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晃抻巧怂担骸盎故悄蔷浠埃兴敲蠖呐兀炕故歉魇乇痉值暮茫衷谡庵中问朴绕湟细瘛!薄薄�
“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这句话给我留的印象太深了。它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对于女的疼爱之情和严格要求。1980年我和爱人终于能自由看望李钠了。她独自带了儿子生活,日子过得有些艰难。我们劝她再找个对象,她说:“唉,我妈妈是“四人帮”:谁肯找我啊?这时,我又想起了毛泽东说的那句活。我和爱人劝她:“你别这么说,你爸爸还是伟大领袖呢,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后来,我和爱人给她介绍了一个人,就是过去为毛泽东站过岗的警卫战士王景清。他们结婚时,杨尚昆同志还送了一个大被套,一包巧克力糖。因为李钠小时候很爱吃巧克力糖。还写了贺词,把自己和全家人的名字全签上了。
王光美同志知道这件事后,也表扬我们说:“你们办了件好事,看在主席面上,应该帮助。”
不久前,我和爱人去李们家里串门.李钠留我们吃饭:“你们尝尝老王做的凉粉和养面扒糕吧。”我们惊讶地问:“哎呀,老王还会做凉粉和扒糕?”李钠说:“我和老王在一起生活可享福了。他什么都会做,比我强多了。”
看来。他们生活是幸福的。我内心获得很大宽慰。
第十七章
你能说说毛泽东的幽默吗?
在我接触的领袖人物中,毛泽东是比较富于幽默感的。这种幽默在不同场合与形势下,有不同表现。从这一点看,银幕上的“毛泽东”就缺少了血肉性格。银幕上的“毛泽东”有时也说几句幽默话,但是举止音容与生活中真实的毛泽东总是有些貌合神离。就比如走路吧.毛泽东并非总是庄严或稳重,他非常喜欢晃肩扭腰,手舞足蹈,全身活动着走路,很有些像公园里某些活动着的老人。你想,他办公常常一坐十几个小时,全身发僵,走路时还不想活动一下全身吗?每当他从卧室出来去颐年堂参加会议时,短短一段路也要晃肩扭腰,手舞足蹈地走路,一旦到了广众之下,才改成庄严或稳健的步子。当他手舞足蹈时,还要有声有色地呼吸,并且朝跟随的卫士递个眼色,那是无产的幽默:“发愣干什么?我也是人哪!
毛泽东的幽默,很反映出他的优秀品格。
毛泽东在危急时刻,常常有幽默之举,不但表现出一个
朱老四咧着嘴正不知如何回答好。却”噗”、地放了一个屁。
毛泽东像听到回答一样点点头:“不?噢,不是就好。”
这一来。朱老四再也忍不往,红着脸,抓着后脖梗憨笑起来,我们他都笑出了声。毛泽东笑了一阵,语言一转,对大家说:“吃黑豆是个暂时的困难。陕北就是这么大个地方,每年打的粮食,就够自己吃的。现在敌人来了十几万,又吃又毁,粮食就更困难了。不过,这也不要紧,我们要度过这一关,再过几个月,就不用在这里吃了,到敌人那边吃去。”他盯住朱老四抱不平似地伺:“你说,难道只许他们吃我们的,我们就不会吃他的?”
朱老四点点头。用力憋出一句“吃狗日的!”
同志们又是一阵开心大笑。
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七个月没吃肉,青黄不接的时节多天不吃一粒粮,只吃菠菜,马齿苋等野菜,谁劝也不听。
有一天我帮他做睡前按摩,脚脖子小腿骨那里,皮肉按下去一个坑就起不来。这是浮肿。我忧虑地想劝说:“主席,你太缺营养了,你看……”
不等我说完,毛泽东接过话头说:“看什么,脚脖子都长胖了,你还说我缺营养?”
毛泽东在胜利的时候,春风得意十分高兴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幽默。”
沙家店战役获胜后,毛泽东首先表现出的不是大笑和欢呼。而是替胡宗南遗憾,带着同情悲怜的语气叹息:“唉,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哪样想,他就那样办……
于是,毛泽东把胜利后的开心大笑送给了同志们。
大家尽情笑过之后。毛泽东搬着手指数:“青化泛。羊马河、蕃龙、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吃掉它六七个旅。胡宗甫说他有四大金刚,毛泽东略一停,摇摇头:“我看他的“金缸’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
同志们又是一阵轰堂大笑。
“他们四口缸被我们搬来三口:何奇,刘子奇,李昆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么……
会场活跃起来,后面有人喊:“叫李日基!”
