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慈禧全传-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宝NFDA1 很关切地问。

“言路不可不开……。”

“亦不可太杂。”宝NFDA1 紧接着他的话。

以此立言,亦无不可。王先谦终于答应了。

第一部分柳堂死谏第12节名士风流(1 )

正事谈得有了结果,心情轻松,便言不及义了。宝NFDA1 问道:“近来听戏没有?”

“听了。”王先谦答道,“在同乐园,一连听了八天。”

“这么热的天,好兴致!”

“是欲罢不能。”王先谦兴致盎然,仿佛提起来还有极浓的余味似的,“四喜班又排了新戏,跟八本雁门关一样,分八天才能演完。”

“倒又是大块文章。戏名叫什么?”

“叫《五彩舆》。”

一提戏名,宝NFDA1 就明白了,这出戏的本事出于《明史》,嘉靖年间,严嵩父子当国,门下走狗鄢懋卿巡视两淮,浙江的盐务,特造一座五彩舆,携了他的宠妾,到处骚扰。然而,宝NFDA1 却不明白,这一段史实,如何能衍化成连演八天的戏?

“这是拿小说大红袍的情节,贯串在内之故。”接着,王先谦便形容与程长庚、汪桂芬齐名的王九龄,饰演海瑞是如何地风骨嶙峋,不畏豪强,余三胜的儿子余紫云演鄢懋卿的宠妾,又是如何地烟视媚行,活色生香,将宝NFDA1 听得眉飞色舞,而终究付之于长叹。

“唉!想想真是你们当翰林的舒服,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宝NFDA1 紧接着问道,“你平常‘招呼’谁呀?”

王先谦喜欢招“相公”侑酒是有名的,但在老师面前,不能不加掩饰,“逢场作戏,偶一为之。”他说,“门生于此道不熟。”

“这样吧,还是景和堂的人才整齐,看谁在,就是谁。”

景和堂主人叫做梅巧玲,也是四喜班的掌班,他门下的弟子,都以云字取名,共有十一云,最负盛名的叫朱蔼云,字霞芬,是光绪二年的花榜状元。宝NFDA1亲笔写了“条子”,吩咐听差送到李铁拐斜街景和堂,同时移席到后园,先取果碟子来喝酒。

到得日影衔山,凉风初起,只见听差来报,景和堂的子弟到了。两个人都是十五六岁年纪,白纱衫、黑马褂,马褂上一般是珊瑚套扣。前面一个瓜子脸,悬胆鼻,双瞳如水,正是“状元郎”朱霞芬,后面一个是圆脸,肤白如云,一团娇憨,是朱霞芬的师兄,唱武旦的孙福云。

这两个人也都认识王先谦,所以先跟“宝中堂”请了安,接着便双双屈膝,同称一声:“王老爷!”

“来,来!坐这里。”宝NFDA1 拉着朱霞芬的手,让他坐在自己与王先谦之间,细细打量了一番,皱着眉说:“仿佛又瘦了一点儿!”

“可不是吗?”朱霞芬摸着自己的脸说,“每年到了夏天,总是这个样,也吃得下,也睡得着,就是不长肉。”

“听说你搬家了,新居叫做‘朱霞精舍’,好贴切雅致的名字,是谁给你取的?”

“是李老爷。”

“李老爷?”宝NFDA1 问王先谦,“谁啊?”

“李莼客。”王先谦酸溜溜地答道,“他居然也是霞芬的‘老斗’。”

“相公”的恩客叫“老斗”,这是要花大把银子才能买得来的头衔,宝NFDA1想起最近读过的一首梨园竹枝词:“挥霍金钱不厌奢,撩人莺蝶是京华;名传老斗浑难解,唤向花间兀自夸”,不由得讶然问道:“他一个户部司官,经年不上衙门,每个月就靠分几两‘印结’银子,那日子过得也够受的,何来看花载酒之资?”

“自然另有财源。大人先生的滋润,其一,卖文;其二,举债;其三……”王先谦看一看朱霞芬,接下来说道,“再说,霞芬也无非恤老怜贫。”

这是说李慈铭在朱霞芬身上,并没有花了多少钱。但“恤老怜贫”四字,十分尖酸。朱霞芬听了很不舒服,便打个岔,从丫头手里接过银酒壶来,斟了一巡酒,同时向宝NFDA1 说道:“今儿我嗓子痛快,伺候你一段儿什么?”

“好啊!”宝NFDA1 欣然拈髭,“你的昆腔我听得多了,今儿来一段皮黄,怎么样?”

朱霞芬应一声:“是!”回头向廊上的听差招呼,“二爷,劳你驾,看李四在哪儿?”

