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玥道:“人生本是无常,直令人难以释怀。幸好家族保全,亲人无恙。说来庭芝能得此际遇,也是公子之劳。”

卢鸿听了此言,心中感慨万千,看着面前地上官玥,不免有咫心天涯之叹。二人初遇之时,乃是因褚遂良府中赏石之会。才一见面,便被上官玥批了一顿。其后相知相近,共编画谱,更有悟道之时携手相护之情。自己受刺时,上官玥真情流露,悲伤无地;养伤之时,朝夕相对,更觉温馨。不想最后终自己迫于家庭压力,二人只落得黯然分别。

上官玥轻声道:“今日再见公子新曲,想来明日长安风气,又当一变。词曲之道,自是登大雅之堂了。想当年初遇,玥信口妄言,引出公子画论高见。如今想来,恍如昨日。只怕以后再难聆高论,心中难免感伤。”

卢鸿看了看一边冷眼不语的衡阳公主,心中觉得酸涩难言。长叹了一声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有些事情,总不是人力可为的。来日远离,卢鸿怕无暇相送,便于今日此时告别吧。若他日再得相逢时,却不知又是如何情景了。”

上官玥双眼微红,良久无语,忽然抬头直视卢鸿道:“卢鸿,难道你便再无话语对我说了么?”

卢鸿咬咬牙,终于从袖中将当日那柄纸扇取出道:“此扇乃当日衡阳公主转送,其中或有所误,今日便还与姑娘。其上涂鸦数句,幸勿嫌点染污浊。”

衡阳公主“哼”了一声,却终未再言。上官玥脸色惨白,轻轻拿过纸扇,展开看过,正面便是自己当时所绘墨竹。再看背面,却是写满字迹,乃是卢鸿所题新词一首。看书法点画狼籍,全无平时风流婉转之意。笔迹浓淡干枯间,凝郁沉痛,便如此时心事般悲慨苍凉。

上官玥玉指轻抚扇面,轻轻读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读到最后,声音呜咽,终于哽咽无言。两滴清泪,倏然落于扇面,又缓缓渗入字迹之间,斑斑可见。

衡阳公主与上官玥未终席便半途而去。卢鸿过了一会,也重回席间。席间气氛热烈,卢鸿也谈笑自若,与众人把酒同欢。只觉一杯杯酒饮入喉中,却全无滋味。麻木中不知饮了多少杯,直至醉倒席间,最后才由祖述派人送回自己的院中。

第七卷 杨花落尽

第十六章 长安的新休闲时代

如预想的一般,《牡丹亭》的首演在长安掀起了一股狂潮。最开始是《京华杂谭》与《京华杂谈》同时登出了相关的消息,但二者侧重略有不同。《杂谭》主要介绍的是戏曲主要内容及独特的演出形式,而《杂谈》则对几位主创人员的相关情况一一做了说明,尤其是对出演杜丽娘的莺娘做了大篇幅的介绍。

在其后的一个月里,祖府又举办了数次集会,主要内容依然是围绕着《牡丹亭》。虽然能够有幸来到园中观看这出戏曲的人数并不多,但这些人几乎都有着足够高的地位,代表了大唐最高层的文化精英。而这些人在欣赏完这出精美到出乎其想象的戏曲之后,毫不吝啬的赞美之词,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

于此同时,褚行毅等人的艺刊创刊号也终于发行,刊物的名字颇有些恶搞地被卢鸿命名为《艺苑掇英》。但出乎卢鸿的意料之外,创刊号的主要内容,居然也是围绕着《牡丹亭》来做的。

在这期创刊号中,不仅首次全文刊印了《牡丹亭》的全篇曲文,更给出了其中曲文的格律,以及尺谱。此外还专程邀请了数位诗词及制曲大家,对《牡丹亭》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进行了全方面的点评。

褚行毅还别出心裁地请立本专门为几位主人公造像,然后以木版水印的方式,在刊物中单独设了彩页。立本本来就精于人物,经卢鸿影响后,笔墨情趣更胜往昔。几位人物画得形神兼备,大有后世明星写真的风采。

令人想不到的是,褚行毅居然说动其老爹出马,真的请到了当朝天子李世民为《艺苑掇英》题写了书名。认真说起来,这部期刊恐怕是大唐有始以来,第一个得此殊荣的书籍了。

当然,与豪华的内容相匹配的。就是其高得难以想象的价格。有多高呢?