毛泽东吮吮下唇:“对了,叫李二吉。这次没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可就跑不了啦!”
会场里又哄声大笑起来。毛泽东就像一名幽默大师站在台子上,大家越笑,他越能忍住不笑;他越忍住大笑,就越将更多笑送给了大家。
很多人都熟悉毛泽东在双清别墅的凉亭里看解放南京胜利捷报的照片。摄影师照完那张相后,抬头望见我们工作人员。在这种时刻,我们是很想同毛泽东合一张影的,但又说不出口。
毛泽东从我们眼神里看出了什么,先问摄影师:“你为什么给我照这张相呢?”
“解放南京了,多有意义啊!
“噢,有意义就要照像。”毛泽东忽然转向我们工作人员问:“你们不觉得有意义吗?”
“有意义。”“给我们和主席合一张影。”
在大家高兴的喊声里,毛泽东走出凉亭,同在场的工作人员一起合了一张影。
50年代,毛泽东视察海军,参观了舰艇很高兴。接见海军官兵时,指战员们虎成虎势列队甲板,那气氛的严肃凛然是可以想象的。毛泽东集共产党主席。共和国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于一身,穿着他那双大头棕色皮鞋从队前走过,厚重的鞋底敲击甲板像历史车轮滚过一般声声撼人心魄。行注目礼的官兵们紧张。激动、兴奋,个个身体绷得如铁板一样。
突然,毛泽东在一名黑瘦的战士面前站住,亲切地望着那名战士。刹那间,记者做好准备,海军首长做好准备:都料定毛泽东将发表重要讲话或是同战士讲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带指示性的事情。战友们都从眼里流出羡慕的神色,那名黑瘦的小战士胸膛有些起伏,随时准备用响雷一般的声音回答领袖的问话。
可是,谁也没料到,毛泽东用一种轻而柔和的声音问:“你是不是饿的?”
战士一怔,毛泽东先笑了。于是战士泄了气,想起自己又黑又瘦,不由得也笑起来。凡是听到问话的战士也都笑起来,接见气氛从紧张严肃一下子变成了热烈活泼。
毛泽东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卫士和警卫人员相处随便。更是不乏幽默。
记得第一次游长江时。我照顾毛泽东换好游泳裤后,自己也脱了衣裤,换游泳裤。我发现毛泽东在打量我。
“银桥啊,你已经比较伟大了,发展下去就比我伟大了。”毛泽东一本正经说。我不明白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说?甚至有点不安。”
毛泽东忽然拍拍我的肚皮:“你肚子大了啊,快跟我媲美了!”
我笑了,往回收肚子。
毛泽东又拍我肩榜:“你直起腰来,背不要驼着。也快随我了呢……”
毛泽东有些驼背,我也有点驼背,忙挺胸收腹说:“岁数不知不觉就大了,可我是做不出主席的贡献了。
“才而立之年就这么泄气?我老了,你还是大有前途。”毛泽东说着。走了出去。
毛泽东在连续工作时,常需我们一再提醒才肯到室外散步,每次散步,他常交待一声:“看看表,十分钟。”
为了让他多活动活动,我总是瞒时间。可毛泽东身上总像装了一座生物钟。每到十分钟左右必要问:“怎么样,到钟点了吗?”
我便说:“还差2分钟。”
“你那个表总是犯路线错误,要改也难。”毛泽东嘀咕着,不再问时间,自己数着走百步,便回屋继续办公。
有一次,我指挥几名卫士利用毛泽东散步的机会,准备将他书房里的大沙发搬到另一个房间去。试几次,搬不出门.只好又放回原处。
毛泽东回屋来,见沙发仍在原处,便问:“怎么没搬出去严
“门大小.出不去。”卫士封耀松说,“干脆留在屋里吧?”、
毛泽东看看我们.又看看沙发,作严肃思考状:“唉。有件事我始终想不迫呢……”
毛泽东在与专家或领导干部谈论国策之后,常有踱步到警卫人员那里,就同一问题听听战士们意见的习惯。我们也乐于在他面前发表见解。便问:“什么事啊?主席。”
毛泽东皱眉作不解之色:“你们说说,是先盖起这间房子后搬来沙发呢?还是先摆好沙发再盖这所房子?”
