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部再次露出水面,我能够听到岸上传来地惊呼声,心里却无比畅快:我已经整个人依靠木板的浮力悬浮在水中了,既没有划水,也没有往下沉的感觉。
看到我这么大的个子都能浮起来,战士们有了一点信心,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小心淌入水中。
欧且人饶有兴致地在岸边看着这帮早鸭子的小心举动,不时脸露微笑,估计对他们的畏水行为有些不屑。果然,等这些早鸭子都下了水,欧且战士们也“扑通、扑通”地跳了下来,游到我们这群“板子军”的边上,得意地展示他们的水中技巧。
不过对我来讲,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但要渡过小河,我们还得更进一步。
我试着模仿欧且人地击水动作,却在水中寸步难行,他们的动作也实在繁多,缺乏标准化,难以在太昊战士中间推广。
“看好了!跟着我做!”
我回忆了一下后世的标准化游泳姿势,在湖中试着采用蝶泳的姿势前进,这个动作看上去比较容易掌握,也能够缓慢而有效地在水中前进,很快,后面的太昊“水军”开始跟了上来。
欧且人在一旁颇为诧异,他们也没有想到太昊人能够这么快地在水中前进。
这一天地水上训练让所有战士们筋疲力尽,看起来比较轻松,等到上岸以后才发现腹中空空,食量也比平日大增。当然,新收成的稻米我们还舍不得吃,只是湖里的鱼多消耗了些而已。
水上训练一连进行了十来天,太昊战士们已经开始学着像欧且人那样跳进水中了,初学时对水的恐惧已经消失无踪。
“长老,我们准备好了,可以到禽人部落去了!”我自豪地对欧且长老宣布。
可是新出现的情况让我们的禽人族之行再次中止。
太昊族人来了!
第二百九十八章 … 水陆并进
10月27日,所有的谷子都已经存入瓮中,明年将是稻业发展的关键一年,现在的一碗米饭,可能就是明年一亩稻秧,我可舍不得浪费了,甚至连小湖边上长出来的第二季野稻也在我们的竭力维护下收成近百个这些收成也全部进了我们的陶瓮。
这时我们禽人族之行也已经准备就绪,已将择日出发。
可就在这天中午,在我们停泊湘楚号的地方,丛林中往天空升起了三道巨大的烟柱。
“族长!您看!”正在筑土房的战士大叫起来。
这是我们和大楚号临行时约定的信号,若是这烟柱升起,就意味着他们回来了!
“我们去看看!”太昊战士们停下了手里的所有工作。
半年没有见到族人,现在突然间能够见到族中的兄弟们,怎能不让人欣喜万分。
我也没有忘了让人在欧且村中升起三道号烟。
下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我和所有的太昊战士赶到了船边。尽管此前也有些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吓了一跳。
湘楚号是拖到岸边停放的,但水中竟然还有两艘大船!大楚号和长江号都来了!而太昊族人队伍的规模也超出我的想像。
“梅梅!你们怎么来的?!”
个头高出族人一大截的梅梅在岸边如此醒目,以至于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她。梅梅放下手中的东西,如飞般向我跑来。
“怎么连你也跟过来了?元方呢?你不用帮他筑城了么?”我抱着梅梅,心里有些酸酸的感觉,这可有好一阵没有见到她们娘俩了。
岸边忙活的足有300多人,甚至还有许多马、牛站在岸边,大量的工具、粮食正从船上搬下来。
“你们怎么过来的,这些东西船可装不下。”我好奇地指着岸边的物资。
“报告族长!我们是从岸上过来的!”受命回去的小队长在一边抢答。
“从岸上?不是坐船么?”
原来当初大楚号返航后,发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按我地要求用船运200名以上的族人过来,梅梅也为此伤透脑筋。最后想到的办法竞然是“水陆并进”!
大队人马先渡江,再沿江岸一路前进,大船在江中顺水而下,主力却在陆地上行走,速度居然不输于水中的船。偶尔遇到岸边不能通过的地形,再由大船装载转运过去。
但这样大规模的运输也让太昊人经受了一次重大的考验。
9月初,秋收完成后就出发的大队伍,居然到了10月底才抵达湘楚号所在地岸边。这一路他们竟然花了近50天时间!
