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就得直接面对美国的压力了,再也没有一个和苏联一样的庞然大物在前台对抗了。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苏联不解体,那么世界在美苏两强的共同把持之下,虽然剑拔弩张,貌似随时都有爆发核大战灭亡人类的情形。其实,那时候对于全世界来说,反倒是最安全的时候,正因为有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对峙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全世界是安全了,可是对于海华,甚至对于华夏等等一些后起之秀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因为,有了美苏的对抗,甚至说是一种把持,另外一股势力想要冒头出来,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美苏来说,两强对抗就已经够操心了,在冒出一个或几个出来,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想要在美苏两国的打压之下冒头,李刚找遍了全世界也没有找出有这种实力的国家或是势力。而很显然的,李刚既然重活了一次,那么就在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给实现之后,也就只有希望走得更高、更远这一途了。既然有野心,那么还是让苏联消失的好吧,那时候才有机会出头。
历史的拐点 第二十六章 1989(一)
在如何对待苏联的解体上面,李刚可没有想好,在决定趁火打劫之后,交代给邹慧军他们的任务也就随着李刚的想法不同,也就有了那么一点点变化。最开始,李刚虽说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当过客,可是,也只是准备借着这个机会捞一把。
所以,也就是通知了邹慧军他们,这苏联经济形势怎么怎么不好,国内矛盾怎么怎么样,这样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总之就是一通大忽悠,要让邹慧军他们有这么一个模糊的印象,那就是他李刚是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实际分析来的。要让邹慧军他们知道,这苏联要嗝屁了,所以得早做准备,从中大捞一把。
后来,决定在苏联解体的路上,推上一把之后,给邹慧军他们的任务又不同了,准备工作仍然得做。可是,这没解体之前属于苏联的财产也不能浪费,不是吗?要知道,苏联留下的遗产可是造就了一大批的所谓寡头。留给他们,也没啥‘大用’,还不如李刚代替他们收好得了。
有了邹慧军他们这帮金融高手助阵,苏联的金融体系根本就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随时都能够进球逛上一逛。比如,卢布和美元之间的倒换,黄金的买卖等等。在邹慧军他们死命的折腾下,苏联如果不是计划经济的话,早就崩溃了。即便如此,在李刚看来,现在的苏联经济也就是空中楼阁,摇摇晃晃的,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而东欧剧变和立陶宛的独立,就是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1989年的4月14日,两伊终于发表声明,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达成了停火协议。好在,虽然两伊虽然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可是基本上都是在对持当中,所以只要双方有了那么一个意向,很快就达成了停火协议。
不过,这两伊的停火协议,海华事先根本没有收到丝毫的风声,两伊向海华购买军火的负责人仍然在和海华洽谈下一笔军火购买的细节问题,根本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有停战的意思。看来,两伊的防备意思也不低了。
毕竟,如果两伊之间不停火的话,获利最大的还真就是海华。不提这两国大部分的军火都是从海华购买的,光是支点区域生产的石油,如果两伊结束战争之后,产油量恢复,其中的损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两伊在这一点上面,共同合作把海华瞒得死死的,以至于海华参谋部在给李刚的报告中,预计两伊战争要结束至少还有一到两年的时间。
两伊的突然停战,搞的海华有些措手不及。毕竟,如果说海华才是两伊战争当中最大的赢家也不为过。海华在两伊战争当中,左右逢源也不是什么秘密,两伊自身也十分清楚。不过,这也算是第三国的好处了。
可是,让两伊非常恼火,而且也促使他们瞒着海华达成停战协议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海华趁火打劫,把所谓金盾保安公司的两万保安给安插到了支点,这绝对是两伊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绝对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两国保持一种默契,把金盾保安的武装力量从支点地区赶出去。
