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老干脆带我们出洞,指向山上一个地方,这下我明白了——石头猴子!
我到了花果山!?
第五十章 云台苍梧
不过此“花果山”非彼“花果山”,因为这里的石猴乃是一只“真正”的石猴,独立山巅,五官毕肖,身材肥硕,难道是齐天大圣肉身成圣的遗迹?
长老见我兴趣盎然,便要带我们去观看,但天色已向晚,我还是放弃了,打算第二天再去看个究竟。晚上部落里招待我们的居然是鱼,一打听,原来这里的猎手们都有一手用木矛刺鱼的好功夫,河鱼也好,海鱼也好,只要在数米之内的浅水中,都逃不了一矛。猎手们的矛尖是用打磨锋利的鱼骨做的,穿透力比较强。
但看得出,用鱼待客已经是部落里比较隆重的方式,因为其他的族人还是只能享用草原上的动物,只有我们这些来宾才享用鱼。
我问了一下部落的其他情况,其实在这座山里的两个部落都不小,各有200多人,几代以来,相互通婚,都有所发展。生存条件比当初迁出来的时候,在草原上昼夜不安,那是要好得多了。
长老还告诉我们一个情况,在往南的大草原上,原来有好几个跟他们一样迁出来的部落,已经习惯了在草原上生活,但20多年前(长老说他小的时候),草原卷来一场大洪水,将那几个部落一扫而光,后来听说也有幸存下来的,却都往西边的山地迁移了。
看来这些原始部落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话,是不能轻易在草原上生存的,再遇上天灾,就更难以幸免了。
晚上趁有点时间,我让元昊和其他几名战士教给部落里的猎手弓箭和鱼网的做法,并留了两张弓、三十支箭和两张鱼网给他们。
天亮以后,拒绝了长老带我们去另一个部落的建议,让几名战士去示范弓箭、鱼网的使用方法,我另带几个人上山看了一下,却看见了一块像野猪的大石头,不禁失笑。看来这山和《西游记》是有点关系了。
没有向另一个部族走访,也没有在山上有什么特别的收获,想想也是,这年头除了我能给这里留下点什么“人文景观”以外,今后的考古人员大约只能在下面的石洞里找到那些部落的生存遗迹了。
但我还是放弃了在山上题诗写字的想法,急着想下山去,继续向南,寻找我在后世可能听说过或者熟悉的地理景观。
下山跟那个部落的长老们道过别,叫上我们的战士,21骑又继续向南。
这一天继续驰骋了大约五十公里,因为是中午出发的,再踏过几条小河后,天色已晚,只好宿营,感觉这里的河流纵横交错,网状分布,却是越来越接近我心目中的“江南鱼米乡”,尽管没看到什么特别的景致,但离我心中的地理座标越来越近了,说不定过两天就看见长江或者太湖了呢,要不就是崇明岛也行啊。
或者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半夜的时候,我居然梦见了孙悟空和菩提老祖,听见菩提对孙悟空说:“凡腾云者……”
我大叫一声醒来,帐篷外面的岗哨跑过来问什么事。
我一身汗,想起了菩提对孙悟空说的话:“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
苍梧!这里就是苍梧!
这座山后世有记载的,唐宋时就叫苍梧山,明清后改叫云台山了。
云台山古称郁州山,唐宋时称苍梧山。唐李白诗:“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宋苏轼诗:“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都是云台山。
后世的黄海水位一度上涨,曾将海边那些山峰隔入海里,成为群岛,吴承恩写书时,这里还是岛,再往后世,才又露出来成为山。
这个年代的海水位却低得多,才看得见完整的山。
提醒我的就是那个石猴——据说吴承恩就是在这座山下呆了三年,才写出来的《西游记》!
小说中不同的就是那个石猴先是花果山上的一个石卵而已。
这座有石猴的山峰在吴承恩来过之后的确也更名叫作花果山,是后世云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苍梧在后世的海州和连云港一带,那这里就是苏北了!
老天!果然在苏北!
