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莽英雄-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宗宪拜罢起身,敲钉转脚地问一句:“徐海那一计。是决计不用它的了?”

“对!没有办法用。”

“是!”胡宗宪趁势逼进:“那么华公有何妙策?”

“你那条计策就很好,何必更筹妙策?”

“华公夸奖了!”胡宗宪又躬身逊谢,“既然如此,我就算正式领受了华公的命令。”

“言重!诸事要仰仗。”赵文华说,“不过我有两件事,汝贞,请你一定要办到。”

“请华公吩咐!”胡宗宪不敢满口答应,特意先作声明:“华公知道的,我对华公尽忠竭力,别人能办得到的,我一定办到;办不到的,我一定随时禀陈办不到的缘故。那时候,要请华公赐谅。”

“不然!这件事一定要办到;如果办不到,我宁愿用徐海那一计。”

这一要挟很利害,气得胡宗宪不能不硬着头皮答应:“是!我遵命就是。请问华公,是哪件事非办到不可!”

“贼赃一定要全数接收!”赵文华很清楚地说:“不能烧掉、毁掉、抢掉,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能损失!”

听得这句话,胡宗宪知道责成罗龙文执行的策略成功了。

在赵文华,国计不必顾,民命不足恤,而财帛不能无。对症发药,提醒他如用火攻,玉石俱焚,财物尽皆化为乌有,必可使他生投鼠忌器之心而放弃成见。罗龙文当时说的一番话,如今应验了。

“汝贞,此事非同小可!”赵文华加意叮嘱,“京里有人传话来,东楼偏以此事为念,此外所望甚奢者,亦大有人在。你不可让我将来无法交代!”

何以又有京里来人传话?胡宗宪心想,这大概是他想攘为私有的托词。这批贼赃也不能全数由他支配,一部分要还给百姓;一部分要发赏将士,赵文华那方面至多只能给他三分之一。不过这话在此刻却不必说奇,免得他心生疑忌,复又变卦。

打算既定,从容答道:“本来我的宗旨是求胜第一,保民其次,收赃第三;所以,那火攻五不可的理由中,拿这一点列为第四。如今华公既是这样说,我遵命就是。”

赵文华很满意。因为胡宗宪的答复,可以让他确确实实感觉得到他是三军司令,至高无上的统帅。

※       ※        ※

第三天,胡宗宪第二次会见江稻生时说:“江义士,你们要的‘满江红’,现在是满江空!找不到多少。不过,”胡宗宪紧接着说,“我另外有船给你们。”

听得后面的一句话,江稻生将沉下去的一颗心,重又升了起来,欠身答道:“多谢胡大人成全。”

“你先别谢我!船是有了,上船可很麻烦。”胡宗宪用微带冷峻的声音说:“彼此要信得过,和衷协力,不闹意气,不生猜忌,这件事才能做得成功。”

弦外有音,却无从细辨。江稻生心想,事情能不能成功,虽不可知,但既然讲和,先表示诚意总是不错的,因而很快地答说:“胡大人,我们归顺的心是真的。如蒙胡大人宽大为怀,哪里敢闹意气,亦决不会存着什么猜忌。这一层请胡大人放心好了。”

“你们能明白我宽大为怀,再好不过。”胡宗宪略停一下说:“我问过了,你们所说的满江红,只有最大的第五号,勉强合用。由这里经运河北上,转松江走黄浦江回川沙,有几处地方水浅,载重则吃水深,要用纤夫才过得去,亦太费事。倒不如用沙船出海,来得稳当快速。”

“是!”江稻生很缓慢地答应着,看得出来他对胡宗宪所提的这个建议,需要考虑。

这在胡宗宪估计之中,当即看看罗龙文说:“小华,你跟江义士谈谈吧!好在一切细节,你都知道。”

说完,站起身来,点一点头,是要走了。罗龙文和江稻生亦都肃立目送,等他的背影消失,罗龙文便问江稻生,是不是回到寓处细谈,比较方便?