根本没有价格。这本创刊号,压根就没有在市面上出现,只印了一百份,全部被赠给了朝中有足够地位的官员以及士林叫得上名号地儒林高贤们。

因此在坊间被喊出天价收购的这本《艺苑掇英》创刊号,根本是有价无市。虽然价格一再高涨。依然是见不到一本出现。有缘能得一见的,都要感叹眼福不浅了。

但是,很快众人便见到了一本简版的《艺苑掇英》,或者说,是盗版的。

盗版商。正是在前一段风风火火地《京华杂谈》。就在前几天,《京华杂谈》的最新一期。竟然全盘照抄了《艺苑掇英》。出了一份专刊。当然印刷质量是没有办法相比的,其中几份插图更是被弄得面目全非,几至无法入目。

但是这份盗版刊物的火爆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几乎才一问世,便卖得精光。之后杂谈坊又重排制版加印数次。依然是供不应求。市面上现存地数千本价格也被炒得颇高,一时之间,《牡丹亭》那优美的词句传遍了长安地每一个角落。又以更快地速度向大唐各地传去。

这种情况大大出乎褚行毅等人的意料之外,以至于一时之间,竟然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来找卢鸿诉苦。还是在卢鸿的点拨下,他们才想起来大唐的《出版令》已经颁行。于是,按照卢鸿的说法,他们要“拿起法律地武器”,维权行动开始了。

《京华杂谈》的后台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但用脚趾头也想得到必然与朝中高官有所联系,若换了寻常人家,这个官司还真是没办法打。但褚行毅虽然不通世务,后面可有卢鸿在支招,这点小事自然还不放在眼里。除了《出版令》之外,《艺苑掇英》封皮上天子手书可不光是摆设。李世民为人颇有艺术修养,喜爱精美之物,事实上《艺苑掇英》出版后第一批送的读者中便有他老人家。这一次,当原版《艺苑掇英》和那份不堪入目盗版刊物一齐摆在他地案上的时候,李天子不出意料的爆发了。

若不是有了出版法令,只怕这次《京华杂谈》不死也得脱层皮。但这一次,除了交付了巨额的罚款,以及公开向《艺苑掇英》和有关人士道歉外,倒没有更多的法外施刑。

当卢鸿拿到那笔金额绝对不算小数的赔偿金的时候,他只是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想到——好像昨天说的终南山上那套别墅不用管家里要钱了,而且按照后世的说法,自己似乎还可以精装一下下。

卢鸿几乎生下来后,除了第一次做文房等物,以后就没想到过钱的问题。除了家

力外,他自己不知不觉间也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当然在他自己的口袋里。以前是老爹老妈管着,好象结婚后,郑柔就开始行使女主人的职务,这一部分当然也就是她来费心了。

不管怎么说,虽然这些钱卢鸿也不在乎,但有人为自己买单,也是件高兴的事。

大唐历史上第一次盗版案就这样落下帷幕,但却彻底点燃了长安民众对《牡丹亭》的热情。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中,《牡丹亭》的第一次公演终于开始了。

大唐贞观十七年六月,《牡丹亭》的公演,是大唐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大事。它影响之深,流被之广,只怕少有可与之比肩者,直到数百年后依然余韵未尽。

每天一场,有时甚至两场,足足演了一个多月,直到整个剧场疲惫不堪,再也无法坚持时才不得不在民众的抗议声中休息了十天。之后每月演出二十天,一直到天气渐寒时迁入了专门为此兴建的戏楼之中。在后续的戏曲节目出台之前,这出《牡丹亭》连续演出了足有百场有余,且几乎是场场爆满。

上至当朝天子、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奴佣乞丐,长安万人空巷,争相目睹这出传奇戏曲的上演,为其迷人的风采所倾倒。其中的精彩唱段与词句,传扬之广,几乎到了人人耳熟能详的地步。每次演出时,戏台下都是人满为患,最后官府衙门不得不专门抽调人手维持治安——事实上这些人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没办法再做任何事,天天都在戏台下忙乱。就算是戏曲停演的时候,依然有大批的人群聚集在这里不愿离去,似乎只要看到这空荡荡地戏台,也能感受到戏曲那迷人的魅力。

