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政界往事-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飞不贪财,不好色,不喜物质享受,川陕大军统帅吴玠特别敬重岳飞,曾经送给他一位有名的美女做姬妾,岳飞说:现在不是大将享乐的时候。又给退了回去。结果,两人的关系反倒更好了。和韩世忠一样,凡有朝廷赏赐,岳飞一概分给部下,自己不取分毫。他遇害死后许多年,当年的众多部下还聚在一起,联合起来为他申冤,据说,当时哭声震天,场面极其感人。
岳飞酒量不小,年轻时经常豪饮。有一次赵构禁止他喝酒,对他说:“等你收复了失地,打到河朔时才可以再喝。”从此,岳飞滴酒不沾。他治军极严,许多亲信部将与家人都挨过他鞭打或军棍。岳家军有一个口号,叫做“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实际已经成为军纪,违反者被抓到,一般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岳家军与韩家军一样,深受民众爱戴。当然,军纪严明也可能是几个不入流的部属背叛他的部分原因。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出自一位极其骄狂的金兵统帅之口,可见岳飞带出来的部队的确很厉害。
据说,岳飞平日为人很少大将军的威风。史书记载说,他礼贤下士,饱览经史,雅歌投壶,待人温和有礼,很像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他曾经多次辞谢加官晋爵,每次必定会说:“胜仗是将士们效死力打的,我岳飞哪里有什么功劳?”唯独在一个领域里是不能碰的,一碰,他就会跳起来,就像西班牙公牛看到挥舞着的红布就会低着头冲上来一样,那就是谈论对金关系与军国大事。每当此时,岳飞立即“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宋史》认为,他就是为此而终于得祸。
应该说,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否则,也就不是那个壮怀激烈的岳飞了。比如,岳飞曾经直截了当地指斥秦桧,作为宰相,谋国不臧。臧在古代汉语中有善、好等含义,这等于是告诉皇帝,秦桧不称职。还有一次,岳飞骂曹操是奸贼误国。曹操也是宰相,秦桧为此恨之入骨。他很有可能认为岳飞是在指着和尚骂秃驴。
《宋史》评论说,象韩信、彭越这样的名将,古往今来并不少见;但若论起象岳飞这样文武全才、仁智皆备来,则很罕见。这种看法,在岳飞死后的八百多年里,基本是被人们认可的。只有一位汪精卫,敢于指责岳飞是一个无法节制的军阀。言下之意是岳飞该杀。事实上,正如我们在历史记载中不断看到的那样:假如岳飞是一个心怀不轨、无法节制的军阀,他就断然不会被朝廷如此呼来喝去,并最终自蹈死地。须知,他当时统帅的军队至少占了全国军队的四分之一,而且,是各路大军中战绩最为辉煌的。或者换句话说,如果岳飞真的是有野心不受节制的话,整个南宋、甚至南宋以后的中国的历史恐怕都要重写。其实,导致岳飞该杀的,正是他所具备的这样一些卓越品质。甚至到了今天,这可能都是一些令许多中国人感到不快与不安的品质。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里,这些品质集中到一位手握重兵、又失去了皇帝信任的将军身上,尤其足以构成此人必须死的理由。《宋史》对于岳飞之死,连写了两遍“呜呼冤哉!呜呼冤哉!”的确如此。
事实上,当皇帝想要岳飞死时,岳飞在淮西之战中究竟是否应该对战败负责?岳飞到底是不是想要谋反之类的争论就已经变得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岳飞必须死。诚如宰相秦相公所说,这些罪名是否成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乃上意也”——这是皇帝的意思。因此,面对韩世忠的责问:“莫须有三字,怎么能服天下人心?”据史书记载说,秦相公根本就不屑于回答这个问题。他心里很有可能在奇怪:居然有人会问出如此幼稚的问题。事实上,许多死心眼的中国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天下人心”和“千秋名节”,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重要的。
从秦桧、张俊诸人的工作结果看,他们显然相当了解皇帝到底想要什么。据说,围绕淮西之战的重要往来文书,岳飞手中都有保存。但他入狱后,这些文书被人抄走,并且销毁了。而销毁这些文书的人,恰好又是想要岳飞死的人。这在事实上,的确使人们有理由怀疑他们所说那一切的真实性。
在秦桧们提供给皇帝的岳飞罪证里,有几条相当骇人听闻。
其一,他们告诉皇帝,淮西战败之后,岳飞曾经当众骂道:国家了不得了,皇帝又不修德(44)。这句话,今天听不出什么了不得的意思;然而,放在当时,已经足可以让人一个人家破人亡了;其二,朱仙镇班师之后,岳飞和他的主要助手张宪,曾经当着不少人的面,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岳飞问张宪:天下事该怎么办?
