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鸿飞来公司上班后,对科辉的无线电对讲机的研发,有不小帮助。开始时因为听说王小姐是财迷的对象,他还不让王小姐与他接近。等财迷向他作了解释,才知道真相。因此对财迷很感谢,对王弱男也有了重新认识。
去年,小凤已经拍了好几部电影,当小配角。她去拍的电影,都是无声片,演员的对话要用字幕来表示。之前美国有些公司已经拍了有声片了,最早的有声片是用留声机放唱片来配音的。因为片子要接片,接片后就与唱片的配音合不上了,常出现影片上已经是男主角在说话,而放的声音是女主角的。
不过近年,一家美国公司和德国公司分别有二种专利产品的电影摄像机,是在电影胶片上以黑白深浅的一道音迹来纪录声音。上海的电影公司也想拍有声电影,但是种拍摄机太贵了!电影公司买不起。
日喷一家公司说可以出租这种机器给上海的电影公司,不过要他们连摄影棚也借了,就是到日喷去拍电影。这租借拍摄的费用也不低。
财迷知道了这事,又联想到他的光敏晶体管,就想自己生产有声电影设备。
光敏晶体管是财迷偶然发现的。科辉生产的二极管、三极管,都不是像另一时空那样,用塑料封装。因为这时还没有这样的塑料,所以科辉的晶体管是用玻璃来封装的。不过玻璃封装有问题:一批工艺参数不同的三极管受环境光照强度影响很大,就像是一个光敏晶体管,电流随着照到的光线强弱而变大变小。一般的晶体管中有时也有个别这种样子的,所以,在玻璃外面还要涂上黑漆,以避免光线的影响。
财迷就把周鸿飞叫来,讲了用光敏晶体管制作有声电影机的设想。以周鸿飞为主的研究小组,设计、改进了现有电影摄影放映设备,不久就搞出了国产专利的有声摄影机。
由于采用的是晶体管,体积比欧美的同类产品要小、要轻巧得多,还可以用蓄电池来供电,这对在外景地拍摄时,是个很大的利便。所以,不光国内电影公司选用,外国公司也来购买。
此后,依托自己光学玻璃车间有制作瞄准镜的基础,又有制作闹钟的精密机械生产基础,科辉又办了一个小厂,生产“长江”牌照像机和“黄河”牌电影拍摄机,产量不高,但利润率不低。
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用科辉的摄影机,拍了洪琛先生编剧的《歌女红牡丹》,张石川导演,主演是蝴蝶等明星。
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
影片中主角的女儿,就是小凤扮演。对于财迷而言,这片子看上去很一般。但作为国内第一部有声电影,当时还是轰动一时。小凤的演出得到好评,制造设备的科辉公司,名气也因此更大。
财迷把这摄影机的发明功劳推到周鸿飞的头上,并任命他为科辉研究院的副院长。然后找来王招宝经理,为周鸿飞和王弱男的事做了工作。
共济会龙头大哥发了话,女儿又铁了心,这女婿也算有出息,共济会委员王经理也就接受了这个女婿。王弱男和周鸿飞的事,就这么解决了。以后,这二口子和邓复光等人一样,都是财迷的好朋友,是科技研究方面的负责人。
叶大娘等人听说王小姐的事后,开始讲王小姐的不好,怎么能不听家里人安排?后来就赞叹才弥先生,又做好人好事,菩萨心肠!只是这东家的正夫人,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了。
没有人想把李淑珍扶正了,她的条件,就该是个如夫人。而李淑珍本人也觉得能当如夫人,她就满足了。
小凤在《歌女红牡丹》中表演出色,与主角蝴蝶的关系也很好,见到蝴蝶就按戏中的叫法,叫妈妈。财迷有时陪小凤出席一些社交活动,小凤把他和蝴蝶拉到一起,一个叫爸爸,一个叫妈妈。蝴蝶倒没什么,可财迷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这蝴蝶这时可是名花有主了!
