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和战斗动作,坚持以近战战术为中心,以班、排夜间战斗、河川战斗等特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为训练重点。技术训练方面,着重训练射击、刺杀、投弹、迫近作业,使四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几年的军事训练,留守兵团的军政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留守兵团的生产运动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改善部队生活和供应,减轻人民负担,留守兵团根据1938年7月第二次兵团首长会议上毛泽东的“开展部队生产运动”的指示,提出了“生产、学习”的口号,开展从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运动,大力种植蔬菜,喂猪,养羊,开磨坊,办合作社,动员战士学会做鞋、织布、织毛衣毛裤、袜子,改善了部队的伙食和军需品、日用品等供应。仅1939年就垦荒2。5万余亩,在遭受天灾的情况下仍收到2590石(38万余公斤)的细粮。
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开展生产运动,做到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的指示,留守兵团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广大指战员不仅开荒、种粮种菜,还开办了毛纺厂、被服厂、鞋袜厂、皮鞋厂、木工厂、大车厂、煤窑、砖瓦窑、瓷器窑和各种作坊,进行畜牧业、运输业、商业等多种生产经营;留守兵团1940年全年垦荒2万多亩,收粮2400多石(36万余公斤),经营获利223。65万余元,并为以后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留守兵团的生产运动,开创了历史上军队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先例,既改善了部队的生活,保障了各项任务的完成,又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二、陕甘宁边区地方武装建设
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和自卫军与八路军留守兵团,共同担负着保卫边区安全的光荣任务。
1937年8月,边区成立保安司令部,统一指挥陕甘宁地方部队和自卫军。
8月15日,保安司令部成立,高岗任司令员,周兴任副司令员,谭希林任参谋长。原陕甘宁边区的地方红军和游击队,除一部分编入八路军留守兵团外,其余部分则编成10个保安大队和若干县保安队,共5000余人。1938年4月,保安司令部及其所辖保安部队划归八路军留守兵团领导。
1939年上半年,保安部队先后改编为各独立营。
保安部队统一指挥系统后,加强了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保安部队还进行了自给生产,解决了部分军需用品和日用品。
保安部队不仅配合留守兵团肃清了边区匪患,保卫了边区人民的财产和生产安全,而且担负着部分的河防守备任务,配合八路军正规部队打退了日军对河防的进犯。
边区的自卫军,是群众性的、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平时值勤放哨,战时配合主力军作战。它既是主力军的经常补充者,也是保卫边区的重要武装。
1937年10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边区保安司令部颁发《陕甘宁边区抗日自卫军组织条例》,规定:“抗日自卫军系边区内半军事性质的群众抗日武装组织,同时是抗日的后备军。”“凡边区的劳动公民,自愿执行抗日自卫军的任务与遵守抗日自卫军的纪律,年龄在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身体强健者,均有加入抗日自卫军的光荣权利。”《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5~16页。'