久不见亲人的太昊战士们在岸边雀跃,已经大半年没有看到我地族人们也发出阵阵欢呼。
我却觉得眼眶有点发热。
梅梅为我带来了许多消息。
元方的大楚城已经基本完工。从大楚村迁来的居民全都住了进去,大楚村虽然还在,却已经不到700人,大楚城里住了近3000居民!现在的大楚城正在大兴土木。建设大楚宗庙。大江南岸地庸人则在元方的安排下集中成了一个大村,规模已经接近1000人,还在不断往周围探索,有近一步扩大的迹象,这让湘楚码头的物资运输,#处于繁忙状态。
太昊城内,却有不好的消息传来:风氏长老风余已经过世!
我不禁向西北方向唏嘘:风余长老您走好!恕我没能亲自送行!
当年可是风余一手把我扶上太昊族长位置的!如今十来年过去了。我地作用固然巨大,但风余的功劳仍不可埋没,没有他的决策,今天的太昊绝不是已经建成的这般发达。
“那大长老是谁?”新的大长老将通过选举产生,我作为族长也不能干预,这是太昊律法中有明确规定的。
“他们想选梓桦,我没有答应,现在是风极回去当大长老了。大方城由风尘来主持。”梅梅提到梓桦当大长老就有些好笑。
这也怪不得长老们,一方面是梓桦在太昊城内的确已经在挑大梁了,另一方面多半也年城我地份上,谁要提出来让梓桦当大长老,除了梅梅以外。敢反对的人还真是不多,这一点我对梅梅还是很嘉许的,跟我这么多年,梅梅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小女孩了,她也能够在这样的大事情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梓桦还是太嬾了些,凭她地能力,可以在太昊的诸多事务中发挥作用,但要想做到协调太昊诸部族长老间的平衡,保持太昊城内的平衡发展,他还得向风极、土鲁他们多学习。
“我听说你要带200人过来,就知道你一时不会回去了!刚好元方也从南庸回来了,所以就亲自带了这么多族人过来。你要做的就是种植新的粮食吗?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梅梅对我的计划也不是很清楚,但从小队长的描述中知道这个计划对我很重要,索牲把族人的数量再增加了100,还从太昊城要求增援了匠人,并带上了大量的物资和工具。
我轻轻摩挲着梅梅头顶的黑发,却一时间没法子说清我的意图,好在她们已经过来了,以后有的是时间解释。
“报告族长!我们是在这里宿营,还是往欧且去?”太昊战士们开始问起新的基地。
“一部分人到欧且去,大部队还得先住这里,等我们的新村有了合适的地点再搬迁!”
开玩笑,300多人的大队伍开到欧且去,会让欧且人吓坏的。但据欧且长老的说法,所有的部族都是在各个山头建村!传说中的大洪水随时会把山下的低洼地带淹没,只有山头上的部族才能幸存。看来我们也得找一个合适的山头建设我们的村子。
“族长,那个山头怎么样?”小队长指着的是我们第一次前往欧且时通过的那个山头,那里靠近欧且,而且离水边很近,可以停泊我们的大船。
“嗯!不错,明天我们去看看,新的村子该怎么建!”
按我的个人想法,还是得找一下后世的西湖,说不定我们的村子就得起名叫“杭州”了,可是就眼前看来,在没有找到西湖之前,我们还真得找一个能够方便停船的山头。
然后还得找一片可以发展水稻生产的地形。
禽人村,只好下一步再去拜访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 余杭新村
以前也曾经多次翻越过与欧且人相邻的这个山头,映象中山顶比较开阔,却不像欧且那般有山洞,没有现成的居所,全部的生活条件都得从头建设。但有了这么多太昊族人过来,我对这个新村的建设有绝对的信心。
带着梅梅和战士们登上山头,目测一下,大约也有近百亩方圆的平地,这地方修个村子是没问题了,但要有大的发展是不行的,好在我的目标也不高,眼下只要能够安顿下这数百人就行了。
让我最为满意的却是从山头到欧且之间的水泽,这地方溪流纵横,只要稍作修葺,就是数万亩天然的良亩!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上面的树筏去,建立起简单的的水利工程可。
当然了,过于低洼的地区我是不敢利用的,毕竟一场大雨下来,多数的小溪都会连成一片平湖,稻田的排水没法子解决,加上眼下还不需要太大规模的农业,我打算开发的地盘连这块水泽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只需要靠近溪流的数百亩坡地就足够了,其他地方就让它保持原来的地貌就行了。
种子是现成的,开春以前,我们的任务是建村子。
“就是这里了!我们在这里建一个‘余杭村’!”
