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消耗,来降低成本。
孝灵皇帝下初平元年二月,我们再次分兵,吕布和张辽贾诩率领三万骑兵突入濊貊,寻求战机,希望将濊貊人一举击垮。夺取整个濊貊的实际控制权,把不耐城再次控制在大汉的手上。
而剩下的部队分兵两路,由关羽,张飞和郭嘉率领三万人马进攻辰韩,而我和许褚,太史慈加上原来留守在乐浪的鲁肃,则带领三万五千人进攻马韩。
我们的几万大军是最后出动的,一万骑兵由我亲自率领,许褚的一万枪戟兵是攻城的主要力量,太史慈的弓弩兵一万五千人,则是最大的辅助力量,专门对付敌人的弓箭。
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百济,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做破城,建得没多高不说,连起码的粘合都做得不是很好,基本上就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但是就这样的石头圈子,在三韩已经能被称为城了。
里面的百济人好像根本没见过这么多的人马,居然有不少人跑到城头来参观,那感觉就像农村人爬到高处,来看城里人过来表演一样。不过当我们用高句丽语要求他们投降的时候,他们好像突然间明白了什么,那么多人一下子就消失在了石头城上。
这种战争按照许褚的话来讲就是屠杀,弓弩兵的强力压制让百济人根本不敢露头,破烂的木头城门也根本抵挡不住冲车的肆虐,只撞了两下就魂飞魄散了。
青州的战士们呼叫着冲了进去,骑兵的劈砍,和枪戟兵的冲杀让这些武器落后的百济人吃足了苦头,断臂,残肢扑撒了一地,到处都是鲜血。
百济人也有骑兵,但是马匹很小,有的甚至是果下马(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故谓之果下。见博物志、魏都赋。)。这么瘦小的马拿来玩耍是不错,可是用于战争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跟我们的战马差了好几个档次。其结果就是,让我们的骑兵一个冲锋就把这只百济骑兵彻底的销毁了。
步兵作战一样惨烈,高句丽人几乎伤不了我们那些穿着钢甲的士卒,但是我们的枪戟确是一下一个,决不留情。巨大的反差和人数上的劣势,在几分钟之内就摧毁了百济人的斗志。
于是我们仅用了伤四十的微小代价,就取得了进攻三韩以来的第一场胜利。
正文第三百六十五章挹娄第一场仗打得如此顺利,让我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但事实是摆在你面前,不容你有任何的质疑。三韩确实很弱,弱到了我想象不到的地步,就连拿下百济人的都城尉礼城都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那个在战前被我一通渲染,称之为野心勃勃的肖古王,也一样没有多少的抵抗能力。百济国的陷落仅仅让我们付出了几十条人命的代价,而肖古王现在就跪在我的面前等候我的处置。
不可思议,对我来讲,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没有使用任何计策,完全是军队之间实力的比拼,竟然差这么多。差距大的我都提不起打仗的兴趣,而敌人也一样提不起抵抗的兴致。
所以当我们轻松消灭百济以后,我的军队完全处在摆设状态,邻近的那些氏族小国开始投降,而且是彻彻底底的投降,根本就不抵抗我们,如果我想杀他们的国王,他们的国王都会自己脖子伸出来的。
不过随着这些小国的投降,我也算搞明白了一件事,这些国家很多还处于未开化阶段,说白了就是原始社会。里面发达程度最高的,也就是百济,也不过是奴隶社会初期,同样进入奴隶社会的还有月氏国等一些小国,但是实力实在是太差。而且它们现在是部落联盟,这种联盟的形式又极其松散,彼此间很少协同作战,所以根本就没法抵抗我们的进攻。
就算他们真的是统一的群体也无法抵抗,何况现在这种形式呢。我现在终于有点儿明白为什么希腊人抵御不了罗马人的进攻了,他们的城邦制虽然在一开始确定了很大的优势,但是那只是攻击性强,防守的时候就容易漏洞百出,因为彼此不相统属,造成的防御缺口太大。
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完全占领了马韩及其周边的弁韩,辰韩的一些小国,而关羽,张飞他们也占领了辰韩。不过他们好像赢得更轻松,昔解脱居然派出全国兵马和关羽会战,想要一举打败侵略者,但是遭到了关羽和张飞的迎头痛击。