李四是四喜班的琴师,早就伺候在那里,一唤便到。于是朱霞芬背着脸唱了一段新学的《祭江》,唱得哀怨凄切,如巫峡猿啼,仿佛将孙尚香的“望帝魂归蜀道难”的心事,都宣泄在那条穿云裂帛的嗓子中了。

唱罢道声:“献丑!”再次执壶行酒。接下来便该孙福云唱了。

他是家学渊源的武旦,拿手戏是青龙棍的杨排风,清风岭的徐凤英,论唱,无非几句摇板,没有什么听头。所以还是朱霞芬唱,这次是他昆旦的本工,唱的是《长生殿》的“弹词一枝花”,从“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起,以下“北调货郎儿”一共“八转”,一气呵成。等到唱完,连NFDDB 笛的李四,都累得脸色青红不定,朱霞芬更是气喘吁吁,笑着说不出话来。宝NFDA1 看他如此卖力,又高兴,又怜惜,亲自酌酒相劳,体贴地说:“不能再唱了!就聊聊吧。”

于是清谈消酒。朱霞芬和孙福云都是好酒量,轮番劝饮,将王先谦灌得大醉。

这一夜也不知是如何回家的?一觉醒来,回想昨夜的经过,仿佛做了一场游仙梦;眼前只是晃荡着朱霞芬的玉树临风般的影子,痴痴地回味着,自己都辨不清是向往还是怅惘?

自鸣钟已经打了十一下,王先谦身子发软,还不想起床,听差却来报了:“宝中堂派了人来,问老爷可曾喝醉,今天身子可好?”

老师的盛情可感,王先谦想起自己该做的事,便强打精神起身,接见宝NFDA1派来的听差,当面嘱咐:“请你回去上复中堂:中堂交代的话,我今天就办。折子明天一早就递。折底我今天晚上亲自送到府上。”

那听差原是受命来催问此事的,便躬身答道:“不敢劳动主老爷,晚上我来领就是。”

“也好。”王先谦将封好一两银子的一个红包递了过去,“辛苦你了。”

打发了宝NFDA1 的听差,王先谦不能不强打精神,向老师“交卷”。他虽是文章好手,但下笔要出于兴趣,才能挥洒自如。这种为了塞责的文字,懒得多想,找出《乾隆实录》来,抄一段邹一桂的原奏,然后在“言路不可不开,但不可太杂”这句话上,发挥一番,便已脱稿。

从头看了一遍,不免大摇其头。自觉笼统空泛,塞责亦塞不过去,于是又加了一段。说张佩纶参劾商人李钟铭,而御史李NFDD1 接着便上折指李钟铭侵占官地,纵然李钟铭罪有应得,张、李二人本心无他,但形迹上近乎朋比,深恐启门户党争之渐,关系甚重。

这一改稍微觉得好些,只是又有一层顾虑,李NFDD1 是会试同年,虽然交情不深,但话中有所牵涉,而且隐隐然指他附和清流,有沾其声光的意思,李NFDD1知道了一定会大不高兴,须得先去打个招呼。

定了主意,便揣起奏稿,吩咐跟班:“套车!拜李都老爷。”

李NFDD1 住在地安门外。他倒很倾倒这位同年的学问,接待极其殷勤,这一下王先谦便不好意思直道来意,先得费一番周旋的工夫,酬答盛意。

“这一带是内务府的天下。”他说,“倒也住得惯?”

“气味自然不投。只是同乡多,内眷走得很近,我也只好迁就了。”

李NFDD1 是直隶宝坻人,王先谦便联想到一个人,“那位贵同乡,敝本家,”他问,“近来作何光景?”

“贵同乡,敝本家”是指姓王的宝坻人,李NFDD1 愣了一下才想起,说的是王庆祺。

“他是自作孽。如今还住在京里,潦倒不堪。”李NFDD1 感慨着说:“先帝手里的一批红人,现在都完了。你看,”他手往东面一指,“间壁就是先帝第一宠监小李的家,前天刚把房子卖掉,买主也姓李,是‘皮硝李’的侄子。”

“皮硝李”是李莲英的外号,王先谦久想打听其人了,所以此时一听他提起,大感兴趣,伸一伸腰,挪一挪身子,凑近了问道:“这个人,听说在‘西边’很红。我就不明白了,他是‘半路出家’,怎么能一下子盖过从小净身入宫的那些人,独承恩宠?”

“投其所好。”李NFDD1 答道,“此人是个有心人,又是在外面有过阅历的人,世故人情,自然比那些从小在宫里,昏天黑地,不辨菽麦的人强得多。”

“所谓‘皮硝李’,是说他本来做的硝皮这一行?”

