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许光达-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车来好像“画龙”。

许光达觉得,作为将来一名专业技术干部,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成的。

这天,他决定帮助辛武。

“辛武同志,咱们一块练练驾驶的操作好不好?”许光达热情地说。

“好是好,可班主任说过,不经允许任何人也不得动车,怎么办?”辛武觉得为难。

“这好办,你取来两个小凳,再找两个木棒来。”

辛武感到不解,取这些东西干什么?但还是照办了。辛武走后,许光达取来一付羽毛球拍和四块砖头,均匀地摆在地上。

许光达和辛武相对坐在小凳上,开始教了起来:“这拍子当作方向盘,眼睛要始终看着前方,不要低头。用左手扶着上端,右手的木棍当作换档杆,脚下两块砖头作为离合器的踏板和油门的踏板,车起步时,先放下手制动,再把抽象档杆放到二档。稍稍加点油,然后,踩下离合器把档放到三档。减速时踩离合器,接着踩一下油门,同时把换档杆放到低一档的位置上。”

辛武照着许光达的办法,反复练习。嘴里不时地念叨着:“卡,呜……卡,呜……卡!卡!”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辛武喊了一声:“光达,我会了!”

“太好了!”许光达高兴地赞许道。

辛武放下拍子和木棍,一把抱住许光达,激动地说:“你这一招还真灵。

晚上我请你到饭馆去打牙祭!“

许光达在班里,每月发得七十多个卢布,月月光。可他从来不下饭馆,平日节衣缩食的。同学们都感到奇怪,这些卢布已经是苏联红军尉官的待遇了,都弄到哪去了呢?

原来,他把每月节省下来的钱全都作为党费交给党了!他关心着党的事业,无时不惦记着红军的发展和国内的形势。

这是个星期天,不少学员都逛街去了,他来到东方大学的阅览室,拿起一张《真理报》仔细地阅读着。

突然,他高兴地叫起来:“太好了!”一些在阅览室里的人把头转了过来,感到很奇怪。

原来,许光达在报上看到了一个消息,中央工农红军已冲破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胜利到达陕北。他再也坐不住了。他立即跑到驻地去找王明,要求立即回国上前线。王明说:“你的心情,我们代表团是理解的,不过现在还不能回去,你要服从组织的安排。”

许光达搞不懂,为什么现在不行,但眼下也只好等待了!

三个月的汽车训练很快就结束了。许光达满以为,这下子可以回国了。

因为训练的科目已经完成,几天来,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大家心里都惦记着回国。作为负责训练班学员党务工作的许光达自然应反映大家的请求。谁料想,许光达刚一踏进王明的办公室,就感到有些不对劲。王明板着脸,还没等许光达开口,就训斥起来:“我是很器重你的、要你负责训练班党务工作,可你辜负了组织对你的希望。你三番五次要求回国,还煽动学生反对我,这实质上是煽动学生反对共产国际,你要很好地检查!”

许光达见王明不仅不理解大家的心,反而要追究自己的责任,他很生气。

但又一想,身正不怕影子歪,检查就检查。他平静了一下说:“现在训练的内容已经结束,能不能增加点新的内容,大家希望能提供些国内的文件来学习,或给学员报告些国内情况。”

“又是大家!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些问题是中央代表团考虑的,你回去吧!”王明说完,转身就走了。

没过多久,虽然新增加了些学习坦克、大炮等知识的教学内容,可许光达却被审查,不久便调回了列宁学院。尽管如此,他那颗早日回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不仅没有动摇,反而随着时光的推移更加强烈,也更加坚定了。他盼望着归国那一天早日到来。

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第七章 勤敬业育英才相逢在延安1937年7 月7 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8 月13日,又发动对上海的进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整个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险,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高潮。