张宪回答说:就看您想怎么办。
其三,据说,岳飞曾经说:自己与太祖赵匡胤都是三十岁就当上了节度使。
当时,这样三句话连起来,的确可以要了岳飞的命了。至于说这些话的前因后果,上下联系,则没有人愿意考证。据说,至少第三句就有问题。岳飞是三十二岁做的节度使,他当时的原话是:三十二岁建节,自古少有。这顶多是一句飘飘然的自鸣得意而已,居然被演变成了胸怀异志的弥天大罪。
公元1141年,即绍兴十一年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正式逮捕入狱。在此之前,曾经有人劝他仿效韩世忠自救。岳飞拒绝了。他说:“上苍有眼,就不会陷忠臣于不义;否则,能往哪里逃呢?”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立过一个誓约,禁止杀大臣和上书言事的人。因此,有宋一代的确很少杀大臣。一般来说,流放到岭南炎荒之地,就是今天的广东、海南地区,已经算是最重的惩罚了。没想到,一件“莫须有”的罪名,竟然愣是被秦桧及其属下们问成了“大逆不道”之罪。这款罪名,属于必须死的“十大恶”罪名之属,在理论上讲,已经不在太祖的誓约约束之内了。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为农历除夕大年三十的前一天。皇帝批准赐岳飞死。并将判徒刑两年的岳云,亲手改判为与张宪一同处死(45)。
史书记载说,判决公布后,“天下冤之”,众多士民为之下泪。
据说,行刑当日,公元1141年,即宋高宗绍兴十一年阴历大年除夕,杭州城凄风苦雨,整日不绝。
注释:(1)转引自《治乱警鉴》第三卷第437页。
(2)《宋史》卷365《岳飞传》(3)同上。
(4)《宋史》《王彦传》。
(5)《宋史》卷365《岳飞传》。
(6)同上。
(7)同上。
(8)《鄂国金佗续编》卷27。(9)参看《中国宋辽金夏军事史》两宋部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百卷本《中国全史》。
(10)同上。
(11)《鄂国金佗续编》卷1,第1143页。
(12)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9。(13)《鄂国金佗粹编》卷1,第15页。
(14)《宋史》卷28《高宗纪》第529页。
(15)《宋史》卷361《张浚传》。
(16)同上。
(17)同上。
(18)同上。
(19)同上。
(20)《鄂国金佗粹编》卷7,第427页。
(21)《宋史》卷28《高宗纪》第530页。
(22)《宋史》卷361《张浚传》。
(23)熊克:《中兴小纪》。
(24)《三朝北盟会编》卷178。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2。(25)《鄂国金佗粹编》卷1,第17页。
(26)《三朝北盟会编》卷178。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3。(27)《宋史》卷361《张浚传》。
(28)《宋史》卷33《孝宗纪》第618页。
(29)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8。(30)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8。(31)同上,卷119。(32)(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15,绍兴八年。
(33)《三朝北盟会编》卷221。(34)同上,卷191。(35)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4。(36)同上。
(37)《三朝北盟会编》卷189。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4。(38)《三朝北盟会编》卷19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5。(39)《鄂国金佗粹编》卷12,第864页。
(40)同上书,卷7第475页等。
(41)同上书,卷20第1025页。
(42)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0。(43)同上书,卷146。(44)《鄂国金佗粹编》卷3,第46页。
(45)《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2。
第六章岳飞必须死
岳飞死后,南宋帝国在东南一隅继续存在了一百三十八年。
