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越硬,要掏的钱越少,有的关系比较厉害的,甚至可以免费当。但是中下级军官就不同了,除了一部分军校出身的之外,很多都是地方上的有钱人子弟,连军校也没念过,直接拿钱买进去的。
“比如张三是开酒楼的。一般要想把酒楼开下去的话,张三首先得把当地官府和驻军喂饱,其次把当地的民间恶霸喂饱。不过要是张三花两三千大洋,在当地驻军里为他儿子买一个营长当的话,那么他儿子手下就有了几百号弟兄,当地的民间恶霸至少就不敢主动上门欺负了。……两三千大洋虽然是很大一笔钱,但是因为投资了一个营长,今后虽然还得喂官府,但民间恶霸那边的钱就省了,因为驻军就是当地最厉害的恶霸,比官府还厉害。但如果对方的后台更大,那张三就仍需要孝敬。不过因为他儿子当着官军营长,所以对方心中也有数,也会给面子,收张三的钱会比别的商号少很多。这样算下来,投资军官就很值得了。”
……
大殿里,大臣们唏嘘着。北清是个非常封闭的国家,在外面想通过报纸看到如此具体的例子,那是很难的。十四格格说的这些,大臣们都是次听到。其实不只大臣们,就算是大明的情报机构,相关讯息也没有这么全面。他们可以通过间谍特工长期搜集,最后拼凑出一个不完全的大体面貌。但是十四格格因为掌管过北清自己的情报大网,所以她远远不止了解“大体面貌”,她甚至可以画出详细的价格走势图来。
十四格格轻舒了一口气,完全抛弃紧张了,微笑了一下,继续说道:
“今年年初,明清停火之后,清军军官的价格又开始攀升。到了现在,一个营长的平均价格已经涨到了4700大洋。停战不到半年时间,就比去年战前涨了23。34年年底到35年年底,一年时间,清军营长价格只上涨了27,而现在半年时间,营长价格就上涨了23,涨幅可以说将近翻番了。这也佐证了北清在战后半年中,国内情况更加恶劣了。十年前买官的人多半是为了敛财,但十年后买官多半是为了自保。
“因为最近几年北清各地官府流行一种更快、更直接的敛财方式,那就是让警察在大街上把人直接抓走,扔在号子里随便安一个罪名,然后让家里交钱赎人。多少钱视其财力而定。如果不交钱,那被抓的人很快就会死在牢房里。经常一次会抓很多人,然后官府和警察分账。但如果被抓的家里有人是当地驻军里的军官,那么级别高的话,可能双方坐在一起吃个饭,大家哈哈一笑说是误会,人直接就放出来了。就算级别比较低,那官府也不会做的太绝,会有一个很大的折扣,不至于让他倾家荡产。”
十四格格说道这里停了一下,端起杯子喝茶。外交大臣趁机插话道:
“公主殿下……您说的北清官府抓人敛财等等,这个臣等也都是了解的,我们大明民众一贯也都是了解的。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希望殿下能给臣等解惑。”
十四格格一怔,然后微笑道:
“好,贺大人请讲。”
贺子光说道:
“请问公主殿下,您说清军中买官卖官相当普遍,而中下级军官之中更加普遍。臣等不知其中的具体比例大致为多少?也就是说,清军的各级军官中,其中出身军校、且是凭本事当上的占几成?其中出身军校、但是凭裙带关系、或者花钱当上的占几成?其中根本没上过军校、仅仅是凭裙带关系或花钱当上的,又占几成?而殿下的具体数据又是如何收集的?……这是关键问题,希望殿下能给臣等一个明确回答。
“请殿下不要误会,臣等并无指责殿下信口开河之意。臣等的意思是:假如清军中连军校也没上过、仅仅是花钱买来的军官比例很大、比如超过一半的话,那这样的军队就是乌合之众,兵力虽大亦无可惧,我大明又有何理由不立即北伐呢?希望公主殿下能为臣等解惑。另外这个决策关乎大明国运,还请殿下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来源。”
十四格格又低下头,目光有些散乱,沉吟了片刻,说道:
“这个……贺大人,因为这个数据和价格不一样……什么官衔什么价格,这个一般都比较公开,比较方便打听……至于具体谁是花钱当的,谁是凭关系当的……由于牵扯到太多人的前程和利益,所以就算我在粘杆处的时候,下面报上来的数字也不敢说绝对可靠……不过我可以跟你说,你说的类军官,也就是出身军校、又是完全凭本事当上的军官,没有。完全没有。”
向小强为了达到效果,故意追问道:
“殿下,北清的一千多万军队里,这种军官一个也没有?”