可惜,海华得到消息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两伊的想象,再说,虽然两伊在把金盾赶出支点地区有着相同的目的,可是,两国之间的矛盾也不算少了,所以就算在支点的事情上面有那么一点点默契,可是这你提防我,我提防你的,本来就要讲究速度,在海华没有反应过来以前完成部署的,就因为双方的不和而耽搁了。
就这么点时间,从两伊把停战的意向瞒着海华就知道事情不对的海华迅速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于两伊在停战之后,肯定不甘心金盾的两万准军事人员常驻支点。所以,海华对此早有准备。在和两伊zf交涉的同时,更是让支点地区的各个势力运作起来了。
毕竟,金盾在支点也经营了这么多年了。虽然,李刚不怎么看得上华夏军队的那些个优待俘虏等等规矩。可是,对华夏军队在处理军民关系上面的‘天赋’、;传统‘还是颇有些羡慕的。所以,这些年在支点地区的华夏政治工作者不算少数。
而对支点的民众来说,华人留在这里肯定是利大于弊。毕竟,这么多年了,两伊边境地区还能够维持和平的地方也就他们这一小片区域了。毫无疑问,他们这里的和平是华人带来的。而他们这里没有战争,周围还有十座全力生产的大油田,那么他们的生活和战前比起来,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因为战争的缘故,油价上涨,还使得他们的收入也随之上升,比战前的收入略有增加也不一定。
这和其他地区因为战争,已经破产或者濒临破产的人们比起来,他们的生活说是在天堂也不为过。不过,随着战争逐步步入尾声,支点的两伊人民开始担忧了,因为当战争结束的时候,华人貌似已经没有什么理由留在这里了。毕竟,当初金盾保安公司能够入驻支点,完全是因为战争时期,不能保证那十座油田的安全生产,现在战争结束了,这些保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一旦金盾保安撤离支点,毫无疑问的,支点人的日子肯定没有现在好过。所以,在海华zf出面活动的时候,支点地区的人也自发的行动起来,特别是已经和海华的利益完全绑在一起的穆萨家族,以及因为被宣传成为在这次战争为支点地区祈福而化解了支点地区的战祸,从而在伊斯兰世界获取了巨大声望的阿达大人,更是早早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活动起来了。
(PS:今天只有2K,如果大家看到这章,那么也就代表着洱文的更新得有一阵子不能稳定了。洱文现在工作的地方,还没有宽带。本来,洱文准备买个无线上网卡的,可是据说两个月之后洱文工作的地方也要安装宽带看,想来想去,洱文也就没有买了。
不过,大家放心,洱文不会两个月之后再更新,洱文会抽空到离那里最近的网吧更新的。不过,据说我的那个活儿虽然很轻松,可是基本是二十四小时离不开人,所以就算有更新,更新也就不稳定了,抱歉了。明天还有一章2K的,是洱文定时发布的,抱歉了。)
历史的拐点 第二十七章 1989(二)
如果说以穆萨家族的影响力,两伊zf完全可以无视的话,这阿达大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在这次战争当中,谁都知道支点地区是因为金盾保安的存在才能够在战争当中保得平安的。
可是,海华zf为了扩大阿达的影响力,在对外的宣传的时候,一直说这支点地区能够有今天这份平安,完全是阿达大人的功劳。虽然只要是有些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这一套,对于那些个宗教疯子来说,再荒诞不经的事情,只要和信仰拉上关系,在他们的眼里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有了这个光环,阿达在两伊的影响力就不用说了。如果,不是阿达从来没有表现出对政治方面的事情感兴趣,只满足于宗教事务,而且也从来不离开支点地区,随时处于金盾的保护下的话,他能否活到战争结束,还真是难说了。
在这两人的全力斡旋下,再加上支点的民众对自己的利益也非常上心,如果说没有阿达的存在,这里的居民对于是否留下华人还持有不同意见的话,那么在阿达表态支持了之后,最后一点心理障碍也被客服了。于是,通过各种渠道向zf表示了决心,如果改变支点的现状,他们不介意把支点变成另外一个库尔德地区。
再加上,海华也开始向两伊zf施加压力。伊朗还好一些,毕竟伊朗比伊拉克封闭多了,虽然封闭一般也就代表了落后,可是,至少封闭之后,国家的经济体系等等方面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就要小得多了。
所以,面对大量华商准备撤资的时候,伊拉克着急了,现在战争刚刚结束,由战前的人均收入几千美元,到现在的不到一千美元,狂人如老萨,仍然有压力。而自从在战争当中,使用生物武器之后,西方各国更是把伊拉克当蛇蝎一样,唯恐避之不及。虽然,谁都知道这里面有猫腻,可是人家就是拿上了,不搭理你,你能怎么办?
