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把怨军送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奇迹。
“快去迎接,快……”李虎激动得声音都变了,“遍告各军将,把这个喜讯告诉每一个人,对了,还有后军将士,也要告诉他们,立刻飞马传讯,告诉他们,我们有援军了,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有兄弟,我们有同生共死的兄弟。。。”接着他又俯身抱住罗思南,“老爹回来了,我的岳父回来了,哈哈,老幺,快,快跟我一起去接你老爹,去欢迎怨军。”
小罗兰激动得手舞足蹈,眼泪都出来了。老哥阵亡,老爹音讯全无,罗家一片惨淡,哪料想转眼间喜从天降,老爹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怨军。
罗思南又惊又喜,挣扎着要起来,要亲自去迎接老爹。李虎急忙劝住,“我和老幺去接就行了,你还是好好躺着吧,不要加重了伤势。”罗思南有心无力,随即作罢,以手蒙面,喜极而泣。
怨军举旗了,来成州和虎王会师了。
这个喜讯迅速在同昌城传开了,将帅们喜笑颜开,高兴啦,这个时候来了一支援军,实力骤增,南下的把握更大了,而百姓们更是欣喜若狂,他们不管怨军是什么,只要是来投靠虎王的军队就行,军队越多,虎王越厉害,大家也就越安全,这种好事到哪找去?这种奇迹只有虎王能创造,虎王就是真正的神。
李虎带着小罗兰、各军将帅和帅府官员们飞驰出城,迎接怨师。
李虎在众将帅的簇拥下,匆忙迎上。
怨军将帅也是急步而来。罗青汉,董小丑走在最前面,郭药师、卢龙和诸夏等将领跟在后面。
双方相距四五步的时候,董小丑突然停下,撩衣跪拜。怨军众将稍稍迟疑了片刻,也跟着跪下了。
王者归来之事,虽然已经传扬大半年了,但对于怨军将帅来说,这位王者很陌生,不过,这次虎王给他们的震撼很大。从兴中府出发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李虎会受阻于蒺藜山,因为他们了解蒺藜山防线,而且奚王萧干还有四五万军队,想突围太难了。
然而,等他们遇到虎烈骑,听说虎王已经攻克蒺藜山和成州,他们震惊了,这位王者在他们心目中突然变得真实了,不再是一个传说,一个虚无缥缈的神话,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王了。此刻见到虎王本人,这位王者的形象更加完整和清晰,只是董小丑初见虎王,即当众跪拜,以表臣服,这多少让怨军将领有些意外,有些迟疑,有些措手不及……
李虎急忙跑了过去,双手搀扶,随即又扶起了罗青汉、郭药师等将帅。
李虎在几十万人面前都能从容镇定、挥洒自如,对付这些人,当然是轻而易举。嘴巴一张,滔滔不绝,感激、感谢,兄弟、手足,大义、大业,信口拈来,慷慨激昂,意气风发。一帮怨军将帅们敬佩不已,王者就是王者,气势、风度、才智……无一不让人赞叹。
董小丑很激动。
六年前,自己追随李弘在虎烈川举旗,在汉王麾下冲锋陷阵。六年后,自己再度举旗,重返义军,又开始追随汉王之子,在虎王麾下浴血奋战。想起过去的日子,想起死去的义军兄弟,董小丑憾慨万千,不胜唏嘘,内心更是悲痛不已,说到动情处,更是淆然泪下,泣不成声。为了杀虏复汉地大业,我董小丑纵死无憾李虎一听,不得了,这主儿认识汉王李弘,曾与汉王同在虎烈川举旗,并肩作战,他不会认识李弘之子吧?旋即想起铁鹰说过,李弘之子是个秘密,除了李弘的心腹外,没人知道。这主儿既然还能被辽人招抚,显然不是李弘的亲信,否则早陪着李弘一起被五马分尸了。
李虎悬着的心又放下了,他被董小丑的眼泪感动了,说了一番暖心的话,以后大家就是生死与共的兄弟,齐心协力,共建大业。
认识了怨军一大帮将领后,李虎随即隆重推出自己的手下。
张高儿、霍六哥、独孤风、李锦、王曜、赢秦、高宝龙,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主儿,都是辽东造反的急先锋。怨军将帅们久闻其名,不识其人,今天总算看到了。相比起来,毛军地名气就小多了,没人认识他,不过他在辽军里的官大,和董小丑同一级别,都是军都指挥使,又是临阵造反过来的,这份量够足了。
怨军将帅们看到这么多声名显赫的人跟在李虎后面,而且对他非常恭顺尊敬,不仅暗自吃惊。
李虎要是没有真本事,没有显赫战绩,没有实力,根本镇制不了这些人,由此想及董小丑见面就跪拜,表示臣服,还是有些远见。以后大家在一起混,该放低姿态地时候要放低一点,免得无端惹出事来。这年头,你太猖狂了是倒楣的,大家都是狠人,谁怕谁啊?
