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黄克诚-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党给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必须先经过两党联席会议讨论等等。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实际上是蒋介石伺机篡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重要信号和步骤。

面对蒋介石的步步进逼,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分歧。陈独秀、张国焘等极力主张妥协、退让,委屈求全;蔡和森、毛泽东等坚决反对这种右倾投降主义的主张,认为应当予以有力的反击。但是,当时的总书记陈独秀的意见占了上风。结果,蒋介石先是夺取了第一军的军权,把共产党员赶出第一军:接着,他又将一批国民党右派分子安插进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取代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职务,他本人则当上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一手把持了党政军大权。

反共、反革命的火药味开始弥漫开来。

黄克诚所在的政治讲习班也受到了军队的监视,不言而喻,是来专门针对其中的共产党员的。

接着,教员也好几天没来上课了。

黄克诚对当时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感到震惊,更感到十分困惑。他只是隐约地觉得革命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般简单,而是复杂尖锐的。党内出现不同的意见和呼声,使他陷入长时间的思考,结果是头脑中的疑问越来越多,越来越不知所以然。

当他带着疑问与周围的同志讨论和请教时,他发现,大家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革命形势复杂,党内斗争尖锐,对于刚走上革命道路不久的人来说,疑问与困惑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南粤上空偶有阴云密布,但是乌云毕竟遮不住太阳。

1925年,国民革命军一举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反动军阀势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后,即准备北伐。

1926年2 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深入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北伐。

1926年5 月,以黄埔军校部分学生为骨干、共产党员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的叶挺独立团出师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7 月9 日,广州国民政府宣布正式出师北伐。国民革命军八个军共十万人,兵分三路,矛头直指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事集团。

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疾步而过。“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标语张贴在道路两侧。黄克诚一身戎装,鼻梁上架一副眼镜,让人感到既威武又亲切。

北伐在即,中央政治讲习班提前结业。黄克诚经过申请,转入北伐军总政治部训练班,接受军队政治工作训练。训练班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训练之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编入北伐军前敌政治部宣传队,随军进入湖南。

因工作需要,黄克诚不久被派往唐生智率领的第八军,担任第四师第十三团指导员办公室政治助理员。

一路上,革命宣传工作尽管很辛苦,但目睹老百姓敲锣打鼓,鞭炮齐鸣,踊跃欢迎北伐军,黄克诚深受感动,哪里顾得上劳累?!

部队进入岳阳境内,与军阀吴佩孚的部队遭遇了。前方枪炮声大作,震天动地。

黄克诚是第一次听到枪炮声,他还以为是鞭炮声,老百姓一定在夹道欢迎北伐军呢,黄克诚心里喜滋滋的。

然而,“鞭炮声”非但一直未停,反而更加密集。黄克诚这才明白自己险些闹出笑话。

他还未及细想,子弹已经“嗖嗖”地从他头顶或身旁飞过了。

毕竟头一次经历打仗的场面,黄克诚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噗噗”,子弹打在身后的土墙上,泥土飞溅。

一发炮弹呼啸而来,黄克诚被身旁的一个战友用力一按,两人卧倒在地上。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路旁被掀起了一个土坑,泥土盖了两人一身。

黄克诚的战友拉起他就跑,一边跑,一边叮嘱:“要沉住气,别慌张!”

北伐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前锋直指武昌。军阀吴佩孚精心构筑了汀泗桥、贺胜桥两道防线,调集其精锐之师,企图阻挡北伐军进攻。他还专门组织了大刀队,并亲临督战,士兵们后退一步,就要被砍头示众。

于是,叶挺独立团与之展开了一场血战,战斗异常残酷、激烈。

当黄克诚所在的部队抵达时,战役已经以北伐军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

汀泗桥到贺胜桥一线,到处是横七竖八的敌人尸体,因为害怕督战的大刀队,许多军阀部队的士兵吊死在树上。当时天气炎热,所有的尸体已经肿胀腐烂,苍蝇成群结队地在死尸上爬行,嗡嗡作响。血腥,尸体腐臭,屎尿臭,汗臭,一同伴随着热风迎面扑来,简直令人窒息。

