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始皇大传-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离临淄十里外,王贲下令扎营,并派出探马打听敌情,谁知道探马带回来的不是敌情而是蒙恬本人。

“王兄你辛苦了!〃蒙恬笑嘻嘻地行礼。

“蒙兄你真是用兵神速!〃王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心里在想——这小子是否有翅膀飞过了泰山?

“后日举行入城式,选派五万精兵即可,其余在此扎营,齐国已完全平定,让士卒好好休息。王兄请在今晚带高级将领入城,小弟要在原齐王宫设宴为王兄洗尘。〃蒙恬说话客气,但实际上是在下命令。

王贲是何等聪明人,他连忙行礼,口中说着:

“末将遵命!”

“王兄何必来这一套!〃蒙恬赶快谦让。

“王命不敢违!〃王贲虽然心里难过,但也不能不说实话。

于是,秦王政十七年得韩王安,韩亡;十九年得赵王迁,灭赵;二十二年魏王降,魏亡;二十三年虏楚王负刍,二十四年破昌平,楚全亡;二十五年得燕五喜、代王嘉,燕亡;二十六年得齐王建,齐亡。

六国毕,四海一,秦王政就此统一了天下。

 第十九章 泰山封禅



秦王政坐在殿上,殿阶下分班站着文武百官,丞相王绾、国尉尉缭、延尉李斯、御史大夫冯劫分别排在最前面。

秦王政如今已经是四十岁的人,历经霸占和政争的磨练,无论心智和外表都达到了成熟的最高峰。

他仍然是长身玉立,长目,隆鼻,龙眉修长入鬓,但额上已出现皱纹,脸上的稚气完全消失,阴鸷之气更深。留上五绺短须后,脸形变得更方,下巴显得更为突出,脸上的神情威严而肃杀。

他今天穿的是一件新式样、新缝制的黑色王袍,上绣彩色金龙,头戴通天冠,双手执着玉圭,完整的一副天下共主模样。

他威严地扫视了一下殿内的群臣,用他狼音豺声的特殊嗓音说:

“如今六国灭绝,天下一统,先父王希望宇内永久和平,不动刀兵的愿望,终于在祖宗保佑及众卿家的协助下由寡人完成。既然天下情势全变,假若不改名号,显不出成功,也无法和前代作区分,更不能让后代明白,一切都是在寡人和众卿家手上作新的开始,所以今天我们要先议定帝号。”

首先是个性较保守的丞相王绾出班禀奏:三皇五帝名称上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才真正拥有天下,所以'王'的称号最好。同时,诸侯初破,燕、齐、楚都隔中央太远,不封国立藩,恐怕鞭长莫及,难以治理。周所以能维持八百年,宗法和分封占了很大的功用,臣认为还是依周制比较好。”

秦王政面露不悦的说:

“寡人要的不是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而且商周封建是天下兵祸的根源,我们怎么能再蹈覆辙!这件事稍后再议,先讨论帝号的事。”

王绾还想争辩,但见到秦王政锐利的目光中所透露的厌恶,他不敢再争下去,不过他在心里想——怎么四十岁的秦王和十岁~二十岁的时候完全变了样?他以往希望群臣发言,就是不合意也会听完,也不会率直反对,而是利用别人的反对来打消,最后才说出他的结论。绝不会像今天这样,当着群臣的面前指责他这个老丞相!他变了!

这时,廷尉李斯带着满脸的谄笑出班启奏:

“昔五帝拥有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且诸侯是否臣服,是否来朝,天子都不能制。如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上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据实说来,陛下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曾与博士们讨论过,大家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冒死建议王称'泰皇'。”

秦王政笑了笑,沉思一会,开口说道:

“廷尉所言不错,但称'泰皇'仍旧与以前分别不出来,依寡人看,三皇五帝合称最好,今后王号就改为皇帝,众卿家认为如何?”