在它强制完成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全面恢复以文制武国策之后,帝国曾经两次主动发起北伐,均以惨败告终。从此,收复中原失地变成一个遥远的梦想,和当年的燕云恢复一样,成为永远无法实现的朝代夙愿。
同时,和北宋年间一样,皇家再也没有遭受兵变的梦魇。
从历史记载上判断,南宋帝国君臣的日子,过得相当惬意而浪漫,越来越像他们的祖先——徽宗皇帝与蔡京、童贯君臣。
公元1234年,即南宋端平元年,已经变得一点都不凶狠的大金帝国,遭遇到了一个比它当年还要凶狠的敌人,——成吉思汗掀起的蒙古旋风。立国一百二十年的金国,遂告土崩瓦解。其整个国家不堪一击的程度,可以媲美当年在它打击下的辽国与北宋。
历史仿佛开玩笑似的,又重演了惊人相似的一幕:南宋帝国君臣又一次上演当年联金灭辽的戏剧。这一次,他们是联蒙灭金。并且,同样以自己的漫不经心、投机取巧、背信弃义,给足了蒙古铁骑攻打自己的理由。
公元1279年,即祥兴二年,南宋帝国好歹比自己的死敌——金国,多挺了四十五年之后覆灭。从文献史料中判断,之所以能够如此,实在不是因为南宋帝国比金国人更能干,而是因为蒙古人没有腾出手;此时,他们正在忙于横扫欧亚大陆:从中亚到西亚,再到欧洲,令盎格鲁撒克逊人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黄祸”。就此,元帝国在建立了一个古今中外首屈一指、辖区达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的同时,也确立了在全中国的统治。
此时,已经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至元十六年。
这一次,悲剧的主角,名叫文天祥。他和岳飞同样优秀,同样令人尊敬;虽然形式不同,但遭遇同样令人窒息。让人无法怀疑鲁迅关于中国人善忘的论断。
这一年,距离公元1127年,过去了一百五十二年。
一次色香味形、场所、规格、规模均属上乘的盛宴,如果知道不需要自己买单,而且不必欠任何人情的话,莅临者自然也就无所顾忌,可以在轻松愉快之中细细品味。显然,越昂贵,便越值得夸耀,越有助于自我感觉的良好。
现在,盛宴已到尾声。
后记
几年前,在清东陵的乾隆墓与慈禧墓,我曾经大受刺激。是日,正值沙尘暴,古人叫大风霾。从他们的坟里钻出来时,心情灰恶已极。四千年来,我们不知为帝王们造了多少如此美轮美奂的坟墓。假如有人能够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银子的话,一定是个能吓死人的、真正的天文数字。据说,国民革命军十二军军长、盗墓贼孙殿英,在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坟里,不算毁掉的古籍善本、珍罕字画,仅仅盗走的陪葬品,价值就在两亿五千万两白银左右。用购买力折算,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将近五百亿元人民币。这还没有计算坟墓本身的造价之类。这么大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就是用来埋葬一个老头儿加一个老太太的尸体。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一辈子一辈子干过的事儿。从来没听什么人问过:这叫什么事儿呀?
一个家庭里,正副家长的气质教养、能力性格、为人处事,对于这个家庭是否幸福的关系极重。清贫之家和睦幸福的,大有人在;富裕家庭乱七八糟的,更不罕见,究其原因,盖出于此;由此想到,一个单位里,一二把手的气质教养、能力性格、为人处事,对于这个单位是否兴旺发达的关系极重,很少听说一个单位的一二把手狗屎倒灶,该单位的员工还会特别有团队精神的;由此想到,一个国家里,恐怕不能说历史就是人民创造的,和皇帝宰相们没有关系。尤其是中国,谁都知道皇帝宰相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他老人家根本就是我们的天地神灵,谁都知道他比我们的亲娘老子管的可要宽多了。连七品芝麻官都叫灭门的县太爷,更遑论皇帝宰相。既然如此,要想弄清楚中国历史上那些回肠荡气、一唱三叹、跌宕起伏、长歌当哭的事儿,只弄明白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可能还不太够,说不定云里雾里的反倒更糊涂。好些东西,从人的角度想一想,把人当成人琢磨一下,说不定很快就明白了。于是就写了这本书。
为什么挑这一段历史下手?仅仅因为有一个人的死,从会看小人书的时候就开始折磨我。不用说大家也能知道,这个人是岳飞。
我没受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