我们都红了脸。这还用说吗?我们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沙发搬出门去。
类似的例子大多了,你随便找个卫士问问,他都可以给你讲几条。毛泽东的幽默绝不是哗众取宠,也不只是为了活跃气氛,他的幽默总是能给人信心、欢乐、启发、知识和力量。
第十八章
毛泽东是主张“读书无用论”吗?
这是胡扯。
你说的这篇文章我没有见过。但我见过类似现象。有些人很会赶时髦,找出领袖人物的一件事或几句话,孤立出来,大发议论或是写个评论,报纸上一发,自我标榜”独立思考”.“独树一帜”,“有新见解新观点”。
可怜。实在是把丰富的毛泽东思想简单化了。
还有一些确实受过冤枉受过委屈吃过不少苦的知识分子,有时难以跳出个人感情的圈子,客观全面地去评价一位历史巨人,对于一些历史问题不能尽量实事求是,或多或少带了个人的反感去“反思”,便免不了发生错误。
毛泽东反对的是死读书,是脱离实际的读书,反对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有时话讲得激烈些,甚至是带了情绪的“过头话”,但是不能将这些话作为“读书无用论”的证明,他也讲过大量“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一类的话,又该作何解释?
我来到毛泽东身边不久,他向我布置任务,总少不了学文化,少不了读书。毛泽东帮助身边工作人员学文化的故事报刊上发表过很多,那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关于学习和读书,我可以再讲一些情况。
作为个人,毛泽东是很少求人的。转战陕北时,他以个人名义求过人,就是为了书。
中央机关撤离枣林沟;追兵的枪声都听到了。毛泽东刚骑上马,又跳下马。他走到警卫战士马汉荣身边,问“汉荣同志,你是绥德人。对吧?
“是的,我是绥德人。”马汉荣是新兵,立正回答。
“绥德距这里有多少里?
“里数我说不准,但是不远,用不了半天就能到。”
毛泽东沉吟着,望望自己的书箱,终于说:“我个人有点事情想求你帮帮忙,你看一一一”
“主席,你就只管吩咐吧。”。
“有几箱书,能放在你家里吗?”
“能!没问题。”
“这个……对家里人不会有妨碍吧?比如,会不会受牵连?
“没妨碍,我家住在绥德东面的一道大沟里,距公路远。敌人不会去,就是受了牵连,家里人也对付得了!”
“谢谢,谢谢了。那你就准备跑一'!”
当时,大家焦急万分,提心毛泽东的安全。毛泽东深锁双眉,担心的是书。马汉荣送走书后,毛泽东盾头舒展些。过了一天,马汉荣寻找到队伍,报告书已经藏人家中一个暗口小窑,土匪都找不到的小窑,国民党兵更找不到!毛泽东这时才有笑容,连说了三声“谢谢,谢谢,谢谢你帮了我大忙。”
战争年代总是没完没了地精简行装,毛泽东什么都舍得精简,唯独舍不得精简书,甚至是写了字的纸。董必武曾说:“毛泽东爱书如命,为我们党也作了一份大贡献。许多珍贵文件和资料,中央机关都没有保存住,毛泽东保存下来了,成为我们党一大笔宝贵的财富。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毛泽东是“书箱先行”他有两个一米见方的木头箱,每次外出,哪怕是一二夭,必要带着书箱,书箱里有各种工具书。古典文学。政治书籍以及文件材料。如果乘专列外出视察,我们总要提前一小时把书送上专列,按照家中的顺序,将他正在看或准备看的书摆在床上,桌上,他登车后,擦把脸就开始看书。说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没半点夸张。
1947年10月底,江青去河东接回李钠。带李钠的阿姨换了高小毕业的韩桂馨同志。因为毛泽东说:“李钠7岁了。现在的形势上不了学,怎么办呢?”于是换了一名有文化的阿姨教李钠读书识字。
见面那天,李钠向父亲保证:“好好学习。不淘气……”
毛泽东笑着说:“好好学习是对的,这个不淘气还可以商量。乱淘气不行,有点小淘气还是可以的。孩子淘气是聪明健康的一种表现……”
你能说这种观点就是不对?我看很有哲理。
当然,真理再在前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毛泽东在晚年有些话讲过了头,他的某些观点,他所发动的“文化革命”,也导致了教育事业的一场浩劫。但是,不能因此说他主张“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