虽然还没有见到西湖,我已经为这片地大致地定了位,反正肯定是在上海到杭州之间,叫“余杭”不会太过份吧!
但眼下还没有法子直接建房,我们的大队人马还得先在岸边宿营,明天把所有的船移动到这座山头下,才能开始建设新村,所以我只是让战士们回去通知船员,今天不用再把船上的东西往下搬了,而是反过来,把物资往船上搬。
梅梅和我都不再回船上。我们直接回列欧且村去住,和我差不多高的梅梅一出现,就让欧且村的人闹翻了天,在土坯房前挤满了来看热闹的欧且人。
“我们要搬走!”我跟欧且长老直接了当地提出新的安排。看得出来,这让欧且长老很是郁闷。
他蹲在山洞口,半晌没有答复我地话,不停地用树枝在碳灰中划拉,最后干脆一个人进洞去了。
我也有些黯然,毕竟寄居欧且有一阵子了,这样子离开也有些不舍。
从欧且到我们的余杭村有近一个小时的路,但从山顶上可以相互望见,所以感觉上并没有离开欧且人太远。
第二天开始。我们在欧且村的族人开始收拾物资。
船已经全部划到了余杭村所在地山脚下。船上的物资开始大量往山运,而山上也快速地建立起太昊行军标准的帐篷营地。欧且村的太昊族人开始把第一批稻种运往余杭村。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欧且人对我们的离开普遍表现了不舍,却都义不容辞地前来为我们搬运物资,村中能够出动的劳动力全部参加了我们的物资搬运。
两天后,除了土坯房,其他东西都从欧且搬完了,我和所有战士们一样,住进了太昊的帐篷。
10月30日,长老来到了我们地余杭村,看到我们跟欧且地距离不是太远。才勉强挤出一点笑意来,像平时在欧且村那样,蹲在山头看着我们搞新村的安顿和建设。
大部分族人都在建设绕村地围栏。按我的要求,由于这里没有什么大型猛兽。围栏是用竹木混合编制的,太昊族人做起来很快,但我留意到,欧意人的竹篱笆上有专门为防御蛇而做的竹刺,也让太吴匠人们如法泡制,在欧且居住过的战士对此更是心领神会。
近50名太昊族人则和欧且人一起,去小湖捕鱼山,太昊族人对鱼的鲜香是不会拒绝的,但要他们从食牛、羊、鹿肉为主到改为食鱼肉为主,则还需要一个时期来适应。
相信过一段时间,他们会怀念太昊的生活。
稻饭羹鱼地生活对南方人没什么问题,对太昊族人则不一定有太大的吸引力。
这一晚,余杭村的围栏内,炊烟袅袅,香气四溢,十多口陶锅内煮满鱼羹,从太昊千里迢迢送来地粟米也让一直以来都不大舍得开怀大嚼的留守战士们饱餐家乡地美食。
我和梅梅并肩坐在一起,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初到太昊的日子。
到这个世纪已经过去18年了,这当中经历过几次的重新创业,有带领大元族人走出山洞的艰难,有初建大元城时的辛苦,有在皋陶建贸易城时的踌躇满志,也有在太昊城创业的重大跨越。甚至在此之前还有新创大楚码头的南向宏图。
现在,又一个新的起点出现在我的面前。
江浙诸族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呢?
无论如何,我也得带着太昊族人在江海之滨建立起一个代表北方文明最高水平的据点,才能以此为依托,发展以稻为主体的农业,并以远超北方的水平建设渔业文明,让这里的诸族能够迅速提高生活水平,往集中发展城市文明的方向进化。
这一切的起点,就得源于我们眼前这个简陋的小村子!
时已深秋,进入了南方雨水最少的时候,在开春以前,我们得把基本的生活条件建设起来,开春以后,我们就得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