从此,整理、扩大与训练自卫军便成为全边区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边区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陕甘宁边区人民抗日自卫军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到1939年,边区80%的壮丁参加了人民抗日自卫军,人数达22万余人,其中有基干自卫军3万余人,另外还有2。8万余人的少年先锋队。其次,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指挥系统,村设班和排,乡设连,区设营,县设团,统归保安司令部指挥。每年利用冬闲,对自卫军,特别是基干自卫军进行一次冬季训练,训练的内容有梭镖刺杀、投弹、布雷、射击、盘查放哨以及侦察敌情等。自卫军每人至少有一件旧式武器(如红缨枪、马刀、步枪、土枪等),以及经常备有担架及运输工具,准备参加战勤工作。自卫军在抗战和巩固边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据统计,在1939年到1940年边区破获的汉奸案、土匪案、伪钞案等近千起,都是自卫军参加或是自卫军破获的。在保卫边区的战斗中,每次都有自卫军参加,负责运送伤病员和给养物资等。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力量采取主力兵团(留守兵团)、地方兵团(保安部队)和民兵(抗日自卫军)三结合的体制,使边区的机动作战、河防、边防的保卫以及部队锻炼和补充均得到全面的照顾,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坚强力量。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六章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巩固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坚持持久抗战,保卫和巩固边区的斗争
太原失守后,日军逼近黄河,威胁边区安全,陕甘宁边区担负着正面阻止日军渡河西进,拱卫西北北大门的艰巨任务。
一、固守千里河防,粉碎日军的进攻
陕甘宁边区的东面是黄河大堑。边区河防线北起府谷,南至宜川,婉蜒1000余里,它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唯一通道。从1938年起,日军向边区河防不断发动进攻,企图强渡黄河,突破西北重要门户,切断陕甘宁边区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威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中枢的安全。
为加强河防的守备,八路军留守兵团以警备第6团驻防神府地区,守备葭县北、万户峪、沙峁、磐塘、马镇、贺家堡等沿河各渡口;以警备第8团调驻米脂,守备大会坪、螅蜊峪、宋家川、李家沟、丁家畔、康家塔、枣林坪等渡口;以警备第3团驻防清涧,守备河口、界首、枣林坪(不含)等渡口;以警备第4团驻防永坪地区,派出1个营的兵力守备延水关、高家畔渡口;以警备第5团驻防延长,守备凉水岩、马头关、清水关等渡口。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还成立了两延(延川、延长)、神府(神木、府谷)和五县(绥、米、葭、吴、清)等河防司令部,作为留守兵团派驻当地的代理指挥机构。
1937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整个河防划为3个地段,分别由神府、两延河防司令部和绥德等5县警备司令部负责设防,萧劲光兼任河防总指挥。当日军逼近黄河东岸时,河防守备部队进入临战状态,边区军民立即进行紧急动员。
在河防战斗中,各部队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思想,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以主动、灵活、积极、坚决、突然的战术动作,粉碎了日军对河防的多次进攻。
1、神府河防战斗
1938年2月,侵入山西的日军以第109师沿汾(阳)离(石)公路西犯,侵占中阳、离石,27日,进占黄河东岸要口军渡、碛口,直迫河防,并猛烈炮击西岸吴堡、宋家川河防阵地。留守兵团警备第8团扼守宋家川一带渡口,警备第3团以一部兵力渡河,向柳林敌后袭击,3月3日,军渡、柳林之敌均向离石撤退。在此期间,驻大同日军第26师亦向晋西北进攻,连陷宁武、神池、五寨、岢岚、保德、河曲、偏关等7座县城,直逼神府河防。3月12日,进占保德的日军第26师一部2000余人,附炮20余门,携带渡河器材,13日进抵神府磐塘渡口对岸,首先炮击河防阵地,尔后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开始强渡黄河。八路军留守兵团河防守备部队及神府武装沉着应战,在日军密集渡河时,以突然猛烈火力,击敌于半渡之中;并以机动兵力一部,乘日军渡河混乱之际,迂回渡过黄河,袭击日军侧背,在八路军第120师积极配合下,迫使进犯河防的日军撤退。此次战斗,共计毙伤敌140余人,警备第6团仅伤亡6人。同时,八路军第120师在晋西北收复被日军占领的7座县城,粉碎日军的首次围攻,保卫了陕甘宁边区。
2、第一次宋家川战斗