那我们的部落就应该在苏北到鲁南的交界处了,怪不得向南跑了这几天,都是只见平原不见大山,只有这苍梧(或者说云台山)如此突兀。
怪不得这片草原上水网交错。
但接下来的发现让我不得不放弃这次冒险和探索——第二天的行程很快被迫中止,因为前面出现了一条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条大河,尽管我可以肯定它不是长江,却对我们的行程是致命的,我们向上游奔跑了数十公里,仍见河面有1公里左右宽,中心处肯定看不到底。我在河边郁闷了好久。
“欲济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对了,我不是面对“冰塞川”,而是“欲渡无舟楫”!
船!将来我要向南寻找出路,一定要有船!
到了江南,就会有稻谷,就能吃上大米,还有蚕,可以穿丝绸——流口水啊!
可惜我现在连钉子都没有一颗,哪来的船?“大船烂了三千钉”,就是说小船也得有几百颗钉吧?
对了,古有圣贤言:“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那里面的“槎”可不是船,是木筏子!孙猴子出海学艺,不也是乘的猴子们扎的木筏么?
《西游记中》描写道:美猴王早起,教:“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果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
那么我们也可以编筏子啊,不过看了看周围一望数十里的长草,和我们马上带的那几把只可能用来砍柴的小小石斧,我只得苦笑一下。
但还是不甘心,又沿河往上游走了半天,眼看仍无过河的可能,只得作罢。
不过往上游走也不是没有收获,这一次却是我先发现,一处河岸边,蓬蓬松松一大片竹林!
这可是好东西啊!
有了竹子,可以用来做很多竹编工具啊,甚至我现在用的“兽骨管”毛笔也可以换代了。还有可以用来引水,那我的造纸工业也会改善条件了啊!
另外竹弓箭的制作也是工艺最简单的,杀伤力也不小。
……
我下决心一定要移栽这个东西。却没有想到我们的工具实在不得劲,几把小石斧挖了一天半,才从竹根处挖了一篼起来,将上面的余土去掉以后,将这篼20多斤重的竹根专门交给一名骑兵驼在马上。
除此以外,回程的路上,又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马群,大约也有两百多匹马,但我们左撵右撵,就是不能按我们的想法赶向北,累了半天,只好放弃了,我交待元昊,下次一定带狼来,那些小家伙专门克制这些大东西。
带着巨大的收获——起码我知道我在哪里了——我们在11天后返回城中。
但回城以后,却得到一个我最难以接受的消息。
第五十一章 寻找莱鹰
“莱夷那边出事了!”木驼一头大汗对我说。
原来在我离开后两天,一群敌人在夜间包围了莱夷那边的工地,五十名大元骑兵和100多名大元战士寡不敌众,加上敌人一冲进来就用破坏畜栏赶跑马匹,大元族战士仓皇中只逃出来20多人,其他的就全被杀死或抓走了。
逃回来的战士个个带伤,都说敌人带了一种巨大的野兽,围栏一撞就开了,是什么野兽地谁也不知道,但敌人有坐在兽身上的却是大家都看见了。
由于没有了马,逃出来的战士在林中边躲边逃,7天以后,最快的才回到大元,木驼已经派遣几个小分队出去察探,现在就等我回来拿主意,要不是我回来得及时,木驼也要出去追察敌人了。
我问敌人有多少,几名伤兵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有的说比上次莱鹰带来的人还多,有的说要少一点。但敌人头上多插鸟羽,好像领头的部族村长叫嬴什么东西。
我立即和木驼他们一起赶往莱夷。
两天后来到现场,工地一片大乱,到处是碎尸和破烂的武器,已经修起一半的城墙部分被破坏,看得出敌人专门花了一点时间去做这个事,我毫不怀疑莱鹰对城墙这东西恨之入骨。
山洞内的壁画已经被血涂过,并用火烧过,那些头盖骨也被拿走了——我曾经下令不许大元人进入这个山洞的。
看来是莱鹰了,其他的部族就算要做这个事,也没有必要拿走这个洞里的东西。
由于事情已经过去了12天,木驼手下的骑兵们一无所获,搜了5天以后,我下令暂停这里的施工,但骑兵们要在这里建一个基地,不断有人巡逻,确保煤矿在我们手里。并打探莱鹰的去向。没有了步兵牵制,一旦有了大量敌人出现,立即逃遁应该还能做得到。
同时要加强夜间的巡逻,以防再度被袭。
10个五人骑兵小队分别向周围100公里以内的各部族打听与莱鹰有关的消息。一有所获,立即回报大元。