这在江稻生是正中下怀,因为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其事。一路上搜索记忆,想起了官军战船的规制——战船共分五种,最大的一种名为“大福船”,也就是古代的所谓“楼船”,双桅十二帆,分为4层,底层只装压舱石;第二层住士兵;第三层供舵工水手操作;第四层专作瞭望之用。全船可乘士兵450人。如果胡宗宪拨调大福船供他们装载,只要10条船走两趟就可毕事。但是,大福船不宜于装辎重,由此可知,胡宗宪建议用沙船,是一种经过思考的选择。

沙船在战船中列为最后一种,船身宽阔、平底、行动迟缓,不甚宜于作战,却别有其他战船所没有的好处:第一,平稳;第二,不论载人装货容量都很大。所以官军只拿它作为补给或巡防之用。如今用来装载人货回川沙,确比五号满江红,更为适宜。

然而,有一项窒碍,沙船不能入内河。这个难题如何解决?且听听罗龙文的!

第十六章

“沙船不能入内河,谁也知道。”罗龙文说,“胡总督的意思是,请你们在乍浦下船。”

乍浦是个很好的避风港。可是再好的港湾,近岸之处,总是浅滩,沙船只能泊在水深之处而无法靠岸。人上沙船,可用小舢板驳渡,那许多辎重要上沙船,是不是小舢板所能转驳,大成疑问。

一个念头不曾转完,罗龙文理所当然地进一步解答对此事有了解就必然会有的疑问。第一个疑问是,以桐乡为中心迤逦分布在方圆百里以外的人和货,如何集中到乍浦?这在官方看来不是什么繁杂的任务,辎重方面,征发夫子代为肩挑背负,或者调动车辆代运,因为路程不多,且皆平坦,均无不可。至于要走的人,劳动双腿,走个几十里路,更不在话下。

“是的。”江稻生听罢第一个解答,深表满意,“只要能派夫子运辎重,上船的人自然徒步。不过——”

“江二哥,第二个难题,胡总督也早想到了。”罗龙文抢着说:“沙船平时运军需,无非粮秣、兵器、被服之类,都不算大件头;士兵涉水负运,毫无难处。如今你们的辎重,很有些大件头,不说别的,就譬如你坐的那张紫檀太师椅,一个人就不容易搬得动,更不用说什么涉水而渡,所以非搭浮铺不可。”

浮铺就是浮动的码头,制法与浮桥大致相同:用许多小船排在一起,拿铁索贯联固定,上铺木板,由浮滩一直铺到海船所下定的水深之处。所不同的是,浮桥是一长条;浮铺是一大片。浮桥能渡人即可,颠簸不妨;浮铺要如履平地,工程自然艰难得多。“搭浮岂不是件容易的事。”江稻生有些怀疑:“那得要多少时间才搭得好?”

“唯一的难处,唯一要请大家忍耐的,也就是这一点。搭浮铺倒不需要多少辰光;调集木板、小船,定打铁链子,总得一个月的功夫。材料齐集,动工要半个月,稍为打宽些,定他50天,一定可以完工。”

计划看来很切实,因为都是胡宗宪所办得到的。唯一的顾虑是,官方究有几许诚意?倘或是个陷阱,一两万人集中在海边,让官方调集大军围剿,前临大海,后无退路,如何得了?

即使没有这样的疑虑,江稻生也无权作出承诺。他的首要任务,是尽量澄清疑问,不过此时心中所存的这个疑问,却还不便提出来要求保证,只能就搭建浮铺的工与料两方面还不能明了之处,请罗龙文解释。

罗龙文歉然地笑了:“实在对不起!说实话,浮铺是怎么个样子,我还没有见过。我生长在徽州的万山丛中,从没有见过海。”他说,“至于浮铺,既有这个名目,当然有这样东西;如说搭建费工费料费钱,不大容易,这话或许不错。不过以总督的地位,管辖多少兵马钱粮,若说连搭一座浮铺的力量都不够,那是绝不会有的事。”

这几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得很老实,也很透彻,使得江稻生增添了几分信心,深深点着头说:“我想拜托罗师爷,明天是不是能找一个搭浮铺的工匠,跟我谈一谈。”

“好!这容易。明天我找一个内行来。”

“多谢。”江稻生说:“明天谈过以后,让我彻底弄清楚了怎么一回事;要多少功夫;由浮铺上船,该注意些什么?后天我就回去报告了再说。”

“是的,是的。做事原该这样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

到此为止,罗龙文就不谈公事了。但也没有起身辞去的意思,他的态度很自然,仿佛熟朋友无事来访似地,随意闲谈着。

谈到胡宗宪与赵文华的关系,罗龙文忽发感慨:“做官的人,特别是做大官的人,有时候也难说!胡总督与赵尚书交情深,是大家都知道的;胡总督与赵尚书各有心病,大家就不知道了!”

