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邦大传-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孙通常着儒服,刘邦颇为讨厌,叔孙通乃改穿楚制短衣。刘邦以其颇懂变通之道,和一般儒生不同,乃特别喜欢他。

叔孙通有弟子百余人,但他从未向刘邦举荐,每有引进人员都是些作过强盗或勇武好战之辈。弟子们因而在背后大发牢骚:

“跟随老师数年,如今好不容易在汉王手下工作,他却又从不引荐弟子,专推荐一些不学无术的狡猾之辈,真不知道这位老师是干什么的?”

叔孙通听到了,一点也不生气,他笑着表示:

“汉王现在正拼着命在打天下,你们这些儒生真的能为他战斗吗?我优先推荐的自然是那些能斩将案旗的勇士了。

“你们其实也不用气馁,稍有耐心等待些时刻吧!我是不会忘掉你们的。”

等到长乐宫的朝礼初演完毕后,叔孙通才向刘邦建言道:

“诸弟子跟随我很久了,对礼仪颇为熟悉,这次仪典也有不少是他们共同设计的,愿陛下赐他们以官职。”

刘邦乃将所有儒生均封为郎官,负责朝廷礼仪。

叔孙通更以刘邦所赐之五百斤金,尽分授诸儒生,儒生至此寸对叔孙通大为赞赏地表示:

“叔孙先生真是圣人,能知当世之要务,是值得跟随的大人物啊!”

御驾亲征,刘邦冒顿

皇权既已确立,刘邦必须集中力量以对付勾结匈奴叛变的韩王信,否则王朝威风将告不保。

刘邦准备御驾亲征,以樊哙军团为先锋,北上攻击韩王信的军队。

韩王信自恃猛勇,和樊哙会战于铜鞮。刘邦亲自赴前线指挥,汉军士气旺盛,韩军不敌,主将王喜阵亡,韩王信亡走匈奴。

原属赵国的白土人曼丘臣和王黄等人,拥立赵王室苗裔赵利为王,并收编韩王信残余兵马,和韩王信及匈奴暗中联合攻打远征的汉军。

冒顿单于令左、右贤王各率领万余骑兵,屯于广武以南,响应王黄等号召,并向晋阳附近进击。

樊哙率军猛击之,匈奴败走,但很快又再结集。樊哙下令北击之,不料却碰到大寒流来袭,雪片如大雨般落下,天寒地冻,士兵无法执兵器,乃下令休战,驻屯于晋阳。

刘邦也在晋阳坐镇,指挥大局,等待气温回升,便再发动北伐。

冒顿也赶往前线,驻屯于代谷。

这时刘邦派出探马,前往探查冒顿的实力。

冒顿有所警觉,故意藏匿其壮士及肥腴牛马,只呈现些老弱残兵和瘦弱畜牲。

汉军情报人员回以匈奴势弱可击,刘邦为慎重计,再派出十余批人马去刺探,但所得的情报皆相同。

刘敬(娄敬)长年在边疆作贸易,自认对匈奴了解较多,乃提议由自己亲自出使冒顿营寨,以探虚实。

不久,天气转暖,但刘敬还未归来。

依情报,冒顿畏惧汉军北上,有意撤营。

御前军事会议中,诸将均称匈奴可击,如果等刘敬回报,必丧失时机。

刘邦乃亲率32万大军北上,到达北方军事重镇句注时,碰到了急速返回的刘敬。

刘敬向刘邦劝谏道:

“两国相互争战,依常理应尽量掩饰弱点,展现优势。但臣前往冒顿营,果然只看到老弱残兵,这必然是匈奴有意暴露其短,再以伏兵出奇突击我们,所以我判定现在不是攻击匈奴的时候啊!”

刘邦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好指责刘敬道:

“你这家伙就会靠那张嘴巴,现在又胡说八道,扰乱军心!”

乃下令械系刘敬,并送往广武监禁。

由于3O万大军人数太多,为配合粮食补给方便,必须分由数条大道北上。刘邦下令各军在平城集结,便自率主力军急速北上。

刘邦主力部队路况较佳,很快便到达平城,等候其他军团一到,便要对冒顿营寨发动攻击。

其实,汉军所有的行动,全在冒顿的掌握中。

为尽快掌握敌情,刘邦偕同陈平与樊哙先锋军团,到平城东南十余里的白登山登高鸟瞰。

冒顿立刻发动匈奴各部落游牧骑兵40余万,将白登山团团围住。并派遣特支队切断平城方面的驰援。

虽赖樊哙军拼命死战防御,匈奴军无法攻陷白登防寨,但仓促间进军粮食携带有限,没多久,刘邦军已陷入断粮的苦境。

外围的部队完全遭到阻断,更不用说运粮的后勤部队了。情况陷入万分的危急中。

幸好陈平急中生智,令随侍画工画出工笔美人像十数帧,暗中遣人送给冒顿最宠爱的阏氏,并对阏氏表示:

“汉军中有如此般美人,今皇帝被围危急,将献之于单于!”

