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豫州最大的郡汝南虽然被他弟弟袁术占了,但是袁绍根本就不在乎,他有的是钱粮,袁家给他留下的东西不少,再加上我放了他所有的家人,这些人又带给他一大笔的钱粮所以他真的什么都不缺。
汝南虽然不再手里,但是汝南离颖川很近,以袁术的本事,根本就引不起多少汝南高人的兴趣,他们也纷纷弃袁术而投袁绍。相对于汝南来说,颖川才是关键,这里有比汝南更多的人才。石韬石广元这个历史上许庶,诸葛亮的挚友,不仅投靠了袁绍,而且还向袁绍推荐了他的好朋友,汝南孟建孟公威,两个人一广博的见闻,丰富的知识,一举征服了袁绍,成为了袁绍手下仅次于审配和逢纪的谋士。而出使益州和荆州的人就是他们两个。
我在得到这一消息之后,立刻就让属下把郭嘉,贾诩找来商议。我在会客厅悠闲的喝着酒,看见他们两个人过来,慵懒的大了个招呼:“来,来,都坐过来点儿。一人来一杯,这可是用灞河水酿的酒,你们都尝尝,味道很不一样的。”
郭嘉笑眯眯的坐了下来,端起酒杯,先闻了闻,然后浅浅的尝了一口,然后带着浅浅的微笑说:“味道真的有些不同。不过,主公你这么着急的找我们来,不会就是为了让我们尝尝酒的味道,这么简单吧?”
贾诩自顾自的品尝着美酒,根本没接郭嘉的茬。我笑了笑,把酒壶递给了刚品完一杯酒的贾诩:“当然不会是喝酒那么点儿小事。刚才来了密报,你们上次安排的陷阱已经成功了。袁绍现在已有所动作,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他不仅联系了荆州的刘表,而且开始联系益州的刘焉了。”
贾诩好像一幅早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说:“这也许是他最后的机会了,他一定不会甘心就这样被主公打垮的,所以联系刘焉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通过观察,我想主公现在也有所察觉了吧,刘焉并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什么张鲁联合贾龙堵塞益州朝见之路,纯属胡说八道。他现在除了没敢穿上皇袍做皇帝,几乎所有皇上能享受到的,他都有了。”
郭嘉也说:“他是不敢一个人跟朝廷对抗罢了,如果这几个人联合起来,他的胆子就大多了。尤其他益州道路崎岖,他确实可以有这样的想法。我估计他肯定是这么想的,高祖退居益州,为汉中王,而后出陈仓而得天下,既然高祖做得到,他为什么就不行呢?何况他又有地利的优势,就算打不过主公,凭借贾龙和张鲁的能耐,守住汉中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袁绍这么一搞,必定天下大乱,他当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了。”
我看了看两个人:“那扬州如何?”
……
九月一日袁术大军前锋抵达寿春境内,二十多万人,浩浩荡荡的来到寿春城下,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寨把整个寿春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陶谦好像是吓坏了,根本没有派任何人出城作战,只是在城头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和防守器械。
袁术的大营整整扎了三天才完全扎好。这么糟糕的功作效率,是个人都看的出来袁术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了,但是偏偏陶谦对这一切却视而不见。不管手下的将领们如何请战,陶谦就是不批准,还不断的向扬州刺史陈温汇报现在的情况。最后竟然还定下规条,出城讨敌要战者斩。弄得寿春众将一头雾水,却没认真地敢出城一试。
九月三日,秋雨连绵,雨虽然不大,但是下的人心里面十分抑郁。尤其是袁术,他本来想趁着今天大寨扎好的时候开始进攻的,但是这场雨却打乱了他的计划。袁术虽然无能,不过对打仗还是有一定心得的,湿滑的城墙是绝对不利于攀登的,摔下来的几率要大很多。泥泞的路面也决不适于大军开仗,在这样的地面上行进,速度的严重受限,会让他的士兵成为弓箭手的活靶子。虽然他的手下人多,但是还没有多到可以随意浪费的地步。