财迷成人之美,帮王弱男小姐与周鸿飞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事情在圈子里传开后,更多的人对财迷有好感。例如比蝴蝶排名更前的影星阮玲玉等,也来认识财迷。因为阮玲玉的母亲曾是保姆,自己的身世是她心中的一个阴影。她对周鸿飞等因身世而有这样遭遇的人都特别同情,所以对财迷也特别有好感。不过这时才二十一岁的阮玲玉,已经与男友同居五年,也是名花有主。
财迷不光与演艺界的人熟,在实业界的应酬活动中,他与上海社交圈的人都得打交道,包括交际花。
财迷身边常有美女了!
第三部1931年 第六十七章 交际花
财迷现在的实业发展更大了,是更大的大老板了社会地位更高了,做好事的名声也传出去了。
王弱男小姐的故事传出后,大家不光知道财迷的好名声,还知道了钻石王老五才弥先生的夫人位子还空着,更多的女人对他感兴趣了,包括一些交际花。
大家不要对交际花有什么误解。这个时空上海的交际花,又称为“交际名媛”,实际上指的是现代社交场里面杰出的名门才女、大家闺秀;而不是李香君、杜十娘的现代版,更完全不同于北京八大胡同或南京秦淮河、上海大世界的“长三幺二”,不是另一时空的“三陪女”。
交际花或“交际名媛”的档次相当高雅。有资格称为“交际花”的,首要条件是当时公认的“名媛”,必须身出名门,纵然不一定家境非常富有,但至少是有相当声望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就不行了。
另外,还要有知识、有气质。按法国人梅根。彻西德(MeganTressider)的说法,真正的交际花并不仅仅是社交美女,她们不仅具有非凡的容貌,还都有高贵的修养、有丰富的内涵,还拥有相当的权力和影响。优秀的交际花都多才多艺,并具备出众的仪表、风度和智慧。交际花必须对高雅艺术颇有造诣,擅长交际谈吐(辩论、密谈、对答),高级娱乐、音乐歌舞、诗词绘画、运动、调情、政治和计谋。
当时国内最有名的交际花是“北陆南唐”,北陆是北平的陆小曼,南唐是上海的唐瑛。这时,作为徐志摩妻子的陆小曼已经从北平的交际圈淡出,现在也在上海,学习画画。另一时空的人对陆小曼比较熟悉,但对与她齐名的唐瑛就不熟悉了。
唐瑛这一年二十一岁,身材苗条,嗓音甜美,衣着前卫。她毕业于上海教会学校——中西女塾。中文、英文的水平都很杰出,艺术造诣也很高。她和上海滩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们一起,热衷于参加社交派对。
这时,大家对交际花们的生活是怎样描写的呢:“两名戴着白手套的服务生缓缓拉开百乐门黄铜把手的大门,交际花们优雅的身姿如期出现于大理石的台阶,铺着猩红色地毯的弧形转角楼梯,展开在她们眼前……
她们风姿绰约、雍容大雅,如一群美丽的蝴蝶精灵,在舞池中穿梭。众多目光交织中,优雅有节地、华而不妖地转身,标致而又香艳。……”
确实,唐瑛多才多艺,秀外慧中,擅长昆曲,还能演戏,曾主演过洪琛编导的话剧《少奶奶的扇子》;1935年秋,唐瑛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在卡尔登大剧院用英语演出整部的《王宝钏》。
不过,这样的交际花都是用金钱堆出来的,在唐瑛的深闺中,ChannelNo5香水、Ferregamo高根鞋、CD口红、Celine服饰、hannel香水袋、LV手袋……凡是法国贵妇人所有的,她也都具备。所以,只有非常有钱的公子哥儿才敢娶她们。唐瑛在青春华年就嫁给了上海市富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
实际上,这些交际花在社会各界还是挺有面子的。如果一些商业洽谈活动能请到她们,一些本来不想出席活动的人物也会看在她们的面子而出席。让她们从中调和一下,谈判往往就容易谈成。
不过像唐瑛这样的人,一般人还不一定能请动她,她们还不是你出钱、送礼就能打动的。财迷这样的地位,如果有活动就不一定能请动她。当然,在几个月后,财迷救了她的哥哥唐腴庐后,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这个时空交际花的概念。由此可见,当时被交际花感兴趣,是男人们一件光荣的事情。
