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主之间完全不相统属。
鉴于以上分析,对于成吉思汗是否可以算做元朝的实际开创者是足以置疑的。他充其量不过是元朝的祖先而已。被追赠太祖,也只是为了宣示元朝皇帝作为成吉思汗正统继承者的一种政治策略而已。
分裂的蒙古帝国可以称之为:元朝(中国汗国)、金帐汗国(钦察汗国)、伊尔汗国(伊朗汗国,忽必烈弟弟旭烈兀所建)、窝阔台汗国(海都死后分裂灭亡)和察合台汗国这五个并力的政权。
关于蒙古的后事,在元灭亡后依旧掌握在蒙古人手中,继续与明朝对立。直到通古斯女真族再度建立了清朝后,才于康熙年间正式并入中国版图。外蒙古在1945年被苏联强行占领并独立,建立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所以,蒙古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一部分以及蒙古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不过200多年的历史而已。从而更加说明,成吉思汗本身并非中国历代君主的一员,反而是一名毫无疑问的外族领袖。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如有疏漏错误,望不吝指正。作品相关 蒙古史源探讨点滴
蒙古史源探讨点滴
1、成吉思汗出生之异相貌:手握凝血(bara’ounGhar…tour)出生之说其实并不算十分别致的民间传说,在历史上,大约所有日后大有成就者莫不生具异相。习惯上被称为“一块象红石子的血”并非逐字翻译自《秘史》(G。B博士语),秘史原文作“在右手有一凝血,其大等于做骰子用的凸出骨(Cheville_jouerauxd_s)”。《秘史》中作Chi’a,蒙语中的Chighai实际上是指“牝羊足下凸出的骨及其它……”,人们用它做游戏骰子。海涅士(《Wö;rterb》,138页)译Chi’a为“Knochenstein(Beckenknochen)ZumSpiel”。
2、关于也速该的死与成吉思汗生年:据《秘史》载,只在铁木真定婚后几天,也就是说,他在九岁即成为孤儿(《秘史》,鲍乃迪译,第35页)。依伯希和先生所定之年表,时在西元1176年。而拉施特在《史集》中则说,铁木真于十三岁丧父,则参考伯氏年表,应在西元1180年。又据莱比锡学院译《秘史》(海涅士根据中、蒙文译著《元朝秘史研究》,1931)中有铁木真生于迭里温山(孛勒答黑,boldaq,其地不可考)之说。《元史。太祖本纪》载铁木真于1206年上合汗尊号,时为金章宗泰和六年丙寅,在位22年,殁于1227年丁亥(猪年),享寿六十六岁。照此推算,其应生于西元1162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年。然则,其中如考虑到阴历虚年以及润年累加问题,则1162年这个数字又将划上一个问号。而在1340年的蒙古宫庭史料中,也出现了关于其诞生于1167年的说法。更从拉施特《史集》中有“生于回历549年,楚而喀答(Zoulkade)月”之说,这又将其出生年推进至西元1155年。两相对照,一为乙亥,一为丁亥,前后有十二年的差异,即一个生肖轮回。不过这也不难解释,蒙古人在文字尚未形成的年代中,口头相传铁木真生于猪年,至于是前一个还是后一个,就不免浑淆起来,拉施特所听到的显然是头一个说法。
依据其他关于其亲信部下和子嗣后人的生卒年月推断,1162年是较为合理的一个解释,如其继承人窝阔台寿五十六岁,在位十三年,继汗位时为四十三岁,时在西元1229年(已丑),则应生于1186年,其时铁木真已婚八年,先有二子,于二十四、五岁生第三子,是较合理的。如按1155年计,则铁木真其时31—32岁;如按1167年计,则其时仅19岁,皆不及1162年合理。
3、部众离散:中译本《秘史》中提及月伦额客曾经命令她的部下武装起来,阻劫离去的部众,为《秘史》的蒙古原文中所无。而其它史源中也未提及。
4、铁木真成婚年之说:这又回到了他的生年问题上来了。虽然东方人有早婚的习惯,但依照1167年说,11岁未免过小;而1155年说则又变成23岁,却又过大了些。《萨囊彻辰书》认为夺马之事发生于1178年,《元史》记载当时博儿术的年龄为13岁。铁木真与孛儿帖的婚事则发生于当年或敘年。当时,博儿术的父亲对两人说:“汝二人从今往后宜彼此相顾,彼此永勿以恶语相侵而相弃也。”可见二人年纪相去不远。十六至十七岁是很合理的解释。