“陛下圣明,这样更可以显示出一切都是自陛下开始。〃李斯躬身赞美。

群臣当然是一片阿谀声。

秦王政不动声色地说:

“就这样吧!寡人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算,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群臣一阵欢呼和恭贺。

此次是御史大夫冯劫出班,他启奏说:

“为了表示一切与古制不同,臣冒死建议,除了帝号以外,有关皇帝的称谓也应更新。臣建议天子自称'朕',其余人不得再行僭用,同时改命为'制',改令为'诏'。”

“可以,就照御史大夫的建议,〃秦王政点点头说:“朕闻太古有号而无谥,中古才生有号死有谥,譬如先王在世时号庄王,死后谥襄,名之为庄襄王,这种做法是以子来评议父亲,群臣来议论先王,乃是极岂不妥的事,今后皇帝称世,谥法就可以取消了。众卿家认为如何?”

群臣又响起一阵谄媚声,异口同声地说:

“陛下圣明,见解为臣等所不及!”

接下去,秦王政又交议封建和设郡、统一度、量、衡制度,以及车同轨和书同文字的事。

议定后再召开国是会议议决。

于是,秦王政改称秦始皇帝,简称为始皇。



过了些日子,始皇又召集丞相、国尉、御史大夫及有关大臣开国是会议,与会的人全经过充分的准备,在会议上引经据典或是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最后由始皇做成决定。

议决事项如下——

一、有关立国制度:

·根据太史与阴阳家研究的推论,以周为火德,故一切以赤色为尊贵;而秦代周德,是以水克火,从其所不胜,因之秦的德性是水。于是改一年自冬季十月开始,十月一日为一年首日。

·衣服、旌旗、旄节,皆以黑色为之,数则以六计算,兵符、节符、法冠皆六寸,车舆长六尺,以六尺为一步,皇帝车舆用六马。

·改河水(黄河)名为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凡事皆取决于法,不讲求人情恩义。

·天下百姓改称为黔(黑)首。

二、有关国家的行政制度:

·封建诸侯是以往天下战祸不息的根源,今后不能再蹈覆辙,不再建封自己儿子为诸侯,象征始皇的公正没有偏心。

·如今秦国版图东至海及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抵南荒野蛮之地,北据德水为塞,以阴山和辽东为界,所以皇帝治国要能如手之使臂,臂之使指,必需有完美的行政组织。

·中央行政组织以皇帝为首,不受法令限制,可随时交议立法或自行立法。

·中央政府首脑分为三公及诸卿,三公为——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总领百官奏事,统理地方上计考课,任免中低级官吏,主持朝议。御史大夫:掌理监察,辅助丞相,又称为副丞相。

太尉:主管军政,在军令方面为皇帝兼统帅的参谋长,发兵与将军任命,由皇帝亲自以符节行之。

诸卿为——

奉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宫殿门禁,并统领在殿中侍卫的诸郎官。

卫尉:掌宫门屯卫兵及宫殿安全。

廷尉:掌刑法,并统率全国郡县亭里尉,形成严密的司法网。

治粟内史:掌国家粮谷财货。

典客:掌安抚及处理归顺蛮夷事务。

宗正:掌皇家宗室事务。

太仆:掌皇室舆马。

少府:掌皇家私有的山海池泽税收,以供奉皇室。

并权设——

将军:征伐时任命,平时则镇抚新占领地,不需要时召回归府。

博士官七十人:掌管图书文籍,并备皇帝顾问及参与朝议。

太史:掌史实记载、天文地理报告及其他有关国运吉凶的预测。

·地方行政组织方面,共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琊、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与内史(秦国本部)。

地方政府则有——

1.郡:

郡守:最高首长,掌一郡政事。

郡尉:掌兵役、军训及刑法缉盗。

监御史:由皇帝直接派遣至各郡,监察郡守及

郡政。

2.县:万户以上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为县最高首长,综理政务。

县丞:主管司法。

县尉:主管军事及缉盗。

3.乡:

三老:掌教化。

啬夫:司狱讼及征收赋税。

游彻:巡禁盗贼。

4.亭(每乡辖十亭)设亭长。

5.里(一亭十里)设里长,辖百家。

并行互相纠举连坐之法。

·划一度量衡,一切以秦制为准。

·统一币制:全国通用两种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

·统一文字:命廷尉李斯主持这项工作,依据秦文大篆理归纳成更为简便的〃隶书〃,通用于狱政通信和私人民间。)