第一部分柳堂死谏第13节名士风流(2 )

“对了!”李NFDD1 想了一想,轻声笑道,“就因为他干过这一行,所以别人替‘西边’梳头,没有一个不挨骂,只有他从来没有碰过钉子。”

“这怎么说?风马牛不相干的事!”

“何得谓之不相干?我一说你就明白了。”

一说极易明白。慈禧太后已入中年,她最爱惜的那一头长发,不免脱落,每天一早梳头,双目灼灼,只在镜子里注意梳头太监的手和梳子。掉了一根便骂太监不好生梳,掉得多了,自更心疼,那名梳头太监不是斥革,就是杖责。

不但如此,慈禧太后还嫌“旗头”平板难看,要梳巧样新髻,更是一桩难以交差的事。因此,哪个太监被派上梳头的职司,那张脸顿时就像死了爹娘似的难看。

当然,最伤脑筋的是长春宫的首领太监沈兰玉,每次都少不了他连带挨骂。太监们闲下来都在茶水房旁边空屋子里休息,沈兰玉挨了骂,便常在那里诉苦。别人听过了丢开,有个人听入耳中却生了心,这个人就是李莲英。

他是沈兰玉的同乡,硝皮的行当,却以爱赌的缘故,不安所业,欠了一身的赌债,在老家混不下去,上京来找门路。那时宫里的门禁不严,他又能说会道,经常哄得护军“高高手儿”放他进宫,在茶水房附近厮混,本意想托沈兰玉替他设法补个苏拉,却以一时无缺可补,只能耐心守着。

这样去了几次,每次都听沈兰玉在抱怨,替慈禧太后梳头的差使难干。何以难干?他也听明白了,心里便想:惟其难干,干好了才显本事!这个差使其实并不难,只是那班太监在宫里的见闻不广而已。

为广见闻,他天天去“八大胡同”,每去必是上午九十点钟,正是“清吟小班”那些“苏帮”姑娘起床的时刻。他手里挽个藤篮,里面是些通草花、生发油之类的闺中恩物,穿房入户去做买卖,做买卖是假,“水晶帘下看梳头”是真。这样连去了一个月,把江南时新发髻的梳法,都学会了。

又费了两三天工夫,通前彻后想了个遍,打定主意才又进宫去看沈兰玉。

“怎么一个多月没见你的影儿?还当你出了什么事故,倒教我好不放心。”

“多谢大叔惦着。”李莲英请个安说,“跟大叔借一步说话。”

到得僻静之处,他吐露了本意,说是已经学会了梳头的“手艺”,有多少种新样可以伺候“上头”,要求沈兰玉为他举荐。

沈兰玉大为诧异,“兄弟,”他问,“你今年多大?”

“三十刚过。”

“我的妈!”沈兰玉直摇头,“你不是玩儿命吗?”

“我知道!我想了三天三夜,都想透了。大叔,‘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唉!”沈兰玉顿足,“不是吃苦不吃苦,那一刀下去,割了你的‘命根子’,你的苦是白吃。”

李莲英也知道,割那“命根子”,最好是十岁左右,年纪越大越危险,然而危险归危险,却不见得不成功,还是要试一试。

于是他问:“大叔,到了我这个岁数,就不能动刀了?”

“动是能动,十个当中活一个。”

“活的一个就是我。”

沈兰玉默然半晌,脸色凝重地问道:“你不悔?”

“死而无悔。”

“好吧!既然你一片诚心,我成全你。”

于是沈兰玉替他作了安排,报明了敬事房,然后替他引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监。李莲英跟着沈兰玉叫他“张大爷”,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站起来听候问话。

“你这么大岁数了,我劝你还是息了心吧!”张大爷说,“这份罪,可不好受啊!”

“我都知道。”李莲英平静地答道,“只求张大爷成全。”

“那么,”张大爷转脸来说,“兰玉,你再说句。”

“他的心倒是挺诚的。你老就成全了他吧。”

“我……年纪大了,手上欠利落。”张大爷吸着气说,“还真有点儿……”

“张大爷!”李莲英毫不含糊地,“我也知道这事儿不保险,死生有命,坏了事,我决不怨你老。”

“话说到这儿,我可没辙了!”张大爷说,“你今儿回去,就得挨饿,也不能喝水,把肚子里都弄干净了,咱们三天以后动手。”

阉割太监的手法,出于古代的腐刑,两千多年来宫禁秘传的心法,几乎毫无改变,受腐刑须避风而温暖,就像养蚕须密不通风一样,所以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