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行诱敌的撤退,同时加强岳麓山阵地兵力,让围攻长沙的日军认为,中国部队的战线动摇,这样日军必然更不肯放弃即将到手的长沙,而延后撤退的时间,此时薛岳再督促赶到参加合围日军的中国部队,多二十四小时的准备时间,改在元月五日发动全面围攻,这样日军恐怕会在长沙,遭到更为惨重的挫败,日本十一军根本就会溃不成军了。

  中国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获得大胜,的确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这时候日本的南方军,在百日之内,就横扫盟国在亚洲所以的据点与要塞。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英军在香港向日军投降;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英国马来亚最高司令珀西瓦尔,率领十万部队,在新加坡向日军山下奉文投降;三月五日,荷兰在印尼守军司令载帕尔,向日军今村均中将投降;五月七日美军司令官温立特中将(麦克阿瑟仅以身免)在菲律宾向日军的本间雅晴中将投降。整个亚洲战局中,只有中国在长沙,痛击日军,造成日军成军以来,另外一次大规模会战的惨败记录。

  第三次长沙大捷,立刻成为全球新闻的焦点,中国军队的表现确实不凡!现在西方国家的军队,在被日军击败之后,才真正知道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落后的中国能够单独地对抗日本如此之久,实在是有着过人的能耐。因此美国政府以最快速度,通过法案拨给中国五亿美元的信用贷款,英国政府也立刻通过给中国五千万英镑,作为法币的平准基金。中国艰苦抗战多年后,总算是真正得到国际上的援助了,中国也立即跻身成为抵抗法西斯轴心的主要盟国。

  就历次中日战争中的战场成果与记录而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绩应是最为辉煌的,无论就兵力动员的规模以及日军死伤来看,中国军队在长沙大捷的表现,比在台儿庄、万家岭、昆仑关、上高会战所得的胜利,还更为出色。而薛岳将军更是因此得到日军的“长沙之虎”的封号,日本的十一军在几年之内,都不敢再对长沙,进行任何重大的攻击。

第二十九章、百团大战与共产党的游击战
  若是以作战的观点来看,百团大战对于抗日战争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战争经验,因为充分利用了游击战的优点,打击与消耗日军的实力,但是却违背了共军“优先发展“的最高战略原则,所以中共中央决定绝对“下不为例“。后来虽然共军进一步发展到可以同时发动好几个百团大战的实力,但是八路军再也没有进行大规模主动抗日的作战了。

  在研究抗日战争历史之中,究竟中国共产党扮演怎样的一个角色,一直是非常引起争议的问题,因为在历史的层面而言,中国共产党最先旗帜鲜明地推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吸引了许多知识分子、学生、工人的热情支持,成功地打响了抗日的文宣战,唤起了抗日的民气。但是也促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提前抗日的不利局面。

  但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虽然能够主动以宣传出击,并且在国际社会中,成功地制造了大量的抗日文宣,配合国际社会削弱、扭曲中国抗日真相的立场,塑造成为一个印象,渲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抗日主力“,也就把中国的抗日战争,归纳为不过是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所以中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贡献,也仅能是无足轻重的游击骚扰作战(即“麻雀战争“)。

  29。1 抛开政治的包袱、面对抗日历史的真相

  这个错误的印象,对于中国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真相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中国抗日战争是全面的作战,中国的军队仍然守住超过三分之二的领土,中国军队甚至可以在大型会战之中,与日军的主力进行硬碰硬的作战,多次使得日军主力的进攻遭到严重的挫败。

  无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宣传,八路军在抗日时的表现是多么英勇(当然有不少的战斗是真实而且惨烈的),但是中共所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当时中共的军力实在有限,在全力“发展“的最高政策指导下,对于日军只是采取最低限度的游击战打法。虽然我们不能排除、更不能抹杀共军当中一些个别的抗日行动(写作本书的动机就是要完全忠于历史的事实),共军游击战的牺牲也是一样的惨烈,同时在整个中日战争中,游击战也有战略牵制作用存在,不过究竟与正规的、硬碰硬的大兵团作战相比起来,还只是配合的因素。中国战区从头到尾真正的硬仗,是由蒋介石所指挥的国军所负责,盟国是与国民政府组成四强为首的联合国,日军是向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投降。

  问题是,在后来的国共战争中,中共取得胜利,为了消除人民对于国民党与蒋介石的“记忆“,当然要在抗日战争的史实上,有些“调整“,而不愿让中国人民记得,蒋介石是如何坚苦卓绝的领导抗日,与国民政府是如何以实力成为全球的四强,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奋斗中,如何把列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条约一律撤销。这样强调共产党为抗日中心的政治化“抗战历史“,就使得许多的中国人民对于抗日战争,失去了史实的焦点,中国人民英勇的历史贡献便沦为不完整的政治文宣了。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最大的问题,除了是基本的武器装备以及军队训练素质落后日本很多之外,中国总体国力与财力,更是无法与已经现代化的日本比较。此外,中国对内无法团结一致,对外难以争取到友邦鼎力的支持,都是造成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特别严重的原因。

  在日本侵略凶焰不断进逼,非要彻底灭亡中国的压力之下,国际社会可以说是表现出一幅爱莫能助、隔岸观火的态度,这时只有与日本有世仇与利害直接冲突的苏联,还能对中国提供一些有限的援助,因此蒋介石明知苏联侵略中国的野心,其实超过于日本,但是除了采取联苏抗日的政策之外,也别无他法。当时中国的处境是如此的危机四伏,唯一能够暂时帮忙中国的,竟然是另外一个企图侵略中国的“敌人“。为了准备抗日竟需要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可见中国面对的国际社会是多么地现实与冷酷。