中国的抗战立即得到国际上的大力支持,同年8 月,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给予中国军事物资方面的贷款,并派遣二千多人的航空志愿队到中国参加抗战。11月,中央代表团决定,参加汽车训练班的全体同志和其他单位学习的部分同志集体回国,并决定由高自立和许光达带队。他们从莫斯科乘火车到阿拉木图,再乘汽车到新疆迪化,转道兰州、西安,然后乘坐西安办事处的汽车向延安进发。

1938年1 月,陕北正是冰天雪地,西北风吹过白茫茫的山梁,旋转呼啸。

黄灿灿的太阳透过树枝照在雪地上,花花点点,只有那苍翠的松柏在山梁和山谷里昂首挺立着。

在通往延安的崎岖山路上,一辆苏制的汽车正缓缓行驶着,车上坐了一群年轻人,不时地指指点点,似乎这里的一切都很新奇。

“光达,你到过延安吗?”问话的是同许光达在莫斯科汽车训练班一起学习的刘大祥。

许光达不加思索地回答:“到过。”

“是哪一年?”

“去年冬天。”许光达肯定地说。

“你胡说!去年冬天我们在一起学习坦克驾驶技术,你怎么会来过?”

“我在梦里来过。为此事我还被审查过,难道你忘了?”

“谁让你总想回国了!不过,这次真的回来了。”刘大祥说到这心里有些激动。

许光达深有感触。离开祖国已经快六年了。他一直想念着饱经沧桑的祖国,怀念他曾经战斗学习过的地方,忘不了培育他成长的伟大的党。特别当他得知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再度合作,共同抗战的消息后,他和许多在苏联学习的党员兴奋异常,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回到祖国,回到延安。为此,他遭到了王明的训斥,被无缘无故地审查。

1937年11月,当他接到王稼祥的通知要与一批干部回国的消息后,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他们到达迪化后,原计划乘苏联飞机到兰州,可由于天不作美,飞机无法飞行,只好在新疆的迪化住下。二十天过去了,飞机还是不能飞行。许光达的心情十分焦急,嘴上都急出了泡。他再也等不下去了。

怎么办呢?对接受过汽车驾驶训练的许光达来说,自然想到了汽车。飞机在天上不能飞,还有地上嘛,难道汽车也不能通行?对!坐汽车。

这一天,吃过午饭,许光达来到中共驻迪化的代表团驻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到这里已有二十天了,飞机不能飞行,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

陈谭秋和邓发也正为此事着急,见他提出要走的要求,就问:“你们有什么好主意?我们也正在为这件事伤脑筋呢!”

“我想,我们这些学员,都学过汽车驾驶技术,能不能开汽车去延安?”

许光达提出了通过陆路去延安的想法。陈谭秋听后,思考了一下说:“这倒是个主意,不过迪化到兰州路程很远,坐汽车去,最少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你们在汽车上,天寒地冻的,怕你们吃不消啊!”

“只要能早日到延安,吃点苦算什么?我不怕苦!”

许光达的话,深深感染了代表团的负责同志,最后决定,改乘苏联汽车到兰州,再由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派车送往西安。在西安他们过了离开祖国五年后的第一个新年。

许光达正在沉思,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快看,宝塔山!”五十多双眼睛不约而同地朝东面望去。

延安,周围是山,延河绕城而过。城东的宝塔山上有雄伟的宝塔,城东北的清凉山上有万佛洞和四季长青的松柏,在这些名山、宝塔的映衬下,延安城显得格外庄严、美丽。

延安,这个挨长城靠黄河的古城,像井冈山和瑞金一样千古不朽。自从1936年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这里就成为革命的圣地,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许光达盼望已久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了!