昔解脱的部队要比肖古王的部队多不少,据说达到了上万人,而且悍不畏死。但是,光有精神是没有用的,面对军事实力明显高于他们几个档次的队伍,他们连还手的力量都没有。正面抵挡骑兵的冲锋,步兵的抵抗是无力的,尤其是这些刚刚还在地里抡锄头的农民军,他们的抵抗并不比黄巾军的乌合之众强。
所以当张飞的队伍冲到这些所谓的三韩强力部队面前时,昔解脱的新罗军已经剩下不足三分之一了,面对强横的冲击力和钢质战刀的劈砍,这只小小的抵抗势力迅速被瓦解了,昔解脱也毫无悬念的被俘虏了。
三韩的战斗解决得如此容易,使我们节约出了大量的时间,得以面对其他的北方民族。本来我们还想着帮吕布,张辽一把,但是从吕布那里传过来的消息却让我们大失所望。不耐城主,也就是那个濊貊王,在吕布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居然根本就没有打算反抗,而是直接率领王公大臣出门献城投降。
他的这种举动让吕布郁闷得要死,所以吕布和张辽,贾诩就打算密谋屠杀沃沮,来过过瘾。
但是令吕布和贾诩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没打过去,沃沮人就送上门来了。但是他们并不是来打仗,而是来请降的。他们不仅非常驯服,还主动邀请吕布他们去沃沮城。到了沃沮城吕布他们才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些沃沮人也是有求于他们,他们希望吕布保护他们的部族不受挹娄人的侵害。
而其中受挹娄伤害最深的是北沃沮,又称之为沟娄。因为挹娄的侵扰,他们一到了夏天,就只能放弃原来的居所,躲进山洞里避难。因此迫切需要大汉对他们的保护。
ps∶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皆与南同。界南接挹娄。挹娄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辄臧于岩穴,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后汉书第85文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正文第三百六十六章增加挹娄是肃慎族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前后约有六百余年(汉至晋)。公元五世纪后,改号勿吉。
挹娄族称出现于公元前一到二世纪时(西汉),挹娄一词,含义有两说:一,音近通古斯语“鹿”,为鹿之意;二,与满语“叶鲁”音近,为岩穴之穴的意思。《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挹娄人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又从“常穴居”分析,后说是比较可信的。挹娄用作族称,即“穴居人”的意思。挹娄称号本是他称,久之成为族称,然直到公元五百五十四年(北齐天保五年),他们向中原王朝纳贡还自称肃慎。挹娄源于肃慎,参稽诸史,有明确记载,是可信的。
单说挹娄族,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也没人相信他们会给后世的汉人带来多大的灾难。但是身为女真人,也就是满族人的祖先,这个民族给汉人带来的伤害,我是知道的清清楚楚。这个民族还真是厉害,在我们消灭高句丽的时候,他们还是原始社会呢。相比于三韩来讲,他们更不开化,但是他们的作战能力却比三韩人强劲不少。
他们附属于夫余族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们的人口不多,根本打不过夫余。但是高句丽人压迫夫余,夫余就压迫挹娄。而且夫余对他们的压迫又过重,不断的要求他们进贡,所以他们就利用乘船方便和弓弩的优势出来劫掠,玩命的抢劫周边的民族。北沃沮就是最经典的例子,甚至被他们抢得只有在冬天,挹娄人不出门找他们麻烦的时候,才敢回家。
这种模式简直就是以民族为单位的阶级压迫,一环套一环的最后把苦难加诸到最弱的北沃沮人身上。弱肉强食在这个时代就是这么的大行其道,孱弱的民族就只有灭亡一徒。而所有的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一条,生存。
赵云的部队对夫余王采取的是包夹战术。他的三万人马加上梁口城里的一万高句丽军和灌伊手下的一万水军,肯定能把尉仇台吃得死死的。