  29。2 共军抗日独树一帜

  但苏联的条件就是要容共,在全面抗战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充分掌握抗日的文宣,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中国人民与所有的团体,不分党派共同抗日。中共的这个口号与政策,获得广大人民与舆情的支持,因此就算蒋介石对于中国共产党再有不同的意见,也不得不在寻求苏联援助的压力,以及广大民意的要求下,将中共纳入抗日的阵营之中。

  因此在中日正式爆发全面的战争之后,蒋介石在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一日,与苏联终于达成军援中国的协议;两天后,国民政府正式授予中共部队八路军(后来又增加了新四军)的抗日部队番号。中国共产党与共军在过去多年来,一直在设法鼓动抗日风潮,发起各种的抗日运动,成为中国要求抗日的舆论领导者,但是却没有机会真正的与日军作战,直到接受收编之后,才加入正面抗日的战斗序列之中,和日军真正地进行作战。

  当时八路军的战斗序列番号是十八集团军,配属在阎锡山指挥的第二战区,进行抗日作战。八路军的一一五师,首先在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参加过平型关作战,负责在战线后的游击战,伏击到日军的一支运输中队,获得了奇袭的战果。但是之后中共的部队,就自行独立发展与运作,对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或是第二战区司令部的命令,最多只是采取参考的立场,并不一定遵照命令行事,多半也不和国民政府其它部队一起协同作战,而是自己独立作战,当然更多的时间是在发展与壮大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

  八路军之所以会独树一帜,进行自己的抗日战争,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基本互信不足,以及共产党列宁专政教条的影响。共产党绝不会与其它政治团体平起平坐地进行政治竞争,以争取民意支持而交替执政。共产党进行的是“革命“,目的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所以当时共产党只有两种可能的政治地位:一个是在未执政时的“地下党“。抗日战争是一个重要建党与建军的革命过程,当时共产党抗日终极的意义,并非保卫中华民族利益,而是反击无产阶级革命的所有敌人,中国共产党只是藉着抗日统一民族战线为手段,来达成最终之无产阶级专政目标。

  从抗日战争的历史来看,八路军几乎没有在抗日战争重大的战役中出现过,更别说担任主要作战的角色了。这当然不能代表中共的军队,完全没有参与抗日的战争,但这却代表中共的部队,没有主动参与对抗日军的“战略性作战“。八路军的组织力强、运动能力高,擅长控制与发展的策略,有着绝处逢生、无孔不入的超强本领,到处都可以建立游击基地与收编部队。

  八路军前身是从井岗山起家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磨炼,打游击己成了八路军的专长绝技,共军的游击战可以说是发展到“超微化“,甚至一个班、一个排的兵力,都可以进行游击与破坏战。但是,除非是遭到日本军队的扫荡攻击,八路军很少对日进行营级以上部队的攻坚作战,共军以发展与扩张实力,做为抗日战争期间的优先策略,而不是针对日军主动进行猛攻猛打的作战,在国民政府对日军正面攻击的会战中,共军几乎是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

  因为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其历史使命是要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而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敌人之一,所有八路军会与日军作战;但是打击日军并非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目标,如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以完成无产阶级专政,才是共军的历史任务,所以共军的抗日方针,是以发展为优先的。

  当时八路军既打日本人,也整合收编其它的武力,当然在必要时,也会消灭其它国民政府的抗日队伍,因为“他们“同样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敌人。当然国民政府的部队,也对八路军采取反击,后来在许多地区,造成国共部队之间的对立,比对日军还要严重'1'。

  要论八路军在八年抗战中,唯一能够称得上战略性攻击的作战,应该就是相当有争议的“百团大战“了,这是发生在一九四○年八月到十二月间,八路军在没有得到延安总部正式批准下,自行主动地在山西与河北铁路沿线一带,对日军进行主动、多点多线的攻击作战。

  基本上,以“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来形容共军在正式参加抗日作战的八年表现,颇有深刻的见解,因为在整个全面抗日战争的八年期间共军从一九三七年的两万八千人,发展到一九四五年的八十九万人;从只在陕北的一点基地,扩张到华北、内蒙与东北,甚至在江南与广东,都有共军的据点,在抗日战争严重消耗中,可以说是成长惊人。因此不能避免的结论就是,在抗日战争中,共军必然是全力发展而非全力作战,才能有此惊人的成长效果。

  在中日全面的战争历史中,总共进行二十二次的会战中(双方动员兵力在十万人以上的作战),共军根本没有在一次的会战中,扮演过担纲的角色;在一千一百十七次的重要战役中(双方参战兵力在一万人以上的作战),共军也很难拿出平型关作战之外的实例,可以列入对日重要战役的历史之中,当然共军在平型关作战中,也只是参与其中一次助攻性质的伏击战而已,并非担任作战的主力'2'。

  29。3 日军的“治安肃正“及“三光政策“

  那么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军真正在那里?根据历史史实所提供的答案是,共军在抗日的游击战中,是扮演了一个相当份量的角色,八路军的游击战给予日本华北方面军,带来相当严重的牵制与消耗,造成日本华北方面军,进行了多次的“治安肃正“作战,最后甚至采用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来对付以八路军为主的华北抗日游击队。但是在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上,共军多半只进行小规模的游击战,或是属于被动的“被扫荡“反击,而非主动的战略出击。只有共军的百团大战,可以说是唯一例外。

  日军在攻占武汉之后,发现蒋介石虽然败退到中国西南边区,但是仍然拒绝向日本投降,因此日本决定扶植汉奸政权,进行以战养战以及以华制华的战略。问题是日本人可以用威胁利诱的方式,找到一些愿意出卖国家民族的败类,但是这些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