十四格格咬了一下嘴唇,低着头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个……应该是没有。……就算有过一两个,那多半也是各种阴差阳错、机缘巧合……可以忽略的。”
贺子光接过去问道:
“那也就是说,清军的军官全部都是凭后台或花钱当上的了。但关键问题是,其中军校出身懂军事的有多少?不懂军事的有多少?请殿下解惑。”
十四格格又犹豫着说道:
“具体的……具体的比例,我也不太好说……”
“殿下,不太好说?”
十四格格有些慌乱了,支吾着说道:
“嗯,非军校出身的肯定是不少的,但绝不至于到一半……”
“哦?那有多少?三分之一?”
“嗯……”十四格格想着说道,“排长级别的应该不下三分之一,但是连长往上,比例就少些了……”
外交大臣摇了摇头,靠在椅子靠背里,看看左右众人,显得对很不满意。其他大臣们也相互看着,也显得对这种回答不满意。
海军大臣看到这种情形,呵呵一笑,说道:
“诸位,公主殿下说的对,这种数据是不太好搜集。也许搜集一批实例不难,但是要想得出一组十分精确、甚至能够对承担大明国运的数据,那就太难为人了。毕竟这只代表清军中的一种广泛的现象,让我们知道清军内部是这么一回事就行了。我们总不能说,非军校军官占553我们就北伐,占456我们就不北伐……这毕竟是讨论战争,不是讨论关税率和贸易逆差。以臣之见,就算清军军官百分之百都是军校出身,我们也要坚定的北伐。非军校出身军官就算只占10,那都是很好的事情。如果占到20那就更好了。为何一定要要求过半呢?……战争是很严肃的事情,不能靠天上掉馅饼。”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145集 关于日本入侵
由于“是否北伐”牵扯到大明帝国的国运,这次帝国最高军政会议一直开了四天。每一天都是激烈辩论。天大家都还比较克制,到了第二天气氛就激烈起来,唇枪舌剑,火药味已经很浓了。要不是又朱佑榕和沈荣轩“镇场子”,那又要围着桌子转圈打架、玩全武行了。
天和第二天,尽管辩论激烈,但是沈荣轩有意识地不参与发言,只是左右平衡,像个裁判一样“维持现场秩序”。到了第三天,沈荣轩开始低调地发表一些意见,透漏了一点自己赞成北伐的倾向。尽管很低调,但他这个身份在这里了,所以还是很快地形成了会场上的意见领袖。原先很多发言很谨慎、或者左右摇摆的大臣,马上都投到他这一边了。
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大臣坚决地反对北伐。他们在内阁大臣中约占五分之二,在全体参会人员中约占三分之一。不过尽管他们仍是激烈反对,因为向小强的那一句“北方人民算不算我大明人民”,现在是完全没有人拿“人民幸福高于国家统一”说事了。因为道理明摆着:无论从伦理、法理、历史、还是感情上,沦陷区人民都毫无疑问地属于大明人民。既然大明的绝大部分人民仍在满清铁蹄之下,水深火热之中,那么要想人民幸福,就必须国家统一。……“永不北伐派”刚露了一个头,就被向小强一平锅拍下去了。
经过了前三天的论证、举例、数据分析,还有敌我双方的军事、经济、资源、生产能力、战争潜力、民心士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最后得出了让双方信服的结论:新一次的明清战争,大明取胜的可能性应不低于70。这个“取胜”,意思是大明能够达到比较保守的战争终止线:黄河秦岭一线。
这条终止线将和现在的长江横断山脉一线一样,成为一道进可攻、退可守的屏障。如果到时候战局仍一片大好的话,就可以跨过这条线继续北进,争取收复中华全境。如果到时候战局吃紧,那就可以在这条线退守下来,全力经营这条新的防线,为今后收复中华全境打造一个有利的战略态势。
当然,既然能打到这一步,那么北清的领土、人口、资源、工业中心、战略纵深、以及海岸线都被大大的压缩了。就算眼下无力彻底平定清虏,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收复全国,也是比较现实的事情了。
……