但是这一战术的主要执行者还是城里的灌伊,他才是这一战术得以实施的最大功臣。他彻彻底底的执行了郭嘉的计策,把尉仇台玩弄于股掌之间。
尉仇台很可怜,他完全是中计了。郭嘉的计策非常毒辣,挑起尉仇台的火气,让他进攻梁口城并不是最阴险的地方。把尉仇台拖在城下,让他走不了,才是这条计策最可怕的地方。
尉仇台只有一万兵马,武器粮草还严重不足,而且打的是梁口这个现在属于汉人的城市,士气也不高,很多人都有一种畏惧心理。再加上冲锋的时候根本挡不住汉人的弓箭手,所以几次攻城都是一触即溃,扔下一些满地翻滚的夫余伤兵逃回大营。
这样一支军队是根本不可能打下梁口城的,不仅汉军知道,连尉仇台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但是他不服气,他不满意,所以他要向汉军显示他的不满,他要发发火。
不过战况会这么被动,尉仇台还真没想到。可是不进攻尉仇台又拿不到粮草,进攻了两次之后,觉得粮草不足的尉仇台开始在周围打猎。但是冬天能打到的东西并不多,根本解决不了所有人的吃饭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饥一顿饱一顿的在城下待着。
就在尉仇台想要离开的时候,汉人居然做出了一些友善的举动,从城上扔下来一些粮草。尉仇台的人本来还不敢去拿,但是后来实在忍受不了机饿,就有人过去搬运粮草了。这次真的是比较奇怪,城里的人并没有再射箭出来要他们的命,而是任由他们把粮草搬走。
不过,每次从梁口城上扔下来的粮草都只够夫余人马消耗一天的,这让尉仇台想走还走不了。既然汉人做出了友善的姿态,尉仇台也不好不有所表示,他想乘机和汉人和谈,解决现在的困境。
但是他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回报,得不到任何的回复。只要有人向城上喊和谈,就会被乱箭射回来,所以他们又只能撤回来。
最可气的是他们还只能跟城下待着,只要有一个人回了纥升骨城,那么今天就会少一个人的口粮。这种情况屡试不爽,还得尉仇台一生气,连纥升骨城都不要了,干脆带着所有的人住在梁口城下,于是城上每天供应的口粮也增加了。
正文第三百六十七章考验尉仇台是笨一点儿,冲动一点儿,但并不等于他是傻子。他明白自己的情况很危险,也知道汉人肯定下了个圈套给自己,但那圈套是什么,他却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的人就只能在城下等着吃救济粮,实际上就算他想明白了,又能怎么样?哪怕不是全份的嗟来之食,他也不得不吃,谁让他们没有了粮草呢?
不过谜团很快就打破了,大队的人马渡河而来,领兵的当然是赵云,他的三万骑兵把尉仇台吃得死死的。
尉仇台想过逃跑,甚至想过硬拼,但很快都被自己否定了。他明白了汉人的意图,他们就是想要擒获他。确实如此,我们就是想要抓住尉仇台,而且他的手下能保留就尽量保留,因为我们需要一支向着大汉的夫余军队,再加上我们掌握的夫余王,我们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支军队是吃汉人的粮食过冬的,而且他们见识过汉军的强大,所以他们基本上不会起什么歹意,应该会彻底投降的,这是郭嘉早就考虑好的。
深陷包围之中的尉仇台和他的部队很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无条件的投降了。面对一支数倍于己的军队,自己那单薄的粮草已经是致命伤了,何况还没有多少装备,尉仇台只能向赵云请降,表示自己诚心归附。
尉仇台是投降了,但是夫余族并没有投降,令赵云想象不到的是郭嘉因为不了解夫余族的内情,居然也算错了一件事情。夫余王虽然是夫余的最高统治者,但并不是没有限制,夫余社会还受到氏族制度残余的制约,如遇有水旱不调,五谷不丰时,君王下职官,主要以六畜名命官名,如马加、牛加、猪加、狗加;还有称大使、大使者、使者的。诸加均辅佐君王,参议国政;王城以外的道,皆属于诸加。道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道下有“邑落”,各由“豪民”管理。邑落内的“下户”,皆属豪民。氏族社会全民皆兵的情况仍然存在,建立一支两万人以上的军队,兵种分为骑兵、步兵,都以弓矢刀矛为兵器。并且各户都有兵器,当敌人来犯时候,诸加率众各自为战。氏族社会还设立了牢狱,对犯罪者惩罚苛严,他们规定:杀人者处死刑,家人也被沦为奴婢;盗窃者,以十二倍盗窃物罚之。人民地位的高低、贵贱差别悬殊,国王、诸加、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