这也就导致了,现在一点都不矫情,还非常乐意来伊拉克洒下大把资金的,也就只有华商了。现在,因为支点的问题,这些华商也都在作撤资准备了,按照他们的话说就是,没有金盾在身边,担心自己的安全。既然安全都不能保障了,谁还有心来投资啊?
虽然,老萨自己也清楚,这就是一个威胁,就算他一意孤行,华商也不一定会真的撤资。可是,他不敢赌,更何况要怪就怪他们的动作太慢了,给了别人威胁的机会。更何况,现在的伊拉克说是乱得一团糟也不为过,如果真把华人赶出了支点,支点地区还能不能保持现在的繁华,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在伊拉克松动了下来,停止了一些针对支点的活动之后,伊朗也只好无奈地放弃了。他们也清楚,没有伊拉克的配合,想要金盾保安离开支点地区,说是难于上青天还不合适了,因为现在人类早就能够飞上青天了。
眼看两伊退步了,一副鱼死网破的海华也是松了一口气,事情能够这样解决就最好不过了。毕竟,就算两伊真要金盾撤离支点,那些个华商也决不会撤离两伊。那样,最高兴的无疑就是老美等国了。毕竟,华商已经先行一步了,现在撤出来,不就是让大家又处于同一起跑线了吗?这样的蠢事没人会作吧?
在两伊风消云散之后,89年真正的戏肉逐渐来临了,最先登台的是华夏的学潮。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后,觉得世界突然变得平淡了许多的新闻媒体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焦点。世界各国的报纸等等,全都长篇累牍的写满了华夏的这次事件。
让李刚不能理解的是,这些新闻他们都是从哪里得来的?别说是这会儿的华夏了,就连二十年以后,互联网使得很多阴暗面没有藏身之地的时候,除非是大的天灾人祸,出了啥事故华夏都能够捂得严严实实的,现在那些西方的媒体是怎么全天候的跟踪华夏的学潮事件的?这不得不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在华夏应付着学潮的时候,丁玲一家却被李刚接到了海华来了。现在的丁玲,也是奔四的人了,还不结婚也实在让丁家的老人们不放心。何况,丁玲和章垣在华夏眉来眼去的,丁老将军能不清楚这里面的事情?不过,李刚有着自己的打算,一直没允许章垣和丁玲提结婚的事情。
虽然丁玲平日里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而且已经结过婚了,可是正因为她结过婚了,面对章垣的时候,总有些许的自卑,不自然。既然章垣没有提结婚的事情,她虽然心里有些着急,可是仍然不愿意自己先提出来。当然了,这里面覃燕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如果,不是她从中劝解,把李刚的意思稍微透露了一些,就算丁玲不胡思乱想,丁老将军那一关也不好过啊。
就这样,两人结婚的时间硬生生的给拖到了89年,在丁家的忍耐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时候,李刚才让章垣上门求婚。但是,也有个条件,就是让丁家老爷子请个长假,借着丁玲结婚的机会,来海华玩玩。
也就是章垣,李刚的这个毫无理由的要求,他也无条件的执行了,根本都没有问为什么。这也不怪李刚小题大做,毕竟丁玲家老爷子的地位在那里摆着。而且,李刚看他老人家绝对还能够活个十几年不成问题。
问题就来了,如此高的地位的一个老军人,李刚在前世的记忆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么一号人物,这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了。没办法,对这些革命了一辈子的风云人物,李刚可不认为他的说服能力强到改变他们的一些决定的地步。既然不能改变他们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