“喔,”江稻生试探着问:“莫非是为了争功?”

“倒也不一定是争功,是为保自己的前程。”罗龙文说:“赵尚书领了那许多人马,耗费了那许多粮饷,自然是想好好打个胜仗,但又唯恐胡总督掣他的肘。这是赵尚书的心病。”

“那么,胡总督的心病呢?”

“胡总督是唯恐他带兵入境,第一,骚扰百姓,替他惹很多麻烦;第二,赵尚书一打了胜仗,相形之下,就显得胡总督无用了。你知道的,”罗龙文放低了声音说:“不是我大逆不道,皇帝背后骂昏君;当今的这位皇帝,为人最刻薄不过,翻脸无情。胡总督深怕这一来皇帝不高兴,充军杀头,什么不测之祸都有。所以胡总督的心病,比赵尚书更重。”

听得这番话,江稻生大有领悟。原来胡宗宪抢着要招抚,为来为去是为他自己的前程,照此看来,倒确是有诚意的。

“江二哥,”罗龙文仿佛谈兴一发,有不能自制之势,接下来还是谈胡宗宪:“我们凭良心说话,胡总督对浙江人总算不错。别的不说,只为赵尚书带来的几十万人,不让他们进入浙江境界这件事,就不知道打了多少饥荒,几乎翻脸!这就很难得的了。”

江稻生原负有秘密任务,照陈东的嘱咐,应该相机刺探军情;如今听罗龙文谈论得很起劲,灵机一动,心里在想,此刻不正好套他的话吗?

于是,他故意装作不信似地,“罗师爷,”他摇摇头:“哪里来的几十万兵?”

“你不信我数给你听!”罗龙文知道他的用意,将计就计,装得略带负气,非要辩个清楚不可的神情。当然,如果熟极而流利地背下来,便显得太假了,所以他一面思索,一面数道:“京营神枪手6000、涿江铁棍手一万二、河南葫芦兵,喔,不!那是另一路。德州民兵、保定箭手、辽东义勇卫虎头枪手、河间府尖儿手,每处也都是6000,这就多少了?”

江稻生很用心地在替他计数,因而回答得很快,“5个6000,一个一万二,”他说,“总共四万二。”

“这四万二是从运河南下的;还有,陕西兵是从汴河下来的——”

有从汴河而来的,有从陆路而来的,照罗龙文的计算,连原有兵员,总计达40万之多——实数只有20万,罗龙文为了张大声势,有意虚报了一倍。

江稻生有些将信将疑,疑的是数目。不能不信的是,赵文华奉旨督剿,大征军伍,兵符如火,骚动各省,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你想,江二哥,”罗龙文又说:“这40万人,统通开到浙江,不就像来了无计其数的蝗虫?为此,胡总督跟赵尚书力争,说是彼此和解已谈得差不多,一定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请赵尚书下令,暂且按兵不动。赵尚书看在过去的份上,勉强答应了,不过也有限期,而且限期很紧。如果你们这方面拖延不决,限期一到,赵尚书是决不肯再展延的。那时候,江二哥,不必我说,情形就很凄惨了。”

江稻生一听这话,未免胆寒,不过表面上反倒显得强硬了,“罗师爷,”他提高了声音,像吵架似地问:“你的意思是,40万对两万,以大吃小,我们这面一定没有生路了?”

“不是这话,好汉只怕人多,二十对一,总有点吃力。这也不去提它了!我说的凄惨是指浙江百姓而言。江二哥,”罗龙文又换了一副表情,形容黯淡,眼圈发红,真有为民请命,声泪俱下之感,“浙江的百姓,苦头吃得也够了。倘或因为你们不肯和解,40万大军开到浙西,只怕地皮都要翻身!你们又何苦造这个损人不利己的孽?”

江稻生深为惶恐,不自觉地说实话申辩:“罗师爷,罗师爷,我没有说,我们这面不肯和解。”他说:“这番利害关系,我完全清楚了。只等明天跟搭浮铺的工匠谈过,后天一回去,我一定劝我们那面的头儿和解。”

罗龙文听他这么说,亦做出感动非凡的表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合掌当胸说道:“何况免此一场浩劫?江二哥你能从中化解,真是件大功德。积善必有余庆,我将来亦沾沾你的光。”

一顶帽子扣在江稻生头上,把他搞得飘飘然地有头重脚轻之感。一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