阏氏恐美女争宠,乃答应与汉军合作。

阏氏对冒顿说:

两军作战,主将不相困,不宜逼之过急。”

先前,冒顿和王黄、赵利相期约,在平城阻断刘邦军,但久久未见王黄及赵利军到。冒顿不禁怀疑彼等和汉军间另有阴谋,乃下令放开围师之一角,意图引汉军突围,再加以歼灭,以免汉人联合内外夹击,反造成匈奴军无谓伤亡。

这时又碰到数日大雾,视线不良,汉使者趁机偷偷突围出境,来往于阏氏、平城、白登间数回,匈奴围兵竟然不觉。

陈平认为机会难得,乃下令弓弩手攻击,每只弩用两支箭,均向外射,形成两条火线,护卫出一条安全通道,让刘邦直驱冲出。

匈奴军在大雾天遭到奇袭,急于防护,终于让刘邦和其特遣队安全冲出重围。

刘邦原下令快速逃逸,但主控军队的夏侯婴却下令慢慢行驶,因为雾中听觉优于视觉,急驶的声音反而会很容易让匈奴兵发现行踪。

由于距离不长,刘邦一行很快便到达平城,后续的军团也陆续到来,平城防务已完全强化。

冒顿判断敌我势均力敌,刘邦天运尚在,不可击也,也下令撤军北还。

刘邦碰到这次严重挫折,也无心再战,只下令樊哙驻屯代地,防范匈奴军再度南侵。

轻侮赵王,种下诸侯乱因

回军到广武,刘邦立刻下令赦免刘敬。

刘邦对刘敬致歉道:

“不听先生的话,果然在平城受困。”

乃封刘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称建信侯。

南还经过中山国的曲逆县时,见山河明媚,刘邦不禁称赞:

“这个地方真壮丽,我到过天下不少地方,只有这里可以和洛阳相比美!”

为感激陈平奇计脱险的功劳,乃更封陈平为曲逆侯,享有这里所有的食邑。

十二月,回师的军队经过赵国。赵王张敖是张耳的儿子,娶鲁元公主,所以是刘邦的女婿,乃执女婿之礼,表现得特别谦恭。

刘邦北征失败,心情一直郁闷不乐,见张敖是自己女婿,态度上便随便多了,在正式场合中,也常无意间露出无礼的举止来。

张敖倒可以忍受岳丈皇帝的越礼行为,但赵国宰相贯高及大臣赵午等人则深感受不了。

他们认为张敖太软弱了,乃强烈建议道:

“天下豪杰并起争夺天下,有能力的人自然成为领袖。今君王以礼事奉皇帝,皇帝却无礼对待,吾等愿意为君王刺杀皇上,让君王成为天下的领袖!”

张敖听了大惊,立刻咬裂其手指,以血指发誓道:

“你们为何讲这种话呢?先父张耳曾亡国,投奔皇上,幸赖皇上协助,才得复兴我赵国,这种恩德,子孙应永远铭记在心,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的恩赐啊!你们绝不可以再随便乱讲话了!”

贯高等退而商议道:

“这么讲就是我们的不对了,我们的君王不愧为长者,不愿背弃皇上的恩德,但我们和君王有君臣之义,绝不能让君王平白受辱。皇帝既辱我君王,我们便有责任刺杀之,为何要牵连君王呢?如果成功了,这个成果当然归吾君王,如果失败了,我等便应独自负责,切勿牵连君王。”

刘邦在赵国因为心闷的无意举动,却牵动了日后诸侯逐一叛变的大麻烦。

宣扬皇权,萧河大建未央宫

春天到了,气温明显回升,冒顿准备再发动大军南下,樊哙军团则全力戒备,气氛相当地紧张。

代王刘喜无法承受这股压力,申请放弃王位,返回洛阳,刘邦只得改封他为郃阳候,并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代王。