三、为维持永久和平,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销毁兵器:没收全天下民间兵器,聚集在咸阳,铸成钟等实用器具。并铸成十二个各重二十四万斤的大〃金〃人,放置咸阳宫廷内,作为这项行动的象征。

·毁弃国内原诸侯所建长城及军事要塞,只休留燕、赵为防御胡人入侵的长城,以防止乱民据用造反,同时铲除交通障碍。

·掘通产各国为军事需要所筑的川防,疏浚以后作为水路交通及农田灌溉水利之用。

·迁移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一方面加以监视,使他们不再在本土产生分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充实首都的财富及繁荣。

·建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建筑辐射通全国的〃驰道〃。主要干线有两条,一往东通往赵、齐海边,一向东南通往原楚国及新收的南荒地区,以利通讯和军事的需要。

以上议决,始皇交丞相,督导百官一一执行。



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始皇巡视陇西、北地两郡,出鸡头山,过回中。在归程中,发现渭水畔风景绝美,于是下令在渭水之南建筑信宫,后又改名为极庙,意为至高无上之宫殿。并由极庙挖通骊山到甘泉建前殿,再筑两边都有围墙的甬道直通咸阳,始皇车马在甬道内行驰,民众都看不到。

在这次巡视后,始皇发现道路崎岖难行,对公文传递、军队调动、运输补给、民间贸易都影响太大,于是下令加快建筑全国的驰道。

所需人力除一般服劳力义务的民众外,更大量使用囚犯及原各国的战俘、贵族和工匠。

二十八年,七十博士集体上奏:

“始皇帝上承天意,下得民望,平定海内,放逐蛮夷,莫不宾服,今既登极,尚望按照古制,行封禅之礼……。”

始皇见到奏章,在南书房召见博士中最资深者七人,讨论封禅及望祭山川事宜。七人中有三人来自旧周,有四人来自原鲁国,两派又起了争论。

旧周派博士主张在甘泉山行封禅之礼,以示秦地为天下之本。原鲁派则坚持古代圣王都在泰山举行封禅,这个传统不能破坏。

他们正争论不休时,始皇只在一旁微笑,不加制止也不加评论。负责招待的皇后,实在看不下去七位老博士争得口沫横飞、脸红耳赤的样子,也听不懂他们引经据典的酸溜溜理论,最后她解围地问:

“哀家对封禅仪式尚不十分明了,哪位博士可试为解说?”

她这一发问总算是平息了争论。仆人中最资深的博士,八十二岁的原鲁派鲁青对答说:

“封者祭天也,禅者祭地也,合为封禅即是圣人君祭告天地的仪式。用意在向天地禀告,人君承天命治理天下生民,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古圣君承受天命,都在泰山举行。”

皇后看到须眉皆白的老博士牙齿透风,说得辛苦,心中不忍,等他说到一个段落,喝茶喘口气的时候,她又转向较年轻的旧周派领袖——七十二岁的姬周说:哀家小时曾经过泰山,虽觉其雄伟壮丽,但为什么封禅历来都选在此?”

满头白发的姬周躬身回答说:

“据史载及阴阳家传说,泰山高四千九百丈二尺,周围两千里,其中蕴藏芝草玉石、长津甘泉及仙人室,又有地狱六处,曰鬼神之府,从西而上,可见下有洞天,周围三千里,乃鬼神受考谪刑罚之处。传言泰山近天也通地,所以历代封禅都选在泰山。”

这时鲁青已喘过一口气来,他又接着说:

“在泰山筑坛以祭天,表示在极高的泰山再加高,可以接近上帝;在泰山之麓的梁父小山平地为墠,以示地更为宽广,然后用以祭地,以示与地母更为亲密。凡墠皆十二丈见方,坛则高三尺,阶三等。祭祀皆用酱色酒和煮熟的鱼,不用三牲。”

久在一边没开口的始皇徐徐言道:

“封禅以什么季节最好?”

众博士面面相觑一会,最后由鲁青回答说:

“臣等不敏,尚未见过书上有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