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推让”数次,并对公卿大臣们讲:“魏氏(曹魏)以来,革命不少,鸿儒硕学,世有名臣。佐命兴皇,皆行禅代。不量功业之本,惟存揖让之容。上下相蒙,遂为故实……魏、晋、宋、齐,为惑已甚,托言之士,须知得失。”表面上看,真是大实话,发自肺腑,弄得一帮“劝进”的公卿大臣们反倒不好意思起来。虽如此,李渊已经胸有成竹,私下对亲近讲:“吾今一匡天下,三分有二,入关形势,颇似汉高祖……”,既然以刘邦自居,可见李渊的胸怀肯定不会满足只当一个“相国”。
公元618元4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弑。
消息传来,李渊心内大喜,但仍假意一脸哀容,与少帝杨侑于大兴后殿为隋炀帝“举哀”。“追悼会”上,李渊哭之甚哀(估计是乐极生悲),边哭还边嚷嚷:“我为人臣,不能不感悲痛!”政治家皆有上佳演员的本能,拿捏到位,该哭哭,该笑笑,让人不得不服。
“少帝(杨侑)年未胜衣,不经师傅,长于妇人之手,时事茫然。既知炀帝存,惟求潜逊。”唐臣此说真没道理,霍光辅汉少帝,襁褓中小儿,仍能护持保育,冠礼成后交出权利。杨侑已经十四岁,呆个两三年就可行成人礼。所以,此说十分勉强。最关键的是,隋炀帝已死,李渊心中最大的心病已消除,国内各地数路英雄称王称帝,洛阳的王世充又把杨侑的弟弟越王杨侗立为傀儡,所以,李渊觉得时机已到,该自己披挂上场了。
公元618年5月,以隋少帝名义出诏,要把帝位禅让于唐国。又有“文武将佐裴寂等二千人,不谋同辞,相率上疏劝进。”看见“不谋同辞”四个字,笔者差点笑出声来。看见过不要脸的,真没看过这么不要脸的,篡就篡了,导演就导演了,非要说大家伙儿“不谋而合,众口一辞”,弱智都不信!
为了更要人相信李渊为帝是“天命所归”,裴寂等人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絮絮叨叨,大背高诵“歌谣诗谶”——“栾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西北天火照龙山,童子杰兴连北斗”;“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李树起常常,深水没黄杨”……等等,反正就是一个主旋律:姓李的十八个“代表”,如不称帝,天理难容。
李渊也笑,说:“汉高祖当年讲他是诸侯所推,称帝是为天下人民,事已至此,孤王也就不好再推让了。”
于是,阴历五月甲子,李渊于太极前殿登基,改元武德。
隋少帝逊位后,被封为酅国公,一年内就“因病而崩”时年十五,谥为恭帝。很显然,杨侑是非正常死亡。就王朝易代而言,弄死少帝并非大恶之事。因为,假若人人乘乱而起,偷走这位少年,打着“兴复”隋朝旗号,不知又会死多少人命。杨侑的异母弟越王杨侗,也被王世充立为幌子皇帝(皇泰主),这位少年也是“美姿仪,性宽厚”,起先颇想有一番作为。王世充大奸之人,当然不会任其所为。不久,王世充自己欲称帝,便派自己侄子王行本带毒酒去毒杀杨侗。杨侗自知不免,哀请临死前与母相见,不许。于是,少年焚香礼佛,发誓:“从今以去,愿不生帝王尊贵之家。”仰药之后,不能即死,被王行本以帛缢死,同其祖父炀帝一个死法。
李渊登基之后,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齐王。半由人事半由天,诸子如虎,猛将似狼,数年之间,一统天下:
武德元年底(公元618年),李世民平灭薛举的西秦(今甘肃武威一带);
武德二年,河西建立凉国的李轨部下内哄,传首长安;
武德三年,李世民打得刘武周逃亡突厥,河东之地归唐;
武德四年,李世民所部生擒夏王窦建德,击降龟缩于洛阳坚城的王世充;同年,越郡王李孝恭、李靖等人击灭企图复兴梁朝的萧铣,长江中游大部地区全为唐有;
武德五年,李建成、李元吉给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等人以致命打击,并处死首恶,占领河北;
武德六年,李世民打败山东徐圆朗等人;
武德七年,江淮一带最后的割据英雄辅公祐也被俘杀,大唐江山一统。
此时,高丽、百济、新罗等小国纷纷来拜,皆被大唐赐封为国王。
所为这一切功勋,虽皆为诸子诸将所成就,但凭心而论,也皆与李渊的“英明”领导分不开。
武德八年,老皇帝李渊觉得大功告成,便在终南山造太和宫,准备住进新修的宫殿颐养天年,享受胜利大果实。
武德九年,阴历六月庚申,发生了众所周知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掉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三人同父同母),并诛除十个年少的侄子。
一日之内,二子十孙横死,老英雄惊悸惶恐,不亚于当年病榻上的隋文帝。毕竟李渊聪明人,“八月癸亥,诏传位皇太子(李世民)”。老头自为“太上皇”,徙居地势低洼的弘义宫(太安宫)。
虽经丧子丧孙之痛,毕竟当国的仍是自己亲儿子。贞观九年六月(公元635年),李渊善终于太安宫,年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李渊这辈子活得还不错,惟一可惜的是,壮年时代老哥们叱咤风云的事迹,皆为二儿子唐太宗及其刀笔下臣所掩,毕竟没在后世留下“汉高祖”一样的魄力十足、高大威武的形象。
另外,言及李渊,值得一提的,当属其最重要的两个“元从功臣”刘文静和裴寂。
