身,不必如此。”

待各人情绪稍稍平静,赵桓便向何粟道:“卿自五国来,父皇如何,近况可好?”

何粟答道:“太上皇先是听说陛下逃走,心中忧急,食睡难安。后来听说陛下成功逃走,太上皇又是欣喜若狂,两相交加,又受了点风寒,竟是卧房半月,方才愈好。臣返来之前,太上皇拉着臣的手道:盼吾儿早些接朕回去,卿务将此语带到。”

赵桓步下御座,盯着他眼,又问道:“太上皇还有别的话说吗?”

何粟摇头道:“别无他话。”

赵桓连连摇头,只得又坐了回去。他心中明白,赵佶必定是得了女真人的警告,不使他在赵桓与赵构兄弟之间做出决断,以使得宋朝的局势更加混乱。

当下心中失望,只得草草敷衍几句,问候了这些大臣生活起居诸事,待对答完毕,便懒洋洋道:“诸卿想必知道都堂安排,且先下去休息,过两日去重新学习政务,一待学习有成,都堂便会重新安排。”

何粟等人原本要寻他告状,眼见皇帝如此说话,心中已是凉了一半。丁薄到底不甘如此,当下壮起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