目睹此景,黄克诚再看看英勇牺牲的北伐军战士,内心震撼不已。后来他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死人的场面,给我这个初上战场的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亲眼看到革命所付出的血的代价。此后,战争就成了我的日常生活,见到流血牺牲也习以为常了。①10月,北伐军经过数番进攻,终于占领了武昌,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解放了湖北全境。

唐生智第八军随即扩编为三个军。

黄克诚先是担任第三十六军二师四团教导队教官,旋即被派往下属第三营任政治指导员。1927年4 月,北伐军兵进河南,与奉军展开激战。黄克诚随军进入豫南。不久,他在郑州晋升为上尉。汉口友益街尚德里。人如潮涌。

一个年轻的北伐军军官,穿过拥挤的人流,不时地驻足张望,还不时地向周围的路人打听什么。接着,他径直奔向湖北省总工会驻地而去。

来到门前,他先停下步,凝视门口的牌于片刻,便欲进门。“请问,您找谁?”一个看门老人走上前来,拦住了他的去路。

“刘少奇先生!”

“噢,”看门人一笑,“他在二楼,上楼往右拐!”年轻军官“咚咚咚”

迈步上楼,来到一间办公室门前。门正敞开着,他止步问道:“请问,刘少奇同志在吗?”“我就是,您有什么事情?”一个正在伏案写字的人站起身来。他身穿一件半旧的蓝布长衫,头发很长,瘦高的个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我叫黄克诚,刚刚从河南前线回来,有重要事情向您报告。”年轻军官立正敬礼,说明了来意。

刘少奇放下毛笔,快步迎上前来,握住了黄克诚的手,亲切他说:“从前方来的?欢迎欢迎,您请坐!”

稍加寒暄之后,黄克诚便向刘少奇汇报了一个重要情况。北伐军进入河南前线,黄克诚与第三营的战士们并肩作战,促膝谈心,赢得了基层官兵的拥护和信任。黄克诚深深体会到,政治工作人员只有深入第一线,冲锋在前,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才能得到他们的充分信任。

就在这时,有一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

黄克诚所在的三十六军驻地,红枪会组织有相当大的势力。红枪会起源于清代的白莲教、义和团,是一种利用封建迷信组织起来的群众性武装组织。

连年兵荒马乱,很多农民走投无路,便加入其中,导致红枪会规模日益扩大。

三十六军开始十分重视与红枪会的关系。但是,随着部队节节推进,在后方的信阳、柳林一带,出现了土豪劣绅勾结土匪,以红枪会的名义破坏交通,阻碍北伐军行动的情况,而且情况愈演愈烈,连真正的红枪会也参与进来,挖公路,拆铁轨,严重影响了北伐军的军事行动。三十六军军长刘兴火冒三丈,进行镇压。

这时的黄克诚在革命战火中成熟了许多。他心里琢磨:红枪会破坏交通,确实可恨。然而,他们毕竟是农民,是我们的贫苦弟兄,怎么能忍心向他们举枪呢?可是,自己只是一个营指导员,自己的话又有多少份量呢?一定要制止这场自己人杀害自己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他决定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于是,他来到了武汉,几经周折,找到了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刘少奇。

刘少奇听完黄克诚的汇报,眉头拧成了一团。他大口大口地抽着烟,显然,这事情的确十分棘手。

良久,他开口问道:“别的地区红枪会怎么样?”

“别的地区没有发生这种事情,红枪会常常帮助北伐军。”

“这就奇怪了!”刘少奇沉吟道,“会门武装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我看这样吧,你先回去详细了解一下情况,我立即向中央汇报。我们的方针应当是能不动武,就不动武!”