九月五日,小雨突然加大,袁术的大营里开始积水。不得已之下,袁术下令准备向高处转移。但是还没等他转移,淮水却突然掉转矛头,扑向了寿春城外的袁术大营。袁术惊慌失措之下,带着两千亲兵,逃向寿春城外的高山,躲避气势汹汹的洪水。
但是,想要等上的人根本不止他这一支人马,沿路无数的士兵想要登山,堵住了袁术逃跑的道路。这个时候袁术显露出他‘纯良’的本性,让亲兵分成两路,一半兵马沿路斩杀逃兵,替袁术开出一条逃生之路,另一半则保护他的安全。一时间通往北山的路上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正文第四百六十八章老师袁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幸运的笨蛋,靠着自己有个好家世,硬是混得风生水起。可是他却是个具有了贵族子弟一切臭毛病,而没有任何真本事的混球。只会四处挑拨,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好像一副什么都看不惯的样子,跟孔融,祢衡又得一比,以此来博得士人阶层的承认。
这样一个人偏偏前期的运气还好得出奇,在所有人都不承认孙坚的时候,偏偏是他拉了孙坚一把,从此被孙坚视为知己,得到了孙坚的帮助。哪怕是他离弃孙坚的时候,孙坚也义无反顾的帮助他,甚至临死还吩咐自己的子侄帮助他。幸亏他儿子孙策聪明,不像他爹那么迂腐,要不然整个孙家就毁在这个袁术手里了。
孙策跟我弟弟的岁数差不多大,自打他逃到了徐州,老爹就把他安排到我弟弟哪里去了。虽然因为我和孙坚的关系,两个人的辈分有些差距,不过年轻人的话题都差不多,我弟弟又是个愣头青,所以两个人倒是过从甚密,怎么看都不像两代人,倒像是兄弟关系。孙策这个人确实有他老爹的风范,认定了我兄弟跟他的关系之后,竟然还请来了他最好的兄弟周瑜,打算一起扶保我兄弟。
老爹的眼睛是雪亮的,甚至可以说是毒辣的,一眼就看出这两个小家伙的不一般来了。不过老爹的睿智更是无人能及,撂下一句话就让他们出来了:“现如今,汉室天下分崩离析,智勇双全如汝兄者,尚如履薄冰。汝之才,去汝兄长多矣,虽得贤才相助,亦不足以角逐天下。可建一方势力,助汝兄长成就霸业。”
这句话在要是放在袁术耳朵里,估计跟耳旁风没什么区别。他这人虽然没本事,可是自认天下奇才,谁都看不上眼,尤其是他那个兄长袁绍,跟他更是不对付。否则,要是他帮着他兄长袁绍的话,估计我要想取得现在的成绩,至少还得多付出五到十年的努力。
但是这句话放在这几个年轻人耳朵里就不一样了。我现在可是这几个小家伙的偶像,别看孙策,周瑜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但是他们根本还没有崭露头角呢,哪里有什么野心啊。一听老爷子说可以帮上我的忙,那就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了,开心得不得了,哪儿还有什么自己逐鹿天下的想法啊。
这次老爷子把帮助扬州抵御袁术的重任交给陈应,小家伙自然不会忘了两个比他稍小的兄弟了。广陵郡自太守张超跟着他哥哥张邈一起去打董卓以后,太守之位就一直空着,陈应竟然把我的老家作为礼物,想办法让老爷子封给了孙策,然后让孙策组织起广陵人马,跟着他一起杀奔扬州。
老爷子这么做还真地做对了,如果没有周瑜跟着,我这个弟弟,这次估计就得在淮水里泡澡了。陈应这次本来想一点儿也不招惹袁绍,绕过豫州的谯郡,穿过义成县(怀远,蚌埠一带)下扬州,从底下反兜寿春。但是周瑜坚决反对这样行军,周瑜的道理很简单:“淮水多变,年年改道,甚乎一年数次。义成县虽坚,却多有水患。现时正值秋汛,若逢水患,莫说六万人,就连那袁术的四十万大军也会全军覆没的。”
张昭这个人刚烈,兼着陈应的老师,一听周瑜这话有理,立刻表示赞同。陈应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这个老师发脾气,一听老师说同意,也马上表示按周瑜的计划行事。
说起来我这个弟弟之所以这么怕他的这位老师,还跟我有直接的关系。我在彭城把张昭下了大狱之后,没多久就移交给了忠叔,忠叔也绝,不提让张昭当官的事,而是让张昭给我的这个弟弟和他的那颗宝贝闺女当老师。张昭窝了一肚子的气就是不想当官,这下好,不仅能放出来,还有机会报仇了,父债子偿嘛,张昭当即就答应了。