许光达回到延安后,被安排住在西间窑洞的军委招待所里。这里的条件虽然比不上莫斯科的别墅,但他觉得要比在苏联舒服多了。因为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回到家了,而且回到了党中央的身边。

第二天一大早,许光达就起床了,从窑洞里走了出来。这是他的习惯,在苏联时,不管晚上睡得多晚,早上一定要早早起床。昨晚由于盼望早点见到老战友和老首长,特别是贺龙同志,翻来覆去,很久不能入眠。

他在军委招待所的门前来回走了几步,随便伸伸拳头,活动了一下身子,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啊!延安的空气是这么清爽。周围的山梁上黄土和白雪相间,东北面的宝塔山举目可见。他边走边思考着,见到了中央领导和老首长该说些什么。

“嘀嘀哒——”嘹亮的军号声打破了沉寂的黎明,也打断了许光达的沉思,抬头望去,一队队整齐的队伍跑步来到离军委招待所不远的一块平地上。

“一、二、三、四”的口号声震荡着山谷,雪地上发出有节奏的脚步声。许光达此时感到一种力量,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他们才是民族的希望。从南昌起义的烽火,到井冈山上的红旗,从洪湖苏区的建立,到全民族的抗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优秀儿女才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首长,该吃早餐了。”许光达回头一看,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穿着粗布军装,左臂上嵌有醒目的“八路”字样的臂章,微笑着向他走来。

“你叫什么名字?”

“潘晓红,拂晓的晓,红色的红。”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在招待所里,负责接待工作。”

许光达听她的口音,好像是北方人,就问了一句:“老家不在本地吧?”

“我家在吉林的通化,先在北京大学读书,日本占领北平后,我和一些同学就来到了延安。”

“了不起!走,我们吃饭去吧。”许光达说着向军委招待所的餐厅走去。

忽然,他问:“小潘,你知道中央首长的住处吗?”

“知道,他们都在这附近。周副主席和贺老总离这最近。贺老总是最近才从前线回来的。”潘晓红觉得,眼前这位身材魁梧、举止不俗的首长一定认识中央领导同志。“首长,你认识周副主席?”

“南昌起义的时候见过。”

“那你一定认识贺老总了!”

“在洪湖苏区时跟着他打过仗,他现在好吗?”

“他很好,昨天上午还到这里问从苏联回国的同志到没到呢!”

许光达心里一阵高兴:“太好了!走,吃早餐去。”说完同潘晓红一起进了餐厅。

吃过早饭,许光达迫不急待地向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走去。

这里是一间窑洞,外面是办公室,里屋是卧室。一进门,见周恩来正在审阅文件。周恩来听到有轻微的脚步声,抬头一看,便一眼认出了门口进来的人,他站起身,快步迎上前来:“光达,欢迎你到延安来!”

他们正在相互问候,还没来得急坐下,贺龙走了进来。

“好家伙,让我找了好半天,原来都在这里!”

许光达听到这声音好耳熟,转身一看,是贺龙来了,他激动地喊了一声:“贺老总!终于见到您了!”

“光达,可把你盼回来了!”

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贺龙看着许光达十分感慨地说:“好你个光达,国民党打了你一枪,却救了你一命,别人挨一枪是祸,可你挨一枪是福。”

许光达有些不解,难道……他平静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向贺老总发问:“军团的同志们都好吗?”

贺龙沉默了一会,说道:“你所熟悉的柳克明、孙德清、段德昌同志,还有政委李剑如同志都走了。”说完,贺龙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1933年3 月,夏曦在红三军内部进行了第三次“肃反”。夏曦逮捕段德昌等同志时,贺龙质问说:“你为什么抓段德昌他们?”

夏曦说:“他们要求带队伍回洪湖,这是逃跑叛变。”贺龙火了:“段德昌写信来只是建议嘛,他要投降还何必写信?”夏曦明知理亏,仍叫着:“一定要杀!”贺龙大声说:“我坚决反对!”夏曦拍桌子狠狠地说:“哼!我决定了!”面对夏曦动用“最后决定权”,贺龙痛苦地流下眼泪。结果,段德昌等一批红军指挥员被杀害了。

许光达明白了,这些同志是在“肃反”的时候被杀害的。他忘不了这些苦战沙场的战友,更难忘与孙德清一同奔赴洪湖苏区的日日夜夜。多好的同志,可是,他们没有牺牲在血与火的战场,却倒在了“左”倾路线的大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