“一动武,势必伤害群众。”黄克诚点点头随着答道。

两人握手告别。黄克诚顾不上劳累,又踏上了归程。

回到驻地,黄克诚协助战区农运委员会很快查出了红枪会破坏交通的真相,使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不久,黄克诚升任三十六军二师四团政治指导员。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政府内部危机四伏。

1927年4 月12日,蒋介石终于暴露出其假革命真反共的狰狞面目。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

5 月21日,驻守长沙的许克祥独立团发动叛变,捣毁省总工会等革命组织和机关,释放被关押的全部土豪劣绅,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横遭捕杀。

中华大地风云突变,东南各省鬼蜮横行。

已经迁都武汉的国民政府正面临严重危机。6 月10日,汪精卫集团与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密谋“分共”。远在河南前线的黄克诚虽然不了解后方一系列事件的详情,但是在震惊与愤慨之余,也隐约嗅出了不祥的气息。

部队中共产党员纷纷离去,连党员会也没人开了;听说长沙发生了许克祥叛变,有一万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被杀,唐生智口头上声称惩办许克祥,但一直未有动作……

黄克诚不禁有些迷茫,自己应该何去何从?留下来会不会出问题?即使离开,又该到哪里去?党组织又迟迟不见来人与他联系。左思右想之后,黄克诚决定请几天假,到武汉找上级党组织请示。

这时,武汉空气异常紧张。

黄克诚来到武汉,找到了第二师政治部主任曹壮父,请求指示。

曹壮父问明了黄克诚在团里的各项情况后,认为黄克诚一时还没有什么危险,便要他先回去,三个月内,一定派人与他联系。

黄克诚奉命返回驻地。

恰在此时,一封家书传来,令黄克诚陷入悲伤中。原来,他的好友黄庭芳被反动派杀害了!黄庭芳是他学生时代的好友。想当年,两人筹组“永兴旅衡学友互助社”,一同寻找共产党,一同加入党组织,后来一同进入中央政治讲习班。如今,故人逝去,心痛不已。

形势在不断恶化。

7 月15日,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疯狂叫嚣“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南国天昏地暗,血雨腥风。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黄克诚对于唐生智的旧军队完全失去了信心。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黄克诚望眼欲穿,党组织仍然没有派人与他联系。

黄克诚真有些担心失掉党组织关系了。10月的武汉,雾霭低垂。

街上行人稀少,军警荷枪实弹,来回走动。整个武汉已经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黄克诚离开部队,来到武汉,已经有许多天了。寻找党组织,是他再返武汉的惟一目的。

这些天来,他不顾危险,天天在街上“闲逛”,希望碰上熟识的党员同志,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好在他身着唐生智部队的军装,不致引起敌人的注意。

共产党员被杀、脱党的消息天天出现在大小报纸上,但黄克诚丝毫不为所动。

在一个雾气弥漫的傍晚,他又来到街上,四处“闲逛”。当他走到江汉关附近时,迎头而来的一个过路人引起了他的注意,此人似曾相识!

突然,一道灵光闪过,他记起来了,此人叫何家兴,是四川人,留法勤工俭学时加入共产党,后来他还去莫斯科学习过。黄克诚按捺不住心中的惊喜,紧走几步,一把拉住了那人的衣袖:“家兴兄!”那人先是一惊,猛抬头,认出了黄克诚。但是,他稍犹疑片刻,一言未发。

黄克诚知道,他对自己有所顾虑,非常时期嘛。于是,黄克诚悄声道:“我是专为找党组织而来武汉的,你知道不知道党组织的下落?”

黄克诚开门见山。

何家兴听完,下意识地往四周看了看,发现没有人注意他俩。他顺手从身上掏出个小本子,撕下一页,匆忙抽笔写了一行字,然后迅速塞到黄克诚手里,一扭头走开了。黄克诚趁四下无人,展开纸条一看,上面写有一个地址。黄克诚明白,这是接头地点。

第二天,黄克诚赶往纸条上写的那个地点。

在武昌长江边的一条小街上,黄克诚终于找到了接头人。相互一见,大家不禁喜出望外。原来,接头人黄克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