1938年4月,沿份(阳)离(石)公路西犯的日军第109师在离石一带集结约1个旅的兵力,附火炮30余门,于5月再次向黄河东岸军渡渡口进犯,企图突破留守兵团黄河西岸阵地,占领陕西省宋家川(今吴堡城)渡口。为打破日军企图,留守兵团未等敌到达河岸,即令警备第8团主力东渡黄河,进至汾离公路翼侧,以伏击、袭击等手段,寻机打击日军。5月10日夜,该团在离石城西北王老婆山地区袭击西进日军,击溃日军1个营,歼灭日军200余人,警备第8团伤亡80余人。日军渡河企图再次遭到挫败,随即撤退。
3、凉水岩、马头夫河防战斗
1938年12月下旬,山西日军在占领大宁、吉县、永和后,即准备大批渡河器材,伺机向黄河东岸逼进。
1939年1月1日,日军分3路,每路1000余人,附炮10余门,向黄河沿岸的马头关、凉水岩、泥金滩挺进,先后占领上述三据点河东阵地,当即以猛烈炮人轰击河西八路军留守兵团河防阵地,并以飞机10余架投掷毒剂弹,在破坏数段河防阵地后,即在火力掩护下进行强渡。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5团乘日军运动集结时,进行猛烈火力还击,击毁其部分船只,歼敌一部,日军被迫撤回黄河东岸。与此同时,八路军河东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袭击日军运输队。日军在攻击受挫,后方交通又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于1月4日开始撤退。警备第5团以一部兵力东渡黄河,向日军发起追击,在大宁城西的曲峨镇给日军以打击后,安全撤回何西。此役共歼灭日军80余人,警备第5团伤亡8人,中毒10余人。
4、第二次宋家川河防战斗
日军对边区河防的三次进攻均遭失败,于是调集重兵,向宋家川与马头关、凉水岩等处,同时发起进攻,企图钳制河防部队兵力,乘虚实施重点突破。
1939年5月,日军由太原增调2个师至汾阳、离百,并携带大批渡河器材,于6月4~5日,日军一路1万余人进占军渡,在黄河东岸构筑工事,并以炮火轰击河西宋家川、枣林坪一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8团河防阵地。6月6日,日军又以1。5万亲人进占孟门、碛口两镇,并以飞机竟日向河西河防阵地及陕甘宁边区内地城市进行猛烈轰炸。同日,日军1个团共2000余人,由隰县、大宁出动,附炮20门,于6日晚分别占领马头关及泥金滩河东阵地,并向西岸八路军留守兵回警备第5团阵地轰击。
面对日军重兵压境的情况,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与动员全边区军民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支援河防部队。在边区人民大力支援下,八路军留守兵团河防部队坚守阵地,在宋家川方向经3昼夜激烈战斗,使日军始终未能接近河岸,渡河未成。在马头关、泥金摊方向,八路军何防部队在日军飞机轰炸和毒剂攻击下,沉着应战,也粉碎了敌人渡河企图。
在此期间,黄河以东八路军部队于敌后积极活动,破袭日军交通线阻敌运输,积极配合作战。日军腹背受敌,被迫全线撤退。此时,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8团分兵一部渡河东进,收复李家垣(军渡以东)、柳林,击毙日军50余人。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5团乘日军撤退至河滩集结时,进行突然火力袭击,毙伤日军30余人,至此,日军对边区河防最大的一次进攻又告失败。
5、第三次宋家川河防战斗
1939年9月4日,驻汾阳、离石日军约三四千人,附炮30门,进占军渡,构筑工事,修筑军(渡)离(石)公路,企图巩固河东阵地长期据守,待机进攻。为粉碎日军在黄河东岸立足的企图,留守兵团河东侦察部队乘日军立足未稳,猛袭军渡以东之穆村、薛村,并破坏了军渡和薛村的公路。9月6日,日军向碛口进犯,留守兵团河防部队即于河东孟门等地抗击消耗日军。同时,留守兵团河西部队又以一部兵力渡过黄河,迂回至日军后方,活动于柳林、穆村、军渡间。在八路军留守兵团河东部队袭扰下,日军遂于12日龟缩至柳林、穆村地区。
6、碛口河防战斗
1939年11月初,日军调集1万余人,准备大批渡河器材,于20日分4路由晋西大武、离石、柳林、穆村等地,向碛口合围,同时以一路奔袭葭县渡口。23日,日军主力占领碛口、孟门两镇,开始向河西实施猛烈炮击,并以一部2000亲人,在火力掩护下,集结碛口河滩,放船漕渡。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8团立即对集结与渡河之敌猛烈射击,将日军击退。此时,留守兵团河防左翼部队警备第6团以一部兵力,趁机渡过黄河,袭击日军侧后,经5小时战斗,迫敌分路撤退。此次战斗,八路军留守乓团河防部队共毙日军100余人,俘虏日军2人,自己伤亡12人。
7、第四次宋家川河防战斗
1939年12月初,日军集结驻离石、柳林兵力4000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