众人互相寒暄,互相吹捧,互相说些不着边际的话。
军帅们站在一起,很自然地说到当前形势,而将领们站在一边,却分成了两拨,行伍出身的一拨,土匪马贼们一拨,物以类聚嘛,不是一路子人,彼此看着都不顺眼。大家说的都是打仗的事,怨军说如何举旗,而虎烈军和其他各军的人则大肆吹嘘蒺藜山大战,一个个眉飞色舞,说得唾沫星子四溅。确实,这一战也值得他们炫耀,把萧干打得逃到上山去了,把完颜宗望打得头破血流,谁有这样的本事?舍我辽东义军,还有何人?
第十八章 再打一仗
蒺藜山大战的事,罗青汉、董小丑和郭药师已经听高宝龙详细说过了,知道义军损失严重,不过好在战果很大,几乎全歼了萧干,俘虏很多,可以及时补充损失。南下后,军队休整一段时间,战斗力就能恢复。
高宝龙没有说罗中原阵亡的事,这件事还是由李虎亲自说为好,但李虎也没说。现在时机不好,还是再等等吧。
李虎简要说了一下当前形势,等他说完之后,罗青汉说了两件事,一件好事,一件坏事。
好事是,董仲孙率怨军的前宜、乾显和兴中三个营攻打黔州、宜州去了,如若成功,则能阻挡从兴中府方向扑来的敌人,又能为义军主力南下打通通道。
坏事是,耶律淳已经来了,就在怨军后面,相隔一天的路程,也就是百十里路,估计明天中午前后,肯定能到成州。
这个消息一说,李虎脸上的笑容顿时有些僵硬,而毛军、黄涉等将帅和帅府官员们则笑不出来了。本来就担心辽军扑过来,谁知辽军转眼就来了,这也太快了吧?
义军最快要到明天中午才能撤完,但那是指百姓和辎重,军队至少要到明天晚上才能撤完。
明天中午,高缘的后军正在撤往成州的路上,义军为此要阻截辽军,等到后军撤回来后,义军才能全部后撤,但耶律淳会在后面追。他有十万军队。而义军会师后也不过五六万人,马军更没有辽军地多。从成州到宜州,两百多里。一个逃一个追,一个兵少一个兵多,一个带着大量人口和辎重,行动缓慢,一个则疾如狂飙,胜负可想而知。
罗青汉和董小丑早在兴中府举旗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南下黑山的困难,这也是他们要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救援,一路东进打通道地原因。
两人本准备在成州和蒺藜山一线打一场血战,把李虎和义军救出来,然后一起飞速南撤。在他们的计策里,没有考虑追随义军的四十多万汉人的安危,他们已经放弃这些人了,因为形势不允许,能把李虎和几万义军救出来,就已经是奇迹了。
但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李虎带着义军突破重围,杀出来了。两人拜服之余,并没有太多喜色,相反,他们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义军突围成功,四十多万汉人随同南下,撤退速度非常缓慢。从李虎的口气里听得出来,他绝不会放弃这些百姓,如此一来。义军只有捱打的份。义军本是一头下山猛虎,因为带了四十多万百姓,猛虎变成大肥猪了。辽军追杀而来,等于野狼追肥猪。想不死都难啦。悦没有了,心里只有紧张和惶恐。
唯独李虎依旧笑容满面,谈笑风生。两支义军会师了,要庆祝,大家回城,开怀畅饮。
回城地路上。正在撤退的百姓看到虎王大旗。看到从西南方向走来的大军,兴奋不已。扯着嗓子吼,“虎王,虎王……”欢呼声冲天而起,随即传遍了山道,山峦,城池……很快,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巨大的叫声犹如呼啸飓风,掀起了阵阵狂澜,震撼在天地之间。
欢呼声猛烈撞击着怨军将帅的心灵,他们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李虎在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种拥戴、这种尊奉、这种荣耀、只有真正的王者才能享受,而李虎就是王者。传说终于变成了现实,王者归来,复汉有望。
北上的怨军六个营在城外驻扎。李虎下令,酒肉犒劳,以慰辛苦。怨军将帅们随同李虎进城,到帅府行辕庆贺会师。
李虎把罗青汉请到了偏屋。
李虎不知道如何开口。