5、两家分手:通过《拉施特书》、《萨囊彻辰书》、《志费尼书》以及《多桑书》中的暧昧描写以及《秘史》中给札木和所订下的莫须有罪名看来,这次脱离完全是铁木真背叛了札木合。
《秘史》里面说道,札木合对铁木真私语道:“安答啊,你看。如果把营地扎在山坡上,牧马的人就可得到便利;若是驻留在河滩里,放羊的人就能让羊吃得更饱。你说是吧?”铁木真一时没琢磨过来,就向母亲月伦求教。他的妻子孛儿帖无疑在此扮演了《圣经》里面欺骗亚当的蛇的角色,解释道:“这是札木合在对你宣战啊。我们最好今夜就迁走,明天就晚了。”见铁木真一时反应不过来,继续说:“我又怀孕啦。莫非你想让这个孩子成为别家的‘客人’吗?”这样,铁木真才下决心脱离札木合自立。之后便是兼夜行军,还引诱走不少札答阑部落的属下。
6、十三翼之战,又称十三古列延之战。古列延:圆环,营寨之意,是古老的蒙古军制。
7、札木合人心离散源于他在十三翼之战后以70口大锅烹煮俘虏的残暴事件(古代美军?),《拉施特书》所言有误。他将此事记在了铁木真的头上。而这种讹误又来自铁木真后裔们对祖先这次作战的讳败为胜的说法。同时《元史》也将这次战败说成了胜利。当然,从事后效果来看,铁木真至少在战略方面胜过了札木合,而在战术上确实是失败的。在这方面,《秘史》没有任何隐蔽,如实记录了战役的真实情况。但是《秘史》却说当时烹煮的是一些狼,从而掩盖了蒙古史上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行径。其原文为:QariqounTchinosounkö;’udidalantogho’odboutchalqadjou。其大意为:回时,札木合将赤那思的王子们用七十锅烹煮。赤那思(Tchinos)即狼。《拉施特书》认为,赤那思是部落名。在尼伦诸部条下有“赤那思人也叫做‘N_guz’”。
8、王汗:王在蒙古语中读“汪”(Ong)。因脱斡临勒本人已经有了汗的称号,所以称汪汗(Ong…Khan)或者汪罕。《元史。太祖本纪》说:“汪罕名脱里,受金封爵为王,番言音重,故称汪罕。”只有自助金灭塔塔尔部之后,他才有此尊号,以前应该悉称脱斡邻勒汗。
9、札兀忽里:拉丁译音为札兀惕忽里(dja’out…qouri)。符拉基米尔佐夫解作“边境军队的司令官”,兹误。G。B博士解释这个词为札兀惕(dja’out,djaghoud)指百人编制的部队(dja’oun,“百”),忽里(qouri)是指挥官,接近与qouriyaqou这个词。这个词在《秘史》中的意义为“集合”、“再排列队伍”。全意就是“百人组的指挥长”或“一族之长”(chefdeBanni_re)。总之是相当低微的官职,几乎完全算不得封赏。“惕(t)”这个音在蒙古文中是代表复数的,如同英文名词后面的“s”。
10、阔亦田之战:文中此处当有误,此战主导者为札木合。他共召集了如下部落:
泰亦赤兀惕部及其首领塔儿忽台、阿兀出把阿秃儿、忽邻、忽都兀答儿;
蔑儿乞惕部及其首领脱黑脱阿和他的两个兄弟忽兀与斡儿臣;
塔塔儿残部及其首邻合只温与札邻不合;
哈剌斤部及其首领巴忽搠罗吉;
翁吉剌惕部及其首领迭儿格勒、额蔑勒和阿勒灰;
亦乞剌思部及其首领土格马哈;
火鲁剌思部及其首领绰那黑与察合安;
斡亦剌惕部及其首领忽都合别乞;
以及撒勒只兀惕、朵儿边等各部人众。
这次会盟公推札木合为古尔(ghour)汗。barthold解其意为“汗中之汗”。W。baruch认为这是古老的突厥称号,ghour等同于k_ro或k_l,见于《鄂儿浑碑文》。Haenisch将其译为“普遍的,世界的”。《科瓦列夫斯基词典》作“群众”,“多数”。
阔亦田于《秘史》作Kö;yiten,在后来的蒙古语中Kuï;ten。意为“寒”,“冻”。《拉施特书》作也迪晃儿豁,意为“积木之中的隐蔽处”。
11、“4600(一说2600)余骑”:《秘史》作二千六百人。《拉施特书》作四千六百人。《元史。札八儿火者传》的数字则较为夸张,言“其从者仅十九人”,应不致如此。《二十二史考异》与《元史新编》录其人名如下:札八儿火者、术赤台(即主儿扯歹)、镇海、速不台、哈那散(疑为哈桑)、阿术鲁、绍古儿、怀都、塔海拔都儿、雪里颜、孛图、耶律阿海、耶律秃花。此名单颇不可信且较元史更少,亦更为不实。
12、缺失的著名的成吉思汗的申诉。他在兵败之余,利用这个文书离间了王汗与扎木合之间的同盟。根据《秘史》试译其主要内容如下:
铁木真对汪罕说:
“——汗啊,我的父亲!黑林之盟何在?互助之情何在?”