其实如意年纪太小,根本无法赴代地任职,刘邦此举只在正式宣布代国为军事管辖区,由樊哙军团直接管理。

由于没有胜算把握,刘邦无意再和冒顿强力对抗,因此嘱咐樊哙以守代攻。是以前线气氛虽紧张,却热不起来。

2月,由于萧何兴建中的长安城主殿未央宫已近完成阶段,刘邦再入关中,视察工程情况。

未央宫在长安城西南隅,周边长达二十八里,和东南的长乐宫并立。

西汉长安约在今日西安市的西北方,原长安故城位置。

宫殿南向,但上书、奏事、谒见者均由北阙进入,阙是种观门,高30丈。而且公车、司马等皇帝御用交通工具亦停留在北阙附近,是以北阙成为正门。

只有东阙,可联系丞相府。

北阙名为玄武,东阙名为苍龙,都极为壮观华丽。

前殿(皇帝办公位置)、武库(武器储存室)、太仓(粮储存室)均极为豪华。

刚从前线吃尽苦头回来的刘邦看了,心里颇不以为然,他向萧何埋怨道:

“连续数年的战乱,影响生产,臣民均陷入痛苦的生活中。我虽努力经营,成败犹未可知,为何要花费这么多钱财,来盖这么豪华的宫殿呢?”

萧何从容答道:

“就是因为天下未定,皇权未稳,更需要以宫殿来象征威权啊!”

“天子是以四海为家,统治权广被天下,非如此壮丽无法代表其尊贵和力量啊!而且,皇帝的宫殿最好一次就把规模底定,以免后代还要增建,对祖先有不敬的心态。”

刘邦听了,也觉得有道理,才高高兴兴接受未央宫的规划。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58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治国者崇尚无为,政治看来平静而无生气,人民的生活却自由而安定。治国者想大有作为,看似充满生气,人民的生活却反而动荡不安。

所以灾祸常隐藏在幸福中,幸福的后面也潜伏有祸害,很少人可以透视这种现象,而且其间的变化也是不一定的。

正兵随时会转成奇兵,善事经常也隐藏有邪恶。世人看不清这个道理,执迷地自以为是,已经有很久很久的时候了。

只有体道的圣人,能够了解这层道理,自己行事方正,却不去伤害或指责他人,自己廉洁,清静无为,却不刻意去要求别人,自己正直刚强,却又不自己以为了不起,反而能谦下柔弱。因此虽有光芒万丈的德行,却能隐藏锋芒,而不故意现人。

冒顿颇懂得运用这层道理,他深知人性中有很大的盲点,不论在对待自已父亲的篡夺行动上、对东胡国王的予取上,以及和刘邦第一次交手的策略运用上,都巧妙地利用这种祸福相依的道理,让自己能在不利的局势下,轻松地赢得胜利。

不过,冒顿在手法上充分显现刻意营造而非顺其自然,立至有点扮猪吃老虎的味道,可见其企图心旺盛,极思有所作为。

以管理学的眼光来看,冒顿是成功的,他数度以其智谋达成目的,也使匈奴达到空前的强盛。

从历史上观之,冒顿的过度积极和野心,也形成了汉武帝以后,大汉王朝和匈奴帝国间的长期激烈对抗,最后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刘邦大传……篇后·实用观点 赢的时刻……

篇后·实用观点 赢的时刻……

身为经营管理者,没有人不想赢的。

赢了才能代表价值,成为赢家,几乎是每位经营者日思夜梦的追求目标,也是每位经营者对自己的评价标准。

其实有赢家也必然有输家。

输家为了自己的价值认定,必定会处心积虑击败赢家以成为赢家,这时候原本的赢家便可能成为输家。

这样的输输赢赢,赢赢输输,便成了数千年来人类社会的最佳写照。

当人类追逢失败的时候,虽然可能带给实质生活上非常多的痛苦和不便,但此时的心里反而比较平静。既然输了,也经常能够认了,心中比较没有不安。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写照,虽有些怨天尤人的口气,但面对死亡时的心境,反而平静得多。他在最后时刻能展开那场高效率的杀人游戏,将他个人的作战艺术发挥到最高峰,多少是由于他誓死如归的平静心情产生的效果。

但赢家在内心中,可能便没有那么幸运了。

运动比赛时,赢家最容易在得失心太重的压力下遭受挫折。

其实任何赢家心里都充满了不安。

中国谚语中的“树大招风”,便是在描写赢家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由于赢家有可能被人报复而成为输家、而赢家又最怕成了输家,这使赢家的内。心充满了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