罗青汉不负众托,把怨军策反了,这同样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但罗青汉把它完成了,并且在义军最困难地时候,带着怨军前来会师,把义军从死亡的深渊里拉了出来。此次南下,义军若能取得一个好结果,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罗青汉居功至伟。
说句实话,辽东义军能够重新崛起,罗青汉、罗家和黑山军功不可没,尤其是李虎本人,他能有今天,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罗青汉一力促成。如今变成了一家人,有些话就不要说了,心里有算就行,但罗中原阵亡这件事,李虎必须有个交待,否则可能会引起误会,留下祸根。
老罗可不是一般人,放眼看看义军,以资格论,他的资格最老,和他比肩的也只有董小丑、董仲孙和铁鹰。当年李弘大起义,他们要么是一方主帅,要么是李弘的亲信,而张高儿、霍六哥等人都是这两年举旗的,过去也不是出自虎烈川,所以资格差远了。以战功论,他从虎烈川举旗开始,就带着黑山军鏖战于白山黑水,屡败屡战,不死不休,整个义军就他的战功最大。以名气论,他的名气更大,辽东人谁不知道铁汉?铁汉就是罗青汉,悬赏他的告示一直就在各州县的城楼上贴着,贴了五六年了,谁不认识他?
辽东义军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罗青汉就是一面大旗,只要他在,那就说明辽东汉人还在造反,辽东汉人还没有被打倒,还在战斗,而李虎这面大旗是王者大旗,你王者大旗地号召力再大,也要罗青汉这种人的大旗护卫四周,否则你玩个屁啊?
罗青汉自走进这间屋子后,就一直站在窗边,望着沐浴在暮色里的群山,负手而立,神情凛然,沉默不语。
他知道罗中原死了。他是什么人?当高宝龙说到虎啸台一战,黑山军损失惨重,文远、胡雷先后战死,高浩、黄永身负重伤,却唯独没有提到罗中原的时候,他就知道罗中原死了。其后张高儿等人看到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这是破天荒地事,这是为罗中原的死而施礼。小罗兰看到老爹后,两眼就红了,这孩子懂事,说姐姐虽然伤重,但性命无忧,绝口不提罗中原,这也是破天荒的事。
心痛,心痛如绞。自己有五个儿子,三个在战斗中死去,如今罗中原又死了,只剩下一个罗兰了,但自己既然举旗了,既然认定要杀虏复汉了,这个代价就必须付出。
这些年,义军将士死了多少?但辽东的汉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一往无前。自己的儿子也是辽东的汉人,也是义军的勇士,也是战死沙场,他们和所有阵亡的义军将士一样,死得其所,死得荣耀,死得堂堂正正,即使在地狱做鬼,也是汉人地鬼。
虽然悲痛欲绝,但也为儿子们骄傲,为儿子们自豪,我罗青汉地儿子,就应该这样无畏无惧,就应该这样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他葬在哪?”罗青汉突围问道。
李虎吃了一惊,没想到罗青汉竟然已经知道了。李虎很敬佩,罗青汉就是罗青汉,出生入死的人,就是不一样,儿子死了,他还能保持镇定,一直神色如常。
“虎啸台。”
李虎犹豫了片刻,想解释一下,但还没等他开口,罗青汉先说了,“我还有一个儿子,罗家还没有死绝,还能战斗。”
罗青汉缓缓转身,望着李虎,神情异常冷肃,“你不能让他白死了,也不能让成千上万地将士白死了,你要带着四十多万人杀出重围。”
李虎心头一阵激动,铁汉就是铁汉,辽东义军正是因为有这些悍不畏死的勇士,才能重新站起来,重新崛起。
“我要再打一仗。”李虎神色坚毅,斩钉截铁。
罗青汉心神俱震,两眼蓦然瞪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这种形势下,还要再打一战?拿什么打?
支援而来的怨军只有六个营,两万多人,一路兼程而来,疲惫不堪,而虎烈、黑山诸军连番恶战,损失惨重,将士们更是精疲力尽,尤其可怕的是,蒺藜山方向的战斗还在继续,还在阻截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