到了演出的时候,更是意外不断。经常有异常投入的观众,欲图冲上戏台近距离接触到莺娘等心中的偶像,或是在演出到高潮之时,泪流满面,情绪失控。甚至有相当的少女少妇,在《寻梦》一出时,过于激动,哭晕在戏台之下。其结果便是戏台一边专门设了数个小房间,里边还专有医者,应对此事。

此外还有另一个新生事务被很快的催发,那就是茶馆。

本来唐代此时并无茶馆,唐人饮茶也与后世极为不同,还是局限于士大夫阶层的一件高雅之事。这次首先举办这茶馆的,便是那《京华杂谭》的后台胡商。他最先在戏台对面盘下了一幢双层楼阁,准备停当,又连着在《杂谭》上登了几天的广告,热热闹闹的开了张。那些不惜一掷万金的豪富,便可以告别与人挤挤碴碴的看戏年代,而是悠然登楼,一盏香茗在手,和着飘然的茶香,细品对面戏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在缠绵的曲调声中闭目轻和,无比的悠然自得。

这样的幸福体验自然很快征服了很多人,代价便是足以令人咋舌的高昂开支。

很快,周边的房间店铺便纷纷改弦易张,众多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经过了一段惨烈的竞争之后,依然是那位神秘胡商牵头,成立了一家茶道商会,将各茶楼的价格达成了一致,分别档次,明码标价,才使各家茶楼的生意步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

除了茶馆之外,其他一些零食及杂摊也在周边很快发展起来,到最后身为长安令的某黑胖子都大吃一惊,因为这一个戏台带来的税收,几乎是其他税收加起来的一倍以上。

也就是说,光这一个戏台,就可以顶以前一个长安的税收了。

他这才想起来,好象偶然听卢鸿说过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前不知道搭什么台,唱什么戏。现在才知道卢鸿公子果然是慧眼如炬,见识过人,高明啊高明。

长安人的休闲生活很快就步入了一种新的方式。上午时早早便到了茶楼,要上一壶茶,到自己固定的位置,与早就相熟的二三好友,品茶聊天。到得《牡丹亭》开演,便凭栏凝目,静聆戏曲。待用罢午餐,再到茶楼来吃下午茶,听茶楼中专门读杂谈的先生讲一讲大唐又有了什么新鲜事,或是到一楼听说书人接着讲昨天还没说完的传奇故事。

富商巨贾,自然是整日这般流连其间,乐而忘返;就算是寻常百姓,忙累之余,也时常抽出一天来,在那价格实惠的茶馆中,放松心情,体验一下从前没有的乐趣。

第七卷 杨花落尽

第十七章 治病救人

是为这一切变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卢鸿公子,却一直未间。

也许是为了躲清闲,也许是为了偿心愿,向来动口不动手的卢九公子,在长安全城倾倒于《牡丹亭》之时,却远远地在终南山自己的新府第上,亲自动手收拾起新家,过起了半隐居生活。

《牡丹亭》的上演,几乎打乱的长安城以往的正常生活节奏。就连国子监也为此乱了阵脚,只要是有《牡丹亭》上演之日,便少不得有人偷偷跑出去看戏。不只学生如此,连那教授讲学,也不乏此辈。

孔颖达对此也颇为不满,却又有些无计可施,便找到了卢鸿这始作俑者头上,将此事交由他来解决。

卢鸿倒也没让孔颖达失望,直接在国子监搞了个学分制,每月有测试。学生老师,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变得自由起来。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将学分修完,在测试中达到足够的分数,愿意看戏还是听书,都由君自便。

孔颖达多少有些不太适应,但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何况他也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久有退下来的心思,便由着卢鸿折腾去了。

除了对国子监的冲击之外,对大唐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不小。这其中有利有弊,事实上也引起来了相当人的不满。这几天来,京城的各期刊报纸,都为着这事吵了起来。

最开始是一家名为《古风》的期刊发起的。这家期刊便如报纸也似,只有一大张,主要内容是一些士子写的文章。这一段不知怎么了,将矛头指准了《牡丹亭》,指责其有伤风化、言词淫放、妖言惑众等等,扣了一大堆的帽子,更呼吁朝廷应该尽快停止其公演,对相关人员给予严厉处置。

此论一出,《古风》异军突起。名声大噪,更引得其他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