“——汪罕我父啊,你我本一家,你卑*的儿子与卑*的儿媳们做错了什么?如果有,因何不以严辞谴责,却反目成仇以致大动干戈呢?打碎我的坐头,使我不能安居!毁坏我的炉灶,让我无家可归!这是父亲对儿子的行为吗?行事如此,你不惭愧吗?”
“——汪罕我父!为何轻信外人的挑拨之言?那山丘上的誓言已经毁弃了吗?毒蛇的牙齿已经嵌入我们之间了吗?我二人必当面澄清,剖诉,未澄清剖诉之前,不可离——言犹在耳,便化作冷灰!”
“——汪罕我父!勒勒车有两根辕子,断折一根后,牛不能曳;勒勒车也有两轮,断折一轮后,车不能行。父汗啊,难道我不是车的一辕与一轮吗?困顿之中,你依靠过我。如今得意了,你又反过头来害我,试问天理何在?那匹瞎眼的海骝马死掉了,我们的情谊也随之死亡了吗?”
——汪罕我父!我好比赤忽儿忽山上之鸟,曾飞越捕鱼儿湖,为你征服朵儿边和塔塔儿的蓝爪白羽鹅雁;也曾为你飞越阔连湖,征服合答斤部、撒勒只兀惕部和翁吉刺惕部等此等深蓝爪浅蓝羽的燕雀。这些你都忘记了吗?草原上的风扫净了枯草,也吹去了你的记忆吗?问问你的百姓,如果他们也忘记了,那我也无话可说!”
他又对扎木合说:
“——安答啊,即使是在这样的时候,我还愿意称你为安答。虽然你在我与汗父之间散布不和地种子,埋下谣言的祸根,但我依然要称你一声安答!”
“——安答啊,我们为何会落到今日之地步?因为你嫉妒我与汗父的关系!你不能容我于汗父身边,又不能直接战而胜我,因此才会使出离间这种低劣的手段!记得昔日,你我同在汗父帐中,共用他的青色酒杯引马奶。因为我总比你起得早,比你先饮,才引起你的嫉恨吗?我不怪你,如果你愿意,让我们重头再来吧!继续用那蓝色的杯子共饮吧,又有何难?”
然后是对从本部背叛过去的几位亲戚说的话:
“——阿勒坛叔叔!还有你的儿子忽察儿!尔等的行为是公开背叛还是暗中潜逃呢?你们对我的怨恨又是从何而来呢?不管怎么说,你忽察儿是捏坤太石的儿子,你确实有资格成为蒙古的可汗。还有阿勒坛叔叔,你是忽图剌汗的嫡孙,没人否认这些。当年我何尝没有拥戴过你们呢?是你们自己拒绝的!作为乃把儿坛把阿秃儿之孙,我的出身并不比你们卑*!库里勒台上,是你们不顾我的意愿,强行推戴我为汗!你们当时是怎样向我发誓的?
“——临众敌时,愿为先锋驰阵前。
——倘得天助破敌顽。
——虏其美女你占先。
——获其骏马还为你备鞍。
——每逢出马猎群兽,我等为马前。
——愿将那山上猛兽并力挤着前腿赶。
——要将那崖间野兽并力挤着后腿赶。
——定等将那旷野之兽并力挤着肚腹赶。
“既已推我,缘何叛我?今已叛我,再不可叛我汗父!更不要背叛三河之源头④,毕竟那是我们蒙古代故地啊!”
最后是对王汗之子桑昆说:“传语给我的桑昆兄弟,我们同为汗父的儿子,所不同者,我是穿衣而生之子,你是裸身诞生之子。我对你只有亲爱,怎会存有伤害之心?然而你却唯恐我来抢夺属于你的汗位,于是心怀怨恨,听信挑拨离间的小人之言,任凭毒蛇来啃蚀你的良心。可是,在汗父健在的时候,你就想到继承的事情,这种想法岂非在诅咒我们的父汗晚年难安吗?”
这是一篇绵里藏针的文字,竭尽挑拨离间与道义声讨之能事。也可以说是铁木真对王汗的大反攻前奏曲。
13、击破乃蛮之战发生在杭爱山,此山是乃蛮边界。所以铁木真应该是侵攻一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