想当初太原起兵,李渊假称高君雅、王威勾引突厥,急得二人跳脚大叫:“造反的正是你李渊,难道你想杀我们!”正是刘文静以第三者姿态“义正辞严”跳出怒斥两个倒霉蛋,并喝令一旁不知所从的太原府兵士收捕高、王两人,由起,唐之为唐,才走出至为关键的一步。
后来,刘文静又豪气英雄,深入突厥虎狼之地,为李渊“勾通”这些骡高马大的胡人,消除了李唐进军关中的后顾之忧。此后,刘文静与隋师屈突通手下大将桑显和潼关大战,也丝毫不畏,击败对手,平定新安以西之地。李渊建唐,拜刘文静为纳言。刘文静尽力辅弼,并删定隋文帝时的《开皇律》为唐律,通行天下。不过,薛举进侵泾州时,刘文静在李世民手下为元师府长史,出军争利,大败而还。幸运的是,除名之后,他又随李世民进击薛举,一举讨平,因功复爵,并拜民部尚书。
武德二年以后,刘文静自认为才干均在裴寂之上,又屡有军功,而官位反在这位老友之下,“意甚不平”,每次廷议,这两位昔日的亲密战友“多相违戾”,互相给对方下跘子。怨恨之下,刘文静酒后高言,以刀击柱,大叫:“必杀裴寂”。由于心神不宁,刘文静“家中妖怪数见”,估计是他精神恍惚、神经衰弱所至。刘文静弟弟刘文超多事召祸,他召来巫师,“于星下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正巧刘文静一个爱妾失宠,妇人心毒,便上告刘文静施行左道,诅咒朝廷。
李渊不顾旧情,马上派人把刘文静兄弟二人抓入大牢,并遣裴寂、萧瑀等人审讯。刘文静只承认自己因屈居裴寂之下,心怀怨望,酒醉狂言,并不承认有诅咒朝廷之事。此外,萧瑀等人都认为刘文静没有重罪,李世民也极力救援,声称刘文静有“定策功”,非敢谋反。“而高祖素疏忌之”,李渊本人对刘文静的文才武略十分疑忌,裴寂又火上烧油:“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强敌,今若赦免文静,必为后患!”此言正合李渊之意,便下令斩杀刘文静、刘文超兄弟,抄没其家。
一代智士刘文静临刑,抚胸而叹:“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死年五十二。太宗继位后,恢复刘文静官爵,并让其子刘树义袭封鲁国公,还准备把公主嫁给他。但刘树义和其兄刘树艺深怨唐朝,“又谋反,被诛。”
至于裴寂,由于和李渊是旧时狎呢的老哥们,入关后,进封魏国公,赐良田千顷。高祖受禅,前后左右最卖力的就属裴寂,以至于加冕礼后,李渊马上对这位老玩友说:“使我至此,公之力也”,立拜尚书右仆射,“赐以服玩不可胜计”,每天都派人赐御膳送至裴寂家里。
李渊视朝,必引裴寂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名。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建成、世民兄弟,也无此“殊荣”。
但裴寂本性怯懦,“无捍御之才”,出外打仗就成草包一个。刘武周等人进寇太原,他“自告奋勇”率军前往,一败再败,打了一路,败了一路,逃了一路。还朝后,虽遭李渊一番奚落,住了两天监狱,“寻释之,顾待弥重”。老友心气相通,互相看见心里就舒坦,李渊不可能严惩裴寂。'
武德六年,高祖迁裴寂为尚书左仆射,又特赐其可自己铸钱。君臣两人欢饮于含章殿,裴寂倒知道“满则溢”的道理,叩请致仕。老李渊闻言,竟泣下沾襟,说,“不要走吗,我俩要偕老安享荣华富贵,公为台司,我为太上,逍遥一代,岂不快哉!”宴毕,为安慰老友,马上又册裴寂为司空,每天遣尚书员外郎一人,轮流到裴寂府内值班伺侯。
太宗继位后,一朝天子一朝臣,起先还挺尊敬裴寂。不久,裴寂牵涉入和尚法雅妖言惑众一案。李世民抓住这个碴口对这位裴老叔不留情,把他免官放归蒲州。不久,裴寂在老家“负气愤思”,又杀劝他造反的妖人信行灭口,太宗大怒,下令把裴寂徙交州禁锢,又配流静州。估计李世民有两事最恨这位裴叔:一是他进谗杀掉刘文静,二是当年在太原起兵前,太宗本人低声下气,奉迎巴结,假输了不少金钱给他。常人爱恨,帝王不异。
不久,当地山土著造反,老裴寂率僮仆平乱,立功赎罪。“太宗思(裴寂)佐命之功,征入朝。”但路远多疫,老头儿走到半道就病死,时年六十。裴寂下场不算坏,死后获赠河东郡公。其子裴律师还娶太宗妹临海长公主为妻。不过,他的孙子裴承先下场不好,在武则天时被酷吏诬杀。一代元功,竟最后绝嗣。
李渊主事期间的内外征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 李渊太原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 霍邑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至九月 河东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九月 刘文静击降屈突通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 李世民击灭薛举父子之战_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 李世民击薛仁杲扶风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 姜謩、窦轨与薛举长道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唐击薛举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李轨击灭突厥阙可汗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 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 李建成、李世民进逼东都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唐击朱粲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 唐攻尧君素河东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 罗艺击窦建德幽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 王世充围谷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 盛彦师伏歼李密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 高开道击李景北平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正月 李神通击宇文化及魏县、聊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次年四月 唐灭刘武周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 刘武周攻并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六月 雀鼠谷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裴寂击吕崇茂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夏县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 美良川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 安邑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二月 潞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五月 唐灭李轨凉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九月 李子通击陈棱江都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罗艺击窦建德衡水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庞玉平集州僚人叛乱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罗士信袭洛阳外城、攻青城堡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 李世勣攻获嘉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 李靖击冉肇则羹州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 李孝恭击萧闍提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四月 罗士信攻慈涧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五月 李艺击高士兴笼火城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 洛阳、虎牢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 唐攻慈涧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 段德操击梁师都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至显庆二年(657年) 唐与突厥战争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 罗士信攻硖石堡、千金堡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 管城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 李艺击窦建德军笼火城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 李子通击沈法兴吴郡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 冯盎击高法澄、沈宝彻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正月 李世民率玄甲队击王世充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