张昭当老师,那对这两个小家伙还能有好脸色,经常训的两个小人哭丧着脸。许褚的妹妹还好,是女孩子,可以哭,可陈应就不行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嘛,再倒霉也得忍着。幸亏后来瘟疫的时候,青徐两州的表现有目共睹,张昭这才饶过这两个人,开始好好的教育他们。后来,他真地发现我们陈家是为国为民了,也就干脆放下架子,听从我父亲的劝告,入仕了。可是陈应自此落下个病根,见了张昭腿肚子就转筋,说什么是什么,从来不敢顶嘴。
现在他们穿过谯郡,直取下蔡,正好避过了陆俊和顾雍的毒计,而且还在下蔡城遇到了从兖州赶来的黄忠和陈到,一鼓作气的拿下了下蔡。等他们安排好了下蔡城的防御,到淮水边上一看。好么,淮水上游驻扎着一批人马,人数倒是不多,也就几千人,打的是扬州的旗号。但是这些人把下游的河道给堵上了,整个淮水改道,冲着寿春的方向碧波荡漾,江水绵绵,俨然成了湖泊了。再想找袁术的人马,视线所及之处,那是什么也看不到了。
正文第四百六十九章发丧袁绍并没有跟队,他充分的相信高览的实力,当得知吕布出兵南阳以后,袁绍迅速地做出反应,派逢纪和高览堵住了吕布的粮道。至于兖州,袁绍根本就没打算现在去,他直接把张邈兄弟和他的外甥高干派了出来,让他们先把汝南收回来再说。而真正的主力则由他自己带领,杀奔寿春。
袁绍来得还真是巧,正赶上给陈温发丧。原来,陈温年纪大了,身体本来就不好,袁术再这么一折腾,立刻加重了他的病情,只能卧病在床了。陈温自己的孩子都不成器,在这样的乱世里,他要是把刺史的位置传给他们,估计很快他就能够在九泉之下见到他儿子了。所以他并未打算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他的孩子,而是想把扬州刺史的位子让给他的别驾陶谦。
可是陈到大军和陈应大军的到来,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这两个人为什么来,是人都看得出来是怎么回事,陶谦虽然可以抵抗袁术的进攻,可是面对徐州和兖州的联军就不是那么有把握的了。但是陶谦的强硬态度,使他又不好意思剥夺陶谦这个貌似已经到手的位置。因此,心急之下,陈温想出了最好的逃避方法,干脆撒手西归,你们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吧,我一个已死之人,你们总拿我没办法了吧。
所以陈温在得到袁术大军被一场大水消灭之后,立刻宣布遗言,而遗言也只说了一半,让两个孩子把他的遗体送回老家汝南安葬,然后就含笑瞑目了。至于扬州的归属问题,他干脆只字不提,你们去打吧,打死谁都行,跟我无关。我只要回家,让我的孩子带着我的遗体和家眷回家,这就是我最后的要求。
这简直是最好的逃避方式,虽然直接将他去世的时间提前了两个月,但是不失为处理现今局势的最佳方案了,任何人对他的这个决定都无可指责,虽然背后都有些腹诽,可适当在灵堂里谁也不愿意说出来。
但是随着陈温的去世,问题一下又摆到所有人面前了,扬州到底归谁?可惜连陈温都没有想到他说话说得少也算是一个漏洞,陶谦干脆不提自己要当扬州刺史的茬了,找了个手下说:“两位公子送陈温的棺椁回汝南之后,还会回来的。扬州现在蛮好的,我们不介意再等上三年。”
而袁绍适时地推出了他的手下,丹阳太守周昂。青徐两州当然是支持陈到当扬州刺史了,而扬州本地官员却大部分支持陶谦继任扬州刺史。这下好,成了四国大战了,不过形势看来还是有利于我们这方。虽然支持陈温儿子上位的人也是陶谦的人,但是我们有一个强力外援,庐江太守陆康。原因无它,陆芸儿可是我的老婆之一,帮理不帮亲这样的事老爷子还做不出来。再说了,我现在就是代表朝廷,帮我也就是帮助朝廷,朝廷的决定应该算是理吧。
于是三方就在寿春城下僵持了起来,而扬州其他的郡县又不敢动,尤其是丹阳太守周昂和庐江太守陆康,两家互相看不过眼,全都在自己的边境集结了重兵,形势简直比寿春还紧张。陆俊也够聪明的,抓到袁术后,他一看情况不对,立刻丢下官职,带着好兄弟顾雍领着几百兵将逃回了庐江。所以虽然丹阳和庐江人口士卒都差不多,庐江的情况却略好于丹阳,至少打起来绝对不会吃亏。而陶谦手里也没有了可以挟制陆康的人质。
扬州这边局势紧张,吕布也一点儿不