可是,财迷受另一时空的影响很大,再说对唐瑛等人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生活传说也不赞同。而且他害怕变成什么诽闻主角。所以,他没把被交际花包围这种事当成什么好事。以后在出席这种社交活动时,他就把李淑珍带上。
财迷这样是明智的。交际花们聪明能干,红极一时,对生活的要求太高,对丈夫的要求也高。这样,她们对婚姻往往不满意,最终离婚的居多。激情过后的陆小曼,现在与徐志摩关系就不怎么样。
财迷把李小姐作为女伴带去参加这样的社交活动。是对她地位的承认,李淑珍为此高兴得不得了!她长得有点小家碧玉型,从长相是完全带得出去的。但知识不够,交谈的经济、社会、西方生活等话题什么的,她都不太行,只好在一边笑眯眯,少说话。
这些社交场合也是一个服装比拼的场合。财迷怕李小姐自卑,就为她做服装。尽管财迷不缺钱,但要他去买什么巴黎时装,出这个冤枉钱,他可不干。肯买这种为牌子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钱的商品,就不是财迷了。
财迷自己的西装,是按他另一时空带过去的西装,让自己的服装厂生产的,与当时死板的“正规西装”不一样,穿了后效果很好。他在另一时空时,对变形的旗袍、中西结合装、不对称服装设计等,也都见过,就为女孩们出点主意,画二笔草图。李小姐和女孩们就自己动手做服装。其中特别是五凤,年纪虽小,但没有传统服装的约束,思路开阔,设计大胆。她喜欢画画,又心灵手巧,帮李小姐设计的衣服都特别好。
李小姐新颖的服装在社交活动中引人注目。这下子,一些交际花、明星,也来财迷的服装厂购买衣服。李小姐出席社交场合,也有了话题,就是服装设计。
五凤继小凤被人说是小明星之后,被人追捧为“服装设计小天才”。财迷也乘机大做广告,为五凤开服装展示会,打造品牌,目标是巴黎和纽约的时装市场。
本来财迷也想包装李淑珍当设计师的,但她本人不肯,说她没有五凤的天赋。不过,包装出一个神童式设计师,更能吸引国内外顾客的眼球。
于是,科辉产业中又增添了一个企业,就是时装厂。经五凤设计的服装,身价百倍。
有了名气后,设计出并不怎么样的服装,也能受人欣赏,真让人搞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后来财迷自己想想倒有点不好意思:五凤这么小的小孩,都被她利用来赚钱,是不是有点太过功利了?
不过五凤自己挺得意,对阿爸捧她当设计明星,当成是对她关爱看待。只要孩子自己开心就好!另外,财迷还找了一些服装设计的书本来给五凤看。书是外国买来,都是外文的,所以,还要找人翻译,并教她。
不过后来一个阶段,五凤看了这些书后,设计的思路反而不行了。看来艺术这东西,与技术不一样,靠的不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而是灵光一闪的灵感。基本的东西不学习不行,但学得多了,反而容易受其约束。
第三部1931年 第六十八章 去西北
在上海过纸醉金迷生活的人们,是怎么也想不到同一个国度的西北地区人们是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财迷也是去了一趟西北,才知道西北人民的贫穷困苦。
章芝春的信寄出快二个月后,宋哲元、赵登禹他们的回信才到上海。回信中说,现在他们人还太多,很多人不得不编遣回家。但部队又没钱发给他们回家路费!叫章芝春他们不要去了,反而问他们,能不能叫上海的徐老板,帮他们驻扎的地区发展经济?还能不能帮着再安置些兄弟?
给他们第三军的编制是三万人,而实际上他们已经挤下了近五万来人!就这样还有二万多士兵要安排,因为冯玉祥的部将中,有好多都去了宋哲元的第三军,有张自忠、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冯治安、赵登禹等等(过之纲、葛金章的名字大家不太熟,他俩也是冯老帅的十三太保之一,后来去了韩复榘处)。
士兵不想回家的原因,主要是家乡也都很穷,好多人的家里是在灾区。当了兵,自己能混口饭吃,有点饷银还能接济点家里。这点钱,对城市的人不算什么,但对贫困农民家庭而言,也不无小补了。
据西北军的人对财迷讲,以前他们一千人每月才一、二万元就对付了,而中央军的军官饷比较高,中尉就一百多元一月了,估计要四万元才够。
财迷算了一下,算上装备和一般训练的军火开支(子弹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