但是,之所以反对派的大臣们这么轻易就同意了“北伐有可能取胜”,是因为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更有杀伤力的论据曰本威胁。
这意思就是说:不错,如果单单和北清打,我们可能取胜。但是别忘了还有个曰本。
谁都知道,目前曰本是东亚发展最快、也是最具野心的国家。而且它也是一直渴望搞到一块大陆领土的。如果在明清打得最艰苦的时候,曰本趁机入侵、渔翁得利怎么办?如果它是从朝鲜半岛入侵、由北往南打、先拿北清开刀,那大明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如果曰本选择从福建、浙江登陆,首先在大明背后一刀的话,那大明就要背腹受敌、凶险万分了。
说实话,这也是向小强和一干将领等北伐派最担心的。不过所谓的“最担心”也并没担心到认为不能北伐。只是说整场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曰本的危险要比满清本身的危险更值得注意。
在开会前,向小强和军事将领们也预料到了肯定有大臣提出曰本问题,因此也事先做了准备。不过,在会上向整个帝国最高决策层陈词这种观点,是很有风险的。或者说要担着很大责任的。因为这等于立下了军令状。反对派提出曰本太危险了,因此不能北伐。北伐派就拍胸脯说曰本虽然危险,但我们有办法克服,不会让大明战败。
虽然这样说,但战争毕竟是难以预料的,如果大明真的因为曰本参战而战败了,或者说即使没战败、但吃了大亏,那这个责任谁来负?
毫无疑问,肯定是当初会议上拍胸脯的人来负。
因此,向小强曾竭力要求这个风险自己来担,会上的关于曰本入侵可能的陈词由自己来做。因为归根到底,自己是北伐满清计划的最初提出者。但是总参谋长张照先不同意,把向小强按下去了。这段担责任的陈词,他要自己来做。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帝国军队最高指挥官,所以这个事关国运的责任,自然要由自己来担。
“挺之啊,”张照先当时笑呵呵地对他说道,“这个你别和我争。我年纪已经很大了,也很快就要退役。不要说担点责任,就算马上把我撤职判罪,我都没什么好怕的。但是挺之你还年轻,前程无限,也是我们大明难得的人才。等你年纪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再去跟年轻人争吧。呵呵。”
向小强本来都豁出去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最多五年,所以顾忌少得多。但是张照先老元帅这次真的把他感动了。他肃然而立,深深的一个长揖到地。
……
帝国最高军政会议上,张照先发言了:
“几位内阁大臣都提出了曰本可能趁机入侵。照先是个军人,政治上的判断不及诸位大臣。大臣们都是负责任的政治家,既然有人提出来了,那肯定是经过成熟思考的。那么照先就假定:政治上,曰本有趁机入侵的可能。接下来,照先要从军事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也请在座的军界同仁一起讨论。”
张照先的几句话大臣们都听懂了。意思是说:你们说曰本可能入侵,好,这是政治范畴,政治上我承认你们是专家,我不和你们争论。但是接下来就是军事问题。政治问题我承认你们是专家,不和你们争论,但是军事问题你们也要承认我是专家,不要和我争论。就算争论,我也只接受“军界同仁”的争论。
而实际上,“军界同仁”都是北伐派。
几位反北伐的大臣相互看看,也说不出什么来。那就只有继续听。
张照先也就继续说道:
“既然曰本可能入侵,那首先就是路线问题,也就是从哪里入侵。有两种可能:一,从北方入侵。二,从南方入侵。经过刚才的讨论,在座的无论军政,都已经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曰本从北方入侵,带来的危险较小。而从南方入侵,也就是从我们大明背后插刀,带来的危险就大得多。
“大家也都同意,如果能证明曰本会从南方入侵的话,那危险就太大,我们等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