把已经无可挽回的损失抛到脑后,回到大元,抓好建设大元的基地才是长久之计。既然有如此强大的敌人存在,那我就苦练内功,抓好内部建设,以免将来正面交锋时无可倚仗。
面对骑兵的损伤,对骑兵强大作战能力已经习惯了的木驼血红了双眼,恨不得能与敌人立刻一决生死。直到我安排元昊带狼到南方去赶那群马,木驼才开始在这个重大的好消息面前有一点振作。
要想让大元更加强大,除了自己要加强建设以外,更主要的就是加强大元在周边各部族的中心地位。大元周围近150公里内已经发现的共130多个部族,已经有50来个并入了大元族,剩下的只有80来个部族,并多数与大元族保持良好的往来关系,应该说,大元在这个区域内已经做到了居于中心地位,不管是从技术上、文化上、商业上还是从影响力上都是如此。
但总共近5万平方公里地方,总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就2万人的样子,平均2。5平方公里才1个人,加上分布得很散,就算发展得再好,总体力量也有限得很啊。加上也有些并方山地部族对大元有戒心,总不能强行将所有人集中在一起吧,那样子的结果,最多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人民公社,不会给现在的大元带来什么好处。
由于这一次向南考察的收获,我对大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了一点认识,大约就是在苏北和鲁东南结合的地方,这个地方在我所处的这个时代,应该是在古中国的发展中处于比较落后的地区,但往北和往西,按历史记载,应该有大量的原始部落群存在,也就是说,大元所在的地方,如果不是我的到来,将会是远远落后于山东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存在。
毕竟从文明发展和人口迁移的方向来看,这里的部落应该是山东中部原始部落扩散出来的一个极偏的分支。
那么从大元向西北看,那边一定有比这里更集中的原始部落或者部落联盟,一定有密中得多的人口。从上次莱夷工地被袭的情况来看,应该有比莱夷更强大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存在,那也可以等同于有比莱夷规模更大的人口集中区域存在。
有更强大的敌人,就意味着至少有更多的人!
大元的文明要发展,就一定要往西北方向拓展!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去的原因:矿!
后世的考察已经证明,大元所在的苏北地区,是一个金属矿比较贫乏的地区,因此,要进入青铜时代甚至铁器时代,也必须进入鲁东南。
同时,南方的稻谷和蚕,也是后世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亚的棉花目前应该已经在西北地区——新疆开始种植了吧!当然,这些东西对于大元来说,还太早了一点,也太远了一点。像南方,如果没有合适的水上交通工具,是没有办法去考察的。
想到这些好东西,口水开始哗哗地。
不管了,在做好大元内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首先向西北方向开拓一下,看能不能接触到发展得相对较好的部落群。
由于匠作区的存在,大元商业开始发展起来,土土从一开始对“自给自足”有一些顾虑,到现在对大量的猎物和粟米无法处理,就是大元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甚至在大元神庙,供各族长老和村长居住的“贵宾房”也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其他的族人就更难以满足住宿需要了,眼看在大元城内露宿的人越来越多,我让木青筹划一下,看是不是可以搞点“商业房”,作为旅馆使用,同时让“老虎”派人在里面负责提供有偿食物,当然,各族的长老和村长来,还是要免费招待的。
在农业平稳发展,纺织业刚起步的情况下,大元的商业主要是靠陶器和武器支撑,但周边各族的需求有限,目前已经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
怎么办?按后世对待生产能力过剩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